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的時候會擔心孩子將來的問題嗎?當時心裡可能會想什麼?

帥男人貝貝


對於死亡,在我們從小到大的觀念中,它是一個忌諱的話題。說不上是恐懼,還是逃避,反正在大家面前,能不談就儘量別談死亡。

據中國統計局、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等相關數據,中國人的人均預期壽命大部分集中在70到80歲這個區間,換句話說,在正常情況下,我們都可以活到2至3萬天。

我們的生命中,總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偶然性,諷刺的是,死亡成為了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東西。

正常人很少去討論死亡,只有那些臨近死亡邊緣的人們,或是身邊人死亡突然降臨但還來不及感受的人們,才會去思考並面對死亡。








創匯社區便民服務中心


面對死亡的時候會擔心孩子將來的問題嗎?這還真難說,跟電視劇中一樣,擔心這個,操心那個,最後死不瞑目?

本人前幾天就經歷過一次電梯直墜,電梯門剛關上,還沒反應過來,嘭的一聲悶響,電梯掉一層了,所幸我家住的樓層不太高,沒有受傷。但是,失重的那一刻,嚇壞了,冷汗瞬間冒了出來,緊急電話也沒人接聽,我想壞了,這現在疫情期間,哪兒都沒有人,拿著手機不停的打電話,出來的時候汗流浹背,腿軟了一天。但是,現在想想我當時想什麼了?好像就想著怎麼能出去來著,別的有得沒得貌似還真沒想,沒時間想啊,有那時間做點什麼不更好嗎?


曇花不敗曇花




聆聽你de哀傷


面對死亡的時候,當然是會擔心孩子會面對的問題,畢竟是自己心頭的一塊肉,再怎麼都割捨不下,年紀再大的孩子,在父母心中還是跟嬰兒一樣。

我一個朋友,因為年輕的時候不照顧身體,為了工作,四處應酬,每天喝酒,又抽菸,導致自己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最後在36歲成家了。有一個小孩子了!但是也發現自己的身體有點不對,曾經我跟他喝酒聊天到一半,突然我朋友咳嗽咳出血,我趕緊帶他去急診室,讓醫生檢查檢查,不過我朋友可能是自己知道身體的狀況,我怎麼叫他給醫院做一個徹底的檢查他就是不做。

在一次的工作當中,我這個朋友因為咳嗽吐血。不....應該是噴血,那一次到醫院之前,就已經快就不回來了,在人生快到最後的時候,他只交代了我們,小孩子要照顧好。就因為這一句話,我們這些朋友,也是時不時的會去他家裡看看小孩,帶小孩子出去買好吃的,畢竟小小年紀就沒有父親,也是很可憐!兒孫自有兒孫福,我能幫的也只能這樣。

但這件事也給我一個警惕!從那次之後,我也逐漸的把酒戒了,熬夜的情況也是改了,奉勸各位朋友,身體從年輕時就要保養,保健,不要到了中年,各個身體機能下降,是會要人命的!共勉之


Make叔叔


我們生活在一個迴避死亡的文化中,成人往往不願意和孩子談論死亡。另外,我們還有五花八門的忌諱的表達方式,如“離開了”、“走了”、“沒了”等等,這也讓我們覺得死亡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

父母經常擔心和孩子坦率地談論死亡會加劇他們的恐懼,於是就遮遮掩掩、含糊其辭,或者在孩子問起時一筆帶過。但恰恰是這樣的態度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懼,他們會越發害怕,不知道什麼時候死亡就會輪到自己的親人甚至是自己身上。而與孩子進行開放、真誠的討論,不僅有助於對死亡有真實的理解,而且還能幫助他們在喪失親人後從悲傷中走出來。

孩子最早面對的真實死亡,一般是親人的離世,比如祖父母等。這時候,作為父母同樣也失去了家中的親人。所以父母可以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悲傷,也允許孩子自然地表達出他們的情緒與想法。不必為了迴避孩子就刻意壓抑隱瞞,故作堅強,你處理情緒的方式會成為孩子的榜樣。和孩子一起去面對真實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命教育。

同時,配合孩子的年齡、認知與情緒發展階段,以其能接受的方式,真誠而坦然地回答孩子的問題,並應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每年的清明掃墓,是很好的機會。我們通過一些儀式寄託哀思,追憶祖輩,並帶著對逝者的尊敬和愛,認真生活,擁抱生命。不同年齡的孩子關注點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在談論死亡時,孩子是主導,父母不要越界。



6688愛Movie


面對死亡的時候,我相信每一個善良的父母都會擔心孩子的未來。特別是孩子的婚姻,或者說生活有不如意的時候。那會特別的擔心。擔心自己走了以後會沒有人關心他沒有人在她受委屈的時候去寬慰她。這是所有天下父母在一生中都會一直擔心的問題。有的還不止光擔心自己的子女還會擔心子女的後代。

為子女操心,一輩子擔心,一輩子是每個做父母的本能。可憐天下父母心。[流淚]



河東123河西


死亡這個令人恐怖的概念,小時候對死沒什麼概念,只是聽人說人死了就會變成鬼,尤其是惡人死了以後會成為惡鬼,我想對死的恐怖更多的是來自對鬼的害怕。

那怕是現在明知道世上壓根兒就沒有鬼,還會對一些詭異現象心存恐懼,覺得有鬼,因而對於死反而是沒有那麼恐懼了。

人生一世總有離開的即一天,年齡大了談到死,最害怕的卻是孩子。孩子人人呱呱墜地一直有父母陪在身邊,尤其是這一代獨生子,父母已然是個堅不可摧的依靠,我們想到的可能是孩子離開我們怎麼過。

其實面對死亡,如果有可能,當然會給孩子足夠的支持,如果自顧不暇,就不用說了。

對於孩子,在父母面前,永遠是個孩子,失去父母對孩子是一次摧殘式的成長,他會一下子長大,只是父母沒有機會看到了。

人們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培養他擁有正確的三觀即可,至於發展還得靠自己。


光明草




05880193256阿蘭


如果是生病特別嚴重的話想擔心但是肯定神智不清了,分不清楚什麼問題了,以前我也好奇這些事情,經常問父母或者親人有死亡的人他們是怎麼樣的!

如果是自然死亡沒有什麼癌症病疼折磨,那麼他們肯定會擔心家裡最沒有本事那個孩子!

有的人可能在想如果多活幾年就好了,特別是人生最後沒有圓滿的人生的人,如果孩子聽話、自己一生無怨無悔的話,死亡年齡比較正常,我想是會坦然的面對死亡的!

人最好的結束就是不怕老、不怕死、不要和自然抗爭、才是明智之舉…

我們都有順其自然的活著,不要不服老,那時最愚蠢的做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8dd27c0d4104672b316d51c6a477fa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