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冠肺炎”疫情對肉牛產業影響調研

根據國家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統一部署,2月7日至15日,遺傳改良研究室各崗位專家(團隊)聯合有關綜合試驗站和指導企業有關人員分區包片,採取電話、網絡、問卷等形式對全國24個省(自治區)就新冠肺炎”疫情對肉牛產業的影響開展調研。

調研緊緊圍繞配種人員流動受限所造成的產間距延長帶來的近期和長期影響,物資及草料運輸對規模化母牛場育肥場造成的近期及長期影響,對銷售、消費以及其他方面的影響等內容開展。功能室十位崗位專家聯合其對接試驗站等有關人員提交了內容詳實、分析透徹的調研報告。現將調研結果歸納報告如下:

一、疫情對肉牛產業影響總體概況

從總體調研結果來看,肉牛產業各環節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流動限制帶來的影響。受影響程度疫區明顯高於非疫區;南方非玉米產區高於玉米產區;經濟相對發達交通便利的東部省區高於西部省區;產業鏈上受影響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育肥牛場高於母牛繁育場;肉牛整體高於犛牛;中等規模企業受其經濟體量限制,受影響程度高於大型集團和小微企業、個體專業戶。受本次疫情影響,預計全行業損失將超過百億元,僅母牛空懷損失一項將達40多億元(母牛900萬頭配種受影響,平均2個情期,每情期損失500元,直接經濟損失45億元)。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肉牛产业影响调研

對於牧區(以新疆為例)來講,總體影響程度一般。存在的主要隱患是各種成本上升,持續發展下去必將打擊生產的積極性,影響各種存欄數量,從而導致肉牛產業發展難上加難。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肉牛产业影响调研

二、疫情影響具體情況

本次疫情防控措施啟動非常突然,再加上適逢春節假期,各種負面影響相對較重,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疫情對母牛繁殖造成的影響

調查發現,需要場外人員協助的人工授精繁育場受到較大影響。一般耽誤1到2個情期。液氮儲存不足,凍精保存受到嚴重威脅。

山東省86.67%養殖場已缺少液氮,嚴重影響到凍精質量,部分所存凍精已基本不能使用,87.50%的養殖場無法正常開展配種,部分養殖場只能採用公牛本交。新疆60%的規模化牛場暫時沒有受到影響,20%的牛場受到較大影響,20%的牛場受到較小的影響。伊犁州冷配頭數將下降25%左右。東北地區大規模繁育場均配備專門的駐場配種人員並貯存一定數量的冷凍精液,短期內未造成明顯影響。規模50-100頭之間的養殖場多采用公牛本交的方式配種。此次疫情尚未對其造成明顯影響。小規模農戶能夠自行配種的不足10%,剩餘的養殖戶則需要配種人員幫助配種,已經耽誤2-3個情期。甘肅調研的6家肉牛養殖場(企業),預計受配率下降10%左右,母牛場經濟效益下降5%左右。湖南11家現階段預估可耽擱2~3個情期,影響當年肉牛場的產犢率、繁殖率,預計繁殖率下降8%~10%;造成母牛空耗,生產效益下降,預計下降5%~7%。

犛牛繁育以自然交配為主,再加上犛牛繁殖季節性強(一般每年7-9月份發情配種,4-6月份集中產犢,目前是母牛妊娠期),沒有對產間距造成影響。若疫情持續到四、五月份,犛牛集中產犢,技術人員若無法及時到崗,會造成犢牛護理不周從而影響產犢存活率。

按目前行情計算,一頭母牛晚配一個發情期農戶損失300元左右,規模養牛場損失近500元左右。長期看,延緩產犢間隔,造成母牛發情週期不規律,降低母牛的繁殖力;繁殖障礙性疾病增多導致母牛不發情、不孕;增加了繁育母牛的飼養成本,無法保證後代犢牛質量。

2、疫情對育肥牛場的影響

短期育肥牛場“兩頭受氣”。一方面春節前銷售空欄得不到及時補充,一方面育肥成牛不能及時售出。每頭育肥牛每天的飼養成本約20~25元。長此下去,必然造成育肥牛飼養成本的增加。同時,活牛的市場價格降低1~2元。一旦恢復銷售,大量育肥牛湧入市場,價格可能更低,育肥戶損失慘重。大型養殖企業資金週轉壓力較大,一旦出現資金短缺,後期會出現壓縮存欄現象。

寧夏待出欄牛比例在30%及以下牛場佔比為21.43%,待出欄比例31-75%的牛場佔比為42.86%,待出欄比例100%的牛場佔比為35.71,且待出欄育肥牛的活重均在680kg以上,由於出欄時間在即以及優級出欄體重的雙重標準下,擱淺出欄只能增加養殖成本,導致增加飼餵時間和更變飼養方案而使育肥牛日增重受到影響。同時,春節過後活牛的預期售價會受到影響,64.29%的認為活牛售價會下降2元/kg,14.29%的認為活牛售價會出現上漲2元/kg,21.42%的認為活牛售價在31-33元/kg之間保持不變。

3、各省區普遍擔憂飼料短缺

調研發現,精料儲存不足是規模養殖場特別是大型規模場的共性。豆粕、預混料等短缺較為明顯,個別企業僅能堅持10天。粗飼料除南方個別企業出現困難外,多數企業尚能堅持一段時間,南方省區能堅持到5、6月間,北方青貯飼料能堅持更長時間。

河南省的17家企業,精料及飼料原料可以維持10天以內的3家(其中1家已沒有任何精料),佔20.0%;11天-30天的有8家,佔53.3%;31天-60天的有3家,佔20.0%;61天以上的有1家,佔6.6%。安徽省調研了20家企業,精料及飼料原料可以維持1個月以內的10家,佔50.0%;2個月的有3家,佔15.0%;3個月的有7家,佔35.0%。陝西50%的牛場所存飼料僅可維持1個月,20%的牛場所存飼料可維持2個月,而只有30%的牛場飼料儲備可供給3個月以上。

4、對牛肉加工銷售的影響

加工企業是產業鏈的“重災區”。前期受疫情與春節影響疊加效應,物流停運及經營門店停業,開工嚴重不足;近期規模較大的屠宰加工企業,基於其社會影響力,再加上政策的調整,多數相繼開工,但仍未達到常年水平。甘肅調研企較去年同期下降60%。

在牛肉銷售方面,電商微商非常活躍,交易量幾何增長;標超規模以上賣場肉牛銷售明顯增長;其他牛肉銷售,特別是熱鮮銷售方面都處於停工狀態。餐飲業完全停工。

進口牛肉國際牛肉現貨價格下調影響,進口數量有所減少;受運力影響,壓港現象嚴重。

5、其他方面的影響

獸藥方面,多數牛場針對肉牛發熱、犢牛腹瀉、母牛產科疾病等養殖場常見疾病,能夠使用養殖場庫存藥物,短時期內受疫情影響較小。

疫苗常規免疫方面,按照肉牛場日程免疫程序進行,口蹄疫、布魯氏桿菌疫苗等準備較為充足,受影響較小。

在日常消毒防疫方面,消毒液缺貨嚴重,日常消毒防疫多為停擺狀態。

勞務用工方面,在中、小型牛場,勞務用工多為周邊農戶,用工人員受疫情影響較小,在大型牛場,外地來場勞務工人,正在陸續返回崗位,用工缺員現象正在逐步緩解。

三、當前工作的幾點建議

為把損失降到最低,儘快恢復正常生產秩序,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堅定市場信心,做好應急預案

下一步隨著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疫情的防控情況的好轉,企業、學校等單位復工復課,餐飲行業將會得到恢復,牛肉市場需求會明顯增加,必將拉動價格上漲;建議相關企業積極探尋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下,提高牛場繁殖率的技術和管理措施,做到“三個及時”,及時觀察發情、及時配種、及時妊檢,減少疫情帶來的影響,確保母牛一年一胎,保證牛場的經濟效益和企業平衡運行。

做好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應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預案。充分考慮包括原料儲備、防疫用品、疫情監測與預判、獸藥疫苗和飼料供應變化、物流限制等方面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防患以未然。牛場實施封閉式管理,做好牛場與外界的隔離,做好防疫、消毒工作,特別是牛口蹄疫、布病等傳染病的防控工作一定要做好,非常時期,要防止肉牛疫情出現大的波動。

2、加強能繁母牛飼養管理

(1)保持牛舍乾燥潔淨。保持身體乾燥乾淨。定期檢查牛的進食、精神狀況,如果發現異常及時請獸醫診治。確保疫情期間飼料營養供給,保持母牛膘情。

特別是妊娠後期的母牛,每天應保證母牛舍內外運動,以減少難產率。母牛的妊娠期為285d左右,春季是牛產犢高峰,這時就應做好分娩時的準備工作,給母牛提供清潔乾淨的墊草和安靜的環境。母牛分娩時,要做好接產和助產工作,發生難產時,要及時處理。

(2)產後母牛餵給溫熱足量的麩皮鹽水(麩皮1.5~2kg,鹽100~150g,加溫水10~20kg)以促進胎衣排出,補充分娩時體內水分的損失。清除汙染的墊草,換上乾淨的墊草。犢牛產出後立即將口鼻部粘液擦淨,臍帶斷端用5%碘酊浸泡片刻,如未自斷可在距腹部6~8cm剪斷,徹底消毒。犢牛身上的粘液可由母牛舔幹或用柔軟乾草擦乾。及時檢查胎衣的排出情況。並做好各種產後觀察記錄。

(3)要保證母牛產後的營養平衡,注意能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補充,使何況儘快恢復到中上等膘情,以便 及早發情配種,平均產後第一次配種天數不低於60-64天,平均配妊不低於84天,如有長時間未發情牛,可採取應用激素處理的同期發情方法,促進發情配種,確保確保“一年一犢”。

3、加強犢牛防疫及管理工作

(1)犢牛的哺乳管理工作是近期首要注意的問題。在給新生犢牛接生後,立即飼餵初乳,採用灌服和哺乳用具等飼餵,但若使用使用哺乳壺等哺乳用具時防止乳汁進入犢牛的前胃,引起犢牛生病。在喂完初乳之後,要注意將犢牛嘴邊的殘乳擦拭乾淨。然後對哺乳用具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2)肉牛採用母帶犢飼餵模式,可以採用定時哺乳和自由哺乳方式,但需要注意,要有犢牛欄的活動空間,既便於管理照顧犢牛,又能夠為犢牛提供足夠的生長空間,避免引發疾病而無法及時發現。在出生7天后,可開始逐漸訓練採食開食料,經過過渡期慢慢增加犢牛採食精料的能力,促進瘤胃發育。

(3)一定要做好牛欄的衛生工作,保持乾燥,勤墊乾淨墊草和墊料,定期進行消毒,保持舍內外通風,避免牛欄髒亂潮溼,影響犢牛的生長。

(4)增加犢牛運動,增強犢牛體質,提高免疫力,天氣漸暖時,增加舍外運動時間。

(5)保證犢牛冬季能飲溫水,注意觀察犢牛的採食、精神、活動及糞便等各方面的變化,便於判斷犢牛的狀態做出對應的處理措施。

(6)定期做好犢牛的疫苗接種,保證犢牛健康。

4、採用靈活生產模式

育肥牛養殖場(戶)要化“危”為機,抓緊完善肉牛精細化飼養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通過網上在線學習和視頻交流等方式,彌補專業知識短板,尋求技術諮詢服務,瞭解市場動態和政府惠農舉措,交流應對困難的心得體會,堅定發展產業信心,調整優化經營策略,做到精準施策、強基固本。為應對短期內飼草料匱乏且難以調運的現實,養殖單位可以採取減少日糧喂量以適當降低肉牛犛牛日增重,通過時間換空間的方式將出欄時間延遲到下一季度。期間如果牛肉價格上升,銷售渠道恢復,可採取短期高精料強度育肥的方式進行催肥,以做到短期出欄。肉牛產區給予配種員辦理通行證,使其在縣鄉工作區域內開展改良工作,保證發情母牛能及時配種,減少空懷率,縮短產犢間隔。

5、給政府職能部門的幾點建議

建議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儘快落實農辦牧【2020】14號文件精神,解決各種運輸困難,加快養殖業復工復產。銀行等金融系統通過設立專項小額信貸並適當降低貸款利率和延長貸款期限,幫助肉牛養殖企業渡過難關,加快恢復生產。

積極調整產業發展規劃佈局,加大屠宰加工企業向育肥牛集中區轉移的推進力度;適當限制非玉米產區肉牛產業發展規模;逐漸減小肉牛飼料過度依賴調運區域面積和存欄規模。

及時調整政策,保春耕春種,進一步加大糧改飼激勵力度,避免出現粗飼料緊張。

二〇二〇年二月十八日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肉牛产业影响调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