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IT、汽車、新能源,死活不換車標的比亞迪,能否成為車界華為

據媒體報道,比亞迪精密製造有限公司變更了工商信息,王傳福卸任該公司董事長一職

,由比亞迪聯合創始人王念強接任。這並不是王傳福第一次脫手旗下公司職務,2019年王傳福同時卸任了多家公司高管,包括淮安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深圳市鵬程電動汽車出租有限公司等。

這位在汽車界家喻戶曉的“船伕哥”的接連卸任,也讓人們看到比亞迪的產業佈局非常之大。近些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從各個城市的公交大巴到各個家庭的私家車,越來越多的人在馬路上看到比亞迪車的身影。電池技術上的一馬當先只是比亞迪的一方面,今年華為代加工一事又讓大眾看到了關於比亞迪不一樣的一面。

橫跨IT、汽車、新能源,死活不換車標的比亞迪,能否成為車界華為

不知何時,比亞迪從大眾眼中的一家車企已經發展成如今橫跨IT和汽車以及新能源三大產業的國內領先自主汽車品牌。這時,社會上也漸漸有聲音發出:比亞迪能否成為中國汽車界的華為?

很多人第一時間反對,並拋出了這樣一個理由:比亞迪從名字開始就不配,華為是“中華有為”,比亞迪是什麼?確實,關於比亞迪,一直有一個比較有爭議的點,就是名字中頗具諷刺意味的含義。

橫跨IT、汽車、新能源,死活不換車標的比亞迪,能否成為車界華為

有人曾糾結“BYD”字母是不是“build your dream”;還有人說其實“be your dad”,眾口紛紜,一直沒有統一的答案。不過很明顯,先不論車或者其它產品究竟怎麼樣,提起比亞迪,BYD的這個名字確實不太適合作為一個國家頂尖汽車品牌的名字。

但比亞迪似乎並不願意聽從大眾心聲,改掉這個備受詬病的名字,一直堅持著自己的風格。如今比亞迪在大陸香港兩地上市,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銷售,在世界其它地區有工廠,如果讓它把“比亞迪”這三個字換成其它的名字,更加不可能了。

橫跨IT、汽車、新能源,死活不換車標的比亞迪,能否成為車界華為

畢竟那將是一項非常浩大的工程,需要重新培養品牌、重新講品牌故事,成本將會非常巨大,並且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是得不償失的行為。所以,一方面,比亞迪繼續主打著中低端車型;另一方面,在大眾心中比亞迪中低端的形象也逐漸根深蒂固。

不過,不管比亞迪能否成為未來汽車界的華為,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說到底,比亞迪和華為在不同的行業,具有很多的不可比性。唯一相同的是,一家企業走的有多遠,要看他們的技術積累有多深厚。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