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院感觀察員”全國推廣

<table> 首創“院感觀察員”全國推廣

省二醫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李觀明在負壓病區觀察室與新冠肺炎患者溝通。省二醫供圖

/<table>

“疫情發生以來,省二醫防治任務繁重,可以說是三線同步作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下稱“省二醫”)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李觀明說。

作為廣東省應急醫院,省二醫是廣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戰場,收治了廣州地區第二多的確診病例,連日來治癒人數持續上漲,且無一轉成危重和死亡病例。

在廣東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期間,擔任疫情應對的“首席執行官”李觀明,組建起一支實力過硬的“專家型戰隊”,不僅科學預判、精準施策,更有“院感觀察員制度”等一批創新經驗向全國推廣。

提前儲備防護物資

說起三線作戰,李觀明介紹,省二醫是省級定點救治醫院和廣州市一線收治醫院,收治了大量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同時為支援湖北,累計派出了4批81名精兵強將;還負責廣州白雲機場發熱和疑似病例甄別、轉運的工作。

這樣的擔子壓在誰身上?省二醫黨委書記、院長田軍章選擇了抗擊非典老將李觀明,因為這樣的仗,他打過。17年前,李觀明被評為廣東省抗擊非典先進個人,他還親歷禽流感、甲流、汶川地震、埃博拉、日本地震等突發事件,這位有著26年黨齡的老黨員積累了豐富的應急經驗。

早在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時,李觀明已經帶領團隊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編寫診治與防控指導手冊、調試負壓病房、安排醫護人員值班、儲備防護物資等。1月20日收治第一例疑似患者時,省二醫已做足準備:立即啟用醫院5號樓作為病區,根據需要再啟動3號樓,分批次每三層逐步改造為收治隔離區。

一個多月來,李觀明和團隊堅持每天開兩場會,上午問題分析,下午病例討論,發現問題當場拍板立即解決,“多花一點時間做好部署,就多一分把握打贏。”

應對疫情,省二醫探索出了一批經驗向全國推廣,在湖北一線使用。包括感控觀察員制度、“分區分型分級”管理機制等。

感控觀察員制度,即由感控經驗豐富的專職人員擔任感染控制觀察員,指導進入負壓病區工作人員正確穿戴防護用品,並實時監控糾正不規範的動作,疏導精神壓力,降低發生感染的風險。省二醫感染管理科科長林冠文說,該做法已被廣東省支援湖北醫療隊指揮部及江漢方艙醫院採用。同時,李觀明帶領團隊還將院感觀察員制度寫成論文及時發表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子刊上,成為全國首篇從醫院管理制度探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SCI文章。

“分區分型分級”病例管理機制也得到了充分實踐。嚴格分區管理,設置收治病區和發熱門診,開通綠色通道,確保患者獲得及時救治;嚴格分型管理,針對危重型、重型、普通型、輕型患者的病情級別,由不同的專家團隊對症診治和管理,有效阻斷普通型病例向重型、危重型病例轉變;嚴格分級管理,嚴格實行專家三線值守制度,成立三線救治小組,強化責任分工,促進分類診療,加強重症救治,有效提高患者治癒率。

8天建成醫學觀察區

為保障一線人員日常休息和醫學觀察,省二醫將條件最好的10號樓特需病區作為隔離觀察區後,再自籌資金用8天時間搭起醫學觀察區,第三批觀察區同時加緊建設。李觀明說:“若疫情需要,這些房間還可接收患者;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回來後,也能在這裡隔離。”

在省二醫,還有一大批黨員幹部趕赴湖北支援。“洪湖危重病人佔了荊州市四分之一,醫療資源匱乏,只要洪湖解決了,荊州就好解決。”從醫30多年的省二醫重症醫學科(ICU)主任邢銳主動請纓赴洪湖,推床、拆裝呼吸機、推氧氣瓶,什麼活都搶著幹。遇到危機時刻,他穿上防護服,連夜為幾個患者氣管插管。

“最危險的工作一定我先上,我不緊張,醫生就不會緊張;醫生不緊張,病人就不會緊張。”疫情發生後,省二醫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孫瑞琳第一時間投入戰鬥。在她的帶領下,科室士氣高漲,兩個孩子的媽媽、副主任醫師王燕,請戰加入第一批馳援武漢隊伍;副主任醫師林國輝10分鐘內話別妻子和剛滿月的孩子;“90後”護師姜婷與在湖南的父母通完電話馬上奔赴湖北疫區。

南方日報記者 姚瑤

通訊員 王蒙 陳淑華 朱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