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萬多買個Macbook就是為了去星巴克裝X?

花一兩萬買個蘋果筆記本就是為了去星巴克?


一兩萬多買個Macbook就是為了去星巴克裝X?

為什麼在星巴克的人都喜歡用MacBook


我第一次受邀參加互聯網行業的線下活動,是2015年5月,北京。簽到表上被列為"自媒體"。在活動現場我發現所有人桌面上都放著一臺MacBook,其中不少的主人還是靚女。當時還沒有加入蘋果陣營的我,拿出ThinkPad小黑顯得非常不合群。我想,或許是主辦方或者公關公司的員工統一配的本。


一兩萬多買個Macbook就是為了去星巴克裝X?


隨著後來參加更多活動,我發現,這些MacBook的所有者都是科技媒體的記者,或者自媒體。很難發現有人用MacBook之外的筆記本。2016,我放棄了ThinkPad,擁有了一臺三手的Mac,辦公室的臺式機很少再有被打開的時候,現在我更加明白為什麼科技記者更樂於使用Mac。


一兩萬多買個Macbook就是為了去星巴克裝X?


科技媒體記者最多的工作是與文字打交道,特別是原創內容。偶爾需要配一下圖片,複雜的圖片編輯有後臺美工或者編輯幫忙。不少科技媒體記者都是瀏覽器+Pages(Word),再加上Email客戶端、網頁版微信或者QQ等溝通工具就夠了。

Mac OS簡潔,不同窗口任務互不干擾,如無必要用戶可沉浸在一個任務中,比如進行長時間碼字。Windows則不斷有彈窗之類的干擾,除了沉浸式的體驗之外,MacBook手感更好、散熱更優,可以躺著、坐著多種形式工作,另外它的鍵盤敲擊感、Retina屏幕視覺效果都遠勝過其他筆記本。因此,MacBook非常適合文字工作者的工具。


一兩萬多買個Macbook就是為了去星巴克裝X?


2、不需要操心維護

MacBook很少給你維護的機會,不需要清理、不需要重裝、很少彈出錯誤窗口,一般不需用戶接觸註冊表這些複雜的東西。從第一次啟用後你只負責使用它就可以了。雖然文件管理並沒有Windows這麼方便,不過這對於科技媒體記者而言,不是什麼問題,因為需要維護的文件相對簡單。科技媒體記者文科生較多,他(她)們沒有精力也不擅長去折騰系統、設備,時間對TA們太寶貴了。


3、隨時隨地待命

MacBook可以一直不用關機,合上筆記本自動休眠,打開蓋子就立馬進入工作狀態。Windows筆記本雖然也支持這些功能,但設置繁瑣而且很多時候還不生效。就算關機,重新打開它也可以非常聰明地恢復到原來的工作狀態,比如該打開的文件還是給你打開,很少會把你東西弄丟。還有,它的續航能力遠遠超過普通筆記本,可以與上網本媲美,近10個小時的續航,讓它更受科技媒體記者信賴。最後,它輕巧便攜,MacBook Air 11寸續航12小時,1.08千克。隨時隨地代碼,讓TA們可以在機場、在飛機上、在飯桌上、在活動現場、在床頭,甚至在路邊,一切可能的地方打開MacBook,隨時進入工作狀態。這是非常有必要的,科技媒體工作內容有嚴格的時間要求,還有,大佬們啟動機關槍模式狂噴時,可不會等你開電腦。


一兩萬多買個Macbook就是為了去星巴克裝X?


4、絕對絕對安全

就像iPhone一樣,Mac無需擔心木馬或者病毒廣告這些Windows的頑疾問題。這與它基於Unix有關,也與蘋果封閉的應用授權體系有關。總之,Mac不需要安全軟件,它絕對安全。因此,科技媒體記者無需擔心會有內容洩密,或者因為病毒等原因損壞文件。如果一個科技媒體記者有靈感時碼的一堆文字弄丟了,TA們往往會悲痛欲絕。


一兩萬多買個Macbook就是為了去星巴克裝X?

Windows讓人崩潰的彈窗廣告


5、自身和媒體形象

不論是自媒體還是科技媒體記者,TA們總有機會採訪企業高管,與李彥宏聊天,向馬化騰提問。在被訪者眼裡,用MacBook和ThinkPad會有不同的形象。不少企業家本身就是果粉,開著MacBook與之聊天,對方可能更有共鳴。如果對方不是果粉,對MacBook應該也不會不喜歡。如果開著一個風扇呼呼吹著、鍵盤和縫隙佈滿灰塵的筆記本,恐怕不會有太好效果。


一兩萬多買個Macbook就是為了去星巴克裝X?


6、不拉低活動逼格

科技媒體記者許多時候是參加“高大上”的活動,不論是蘋果新品發佈會還是專訪群訪環節還是一些行業交流論壇,記者都可能成為畫中人,圖片最終會成為活動宣傳的一部分。MacBook相對而言更加有逼格——同等配置它貴出一截,不是性價比最高卻是最有逼格的產品,這是事實。倘若你拿著一臺神州或者Lenovo進到現場,對整體活動逼格可能會造成減分項。


一兩萬多買個Macbook就是為了去星巴克裝X?


7、從眾的心理

如果大多數同行都使用MacBook,拿著一臺小黑出場的壓力會更大。這種壓力可能是自己給自己的,但它確實存在。如果大家都用MacBook,很多時候會很方便,在出差、在活動現場,需要借用充電器的時候,更能體會這個好處。MacBook Pro、Air等不同型號的產品雖然適配器有差異,但還是可以勉強共用的。


8、科技媒體文化

科技媒體做的事情是傳遞科技的價值,它們關注產品動態,關注Apple等明星公司,關注新品發佈會,科技媒體人在一起的交流內容很大一部分都是科技相關,很多時候都會聊產品,總之這個行業也有著自己的行業文化,比如有輕度的極客精神,有一定的發燒友情結,熱衷於好的產品大過性價比,尊重偉大的公司,等等。MacBook現象或許體現了這樣一種文化。


9、飛來的幸福

MacBook是好產品,但它相對其他筆記本電腦而言,單位計算能力的成本更加昂貴。科技媒體並不是一個土豪的行業,科技媒體記者的平均收入距離程序員還有不少差距。不過,科技媒體記者往往會有飛來的幸福,比如企業年會抽獎、各種活動抽獎,記者們都有機會參加。不管哪裡的抽獎,MacBook比其他筆記本出現的幾率大許多,因此自然也有科技媒體記者的MacBook是屬於“飛來的幸福”了。不過,我接觸的不少人都是自費購買MacBook,哪怕用年終獎都覺得心滿意足,算是對自己辛苦碼字的犒賞。


一兩萬多買個Macbook就是為了去星巴克裝X?


10、完善的蘋果系統生態。

如果你身上的手機等設備湊成全家桶, 當你有一套完整的蘋果設備 可以通過iCloud的服務 你的相冊可在所綁定的iCloud的設備上隨時觀看你的照片、當你在手機上登錄一個網站發現屏幕小 你可以打開你的iPad或者Mac 你的Safari上已經同步了你的網站。 如果下班後你老闆突然問你要一份報告, 但是你已經在回家的公車上 。 這時你可以打開你的iPhone查找你在Mac存儲的文件的文件名 進去下載發送即可。


一兩萬多買個Macbook就是為了去星巴克裝X?


這是我的Mac,用上Mac以後再也不想回到Windows。


一兩萬多買個Macbook就是為了去星巴克裝X?


不只是科技媒體行業,在設計行業、創意行業以及程序員群體中,Mac都是一種現象,只不過不一定是Mac Book,還有臺式大屏幕的Mac Pr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