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綁架下的養老:我生了你,你就該養我,否則你就是不孝,這樣想正確嗎?

用戶111498634487


我想分開住 住一起5年了,矛盾也多,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抑鬱了 我就說讓她去另一個家住,她說越是趕她們走 越不走,說養兒子幹什麼的,就是養老的,無語, 我又沒說不養,我只是不想和老人住一起,事多,看這也說,看那也多,我說身體不舒服,她就說在家閒的,帶孩子就是閒的了


錯誤還是錯誤


當我看到這個話題的時候,我的眼睛溼潤了,它讓我想起了已經離我而去多年的父親,母親。記得母親在世的最後幾年,由於年紀大了,患有老年痴呆症,對我們幾個兒女中記得最清楚的是姐姐。對我,她時常叫我“老弟”,或許在她心目中我就是她的孃家人吧?而對大哥則胡亂的叫。當一個人老了,就真的像一個小孩一樣了,更別說是母親這種情況了。她時而說她丟了某樣東西,非要讓我們幫她找回,時而說我們拿了她的某件衣服非要我們還她,時而剛吃完飯忘了說沒吃……而這一切都隨著母親的離去而結束了……母親,當你老了我就應該養你,不論是日常生活的照顧,還是精神上的安慰……只要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保持著那份善念,拋開對與錯,善待“老小孩”,心裡就不會感到不舒服,甚至委屈,就不會覺得是道德綁架……


虛竹0316


這個問題有幾十年了,記得上小學的時候(90年初)思想品德老師因為在報紙上看到後就提出在班裡討論,當時不敢討論什麼反對意見,大概都說的應該孝順父母,在思想品德老師的一再慫恿下,大家也都說了,當時年齡小也不懂什麼,但是有兩個同學說不應該養父母,導致全班大部分同學罵他們,最終導致互罵,放學後幾個同學還把這兩個同學打了,從此這兩個同學在我們班裡是異類了,有一次放學由於都是走路回家,和思想品德老師一起走的,又說了這個話題,思想品德老師說強者和有能力的人幾乎都知道感恩,內心陰暗的人不知道感恩,將來你們長大了就知道了,由於當時老師說的聲音比較大,我們這些同學都記憶深刻,現今老師的話應驗了,這兩個同學利用各種手段坑了幾乎所有認識的人


奮鬥的落魄子弟


我養育你,並非恩情,

只是血緣使然的生物本能;

所以,我既然無恩於你,你便無需報答我。

反而,我要感謝你,

因為有你的參與,

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只是碰巧成為了你的父親,

你只是碰巧成為了我的女兒和兒子,

我並不是你的前傳,

你也不是我的續篇。

你是獨立的個體,

是與我不同的靈魂;

你並不因我而來,

你是因對生命的渴望而來。

你是自由的,

我是愛你的;

但我絕不會“以愛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寫一段話不是我創作的,但是卻是我的心聲!


如果今天我還活著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撫養孩子,贍養老人,這是道德標準,也是法律義務。撫養孩子也好 贍養老人也好,那都應該是以對方內心自願為前提,父母撫養孩子應該覺得是從孩子的成長中自己得到了快樂,孩子在贍養父母的過程中應該是覺得自己得到了內心的安寧,其實佛家講的行善之人不應該有讓被行善之人有感恩之心,而是應該感恩有被行善之人讓你行善。所以父母不應該有養兒防老之心,如果有養兒防老的打算,那世上“父母的愛都是無私的”這句話就不成立了。但是我們提倡尊老愛幼,尊敬師長,贍養父母是沒有錯的。


寒月66


養是贍養。

在老人能自理沒有收入的時候,出錢多關心。

在老人不能自理的的時候,出錢出力照顧。

在老人離去的時候,送完最後一程。

老人一般不能在有自理能力的時候要求子女陪伴,不去工作。

每個愛孩子的父母也都應該愛護老人。

不過也難免有些父母,年輕的時候不好好養孩子,孩子對父母也沒有那麼上心,年級大了卻要求子女如何如何,難免有矛盾。。。


投條啄木鳥


權利和義務是共生的。

“我生了你,你就該養我”;這句話同樣可以反過來說“你生了我,就該養我”。

不過,能說出父母道德綁架的,大多數情況,其實是子女不孝,不過也未必沒有個別父母真的不慈。

也許真就有人牛氣得不行,上啃父母下欺兒女。

法律和道德是用來維護公正和良善的。

沒有盡到自己責任的人,對方為你付出是成全自己的美德,而不是欠你的。

成年的不孝兒女,父母可以“疼愛”,可以“施捨”,而不孝子女無權理直氣壯地索要。

老年的不慈父母,子女可以“孝敬”,可以“施捨”,而不慈父母無權理直氣壯地索要。


新月清寒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贍養父母天經地義,無可厚非。違背道德宗旨,違背自然法則,是要遭報應,遭天譴的。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為滿足自己私慾製造歪理邪說的人做什麼都不會成功,也被世人唾棄。唯有尋歸正統道法,方可無愧於心,坦蕩一生。



豬豬的心願


老的有痛心,小的有孝心。最開始都是夫妻生活孕育的孩子,孩子被動來到世上是父母的選擇,成就孩子是父母的責任。有的父母為了孩子辛苦勞作,只有一碗飯讓給孩子吃,尊重孩子愛孩子,竭盡所能培養孩子自立自強。有的父母從孕育孩子就是把它當玩具當工具,當丫鬟當長工,年滿五十就自稱已老喪失了勞動力,每天的生活除了打麻將就是東家長西家短,逼生育,挑是非,很多人是沒見過還是沒聽說過?人貴自立,父母能動彈就捨不得拖累子女,子女能勞動就不忍心見父母貧乏。愛是相互的。孩子愛父母需要覺悟,這個覺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父母愛孩子的天性。為人父母,種瓜種豆,好自為之。有道德者,無需綁架。無道德者,你把他捏成泥,也滴不出幾滴水。


沒有粉絲的寫作者


孝與不孝家內業緣事,綁不綁架自己意識事,養不養老緣起緣滅事,道不道德自家祖輩事,正不正確是社會教育事。此問題本來是個問題的存在,絕大部分內涵屬以上“正不正確”的社會界面上去認識辯論,只屬表相上的律定規範治定,以“德相”來起到穩定家庭內部和藹關係,於是正不正確就此是非觀出現,就達不到根源上的人性本質自然體現,從而此問題就自然而然糾結於人們的思維意識中。其關鍵因素在於“德相”,這個德相源非於道生,只屬世俗表面形式,由此而背逆人性本自清淨自然之源,釀就了人們內心永無平息的無明糾纏。找回德相與本性自然的差別,尋找社會穩定和藹與順應人之本性去搭線並接脈,有難度,但覺得是應該考慮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