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讓患者成功脫機拔管!廣醫三院援鄂“三人團隊”很給力!

“昨天脫機拔管後病人情況非常穩定,應該很快就可以轉出ICU了,我們的治療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謝謝醫生,真的太感謝您了……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您自己不要太累,一定要注意防護,注意休息……”

2月21日下午,廣醫三院支援武漢協和西院區隊員、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高元妹醫生照舊和病人的家屬溝通病情。“黨支部是臨時的,初心是熾熱的”,放下電話的高元妹和患者的家屬一樣內心激動、難以平靜,這是她支援武漢半個多月來最開心的一天。

20日中午,高元妹醫療組的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脫機拔管,成為廣東醫療隊接管武漢協和西院ICU以來,首例成功拔除氣管插管的患者。該患者從2月16日轉入協和西院區ICU,高元妹帶領團隊醫護人員與死神賽跑、爭分奪秒救治,僅僅四天便讓患者成功脫機拔管,不日便可轉出ICU。

4天让患者成功脱机拔管!广医三院援鄂“三人团队”很给力!

首例拔除氣管插管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與廣醫三院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3名黨員(高元妹、畢賜成、段業英)合影。

2月7日,廣醫三院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成立,三位黨員醫護人員——重症醫學科高元妹副主任醫師、畢賜成主管護師和段業英護士馳援武漢。作為廣醫三院重症醫學科青年骨幹,三位柔濟戰士不懼風險、迎難而上,在新的戰場默契配合、密切合作,竭盡全力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贏得生機!

新冠肺炎合併嚴重感染

難度升級、從容不懼

37歲的王先生(化名)年紀雖不大、但病情卻複雜棘手。2019年12月,王先生突發急性腦梗塞,手術後留下了失語、偏癱等後遺症。1月30日,尚在住院的王先生開始咳嗽、發燒,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於2月9日轉入武漢協和西院區。隨後病情加重,2月15日突發呼吸困難、休克、多器官衰竭,轉入ICU治療。

負責王先生診療的是廣東支援協和西院ICU醫療隊高元妹副主任醫師帶領的醫療組,主要包括廣藥大附一院的茹晃耀副主任醫師和李文豐主治醫師、廣醫五院的方向明主治醫師、廣醫腫瘤醫院的李仕成主治醫師,以及協和西院的孟磊、趙鑫、熊一全、李超逸等醫生。

“他轉入ICU的時候情況十分嚴重,意識不清、嚴重缺氧休克。”高醫生介紹,王先生除了新冠肺炎,還合併了嚴重的細菌感染,造成了嚴重的膿毒性休克,出現高鉀血癥、呼吸衰竭、腎功能衰竭、凝血功能紊亂等問題,甚至影響到心臟,出現嚴重的心率失常,隨時可能心臟停跳。

4天让患者成功脱机拔管!广医三院援鄂“三人团队”很给力!

工作中的高元妹。

戰鬥在前,引領在前,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作為醫療組組長之一,廣醫三院高元妹帶領團隊在幫助他繼續經口氣管插管接呼吸機通氣治療的同時,予適度鎮痛鎮靜、抗感染、抗病毒、監測炎症指標變化、行床旁連續性血液濾過等對症和生命支持治療。病情多變,需要密切監測和治療。

高元妹每天多次到床邊仔細檢查,認真觀察他的呼吸、尿量、心電監護、呼吸機和床旁血液濾過機等的參數,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鎮痛鎮靜藥的劑量等診療方案,想方設法維持患者內環境的穩定。

在高元妹團隊的治療下,王先生的情況一天比一天好轉,對呼吸機的依賴逐日減少。

2月20日,經過認真評估後,高主任團隊順利為王先生拔除了氣管插管。拔管的那一刻,ICU隔離病區、醫生辦公室不約而同響起一片掌聲,這是廣東醫療隊接管武漢協和ICU以來,首例成功拔除氣管插管的患者,對於整個團隊來說無疑是令人振奮的一刻。

站在王先生身旁的高元妹第一時間為他戴上了口罩,就在這時,無法言語的王先生,豎起大拇指、望向高醫生,用一個簡單地手勢表達內心的喜悅與謝意。那一刻,高元妹感到,連日來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所有的努力與付出都有了最好的回報。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

挺身而出、不留遺憾

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在廣東醫療隊隊員眼中,高元妹是個名符其實的“拼命三娘”,嬌小的身軀蘊含著蓬勃的力量,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我是黨支部書記,我先上”,從2月8日到協和西院區ICU報道後,高元妹便一直奮戰在一線。每天不到5點起床,6點多便驅車前往醫院;每天堅持到危重病區進行床邊查房,仔細查看患者心電監護、呼吸機參數、胸片等,檢查患者停留的每一條引流管,隨時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整用藥。

敢於作為,衝鋒在前。新冠肺炎傳染性強,ICU的醫療操作更是風險極高。高元妹從不懼怕高風險操作,親自給患者做纖支鏡吸痰,當看到患者床旁胸片顯示氣胸未明顯緩解時候,她甚至用注射器為患者手動抽取,絲毫不憚與患者體液密切接觸。

4天让患者成功脱机拔管!广医三院援鄂“三人团队”很给力!

高元妹醫生查房時為患者行支氣管纖維鏡檢查。

“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戰鬥,必須爭分奪秒”,高元妹用行動踐行著她寫在日記中的這句話。她全心撲在患者的救治上面,無論半夜或清晨,只要患者的血氣分析化驗單結果出來,高元妹都一一查看,一旦發現危急值,她都會立刻詢問值班醫生有無處理,處理後有無複測,複測結果有無改善等。“有一次凌晨四點群裡發血氣結果,高醫生還第一時間回覆處理。”同為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的段業英黨員說到。

破釜沉舟,紮實工作。除了時時刻刻關注患者的病情,高元妹也關心著患者和家屬的心理。在與失語的王先生溝通時,高元妹耐心地詢問患者感受,每一個治療步驟都不厭其煩地與王先生解釋、溝通。疫情爆發至今,很多家屬都沒能與患者見面,只能通過醫生的電話瞭解病情。無論多晚結束工作,高元妹都堅持和每一個她負責的患者家屬溝通,事無鉅細地告知病人每一天的變化與進步,寬慰家屬的憂心與牽掛。電話那端,家屬們哽咽的哭聲、感激的話語就像無形的力量激勵著高元妹,不能放棄、必須堅持到底。

換一個戰場並肩作戰

黨員攜手、柔心濟世

“高書記,我們又可以在一起戰鬥了!”得知被調整到高元妹醫療組的黨員段業英興奮地說到,在新的戰場,廣醫三院三位馳援武漢的黨員——高元妹醫生和畢賜成、段業英護士又一次站在了一起,踐行出新使命。

作為擁有9年臨床經驗的重症醫學科“老”黨員護士,畢賜成和段業英一到武漢便投入戰場,專業技術紮實的他們成為了醫生的“最強輔助”:不僅對ICU裡所有的操作、治療、醫療設備能馬上上手,在密切護理觀察患者情況後,還會及時發現患者的問題,提醒醫生進行相關的治療;對待每一個醫囑,他們反覆核對,謹慎地保證每一個環節無誤,醫護配合、親密無間。疫情在哪裡,黨員就要戰鬥在哪裡。

4天让患者成功脱机拔管!广医三院援鄂“三人团队”很给力!

柔濟三戰士:高元妹(右)、畢賜成、段業英(左)。

一個黨員一面旗,投身防疫第一線就是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石刀。畢賜成護理的是ICU病情最危重的幾個患者,時刻盯緊患者的病情變化,畢賜成不敢有一絲鬆懈。

有一次,他發現一位危重患者在用藥後生命體徵仍很不穩定。多年的護理經驗讓他直覺,問題可能來自藥物送藥的速度與方式出了問題,送藥速度不均勻導致生命體徵波動。於是他第一時間予以調整,果然患者的情況有所好轉。由於熟知ICU所有器械的操作,畢賜成無形中承擔了醫療隊護理教學的任務,醫療隊其他護理同行都來向他請教;每次交接班的時候,畢賜成更是認真細緻地和下一班的護理人員進行講解,時常是最後一個交班離開的人。

4天让患者成功脱机拔管!广医三院援鄂“三人团队”很给力!

畢賜成指導護理同行進行相關操作。

沉著應對,接受考驗,力爭交出人民滿意的答卷。段業英是廣醫三院馳援武漢三個隊員中年紀最小的一個,但戰鬥的“韌性”卻很強。由於長時間在隔離病房護理,支援的第二天,段業英的鼻頭和額頭便出現了壓瘡,沒有向任何人提及的她照樣每天工作,半個月來壓瘡反反覆覆地長好又潰破,臉上也出現了明顯的印記,但段業英卻開玩笑地說:“這說明我防護做得很到位。”

4天让患者成功脱机拔管!广医三院援鄂“三人团队”很给力!

段業英護士臉上的壓瘡。

4天让患者成功脱机拔管!广医三院援鄂“三人团队”很给力!

廣醫三院三位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黨員合影。

從廣州到武漢,重症醫學科的三位黨員配合默契、奮戰“疫”線。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以堅定的信念和行動,彰顯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政治自覺,展現了當代共產黨人的英雄本色。“柔心濟世 尚道精醫”的柔濟精神、護佑生命的醫者初心與使命激勵著他們在疫情危險處前進,堅定信心、戰鬥到底。

4天让患者成功脱机拔管!广医三院援鄂“三人团队”很给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