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直到二戰末才意識到步槍威力過剩?

綠銫地帶


步槍威力過剩這個問題並不是二戰結束的時候才意識到,而是早就意識到了,也一直在改進的,但是二戰中的栓動步槍使用的全威力彈,基本無法避免步槍威力過剩的這個問題。

步槍威力過剩,並不是說槍的問題,而是坦克裝甲車飛機大炮的廣泛應用,讓步槍的用武之地一步一步被壓縮到了一定的範圍內。二戰中,人們都意識到,坦克的使用,讓步槍最佳射擊距離在400米以內,紛紛都截短了槍管。

為何之前的步槍槍管那麼長?這和之前的作戰形式有關,一戰時期打的是塹壕戰,兩邊戰壕裡能對射半年,距離遠,對於步槍的射程要求高,射程不夠根本打不到,這就是問題所在。一戰那個時代,可以讓士兵在戰壕內聚精會神的瞄準射擊。

我們再回到這個問題,看看什麼是步槍威力過剩。步槍威力過剩,簡單理解就是,你的實戰射擊距離通常三四百米,而你的步槍有效射程卻有一千米,多出來的這五六百米就叫威力過剩。

射程這個東西,並不是越遠越好,射程遠了,彈殼內的裝藥就多,明明兩顆子彈的量,你裝在一個裡了,而你在1000米的距離根本打不到人。相反,距離近了,對精度要求就沒那麼高了,對於有效射程也沒那麼高了,這個時候要求的是射速,都貼臉射擊了,你單發優勢大,還是連發優勢大?

為了彌補近戰火力不足,人們推出了衝鋒槍,射速快火力猛。火力不足導致的就是被敵人壓制著打,根本無法抬頭。

二戰越到後期,坦克的使用就越來越多,巷戰也越來越多。坦克的突擊,直接把步兵的交火距離變成二三百米的交火距離了。尤其是巷戰,即便是斯大林格勒戰役時期,蘇軍都要裝備大量的衝鋒槍。一個巷戰,動不動就百八十米的遭遇戰,你這槍能打一千米,但是單發栓動有什麼用啊,還是衝鋒槍來的快啊。

而衝鋒槍有了,還有一個問題也出現了,你衝鋒槍的有效射程能打一百多米,最多二百米,而栓動步槍能打400米,中間這200-400米的距離,和400米開外的火力差不多,但是這距離很近了,嚴重的火力不足。

為了應對這個問題,德國人開出了一個很好地解決方案,就是突擊步槍。使用中間威力彈的STG44突擊步槍,射速不低,精度也足夠用,射程很好的彌補了200-400米距離內的斷檔。當時此槍一出,蘇軍以為德軍人手一挺機槍。

實際上,全威力彈是很難用於突擊步槍的,美國的BAR和M14自動步槍就是最好的例子,M14即便開了全自動,後坐力巨大,在越南的叢林裡的遭遇戰中,還是被AK47吊打,最後改改,變成半自動的精確射手步槍了,在阿富汗的治安戰當中揚眉吐氣,現在變成M14回頭吊打AK47了。

可以說,突擊步槍的出現,解決了步槍威力過剩的這個問題。實戰證明,400米以上的距離,根本就不適合開槍打仗了,這個距離完全就是拿炮轟了。現在步兵班裡的火力配置是,突擊步槍+精確射手步槍+班用機槍,精確射手步槍和班用機槍都是拿來做火力延伸、提供支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