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生“三戰”雙一流:為改變“出身”,我只考名校

這段時間查詢到自己考研初試成績的考研生們,都在為自己的下一步盤算著,認為自己有機會進入複試的考研生們,就全力為複試做著準備;而那些認為自己沒有可能進入複試的考研生們,正糾結著是繼續參加明年的研究生考試,還是告別考研這個舞臺,找一份工作。


考研生“三戰”雙一流:為改變“出身”,我只考名校


其實在每年數百萬人的考研大軍中,有很多是“二戰”、“三戰”的。關於“二戰”和 “三戰”,人們有著不同的看法。一項調查顯示,13.0%的受訪者覺得為目標院校“二戰”或“三戰”考研很值得,40.5%的受訪者認為比較值得,24.1%的受訪者認為不值得。該調查數據表明,大多數考生認為“二戰”或“三戰”是值得的,人們的這種認識導致了“二戰”或“三戰”考研的考生數量居高不下。

連續考三年研究生的考生在眾多考研生群體中不算稀奇,但如果這位連續考三年研究生的考生只是專科學歷,且有著一份較為穩定的工作,就比較少見了。


考研生“三戰”雙一流:為改變“出身”,我只考名校


01

今年“三戰”研究生的金女士,考研成績一次比一次好,這次初試成績好得有些出乎她的意料,按照以往的情況,進入複試完全沒有問題。

在學歷上,她只是一位專科畢業生,第二次考研在複試中失利,她就認為不僅是初試成績不佔優勢,也有學歷較低的原因。所以這次考研成績一公佈,她就迅速把狀態調整到最佳,以應對複試。她頗為自信地說:“不出意外的話,我今年應該能考上”。

金女士原本有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收入雖然不高,但在她所在的四線城市還算不錯。她身邊的朋友,包括她的家人,都覺得“女孩子不必追求過高的學歷,有份工作能養活自己,然後找個好人家嫁了,就可以了”,然而她始終認為自己不該就此度過一生,自己需要有夢想,併為之奮鬥。

考研生“三戰”雙一流:為改變“出身”,我只考名校

經過慎重的挑選,她選了一所“雙一流”高校,之後的三次考研,她都以該校為目標。當第一次考研和第二次考研失敗時,很多人對她投以質疑的目光,有人勸她放棄考研,也有人勸她放棄考“雙一流”高校,他們建議:“選擇一所地方普通院校,會更容易考上”。但她很堅定地說:為改變“出身”,我只考名校。

為成功考上研究生,金女士付出了很多努力、做出了很多犧牲,在第三次考研備考的最後三個月時間裡,她不顧家人和朋友的極力反對,毅然辭掉工作。由於沒有了退路,她絲毫不敢懈怠,終於在這次考研初試中考出了很高的分數。

02

從現在情況看,金女士成功拿下複試的可能性很大,或許幾個月後,她就能拿到一張名校研究生的“入場券”。不過,我們也清楚地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金女士那樣的實力和運氣,成為被命運眷顧的幸運兒。現實中,因多次參加考研沒有實現夢想,最後放棄考研的考生並不少,還有一些考研生已經離成功很近了,卻由於各種原因不再繼續奮戰。也就是說,對考研的執著,有時候會帶來成功,有時候則會帶來無盡的痛苦,這裡面有著巨大風險。


考研生“三戰”雙一流:為改變“出身”,我只考名校


但那些能堅持三戰考研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他們承受著常人所無法想象的壓力,他們用最少三年的時間過著幾乎沒有週末、沒有娛樂的生活;他們用堅韌的意志面對著親朋好友的質疑;他們身邊的戰友們或考上了研究生或放棄了考研,但他們依然奮戰在考研的戰場上;他們沒有被巨大的精神壓力壓垮,反而愈戰愈勇、越戰越強。

特別是那些“專科學歷”考研生們,他們面對的困難和質疑更多,他們考上目標院校的難度更大,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犧牲更多。


考研生“三戰”雙一流:為改變“出身”,我只考名校


不管怎麼說,金女士的“成功”的確給了部分考研生以希望,它告訴人們,無論你是什麼學歷,無論你處在什麼樣的生活狀態,只要有夢想、肯努力,就有機會成為少數“幸運兒”之一。所以每當有考研生二戰或三戰失意時,我就會把這位“專科學歷”考研生的經歷說給他(她)聽。希望他(她)能從中得到激勵。

只是,人生很長,就算能成功考上研究生,也僅代表完成了一個階段的目標,它是一個新的開始,以後面臨的困難險阻還有很多很多,想真正走上人生巔峰,我們仍要持續付出大量的辛勞和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