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復工:迴歸生產軌道 一切都在慢慢恢復

自上海復工復產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迴歸常態經營軌道,城市經濟在疫情的考驗下逐漸復甦。連日來,本臺記者走進不同類型的企業,看如何在築牢“防疫網”的同時,按下企業生產的“快進鍵”。請聽一組報道:

%7B%22isCut%22%3A0%2C%22cover%22%3A%22http%3A%2F%2Fupload.ajmide.com%2Fp%2Fimage%2F202002%2F18%2Fry2zNGf2j31582039892062_1435x1435.jpg%22%2C%22audio%22%3A%22http%3A%2F%2Fshort-audio.ajmide.com%2Faudio%2F202002%2F18%2FZh87j88aER1582039856542.m4a%22%2C%22phId%22%3A%2243954056%22%2C%22name%22%3A%22%E4%BC%81%E4%B8%9A%E5%A4%8D%E5%B7%A5%22%2C%22duration%22%3A0%2C%22tagType%22%3A0%2C%22editorId%22%3A%22directive_ueditor_1582039515006%22%2C%22phid%22%3A%2243954056%22%2C%22programName%22%3A%22%22%2C%22htmlId%22%3A%22audio_1582039911955%22%7D

「听」复工:回归生产轨道 一切都在慢慢恢复

.

企業復工

我是記者胡旻珏,現在是在浦東高東鎮的益海嘉裡“金龍魚”生產基地。作為全市大型糧油食品生產企業,這裡多條生產線已經全面復工。在上海公司副總經理於繼東看來,疫情防控、保市場供應,兩件大事,兩頭抓、兩不誤。

於繼東說:“現在來看我們除了餐飲這塊,開機還不是很飽滿,這和市場需求相關,其他的我們都陸陸續續的跑到50%甚至更高以上了。我們的小包裝生產產能一天可以2700噸,對於保障上海地區的供應是很有信心的。”

為了儘快迴歸生產軌道,益海嘉裡圍繞疫情防控設置了層層“關卡”,員工從進入廠區開始,先後要經過體溫測量、鞋底消毒、雙手殺菌、全身噴淋。

「听」复工:回归生产轨道 一切都在慢慢恢复

於繼東說:“我們白班一個班次是8個小時,倒班員工一個班次是12個小時。在班中的時候、用餐前後,我們也會再關注一下體溫。“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既要講原則、講力度,也要講服務、講溫度。企業所在的浦東新區高東鎮,也在以各種方式幫助企業復工。鎮長馬英波介紹: ”他們有一部分員工不具備居家隔離的條件,我們和企業溝通,幫他們落實員工的一個隔離場所,做到不留死角,毫不鬆懈。“

截止目前,高東鎮193家企業,已經復工的有124家,佔到65%,其中還有像外高橋造船廠這樣的大型製造類企業。馬英波說,企業復工面臨的困難各不相同,要能因地制宜地推出不同舉措。

「听」复工:回归生产轨道 一切都在慢慢恢复

馬英波說:”比如說外高橋船廠,它有5000多名職工住在我們旁邊的一個珊璜村,採取錯峰上下班的這種制度,我們在村裡的卡口安裝了一臺紅外線的測溫儀,確保企業的員工能夠快速通過。“艱難時刻,更要雪中送炭。據他介紹,針對小微企業的各類減免政策,也在抓緊制定中。

馬英波說:”我們現在也正在研究對於租賃我們鎮集體企業的一些廠房、店鋪,通過一些延緩交租或者說免租金的這種方式,來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7B%22isCut%22%3A0%2C%22cover%22%3A%22http%3A%2F%2Fupload.ajmide.com%2Fp%2Fimage%2F202002%2F18%2FYJHZBBMNms1582039973417_512x512.png%22%2C%22audio%22%3A%22http%3A%2F%2Fshort-audio.ajmide.com%2Faudio%2F202002%2F18%2FNAS2TBdrTc1582039942870.m4a%22%2C%22phId%22%3A%2243958876%22%2C%22name%22%3A%22%E4%BA%BA%E5%B7%A5%22%2C%22duration%22%3A0%2C%22tagType%22%3A0%2C%22editorId%22%3A%22directive_ueditor_1582039515006%22%2C%22phid%22%3A%2243958876%22%2C%22programName%22%3A%22%22%2C%22htmlId%22%3A%22audio_1582039994254%22%7D

「听」复工:回归生产轨道 一切都在慢慢恢复

.

人工

我是記者孫萍,疫情面前,滬上人工智能企業發揮各自所長,早早通過線上遠程辦公等形式實現靈活復工,將AI技術應用於疫情態勢研判、精準防控、有效治療等各個環節。春節期間,商湯第一時間組織公司超算團隊,免費提供高性能計算資源,支持研究人員對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進行大規模篩選。在位於上海的研發中心,工程師們利用假期遠程辦公,趕在復工前研發出了整合人臉識別+熱成像技術的“AI無感測溫”,商湯科技智慧城市綜合業務事業群副總裁張果琲介紹,這套系統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部分地鐵站、社區內得到應用,有效提升了大客流場所的通行效率。

張果琲說:“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它可以對那些未佩戴口罩人員進行一個自動的報警。熱成像的相機對一些關鍵部位進行溫度的探測,做一個比較好的排查。地鐵站站長給我們反饋也非常好,比原來他們拿測溫槍去近距離測溫效果好很多。”

「听」复工:回归生产轨道 一切都在慢慢恢复
「听」复工:回归生产轨道 一切都在慢慢恢复

目前,商湯採用遠程辦公+現場辦公相結合的方式有序復工,一方面繼續借助AI技術助力新冠肺炎治療方案的研究,另一方面公司原有業務也在積極推進中,張果琲說從這次參與疫情抗擊的過程中,他們也看到了一些產業未來發展的新機遇。通過這兩三週的一個遠程加現場的復工狀態來講,幾乎達到原來和同樣的一個效率。隨著疫情的控制,我們原來的這些商業機會依然還會得到一個比較好的把握,我們全年的計劃是沒有改變的。疫情之後,也會有一些新的業務的機會,希望人工智能技術能夠防止下一次的這樣的情況,在以後的應急管理中能夠有一些貢獻。】

「听」复工:回归生产轨道 一切都在慢慢恢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