張嶺:危險何足懼 青年勇擔當

掌上濟寧訊(記者 鮑童 通訊員 董雅寧)黃岡緊鄰武漢,是目前湖北省除武漢病例數最多的城市。大別山區域治療中心,是黃岡市中心醫院新院區,由於疫情到來被提前改造啟用,被稱為黃岡版的“小湯山”,山東省一百多名醫療勇士就在這裡奮鬥。

1月28日大年初三,在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馳援武漢的第一批醫療隊12名勇士中,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二科一病區護師張嶺,是這支隊伍裡年齡最小的一位。90後的她,年紀雖輕業務能力卻很強,剛剛滿30歲就已經是科室裡的骨幹。大年初一,在接到微信群裡發佈的支援武漢的通知後,張嶺就第一個報了名。

在去武漢的前夜,張嶺還堅持在科室裡忙碌著,直到27日下夜班,她才有機會回家去匆匆看孩子一眼。張嶺的兩個孩子,大的3歲,小的才1歲半,縱然對孩子有太多不捨,對父母有太多的虧欠,她還是把孩子交給了剛做完腎臟手術的婆婆,毅然轉身奔向武漢。她說:“比起父母和孩子,正奮力與病毒鬥爭的武漢人民更需要她,守好祖國這個大家庭,我們的小家才能更加安穩。”愛人得知張嶺即將出徵武漢的消息後,在信息裡寫道:“你是我妻子,也是白衣戰士,前路風雨艱辛,我們一起努力向前。”肩上的責任、家人的支持,讓張嶺毅然決然奔向疫情最前線。

在馳援武漢之際,張嶺的姥姥生病住進了醫院。怕老人家擔心,她一直瞞著,直到平安抵達武漢,家裡人才告訴姥姥。老人家得知這一消息後徹夜未眠,流著淚對護士長說,“我家乖乖很棒的,誰家的孩子誰心疼,我擔心我家乖乖,但她是為國家做貢獻去了,我不能拖她後腿。”

醫療隊在到達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後,進行了緊鑼密鼓的培訓。在這裡,她們需要與之鬥爭的不僅僅是肆虐的病毒,還有難以言說的孤獨。所有支援的醫護人員都是兩點一線,下班後單人單間隔離,相互之間不允許串門走訪。普通民眾自我隔離還有家人的陪伴,他們有的只是電子設備和書籍。

防護用品有限,加之每次穿脫防護服都要幾十分鐘,為了節省時間,張嶺和同事們上班期間基本是不吃不喝,一個班次下來就要六七個小時。為了不去廁所,他們穿上成人紙尿褲。醫院這邊的姐妹們擔心張嶺不適應,她卻在電話裡笑著說:“小時候沒用上紙尿褲,這也算圓了兒時的夢了。”為了更好地穿脫防護服,張嶺剪掉了一頭長髮。工作一天結束後,脫下厚重密閉密閉的口罩和防護服,滿身滿臉都是被擠壓的淤青,汗水早已浸透貼身衣服。因為汗液的浸泡,有時雙手雙肘瘙癢難忍……但她沒有退縮,沒有抱怨,始終保持著積極的工作狀態和頑強的鬥志,因為她心中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戰勝疫情,打贏這樣沒有硝煙的阻擊戰,讓千家萬戶重新恢復美好的生活。

在疫情面前,張嶺和她的戰友們不懼危險,勇往直前,和所有醫務人員一道,為全國人民築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他們的犧牲與奉獻讓人肅然起敬,相信有他們在,病毒很快就會被打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