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時期快遞物流何去何從?

糖糖愛拆機


冠狀病毒時期快遞物流何去何從?

你好,最近的新型冠狀病毒引發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專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以及接觸傳播,也就是說,病毒有可能隨著咳嗽出的飛沫落到物體表面,如果人接觸到這個物品,可能會導致傳染。

加上疫情防控期間,大多數人都需要居家隔離,那麼快遞物流這些何去何從呢?

隨著近期返工復工的開始,快遞行業也已經開始了,其實早在2月10日國家郵政總局發佈消息:包含“四通一達”主要快遞企業將恢復正常運營模式。長江日報記者從相關企業瞭解到,武漢市有近400個寄遞網點已恢復正常運營,以全力保障防疫物資運輸為主,滿足必要寄遞需求。

快遞行業協會會長金香告訴記者,目前在武漢市主要快遞企業,對於普通的電商業務與一般業務還未能全面展開,運力方面以處理應急物資為主,各企業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安排,結合實際制訂復產復工預案。

疫情當前,寄遞業務以快遞櫃自助為主,進行無接觸式寄遞。市郵管局表示,除郵政、順豐、京東三個企業外,中通、圓通、申通、百世、蘇寧(天天)等企業正在按照國家郵政局部署,做好復工準備,將按照地方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逐步恢復生產。

而所有復工人員也會經過健康排查,因此不需要特別擔心快遞員的健康問題。很多人還會擔心快遞領取的問題,其實也不需要過於擔心。

國家衛健委專家指出在溫度和溼度都合適的情況下,比如溫度20℃,溼度40~50%,新型冠狀病毒在體外有可能存活五天。而通常情況下,新冠病毒離開人體後,在乾燥的環境下只能存活48小時,而在空氣中2小時後,活性就明顯下降。根據專家介紹,對於經武漢發出的郵件包裹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已經採取了相應的消毒措施,而病毒離開人體存活的時間非常有限,即使可以存活,但是不一定具有傳染性,並且快遞在路上經過了徹底的通風,病毒通過快遞傳播的風險極低。

但是必要的防護不能少,

首先取快遞時,我們要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比如戴口罩,戴防護手套等,儘量減少與人之間的接觸,包括快遞員和外面的人。

取回快遞的時候,回家後趕緊去掉快遞外包裝,與口罩和手套一併放入垃圾袋處理。並記得一定要及時充分的洗手,建議用肥皂或洗手液充分揉搓,用清水洗乾淨。保證手部衛生。

取回的快遞可將其放在通風處,用含氯的消毒水或75%的酒精噴灑或擦拭快遞箱外表面,稍等幾分鐘後再拆開箱子,並對裡面物品的外包裝進行同樣操作,同時做好一定的防護措施。

所以大家也不用太恐慌,只要接觸物品後馬上洗手、不用手觸碰眼口鼻,同時做好物品的消毒工作,就能有效預防。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健康之初心血管


進入信息時代以來,快遞行業發展十分迅猛。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二十一世紀十年代以來,我國快遞行業業務量每年以一百億件的增速急速上升——2019年,我國快遞業的年業務量突破了六百億;中國快遞企業業務年收入已達到七千億,較2010年度增長了6500億元;平均每五個中國居民之中,就會有一位居民正在享受著快遞行業的服務。

發展是把雙刃劍

我國快遞行業的節節高升,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卻不成正比;快遞業基層的建設跟不上上層經濟發展的腳步。

如今,快遞行業某些規則的不合理、快遞業員工稀缺且負擔較重、快遞投放過程中的交涉與等待、工作人員的服務素養等一系列問題,都在快遞業蓬勃發展的鼎盛期一同爆發。

快遞行業面臨著處理這些衝突的難題,從2017年至2019年底,我國快遞企業業務年收入增速停留在20%-25%之間,較2016年前下降20%,進入穩定期。根據數據及行業環境分析,快遞行業若要進一步發展,不能急功近利,應放緩發展腳步,處理現有階段的人資與制度問題,改善其紕漏與不合理之處,消除消費者的疑慮、提升消費者的體驗,以保障我國快遞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大數據時代的寄件實名制

2015年11月1日,國家公安部正式實行快遞寄件實名制制度。

2011年8月與2012年2月的快遞爆炸案、2013年12月的毒快遞事件等使得國家開始安排試行、確立寄件實名制,至2019年底收效良好,寄收違禁物品致人傷亡、違法犯罪等現象的發生率得以有效降低。該制度使得快遞犯罪便於追責,防止了不法分子寄送存在安全隱患的物品,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寄遞渠道安全通暢;同時也有效防止了有人利用非實名快遞開展貪汙受賄等違規活動,確保了包裹中的物品安全、合規合法,維護了公共安全。

其有效性證明了該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中國快遞行業確需要此類制度以保障行業發展。但是,寄件實名制在具體實行過程中也會遇到問題,如驛站不按規行事、消費者不理解等。

“啊?還要輸入身份證啊,能不能跳過這一步?”

“現在快遞實名收寄了,不填寄不了。”

河海大學附近的圓通快遞代收點中,陸女士不情願地填寫了身份證號碼等實名信息,並表示自己是第一次聽說寄快遞需要實名,十分擔心自己的個人信息通過快遞公司的信息收集平臺、快遞員等渠道被洩露和販賣出去。

寄件需要經歷驗視物品、登記身份信息、交寄快件及信息錄入系統四個流程。對於信息洩露的疑問,代收點的姚老闆回應,用戶的信息直接錄入公安系統,不會造成信息洩露;但事實上,快遞公司的信息平臺也錄入了用戶的實名信息,用戶的信息依然可以被公司隨時查看與調出。

大數據時代中,若找到相應渠道,只需花費幾百元就可以購買到自己想要的特定人士的所有信息。當今,信息販賣已逐漸形成了地下產業鏈,國家目前尚未出臺相關立法,用戶的個人隱私無法得到確切的保護,信息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

楊方老師表示,大數據時代中,信息洩露事件屢見不鮮,人們對此也一直保持著高度警惕,對私營企業等類公司的實名要求自然多了一些考量。這也體現了,在中國社會個人信息缺乏保護的背景之下,公民社會信任度的降低。這種現象是由國家立法不完善及國家監管不嚴密的雙重原因導致的,若要改善此類情況,國家在實行寄件實名制的同時,還需配合出臺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條例或法律,讓制度在法律健全的前提下實施,從源頭打消公民對於信息洩露的疑慮。

國家對於快遞行業的監管逐年增強,派出所均會定期從信息系統後臺抽查當地快遞公司的實名收寄情況。國家既理應對已實行的制度進行有效監管,也應對該制度實行中產生的“併發症”予以風險預估,在信息販賣尚可全面治理之時儘快進行干預。另外,一個制度的實行並非只依靠上令下達的遵守,更需要廣而告之的宣傳。

寄件實名制已實行四年,快遞盛行的當下,陸女士卻剛剛知曉其存在,該事件並非個例。國家應做好寄件實名制的落實工作,帶動快遞公司及驛站有效宣傳寄件實名制的存在,提高其普及程度,以促進其順利實施,最大限度發揮其對社會的正面效應。

保價制度需完善:“有買才有賠”

《快遞暫行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寄件人交寄貴重物品的,應當事先聲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可以要求寄件人對貴重物品予以保價。”保價費用按照物品原本價值的1%收取。《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規定,若寄件人未進行保價,所寄物品發生丟失、損毀或短少,賠償金額最高不超過寄件人所付郵費的三倍。

在查閱該圓通代收點一年內的投訴、賠付記錄後,記者溝通發現,當驛站工作人員在寄件前提示消費者進行保價之時,部分消費者會認為保價費十分昂貴,並心存包裹可能不會破損的僥倖心理,拒絕進行保價。但社會調查顯示,當包裹在普通運輸過程中出現短少、破損、丟失等情況,有30%的消費者會選擇向快遞公司進行投訴,要求賠償。此類消費者認為,快遞公司既承擔了運輸快遞的責任,無論寄件人是否保價,快遞公司均應原價賠償其丟失、損毀、短少的物品。

消費者所寄遞的貴重物品(電子產品、易碎品等)需在運輸過程中格外注意,這不僅增加了運輸中人力、物力的損耗,更增加了快遞點承擔的風險,若寄遞物品出現問題,快遞點需賠償更多金額。

快遞點工作人員與消費者的想法相悖,他們認為:其承擔的風險遠大於消費者所付的運費,甚至保價費。若寄件人沒有按照規定對寄遞物品進行保價,則與普通快遞一樣進行統一運輸,若寄送物品出現問題,快遞點只應承擔法律規定的賠付費用,寄件人自己承擔剩餘的大部分損失。

寄遞中的保價制度具有保險的性質。專家認為,與生命險等險種相同,該制度相當於給寄件方和運輸方在意外事件上增添了保險,如果發生損壞丟失,即可減少雙方的損失。增加保險環節也自然增加了運輸成本,若寄件人選擇不參保,則不應要求賠償,雙方的損失都不可避免,寄件人不論出於規章制度還是道德觀念,都不應對快遞公司或快遞點進行起訴或訴訟。

寄件人應提高自身的參保意識,避免僥倖心理及“碰瓷”行為,但現有法律環境及快遞行業的工作環境均有利於消費者的不合理賠償要求。在我國立法與司法規定中,保價制度具有合法性,且理應實行。

寄件人若進行保價,則按照保價制度進行賠付;若寄件人未保價,快遞公司在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時應依據《民法通則》、《合同法》和《侵權責任法》等法律中的相關條款來確定,而不適用於《郵政法》的規定,即未保價物品不受保價制度及《郵政法》的約束。

立法與司法存在的不合理性為消費者提供了極大便利,卻對快遞公司造成了極大困擾。若按照《民法》等法律要求進行賠付,快遞行業的保價制度則失去效力,若只賠付三倍運費,則要靠對消費者進行隱瞞、欺騙等行為才可實現。該不合理性也使得消費者失去參保意識,加大貴重物品在運輸過程中的雙方風險。

立法上的不統一與司法上的矛盾給保價制度的實施帶來了極大阻礙,既然該矛盾在法律制定之時並未得以發現並做出折衷,立法及司法部門應在矛盾發生的當下予以討論並出臺解決措施。

老師表示,制定一條法律或條例,應從根本上杜絕概念上的混淆與爭議。《快遞暫行條例》第二十一條:“寄件人交寄貴重物品的,應當事先聲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可以要求寄件人對貴重物品予以保價”,但該規定卻並未明確“貴重物品”的價值概念,應從立法、立規層面對每一條規定進行明確的解釋,以便公民私下糾紛或司法訴訟上的判定。參考保價制度失去效力的問題,有關部門制定法律之前應考慮其他法律的制約,並同司法實踐進行協商統一,提出有效解決方法。

關於保價制度本身,其內容具有一定合理性。快遞公司對快遞並不應承擔完全責任,而是承擔有限責任。貴重物品的價值十分可能超出其有限責任,而對於責任的限度在哪裡,依然應由法律來對其進行明確限定。

在物品十分貴重的情況下,寄件人應該有參保的意識,若未保價,寄件人應承擔大部分損失。快遞公司丟失、損壞快件本為過失,在有限責任範圍之內理應賠償全款;但在未經保價的快件賠償問題中,其應承擔小部分責任,而不承擔不合理的全額原價賠償。

驛站代簽的兩難境地

由於學校的管理要求,貨車及快遞員被禁止進入學校,於是,學校周邊設置了菜鳥驛站、媽媽驛站等眾多快遞代收點。很多學生因為學習忙碌或時間衝突等各種因素,有時會沒時間或忽略自己已經到達的包裹,不能及時到驛站取件,導致物品在驛站長時間存放卻無人簽收,而該情況會和快遞公司對代收點要求的簽收率相沖突。

記者走訪了圓通快遞代收點,瞭解到圓通快遞經過驛站掃描入庫以後,三天之內必須簽收或向快遞公司上報快件問題。姚老闆表示,嚴格來說,按照公司規定,快件三天沒有人來取,就應向公司上報無頭件,並作退回處理;但實際上,一般操作為三天之後由驛站進行代簽,以方便消費者取件。可是,驛站出於便利的代簽行為卻引發一眾消費者的不理解與擔憂,頗受爭議。

據記者統計,一天之內驛站共收到23通消費者的諮詢電話,其中11通內容為詢問驛站為何代簽,2通溝通無果且對方態度逐漸惡劣。代收點後臺顯示,2019年12月,共有3例有關虛假簽收的投訴。

雖然驛站可出示證據自證清白,但拿出簽收底單等證明上交快遞公司才可撤銷上述投訴,無疑增加了工作量與工作人員的心理負擔。但與此同時,快遞公司因行業競爭,要求代收點三天之內必須簽收,否則影響快遞公司的簽收率,代收點也無法通過年終考核,未達到指標還會被罰款。由此可見,在代簽這一點上,代收點可謂經手著來自消費者及快遞公司的雙重壓力,處於兩難境地。

“希望消費者可以對代收點的工作多一些體諒,收到短信後儘快來代收點取件。三天必須簽收的制度有些過於緊張,快遞公司應該適當延長要求籤收時間,如一個星期,可以有效降低投訴和消費者不理解的問題。”快遞公司制定規則沒有考慮代收點的實際實施情況,僅由自身行業競爭出發,給下級代收點、快遞員施加不合理壓力,在快遞基層人力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實屬非健康競爭與不平衡發展。

老師表示,快遞公司制定內部規則之時,利益自然偏向公司層面而不會中立,更加不會偏向快遞基層網點的快遞員等工作人員。公司設定一系列考核標準,最初是為行業規範,而至今發現的許多不合理之處卻並未進行修改。

在末端網點的管理能力、服務能力與成長機制等培訓跟不上快遞行業發展步伐的現狀之下,公司應想辦法提升基層網點的工作質量,保障基層服務水平,秉持客觀的態度制定、修訂行業內規則,促進企業乃至快遞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社會調查顯示,28.5%的消費者在與代收點工作人員交涉時,認為工作人員存在服務態度方面的問題,說明快遞行業各層工作人員的素養亟需提升。快遞工作人員在善意提醒的時候應注意服務態度良好、語氣溫和、用語得體。

消費者也應提高自身素質,行業規則的制定自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消費者應積極瞭解、遵守,或按照規定流程向上反映規則制定的不合理性,尊重理解快遞從業人員的工作,避免惡意投訴等不良行為。

行業與消費者相互理解,才可促進一個行業的蓬勃發展。

快遞行業目前的發展面臨著基層服務發展無法滿足行業發展需求的困境,法條、行業內部制度及面向消費者的服務均存在著不合理之處,使得快遞行業進入發展的平穩緩衝期。

專家認為,就我國來說,“三通一達”體系已走向同質化趨勢,行業內競爭如今唯由拼價格,犧牲利潤。行業負責人應著眼大局,深刻反思,意識到該行業發展的瓶頸及根本問題,統一思想,放緩競爭的腳步。行業若衰敗,各種競爭都毫無意義。

目前,中國快遞國際行業依然是短板,若想走出國門,則要求國內快遞行業完善行業規範、制定可持續發展策略。若要促進行業發展,則要規範每一位負責人及基層人員的行業意識,不只以“賺錢”和應付檢查為目標開展工作,而應提升行業人的素養,共同為行業發展而努力。


大河塗料網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始終堅守在工作崗位的除了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有在城市中不停穿梭的快遞小哥。據國家郵政局統計,1月24日至29日,全國郵政業攬收包裹8125萬件,同比增長76.6%;投遞包裹7817萬件,同比增長110.34%。

首先就由此可見,在疫情期間,快遞行業並沒有遭受到打擊,反而行情有所上升。然而,疫情影響企業復工,快遞行業壓力頗大。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疫情期間取或送快遞我們都應該注意:①儘量減少直接接觸②快遞不許進入小區③嚴禁收寄野生動物④取完快遞及時消毒



闊樂菌


因為病毒有可能附在快遞物流上,所以我們不能像往常一樣處理。那麼如何處理,我認為。

1.按照疫情嚴重程度劃分不同的等級,根據不同的等級做出不同的處理。比如按照確診冠狀肺炎人數劃分成三到四個等級,分別對應較嚴重,嚴重,一般,較輕。

2.針對較嚴重等級區域的快遞物流,建議不接單,不運輸,不派送。已接單的,推遲發貨,派送到半路的,停止派送。

3.針對嚴重等級區域,基本跟較嚴重等級區域做法差不多。

4.針對一般等級區域,在做好防護消毒,保證無病毒傳染的情況下,建議小區域範圍派送,派送過程中儘量減少病毒汙染。怎樣保證無病毒汙染呢?建議將快遞物流放置在通風環境至少超過病毒在空氣中存活的時間。

5.針對較輕等級區域,在做好日常防護及消毒的前提下可以正常運輸派送。


天青色等你


快遞小哥太辛苦冒著病毒風險還給送快遞我們一定要給個好評


是張成德叭


可能以後快遞人員也要換成機器人了,無論是哪方面都是很有必要的!


成功屬於勇敢者


非常時期,快遞公司能夠做到物品消毒,人員消毒,車輛消毒,就會隔斷病毒傳染源,通過物品的傳染還是可以控制,疫情防控,堅持下去!


A棟哥傳奇


特別時期,快遞的重要性更加顯現出來,之後必是資本投資熱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