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為醫護人員烹製暖心飯菜 新研發機器日產口罩逾15萬片(2)

機器人為醫護人員烹製暖心飯菜 新研發機器日產口罩逾15萬片(2)

■隔離點醫護人員在煲仔飯機器人旁等候取餐。

机器人为医护人员烹制暖心饭菜 新研发机器日产口罩逾15万片(2)

■普理司科技僅用3天就研發出全國首個柔性AI視覺口罩機。

机器人为医护人员烹制暖心饭菜 新研发机器日产口罩逾15万片(2)

■巡邏機器人在廣州南沙區“執勤”。

機器人為醫護人員烹製暖心飯菜 新研發機器日產口罩逾15萬片

案例2

疫區醫護人員吃上了

機器人烹製的暖心飯菜

2月15日,武漢漫天暴雪。第二天,天氣依舊嚴寒,位於武漢市的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隔離點裡,醫護人員吃上了剛出爐的臘味煲仔飯,這份飯是由來自廣東的機器人烹飪的。特殊時期,無人接觸的方式,更加安全暖心。

疫情肆虐,武漢許多餐飲企業停擺,醫護人員由於輪班,常常錯過飯點,吃飯成了大難題。

碧桂園集團從武漢漢南區紅十字會獲悉,湖北國資學院隔離點缺乏餐飲供應,配餐需求急迫。他們迅速行動起來,通過廣東國強公益基金會,向武漢捐贈一臺旗下子公司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自主研發生產的高科技餐飲機器人,支持前線抗疫。

“在全民防疫抗疫的特殊時期,找一臺可以運送煲仔飯機器人的貨車很難,找一臺願意去武漢疫區的車就更難了。”千璽集團煲仔飯項目負責人王偉告訴新快報記者,他們聯繫了100多家物流公司,功夫不負有心人,12日下午終於聯繫到了願意前往疫區的貨車。2天后,首批煲仔飯機器人運抵湖北國資學院隔離點。

記者瞭解到,這套自動烹飪煲仔飯及售賣的機器人系統可實現24小時無接觸式循環生產與配餐,能同時烹飪36個煲,1小時能完成近120份煲仔飯,可24小時運作。菜品經過高溫烹飪後移送到保溫櫃,從保溫櫃出餐只需15秒。更重要的是,整個烹飪過程與人工隔離,可降低人與人接觸造成的交叉感染風險。

專用廚房預先處理分裝食材,由專車配送到機器人集裝箱,其間無人接觸食材。這套系統在疫情期間為隔離點免費提供煲仔飯食材採購、配餐、生產及運維服務。醫護人員點餐只需自助掃碼取餐,無需與他人接觸。湯碗和餐具使用一次性包材,設備也定期消毒清潔。

“打造如此高集成度的煲仔飯機器人,需要進行多領域的產業集成與整合,例如人機交互與多機調度技術。技術團隊覆蓋多個領域,融合了合理的機械結構,邏輯恰當的電氣控制與智能信息技術。”該設備研發負責人邱建喜博士說。

機器人烹飪出的煲仔飯與普通的煲仔飯有什麼不一樣嗎?王偉介紹說,他們通過研發攻關,呈現出了採用順德傳統工藝製作的煲仔飯口味,目前在疫區提供的是代表傳統順德風味的臘味煲仔飯。第一批煲仔飯機器人設備從2月16日正式向隔離點醫護人員供餐,按需求每天提供100份左右。預計2月25日左右將會發出第二批設備前往湖北。

“吃上了熱騰騰的飯,還有熱湯,胃暖了心更暖。”就餐的醫護人員說。

案例3

3天研發5天量產

廣州高新區企業“魔改”

造出柔性口罩生產機

面對市場口罩荒,廣州高新區的廣州普理司科技有限公司爭分奪秒,加快科技攻關和技改,僅用3天就將3C產品質量檢測機改造為柔性AI視覺全自動口罩機。這是全國首款利用AI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進行鑑別和操控的視覺數字全自動口罩機,於2月10日實現量產,單機產量可達每分鐘120片,日產口罩超15萬片。

2月5日,廣州高新區緊急召集區內智能裝備企業,動員重點企業加快技術改造,研發生產口罩、防護眼鏡、防護服等自動化設備,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這一倡議很快得到普理司科技等企業群起響應。普理司科技創始人、董事長林小博介紹,從2月6日啟動技術攻關項目到2月8日完成,僅用時3天,2月9日實現試產,2月10日開始量產。

普理司科技是一家成立於2012年的人工智能企業,主打產品是機器人視覺檢測設備。林小博介紹,這款“眾智”口罩機是全國首發的柔性AI視覺口罩機,將可大大提高口罩的生產效率,實現120片/分鐘,24小時不間斷生產,日產超15萬片。

“做成這件事情不容易,整個過程得到廣州高新區全力支持和上下游產業鏈通力協作。”林小博表示,在研發的過程中發現機器需要一個重要的零部件用來摺疊口罩。雖然該零件普理司也有能力自己加工,但由於時間緊、人力缺,需要緊急向區內其他企業求助。經協調,該區另一家智能裝備企業廣州數控全力支持。廣州數控利用普理司提供的設計圖,僅用了3個小時就生產出了口罩機所需的摺疊口罩用零部件,並送到了普理司生產研發車間。“此外區裡還有生產無紡布的企業積極給我們提供生產原料。”林小博說,“2月8日凌晨4點多還有企業來給我送零配件,大家做這件事情真的是眾志成城。”

案例4

人員密集場所怎麼辦?

人工智能協助

廣州地鐵、公交等客流人群密集的地方也借力“黑科技”,率先使用AI智能體溫人臉追蹤監測系統,每分鐘遠距測溫超過300人次,誤差在±0.3℃。

在廣州地鐵21號線智慧城站,記者見到了這套由佳都科技所研發的AI智能體溫人臉追蹤監測產品。該解決方案最大亮點在於,在無須改變現有客流通行方式情況下,利用“AI+紅外熱成像”技術,通過前端紅外相機鑑別出人群中每個人的溫度,實現公共場所“無接觸式遠距”體溫監測,自動報警、觸發相應的預案機制,並通過人臉檢測,可輔助工作人員在大客流情況快速發現和篩查人群中的體溫異常者。

“通過紅外熱成像技術,改變了現有近距離體溫監測模式,測溫最大距離達到6米,有效避免接觸傳染,保障在抗疫一線的基層工作人員健康安全。”佳都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當前疫情防控“口罩”出行的實際場景,系統進行了專項人臉識別算法優化,對於未戴口罩的乘客也能精準識別並自動發出告示。

產品技術經理肖雄介紹,1月28日開始召集團隊研發,因為大家都各自回家過年,所以除了部分在廣州的同事,其餘都是通過視頻會議討論,因為影響的因素多,溝通成本也比較高,為了達成2月10日上線的目標,大家基本上是24小時在線,保證有人找的時候一定能找得到。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用戶界面設計時,因為涉及美觀和使用習慣等調整,用視頻溝通也不夠清楚,負責設計的同事就通過共享桌面,讓大家參與修改,同事從晚上6點開始家人就叫吃飯,後來每半個小時叫一次,叫了幾次就放棄了,那天一直工作到深夜11點才收工。”肖雄告訴記者。目前,此產品方案已正式入選廣東省大數據、人工智能企業助力抗疫復工產品資源信息首批名單。除了在廣州地鐵,長沙地鐵也開始引進應用這套體溫監測方案。

■策劃:新快報記者 張英姿 陳紅豔 ■統籌:新快報記者 吳曉嫻 ■採寫:新快報記者 吳曉嫻 李應華 ■圖片:通訊員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