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家,如何有效地進行深度工作,提升遠程辦公效率?

前段時間對象和我吐槽,他已經開始遠程辦公了,但效率極低,在家完全沒有辦公的慾望,只想躺吃躺睡。由於家裡沒有像樣的辦公桌,經常坐在床上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結果是工作到一半,極容易犯困,畢竟這個床也太舒適了。

這幾天也有不少朋友和我吐槽工作效率低且容易犯錯,在家時間上不能高效利用,搞不好還得加班加點,還要被領導罵。

由於長期領導不在眼皮底下晃,自控力差的人精力很容易得不到約束,手機也成了首要的誘惑,如此一來,時間不知不覺容易荒廢,事情幹不好,時間也浪費了。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大半的企業職場人士在家辦公,復工第一天,至少2億人湧入線上辦公軟件,直接把釘釘和企業微信擠崩潰了。遠程辦公有利也有弊,最大的弊端就是會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

疫情在家,如何有效地進行深度工作,提升遠程辦公效率?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卡爾·紐波特在《深度工作》一書中創造性地提出了深度工作的概念: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解決疫情期間在家辦公存在的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個人認為,提升深度工作的能力,培養深度工作的意識,很有必要。如何有效地集中注意力進行深度工作,亦成了不少遠程辦公白領們的首要難題。

01 疫情期間,深度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疫情在家,如何有效地進行深度工作,提升遠程辦公效率?

1、深度工作是一項不可複製的能力

深度工作準確來說,亦是一項能力。隨著科技的發展,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智能化、機械化的工具將會取代人的工作,而從事複雜工作需要深度工作的能力。

卡爾·紐波特在深度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深度工作的假設:

深度工作假設(The Deep Work Hypothesis):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幾乎同時,其在社會經濟中的價值也日益提升。因此,能夠培養這項技能,並將其內化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將會取得成功。

可以說,隨著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大數據、5G時代的來臨,人們越來越依賴高科技工具帶來的便捷,能夠動腦進行深度思考的能力越來越弱。儘管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的很多工作,但深度工作的能力卻不可被替代,未來深度工作的能力也是一項極具價值的能力。

著名哲學家塞汀朗吉思也在《知性生活》中稱:“天才之人之所以偉大,只因決心投入一切,全力於一點。”沒有所謂絕對的天才,不過是他能夠克服深度工作的困難而已。

2、深度工作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卡爾·紐波特在大學畢業之後10年的時間裡,出版了4本書,獲得了一個博士學位,發表同行評審學術文章的頻率也很高,還受聘於喬治城大學,成為終身教授。雖然他有這麼多的成就,但他在工作日總能提前下班,加班是不存在的。

他就是具備了深度工作的能力,高效的利用時間,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他才可以利用較短的時間,獲得更高的成就。同時,他也給自己騰出了更多屬於自己工作之外的業餘時間。

很多人想要時間和財富自由,而實現這個夢想的必經之路就是深度工作。所以,深度工作很有必要,無論在疫情期間,還是今後在工作崗位上,都是不可被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而在疫情期間,深度工作的能力其實是更容易培養的,更容易創造深度工作的環境和條件。首先,沒有領導的干擾;其次,在公司,除非是領導,不然基本上沒有獨立辦公的機會,一般情況下也是和同事處於一間較大的辦公室,長期處於人來人往的干擾環境。但是在家,儘管存在家人的干擾,但你完全能夠創造單獨辦公的環境。

02 疫情期間,如何有效地進行深度工作,提升遠程辦公效率?

疫情在家,如何有效地進行深度工作,提升遠程辦公效率?

1、 選擇獨立的辦公環境,保留工作前的儀式感

根據深度工作的概念可以發現,深度工作的前提是無干擾,只有在無外界干擾的條件下,深度工作才能順利進行。這也是為什麼疫情期間許多人都沒辦法專注地進行深度工作,除了自身的自控力弱,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會受到外界的干擾。

就拿我對象來說,他從事財務工作,他的母親對於他繁瑣的財務報表很新奇,加上疫情期間沒辦法出門,所以無聊的母親會經常在他工作期間時不時的進來看看,給他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干擾,很多人可能也會有類似的煩惱。

家人、手機信息,嘈雜的環境,都容易對深度工作的開展造成一定負面影響。所以要想深度工作,首先必須掘棄外界環境,選擇獨立的辦公場所。

比如書房就是極不錯的選擇,即利於學習,也利於工作,可以適當地和家人進行溝通,減少工作期間的無效干擾。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的工作習慣就非常好,最開始他只是建起一座簡單的兩層石頭房子,將其稱作“塔樓”。後來,他又在自己的住所開闢了一座私人辦公室,每天早上 7 點起床,上午在這間辦公室裡雷打不動地專注寫作,下午通常會冥想或在周圍鍛鍊身體,到了晚上 10 點上床休息。

選擇好了辦公環境,工作前的儀式感很有必要。這個儀式感就是在潛意識的告訴自己,工作時間到了。如何創造儀式感,比如整理辦公桌,打開電腦,沖泡一杯咖啡,上午的工作就開始了。

疫情在家,如何有效地進行深度工作,提升遠程辦公效率?

工作時儘量把手機放在一邊,提醒自己先做完事再娛樂放鬆,如果必須要用手機處理一些事情,那動作一定要快,不能慢悠悠,磨嘰,完成後立馬進入專注工作的狀態。

2、 把握心流時間,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契克森米哈賴驗證地提出了“心流”理論:“一個人的身體或頭腦在自覺努力完成某項艱難且有價值的工作過程中達到極限時,往往是最優體驗發生的時候。”

心流時間也就是高度專注的時間。工作其實比休閒時光更容易帶來享受,因為工作類似於心流活動,有其內在目標、反饋規則和挑戰,所有這些都鼓勵個人積極參與到工作中,專注其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裡。休閒時光則組織鬆散,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創造出值得享受的事情。

卡爾·紐波特博士提出了深度工作的公式:高質量工作產出=時間×專注度

他認為,80%的工作,是由20%的專注時間來完成的。因此,在工作時間上,可以有三部分組成:

一是啟動時間:就像電腦的開機時間、網速的反應時間,這都屬於啟動時間,在工作上,你的啟動時間,就是你決定做哪件事的思考時間;

二是心流時間:這段時間,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進入全情投入的忘我狀態,同時體驗到巨大的充實,往往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

三是碎片時間:上廁所、打電話、刷朋友圈等等這些都是碎片化時間,或許你只是接了客戶一個電話,或者幫同事遞了一下文件,所產生的時間,都是時間碎片。

疫情在家,如何有效地進行深度工作,提升遠程辦公效率?

啟動時間和碎片時間很難專注地利用起來,所以,提高時間利用率,關鍵還在提高於單位時間內的精力專注度,即“心流時間”的利用。

而充分利用心流時間需要一定自律和抵抗誘惑的能力,一旦你開啟了心流時間開始深度工作,在計劃工作完成前,儘量不要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擾。一旦心流狀態平衡被打破,再重新進入“心流時間”的狀態,就很難了,這之間又會耗掉一些不必要的時間,一氣呵成最好,實際上,心流狀態也往往是令人享受工作的狀態。

3、 關鍵少數法則,提升注意力

正如《高效能人士的執行4原則》這本書裡提到:“你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這句話闡述的意思是,執行需要專注於少量“極端重要的目標”。這樣簡化選擇,有助於組織和集中足夠的精力來達成實在的成果。

關鍵少數法則,即在許多情境中,80%的已知效果源自20%的可能原因。

關鍵少數法則,提醒我們最重要的20%左右的活動做出了大部分的貢獻。一個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應該把多數的精力集中在這起關鍵的20%的工作上,而非鬍子眉毛一把抓。

更少的正式工作時間有助於擠壓出更高的效率。疫情在家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天工作8個小時,在充斥著各種電話會議、干擾、網頁瀏覽和私人事務的一個普通工作日裡,能夠專心工作幾個小時就已經很幸運了。

4、制定計劃,減少浮淺工作

我們一天中的大多數時間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的,對於應該如何安排時間並沒有考慮太多。尤其在家這樣原本較為舒適的環境裡,時間更是不知不覺會流逝,所以,工作前制定計劃很重要。

提前決定你一天的每一分鐘要做什麼工作。也就是計劃越詳細越好,這樣時間的利用也會更精準。

疫情在家,如何有效地進行深度工作,提升遠程辦公效率?

同時,提前制定好計劃,還可以有效減少浮淺工作。卡爾·紐波特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十年內取得超人的成就,關鍵還在於合理地減少了浮淺工作的時間。

何為浮淺工作,即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通常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複製。

卡爾·紐波特之所以能將工作壓縮到如此短的時間內,是因為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竭力精簡生活中浮淺的內容,同時確保充分利用由此節省的時間。他每天的工作都圍繞著精心挑選的深度工作展開,確實無法避免的浮淺活動則拆分成小塊,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完成。每天三四個小時,每週五天沒有任何打擾、精心安排的專注工作,帶來了很多極有價值的產出。

減少浮淺工作為實現深度工作節省了更多的精力,使我們的產出比計劃工作值更高。同時,我們的時間有限,因而會更謹慎地思考個人的組織習慣,這也使得我們產出的價值能夠高於時間充裕,但不擅於組織和規劃自己精力的人。

5、莫法特休息法,有效管理精力,維持深度工作的狀態

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如果長時間保持高度集中、緊張的深度工作狀態,精力跟不過來,注意力極有可能無法繼續集中,深度工作的平衡會被打破。

所以當你在家工作感覺到自己累了的時候,儘量主動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合理的休息。

休息的時候也不一定是什麼事情都不做,除了平時習慣性的休息,這裡推薦莫法特休息法,既做到了調節大腦的作用,有效地放鬆大腦,還不耽誤工作。

莫法特休息法通俗來講就是通過切換不同類型的工作,你可以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恢復一部分精力;而恢復的這部分精力,又能為你不停運轉的大腦繼續提供能量。

所以莫法特休息法,就是一種主動休息的方法,可以擺脫時間管理中的過多的壓力。事情切換可以有這幾個小原則,供大家參考:

一大一小:做完一項需要耗時較長(比如2小時的方案寫作)的“大”工作,然後可以考慮做個簡單的耗時短(比如15分鐘的表格處理)的“小”工作來休息緩衝下。

一難一易:在處理比較難完成事情的過程中,可以做些容易的事情來調節下。

一左一右:我們都知道,大腦的左半球負責邏輯的抽象思維,而右半球負責非邏輯的形象思維。所以如果長時間使用左腦後,比如思考問題、寫文章、排計劃等等,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右腦做事情來調劑,比如圖像處理,音樂欣賞等等,這樣方便兩個大腦更好的協作。

一動一靜:這個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休息手段,工作一段時間後就短暫休息下,休息時可以做些和工作相比“相對靜”的事情,比如打盹小睡會兒,也可以做“相對動”的事情,比如做些簡單運動,像keep個幾分鐘,或是清潔整理之類的事情。

如此交替的進行有節奏的休息,能夠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精力,繼續進行深度工作,良性循環。

俗話說,會休息人的才會工作,勞逸結合亦是關鍵。

03 總結

培養深度工作的意識,是工作效率的提升、集中專注力的第一步。

深度工作的能力並非一朝一夕可以練成,它需要強大的自律意識、執行力和長期的刻意練習。但明確並掌握深度工作的辦法,且有效地執行下去,有章法、有節奏、有規律地進行工作,可以更好的改善疫情在家懶散的工作習慣,快速提高在家遠程辦公的工作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