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大教師“十八般武藝”備戰在線教學 41門精品課程免費開放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趙小倩 通訊員 林曉瑩 柳林一)“總算知道做個網紅主播有多不容易,操控三臺設備輔助直播授課,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線上提問,並進行答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的教師裴蓓在大年初三就開始在家籌備在線教學的各種材料,拼盡全力希望儘量減少無法當面授課帶給學生的影響。

  “大家準備好了嗎?女生弄好了髮型,可別罩著件睡衣來上課哦!”昨日,裴蓓打開“釘釘”,開始做《商法學》課程的直播測試,她的第一句話就逗樂了在線的學生,“你們也不要在意攝像頭,可以調成美顏模式,好看了許多呢!”

浙商大教師“十八般武藝”備戰在線教學 41門精品課程免費開放

  課堂的順利進行,除了需要合適的線上教學平臺,也離不開硬件設備的支持。裴蓓精心準備了直播“三小件”——WiFi、電腦、手寫板,簡潔的同時又能滿足上課的必要需求。

  “破產好像跟我們一點關聯都沒有,人生當中誰都不希望遇到破產,但這個詞與法科生息息相關。”雖然只是一節測試課,但一對準鏡頭,裴蓓便滔滔不絕地講起來,“隨著商業的發展,公司、企業設立、破產的案例數量也越來越多……”

  裴蓓一直在想辦法減輕線上上課給學生帶去的影響。“我們講起課來都有點吃力,更別說在線聽課的學生還要應對那麼多的資料和科目。”她課前將所有的資料收發規整到統一平臺上,“儘量讓學生能夠最順利、最容易地在線學習。”

  除了像裴蓓這樣化身“網絡主播”,琢磨“直播神器”,準備教學預案,學習彈幕互動;也有教師利用慕課平臺,自建的慕課或校外優質慕課授課;還有教師提前錄製講課視頻的PPT課件,上傳至學校網絡教學平臺供學生學習等,可以說是“十八般武藝”備戰線上課堂!

  張雅娟博士是浙江工商大學人文學院新聞系的一名教師,為了讓學生們用更加專業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疫情,她帶著新聞與傳播碩士聯合西安交通大學、上海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師生,組織開展了一場跨校聯合網絡讀書會。

  跨校聯合網絡讀書會採用教師線上導讀與同學線下閱讀兩個方式,閱讀過程中,學生把自己的思考隨時發到讀書群裡,進行提問、對話和交流。

  “每週三晚9點,所有師生就所讀書目進行線上討論,每次討論都持續數小時,有時甚至到凌晨。”張雅娟說,討論後學生將會上內容整理成文稿供大家再次閱讀,重新思考,“討論成果都有萬餘字,滿滿都是學生的idea。”

  跨校聯合網絡讀書會的討論中,張雅娟和學生們就疫情中信息傳播等問題展開了交流,從語言學、社會學和傳播學的角度分析疾病給社會帶來的影響。

  “將疫情防控作為教材,不但能提高學生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還能提高專業素養。”張雅娟說,特殊時期正好可以充分發揮網絡傳播的優勢,打破時空限制,進行跨校讀書活動,為同學們提供學術交流的機會,也是“互聯網+教學”的新嘗試。

  如何調整授課思路、把線上課程開展得妙趣橫生也成為很多老師思考的關鍵問題。

  浙江工商大學《國際經濟學》課程團隊的5位專業教師通過在線教學研討,基於學情分析和課程特點,設計了依託中國大學MOOC平臺的“異步SPOC(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課件直播+微信群”的三步式在線教學方案,學生將在線上完成疫情防控期間的學習,包括教學視頻學習、完成相應測驗和在線討論。

  此刻,浙商大體工部的教師也成立教學學習小組,每天抓緊時間分組學習、相互測試、總結經驗,“玩轉”線上技巧。袁萌萌是體工部的一名女教師,她自創了一套居家健身法,只要學生在家利用現成的牆壁和椅子就可以進行鍛鍊,這套健身操即可以緩解頸椎前傾,肩頸僵硬、提高心肺功能。她還把這套操拍攝成了視頻,讓學生在家也可以因地制宜開展訓練。

  為提高同學們的在線學習效率,浙江工商大學將從3月2日開始,在學生返校前的教學將運用多種方式結合進行在線教學,在線教學可採用慕課授課、錄播授課、研討授課、直播授課四種方式或者多種方式結合進行。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工商大學按照“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精神,推出8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及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6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及4門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個創新創業課程群,涵蓋“通識選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創新創業”四大類別。所有課程資源面向社會公眾和校內外學生免費開放。直至疫情防控期結束,待學生返校後做好與常規教學的銜接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