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們心中的聖地—王家圪楞


王家圪塄,這個在百度地圖上根本無法搜到的地方,這個世上沒幾人知道、更沒幾個人去關注的地方,卻是我們這些後人們心中的聖地。


王家圪塄,在我的記憶中第一次去是在五歲那年的秋天。在一個陰雨綿綿的上午,一位頭戴白帽,身穿雨衣,揹著一杆長筒獵槍的老頭走進了我們的家門。一進家門,他就從雨衣口袋裡就像變魔術一樣掏出來很多大山藥,然後告訴我們這是他在經過生產隊已經挖過的山藥地時撿的。我不知道他是誰,就聽父親說是寶爺爺(我一直不知道該用哪個bao字,在我的心中覺得就是這個字)。午飯後寶爺爺要離開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硬要跟著走,父母只好答應了。就這樣我第一次來到了王家圪塄!

致我們心中的聖地—王家圪楞

王家圪塄,一道土梁和一條小溝,很小的一個地方,但是山清水秀,真的是很美!在這裡我見到了語氣柔和(就像我二姐的聲音)、佝僂著腰、常喘著粗氣的奶奶,也見到了二姑、姑父以及表哥表姐們,他們見到我也覺得很稀罕,問爺爺這是哪來的小孩?爺爺笑著告訴他們說是撿來的,從此我就成了這裡的常客(其實也不能稱為“客”)。特別是寒暑假,二爹家的姐妹兄弟們都會回來,這裡就充滿了歡聲笑語!有時我們也會因為不慎搞砸了事或損壞了東西而遭到爺爺的責罵,但是他的責罵總就是那句話——“二球胚”!

王家圪塄,是我現在夢中經常出現的地方,也是今天我給自己的兒女們講童年趣事是經常提到的地方。那顆矗立在腦畔上高大茂盛的毛杏樹,既給了我們帶來了口福,也成了王家圪塄的地標性“建築”。那一條條掛在牆上的動物皮,就像爺爺的軍功章那樣讓人羨慕!那座腳踏式木槌石臼,讓搗糕這麼一件體力活變得就像在玩一樣,太神奇了!大姐做的豆角燴菜讓我回味無窮,二姐在睡覺時咬我的耳朵到現在還在隱隱作痛!當然還有每年的那兩個特殊的日子,農曆的正月初八和八月二十一(爺爺和奶奶的生日),永遠的定格在我的記憶當中!

致我們心中的聖地—王家圪楞

王家圪塄,滋養我們成長的地方。今天,這顆大樹已經枝繁葉茂,四世同堂。感謝你,是你給了我們無盡的營養!

王家圪塄,是我們靈魂歸宿的地方。儘管現在我們不能經常回去看你,但是每當聽到“王家圪塄”這幾個字眼,

我們的內心都會盪漾,眼眶都會溼潤!不管我們走到哪裡,你都藏在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闊別王家圪塄三十三年有感!


致我們心中的聖地—王家圪楞


賈宏偉,男,漢族,1995年7月畢業於包頭師範專科學校政教系,同年9月參加工作。現於準旗六中(薛十二小)任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