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旺:窮年窮開心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如白駒過隙,匆匆忙走過了半個世紀,轉眼到了知天命的年齡。經歷的事情繁雜紛擾,很多過眼即逝,腦子裡未留下多少痕跡。但唯有兒時村裡過年的情景,深刻於腦海中,印象清晰,揮之不去。

改革開放四十年,社會飛速發展。生活節奏快,一年又一年。年卻越過越簡單無味了。人們對年的意識逐漸淡薄,生活條件雖好了,可讓人越來越感覺不到年的味道了。

朔州文化圈 | 周旺:窮年窮開心

從我記事起,那時人們都很窮,物質匱乏。對大人們來說,過年成了一道難關。可對於每天扳著手指數著離過年還有幾天,充滿童真的孩子們來說,和大人們的心事正好相反。盼著算著,巴不得年早點到來。過年就是他(她)們最開心的時刻,能吃點好的,打打牙祭。穿點好的,換換行頭。能買上一板一百響的瀏陽鞭炮(大炮是不敢奢望的,因為那是大人們的專屬)早早地壓在鋪著竹蓆的炕頭上,以免發潮。每天時不時地撩起竹蓆看看,深怕讓人搶去。條件稍好的家庭會給孩子們買上一副”梁山”牌撲克牌,那可牛了,就算平時沒人緣的孩子,焉然一下變成孩子王了,後邊總跟著一群用嘴時不時呵著凍的發紅的小手,用袖口隨時擦著鼻泣的孩子們。畢恭畢敬地討好著,生怕人家一不高興,讓你永遠見不上那印著宋江、盧俊義的大二王,玩不上”拉毛驢”、”爭上油”、”推火車”…

一到農曆臘月二十三,是送灶王爺上天”述職”的日子,名曰”送神,(這天大人們會提前叮囑孩子們,好話多講,賴話少說。只為灶王爺上天能在上蒼面前多多美言)天還不亮,大人們就起來開始響大炮。下午,大人們抬出閒置一年的鑼鼓大鑔,馬鑼一敲,大人和孩子們像吃了興奮劑一樣,全都跑到年年固定的地方,聚集在一起,敲著鑼,打著鼓,拍著鑔,點燃炮竹,忘掉一年的不順,扔掉一年的煩惱,在這隆隆鑼鼓聲中共同祈願來年諸事順利,家睦人興。

朔州文化圈 | 周旺:窮年窮開心

一過二十三,各家開始為過年忙開了。首先是買紅紙寫對聯。那時村裡讀書人少,大都不識字(提個笑話,有人竟把寫著”六畜興旺“的橫批貼在自家住的門楣上)也不像現在賣對聯的遍地是。人們只能買幾張紅紙,請村裡唯一一個會寫毛筆字的教書先生來寫,可把那位先生忙的不亦樂乎,東家寫完西家寫,直到給全村所有住戶寫完為止。可他沒一句怨言,樂此不疲,樂在其中。對聯的內容如出一撤。”對面青山照,門前福水流”幾乎是村裡所有人大門上貼的對聯。就連不識字的孩子們也能閉眼朗朗上口。

二十四五,家裡的女人們開始做過年的美食了。蒸糜窩窩,起窩窩(那時村裡一般人根本沒有白麵,只有有工作的細糧戶才有幾斤可以蒸白麵饃)偶爾有家炸年糕或麻葉麻花的,那油香味一下就飄滿整個山村,孩子們使盡吸著鼻子,就算把鼻樑吸塌,也會義無反顧,因為一年只有這幾天的味覺享受。窩窩用糜子面或穀子面做成,裡面包上扁豆曲的餡,凍了以後,吃到嘴裡甜甜的,沙沙的,涼涼的。那種滋味至今讓我無法忘懷(尤其是過年那天吃上,可以讓你百病不侵)。

二十六,剃急溜(機靈)家裡的男丁們都要理髮剃頭,男人們要剃掉一年的晦氣,寓意一切好事都會全新的從頭開始。孩子們會越來越機靈。女人們則忙著收拾家,用白泥刷牆,紅泥抹炕,換窗紙,貼窗花,貼年畫,讓家裡煥然一新,迎接年的到來……

朔州文化圈 | 周旺:窮年窮開心

孩子們的手指終於數完了,年也到了,大人們忙著打醬糊,貼對聯。高興的一夜未睡的孩子們早早也起來了,換上母親早已給準備好的新衣服(其實就是扯上幾尺花格布,做一件花棉襖花棉褲,根本沒有外套,那也是父母省吃儉用,靠賣幾個兔子,幾顆雞蛋換來的)拆上幾個鞭炮,分上幾個水果糖(水果糖一直捨不得吃,藏在兜裡,直到包糖的紙扒不下來,最後才放在嘴裡慢慢地享受這人間美味了)屁顛屁顛地飛跑著找小夥伴炫耀去了。

熬年夜算是過年最重耍的時刻了。天一黑,家家戶戶在院裡都掛上馬燈,家裡有條件的人家,買幾支紅焟燭,每個屋都點上(當時沒有電)孩子們則用墨水瓶做成煤油燈,用罐頭瓶自制一個燈罩,個個手裡提著開始跑大年,三五成群的孩子們你家出,我家進,每家每戶跑個遍。東家玩會撲克,西家放幾個鞭炮,惡作劇的男孩子點上一支八分錢一盒的”野牛”牌或”三環”牌的香菸(那幾天是大人允許響炮用的)點燃一個小鞭炮,神不知鬼不覺地放在女孩子的後面,”啪”的一聲響,嚇的女孩子們尖叫著,拼命地往前跑。而男孩們則焉然”勝利者”的一陣鬨笑……

朔州文化圈 | 周旺:窮年窮開心

一過十二點,人們開始陸續接神了,這也是最莊嚴的時刻,大人和孩子們都要回到自己家裡,男人們換上新衣服開始點旺火,等旺火燒的旺時,洗了手虔誠地拿幾枝草香點上插在裝滿五穀的香升中(一般沒有香爐)燒幾張黃裱紙,一家人對著香升鞠上幾躬,心中默唸著,禱告著,希望來年接尊好神,保佑全家人在新的一年裡平安無事,添財納福。儀式結束後,家家開始放炮竹,這時是孩子們最活躍的時候,還沒等鞭炮響完,孩子們便一哄而上,搶著沒響的啞炮,誰膽大誰手快誰搶的多,這時大人們則會在旁呵斥,深怕沒響的鞭炮炸傷孩子們的手。等炮竹聲漸漸結束後,母親會煮幾個攢了好長時間的雞蛋,名曰”撈元寶”讓全家人吃,寓意一年比一年日子過的好……第二天也就是除夕,全村男女老少趕上羊,牽上騾,組織上秧歌隊敲鑼打鼓地到方位是”喜神”的地方,由村裡的長者跪拜祭祀天地,祈願新的一年風調雨順,村人健康平安……到這時,過年的序幕基本結束。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過年時各種年貨應有盡有,可在我心裡,永遠留戀著那兒時的窮年窮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