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省份和地區的方言類似河南話?全國大概多少人說河南話?

用戶5764126814


湖北西北部,棗陽,隨州,襄樊,+堰。安徽西北部,蚌埠,埠陽,界首。江蘇北部,徐州,邳縣。山東西部,菏澤

聊城。河北南部,邢臺,邯鄲。山西與河南有太行山阻隔,河南東北部音倒有山西味。與陝西有隔著秦嶺,口音受陝西影響。但是,恰恰是這些河南周邊地區,也是豫劇普及很廣的範圍。河南有個信陽,生活習慣與風土人情接近湖北。陝西有個漢中。生活習慣與風土人情接近四川。那安微與江蘇北部更斜門,南北差別很大。江蘇的邳州,與河北只隔幾十公里,剛解放那會,邳州稱湖西地區,一度歸平原省所轄,後歸山東,再後來歸江蘇,江蘇省把邳州拿了去,最主要原因是,這地方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里,大漢之源。以彰顯江蘇光輝燦爛的歷史,所有河南周邊這些深受中原文化影響的地方,都在有意無意地與河南劃清界線,都不願提及河南這個窮親戚,這也難怪,曾經的輝煌己不復存在,動不動就聲稱誰是誰的祖先什麼的,讓人不待見甚至有些反感,主要是河南受農耕文化影響較深,保守,不合群,小氣不入流,這也都是中原近代連年戰亂,災荒等原因造成。一句話,都是因為窮,都是因為窮啊!!!


單目1


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中原大地頻發災荒,後又逢日寇侵略,為了躲避兵荒馬亂,為了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為了生存,一批批的河南老鄉向西逃難。全部家當,一擔挑肩,故有河南擔一說。別的省份不清楚,在陝西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河南鄉親的足跡。古城西安的道北人以說河南話為榮。就連德藝雙馨的戲劇大家常香玉大師也最早在陝西成名。

由於鄭州最早地處我國南北鐵路的交通樞紐,所以也有鐵路通到那裡,那方就有河南人的身影。會說河南話的人數最少也超過兩億民眾。河南話也被譽為中原官話,但偏偏在河南的最南邊,信陽人的語言與中原官話大不相同。建設聞明天下紅旗渠的林縣人民卻說的話更接近山西晉語。


山水1320


山東、安徽、湖北部分區域。


世照網傳媒黃河


此題目,在我回答地緣文化與豫劇或河南方言時,已多有涉獵,這裡再補說一下。

首先說,河南方言,應指以開封和鄭州一帶的方言(這兩地也有細微區別)。而豫南之信陽南部一帶方言,為豫卾交叉之方言,有湖北方言味。焦作與濟源話,帶有山西方言味,洛陽老城區個別字的吐音,有的也難以聽懂,如:饃、坡、灣、玩,發音不是常讀音。這些雖然也算是河南方言,但不能代表正宗河南方言。

我在表達上述觀點時,一些網友表示反對,稱許昌、周口、商丘、洛陽、南陽方言才能代表。但我仍堅持“只有開封、鄭州方言才可代表“的觀點。理由是:

一是開封是古代多個朝代的都市,在1954年以前還是河南省會。可以說,長時間是河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最有代表性。而鄭州現在是全方位的中心,離開封又很近,現在正在實行鄭(州)汴(開封)一體化。

二是豫劇強調用河南方言來唱,而豫劇的最早發源地是在開封。因而,開封話,在豫劇裡被視為正宗、規範。

其次說哪些地方說河南方言。應當說,除晉東南4地市外的中原文化圈的範圍內,皆說河南方言。其包括:冀南之邯鄲、邢臺,魯西(南)之菏澤、聊城(以及濟寧之部分縣、市),皖北亳州、宿州、淮北等4地市,蘇北的徐州等3地市,鄂西北的襄樊、老河口、十堰等縣、市,其方言雖與開封話有細小差別,但總體上屬於中原官話的河南方言區。這些地方都是唱豫劇的地方。

有人說,中原經濟區的人都說河南話,這話不準確。一是河南話裡有許多方言:二是中原經濟區有的就不說河南話。比如:山西運城、臨汾屬於中原經濟區,但說的和陝西關中話差不多,唱的戲是蒲劇,有點秦腔味。就是唱豫劇的晉城、長治二地市,其語言與河南濟源市方言差不多,也不屬正宗河南方言。還有,開始方案為中原經濟區的江蘇徐州,最終因為已是環渤海經濟區,國務院考慮再三而未有批准。徐州雖然最後沒有劃入中原經濟區,但說的與河南方言基本一樣,唱的是豫劇。另外,還有陝南的商南縣,因多為皖豫移民,且與河南交界,故說的是河南方言,聽的是豫劇。以上相臨的近二十個地市的200多個縣、市,約一億多人,加上河南本省一億人的85%的8500萬人,共計1.85億人。

除過上述相臨之地,還有移民集中地的說河南話者,如:陝西的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以及延安市黃龍縣(唯一的劇團是豫劇團〉,有資料稱河南移民有8000萬人。再加上蘭州等隴海鐵路沿線的河南移民約3000萬以上。還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兩三個師的好多團場,其職工也是從河南、山東等豫言地走出的。

以上3個數字相加,共約2.6億人說河南方言。這與我在今日頭條談豫劇觀眾2.5億人,基本吻合。

這裡說明的是,鄱陽湖周邊有好多縣、市的蘇浙贛移民,原多為河南信陽人,說的信陽話帶鄂語味,未計算在內。再者,豫東移民比較集中的山東東營市,以及帶河南話味道的杭州及說“中“的唐山話,更不能計算在內。

此拙談兩天半時間閱讀量高達35萬人。點贊者451人。

到今天閱讀量已超49萬人,點贊者已有756人。


齊聲喚賢


先說我去過的一些地方,新疆的河南話很普通,兵團,各城市,濰吾爾,哈撒克,回族,蒙古諸部等少數民族有些人與河南籍居住時間長了會說能聽懂河南話。他們帶古漢語唔,乎,哀,哉等詞語。然後甘肅蘭州有說河南話。陝西說河南話就太多了,去過西安,寶雞,咸陽銅川胃南等地玩遊過當地河南話說的人很多。然後河北,山西山東話和河南話差別不大,基本溝通無障礙。內蒙古因為東西太長,沒走完全部,有些地區說河南話。蘇北安徽和河南接近的地區,湖北襄樊市說話和河南話基本一樣。南方的就少了。


琴棋書畫論古今


河南自古四戰之地,地薄人多,習慣於全國流竄,所以跟河南接壤的不少地方都有河南人,部分還保留著河南話。但是,一般在出了他們的圈子再說河南話都會被鄙視,畢竟是再外省,很正常。

鄭人造祖,南陽水車,洛陽夏都,河南三大發明。

 

河南蚩尤故里,殷墟甲骨沒有一片記錄炎帝和黃帝,相反有大量祭祀蚩尤的記載,表明上古時期,河南就是南蠻的大本營。

 

洛陽是陸渾戎故里,至今洛陽還有一個陸渾水庫,是洛陽胡化的明證!

 

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陸渾戎尋蹤》:“雒邑(最早的洛陽,陝西人周公建立,用來勞改戎殷頑民)地廣人稀,大量遊牧民族內遷,民族雜居的現象也很普遍。文獻記載,春秋時期曾有九支戎人部落,分佈於伊洛河流域。”

 

《水經注·卷二十一·汝水》:“《左傳·成公六年》:單浮餘圍蠻氏,蠻氏潰者也。杜預曰:城在河南新城縣(今洛陽伊川)之東南,伊洛之戎,陸渾蠻氏城也。”

 

子曰:“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史記·樂書》:“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

 

《後漢書·卷八十七·西羌傳第七十七》:“(河南)伊、洛間有楊拒、泉皋之戎,潁首以西有蠻氏之戎。陸渾戎自瓜州遷於伊川,在河南山北者號曰陰戎。陸渾、伊、洛、陰戎事晉,而蠻氏從楚。”

 

《南齊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芮芮虜、河南、氐、羌》:“河南,匈奴種也”。

 

《南齊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芮芮虜、河南、氐、羌》:“芮芮、河南,同出胡種。稱王僣帝,擅強專統。氐、羌孽餘,散出河、隴。來賓往叛,放命承宗。”

 

《呻吟語》引《燕人麈》:“天會時(靖康之恥)掠致宋國男、婦不下二十萬,……婦女分入大家,不顧名節,猶有生理;分給謀克以下,十人九娼,名節既喪,身命亦亡。鄰居鐵工,以八金買倡婦,實為親王女孫、相國侄婦、進士夫人。”

 

《金史·卷一百七·列傳第四十五》:“(金人)河北軍戶遷徙河南者幾百萬口”。

 

英·《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第十一章·第八節》:“1944年春,他們(河南人)深沉的忿懣變得表面化了。當中國士兵在日本的一號作戰面前撤退時,農民們兇猛地攻擊他們。他們用農具、匕首和土炮武裝起來,解除了5萬名本國士兵的武裝,殺了一些——有時甚至把他們活埋了。”

 

美·布賴恩·克羅澤《蔣介石傳·第十八章》:“1944年4月中旬,日本6萬軍隊對中國這個鬧饑荒的省(河南)發起了進攻……而當地的農民用草耙就把5萬中國軍隊解除了武裝。”

 

張亮採《中國風俗史》:“淫亂無恥,以(河南)鄭、衛為最,陳次之……”

 

河南省政府官網:“河南是全國散居地區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成分,其中回族居全國第三位。”全國僅有的四個回民建制城區裡,河南獨佔其三:洛陽瀍河區!開封順河區!鄭州管城區!  





用戶52877158952


河南話屬於北方語系,新疆、甘肅,陝西寧夏山西河北山東安徽蘇北襄樊等地都屬於北方語系,這些地方說話基本都能聽得懂,也叫中原官話。


三十悉天命


山東魯西人、江蘇徐州地區。


阿力148785246


一,河南人有一億,佔全國的1/13,這個數量夠大了吧,河南境內雖有不同方言,但相互還算能聽懂;二,山東、河北、安徽、湖北、山西周邊搭界地區,說話口音很多相近,也就是說那部分人也能聽懂河南話;


幷州阿健


山東南部地區,安徽北部地區,江蘇西北地區,湖北北部地區,基本都是“河南話”輻射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