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以後,除了戴口罩還有哪些可以保護自己的措施?

愛老歌的人


企業復工了,公司的一些應對疫情舉措:

1:交通工具

公司員工比較少,所以都是自駕出行,只有一個女同事距離比較近騎電動車。

2:進入園區

天津地區進入公共區域需要掃碼,及測量體溫,因公司是提前復工,所以需要比對員工信息。

3:進入公司

公司本身是做電子硬件產品的,自身有溫控及人臉識別考勤設備,體溫異常直接警報,非公司人員過不了閘機。

4:公司消毒

公司常被75%酒精,噴灑辦公區域所有角落,每天早中晚三次消毒。

5:衛生間

衛生間購買一次性馬桶墊,抽紙按壓馬桶。

6:電梯

電梯也是早中晚消毒三次,按鍵貼透明膜,在電梯內固定抽紙,用抽紙按按鍵。

7:吃飯

建議員工自帶飯盒,公司有微波爐可以熱菜,不去人員密集食堂吃飯。

8:快遞

公司配備一次性手套,接受快遞等使用一次性手套,還有公司在樓下自備快遞箱,快遞放進去後給人員打電話告訴來樓下取快遞,無接觸投遞。

9:工作時間

錯峰工作時間,早9.30到5點。

10:抽菸

禁止集中一起抽菸,單獨進入吸菸區。

11:口罩

公司怕員工自己購買不到口罩,提供一次性口罩及KN95口罩,員工辦公期間,一律帶口罩。

12:通風

公司勤通風,每天保證至少3-4次,每次不少於15分鐘。

13:工位

因公司人員比較少,辦公面積較大,所以加大工位距離,間隔1.5米。

14:隔離室

公司專門把會議室改為隔離室,真有體溫異常的,需要去隔離室隔離,等待醫生。

以上就是公司復工的一些應對疫情的辦法,可能總結不全,見諒。(座標天津武清)。


光大宏遠林大凱


以下是一個經歷了疑似、隔離和5天反覆發燒的人的血淚建議。

前兩個星期因為接觸了一個確診病歷,沒兩天就開始發燒、肌肉痠痛加噁心想吐,家人都慌了,因為害怕去醫院就找了家庭醫生來看,但是醫生說測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試紙只有醫院有。第二天拖了關係去醫院拍CT做檢查,穿著防護服全副武裝,跟生化危機一樣,真的,看到和自己親身經歷是不一樣的,你沒有去過醫院沒有經歷疑似症狀真的不知道這個病有多可怕。

初步檢測沒事,但是不排除在潛伏期,我回家把自己隔離在了房間裡,每天量無數次體溫,一咳嗽就超級緊張看看有木有痰,家庭醫生每天來檢查和做測試。

醫生告訴我,這個病其實致死率不高,前期死亡的人大多數人主要是因為免疫力特別差、其他的併發症或者是拖了很久的重症患者,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基本都可以痊癒。

所以除了帶口罩之外請牢記最重要的一點:不要心存僥倖,不要心存僥倖,不要心存僥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現在確診人數減少了但是還是要提高警惕。時刻觀察自己的身體,一有問題馬上就醫。


玩轉心理學


1、及時瞭解同事有沒有發燒、咳嗽等症狀。如果有同事身體異常,一定及時告知領導,要保證企業的所有同事都是健康安全的。

2、去上班的路上,能夠自己獨自出行比較好,例如自己開車,自己騎車等,這樣可以避免和他人接觸。

3、在給雙手消毒或者洗手前,千萬不能用手揉搓眼睛,也不能接觸口鼻。到達公司後,請第一時間用肥皂清潔雙手後,再接觸他人和自己的辦公用品。

4、使用公共廁所的時候,手不要接觸任何公共按鈕、廁所門等,一旦有接觸,立即用肥皂清洗。在乘坐電梯時,人多時就不要去擁擠了,在按電梯按鈕時,用紙巾比較好。


匯聚藥事


復工之後呢?除了戴口罩,我們的安全防護不止這些;1每天對自己進行不少於兩次的體溫檢測,勤洗手,做好防範措施。並做到不碰觸口罩中間區域防止在外病毒接觸。2保持衣物,被褥等織坊物清潔,應定期洗滌、消毒處理。復工員工建議自帶餐具。3對於經常接觸物進行消毒每天。減少外出與去人流密集處。


撩人又酷01


疫情過後,各行各業的人陸續都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但是對於疫情,我們還抱有一顆憂慮的心。那麼我們出門在外,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安全,不讓家人擔心呢?

出門時要做好通風換氣,冬天開窗通風時要注意保暖。

開窗通風是必不可少的,無論你在哪裡,一定記得要開窗通風,這樣可以促進空氣流通,有利於身心健康。

應該常備口罩、每隔2-4小時換一個

出門只帶一個口罩肯定是不夠的,我建議大家在網上正規商家賣一包可水洗的,在外出2-4小時後更換一個,然後回到家把今天用過的口罩用消毒水洗乾淨,這樣口罩可以循環利用,也不至於浪費。

常備手消毒劑或者消毒紙巾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用品。

病毒往往就在不經意間傳播,出門時儘量選擇步行,在接觸門把手、車把、錢幣,進行戶外勞動或吃飯用餐前,一定記得要用消毒水進行清洗,這樣可以阻斷病毒傳播途徑,防止病由口入。

出門在外與人交流時儘量保持一米間隔,避免肢體接觸。

在人流較多的區域,一定要注意人員間隔,因為你不知道他人是否身帶病毒,一旦被他人傳染,後果將不堪設想。

(最後祝大家出門在外身體健康,做好防護,人人有責)


小賢聊生活


1、

避免人群聚集。

儘量遠離醫院(發病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就是醫院了,尤其急診科、發熱門診、呼吸內科)、人多且密閉的公共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

當然復工以後,大部分人都很難避免乘坐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有條件的話,最好還是選擇打車、自駕等等通勤方式,共享單車也可以。

2、

保持基本的呼吸道衛生。

避免和有發熱咳嗽打噴嚏的人密切接觸,如果有同事出現了上述症狀,一定要勸他回家休息,必要時候可以向公司所在街道或者社區彙報。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僅僅把手洗乾淨還不夠,最好保證自己能夠觸及的接觸面全部消毒。尤其是光滑的金屬面,新型冠狀病毒能在上面存活3-5天之久。

門把手、鍵盤鼠標、文具、桌面……早上進公司最好對這些進行全面的酒精消毒。

4

酒精要噴灑覆蓋物件,自然晾乾即可,不可擦試(像香水那樣灑在自已身上是沒有意

電梯間自我防護

電梯間是空氣極其不流通的地方,雖然有時空無一人,但或許有人咳嗽或打了噴嚏後剛離開.

5

建議:

1.搭乘電梯一定要戴口罩。

2.有條件的單位一定要頻繁為電梯間消毒,特別是按鈕區。如果沒有專門的消毒措施,連紙巾都沒有的話,可以用牙籤、鑰匙尖尖去按電梯按鈕。

6、

一人食就餐

飯堂、餐廳這種擠滿人排隊打飯或就餐的區域,人流量大、密度高,如果沒有實行防護措施,最好不要去。自己帶飯最安全。

建議:

1.坐下吃飯的最後一刻才脫口罩(吃飯肯定是不能戴口罩的)。

2.避免扎堆就餐、面對面就餐,避免就餐說話。


奶茶哥vlog


復工以後,除了戴口罩,個人在衛廁空間的衛生習慣也可能是個防護bug,建議所有同事共同做到下面六個關鍵動作,以便增加防護級別。因為個人衛生習慣其實也是個人素養。


1、墊張紙去碰衛生間的一些部位

別用手直接觸碰衛生間門把手、沖水馬桶按鈕、排氣扇開關、洗手液壓取器等,墊一張紙去觸碰更衛生安全。如果有人隨時消毒另當別論。


2、打開衛生間的排氣扇

如冊請打開排氣扇,平時是為了別“遺臭萬年”,現在是為了防止糞口傳播。建議每個人一進入衛生間就打開排氣扇,既是為自己好,也是對同事負責任。


3、殘留大便要衝刷乾淨再出來

便後沖沖,誰都知道,疫情期間,在公司、工廠我們自己的衛生間裡還要加上一條:便池大便後要徹底沖刷乾淨才出來,必要時使用工具輔助。使用便池可不能“始亂終棄”,每個人都應該為一下一個如廁的人負起責來。


4、摺好便紙再扔

如廁完畢,用便紙擦乾淨要害部位之後,請把你用過的髒便紙摺好,避免露出大便等汙物,摺好後再丟入廁紙箱。


5、便後洗乾淨手和指甲

便後洗手,還要洗乾淨指甲縫。

6、專人隨時清洗、消毒洗手池

洗手池清潔重點:洗手液瓶子壓取器、使用過殘留泡沫的香皂肥皂,洗手池上的水漬。每個人都有義務隨時保持洗手檯檯面的乾燥,避免細菌和病毒的滋生。


衛廁空間是個個人的隱私區域,關上門我們誰也不知道誰在裡面是怎麼做的,那就讓我們在看得見的地方精緻呵護,一方面是對同事心理的體貼,另一方面,我們的努力一定會讓衛廁空間避免成為染病的重災區。


老媽變美


復工以後,大家都在口罩,勤洗手,這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事情。光這兩點,還是覺得不放心,不踏實,面對幾十號人在一起辦公,內心還是有點小哆嗦的。但是也沒有辦法,最近我一直關注一款復工神器,就是防疫通道。防疫通道用霧化的方式將消毒藥噴灑到行人身上,這有幾個好處,一是360度無死角消毒,不管是衣服、褲子、頭髮,連鞋面都能消毒,這太給力了。還有一點是效率挺高,直接走過去就可以,速度快的不止一點點。還有一些牛逼的防疫通道正規軍,不僅有霧化消毒,還能人臉識別、紅外測溫,是不是有點高大上的趕腳。防疫通道,有人說消毒藥水汙染環境,對人身體有害,我個人感覺,只要能消滅病毒,犧牲點也無所謂,咱得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重要方面。對吧,希望這樣的設施儘快普及開來,尤其是那些大型的工礦企業。


土豆絲土豆條


1、儘量選擇自駕或者步行或者打車上班

由於公共交通人流量很大,存在很多傳染的隱患,建議條件允許的情況,儘量選擇自駕或者打車,如果離公司比較近也可以選擇步行,一方面低碳環保,而且還能鍛鍊身體,一舉兩得。

2、可以隨身攜帶便攜裝消毒用品

可以隨身攜帶便攜裝的消毒酒精或者免洗洗手液等用品,在按了電梯拿了快遞又不能及時洗手的情況下可以及時消毒,降低感染風險。

3、自己帶飯

自己帶飯到公司用微波爐打熱了吃,不在外面吃飯,避免吃飯的時候飛沫傳播感染。

並且吃飯前一定要用洗手液或者肥皂將手洗乾淨。

4、少使用電梯

電梯裡面空間小,如果有病毒攜帶者,感染風險較高,為了降低風險,儘可能少使用電梯或者錯峰乘坐電梯。


愛學習的職場媽媽


個人認為,最主要的還是進行必要的定時消毒,及時洗手,佩戴口罩等,另外建議購買一次性手套等,出門戴上,回家後取下來,還有就是我們最常使用的鑰匙手機等,一定一定要及時消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