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畜牧業正面臨較大考驗——飼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怎麼辦

当前,畜牧业正面临较大考验——饲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怎么办

劉道偉作(新華社發)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畜牧業正面臨考驗。由於畜禽上下游產品運輸、銷售等環節受阻,出現飼料進場難、家禽上市難、養殖企業用工難等問題。專家建議,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要著力解決養殖場戶原料、銷售、資金、人工等方面的需求,推動行業上下游企業儘快復產復工,將飼料、種畜禽、屠宰、奶業等骨幹企業納入國家專項再貸款和貼息政策支持範圍。

民以食為天。對中國人來說,飯碗裡不僅要有糧,還離不開肉蛋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重要的“菜籃子”產業,我國畜牧業正面臨考驗。由於畜禽上下游產品運輸、銷售等環節受阻,出現了飼料進場難、家禽上市難、養殖企業用工難等問題。近日,就畜牧業具體遭遇了哪些困難,如何破解畜牧業發展的痛點等問題,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和市場主體。

畜禽養殖業影響較大

江蘇京海禽業集團有限公司有22家養雞場,每月需消耗飼料6000多噸。疫情發生後,因很多地方都設立封路攔截點,飼料很難配送到各養雞場,造成飼料缺口,該公司不得已對種雞實施“減料”措施。“據預估,種雞平均產蛋率將下降三成。更大的困難是產品銷售無路,由於疫情期間產品流通受阻,導致公司的雞苗賣不出去,養雞戶同樣也沒有渠道購進雞苗,造成了產品滯銷、積壓等問題。”公司總經理助理邱聰說。

中國畜牧業協會會長李希榮介紹,自疫情發生以來,不少地方採取了道路交通管控措施,導致豬群、雛苗、禽蛋、禽肉、飼料、獸藥等養殖物資調運受到很大影響。跨省活禽銷售運輸環節受阻,活禽無法在企業間調運滿足正常生產,業務流程中斷。據統計,高峰時全國共有27個省份全部或部分市縣關閉了活禽交易市場。出欄的活禽無法銷售,家禽業損失慘重。一些地方屠宰場開工手續複雜、人員流動受限,造成屠宰場開工不足,影響畜禽正常銷售。

家禽業由於生產週期短、飼養量大,受到的影響更為突出。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禽業分會會長宮桂芬告訴記者,目前正值家禽補苗旺季,若不能補苗將對後期生產和供應產生很大影響。據協會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12日,家禽業損失已達158.65億元。據協會調研瞭解,家禽業目前還面臨一些急需解決的難題:車輛通行證限量發放,滿足不了企業正常生產需要;部分企業獲得檢疫票證困難;非飼料的配套物料供貨商不能復工生產,對飼料生產造成了影響。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認為,對養雞業而言,目前肉雞供給數量遠遠大於當前屠宰數量,價格急速下跌;由於交通限制導致孵化場的雞苗無法順利銷售,部分養殖場被迫對雞苗採取填埋等極端處理措施,損失巨大。此外,去年豬價上漲帶動家禽消費,很多家禽養殖企業選擇大幅擴產,疫情來襲疊加了不利影響。

多措並舉破解行業堵點

我國是家禽養殖大國,禽蛋人均消費量已超過發達國家水平。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介紹,家禽產業鏈比較長,產值比較大,如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家禽業就不能順暢運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活禽交易市場關閉,家禽屠宰企業停工停產,家禽產品消費降低,行業損失非常嚴重。當前,正值家禽補欄關鍵時期,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可能會給二三季度禽肉、禽蛋市場供給帶來一定的影響。

“畜牧業整體屬於特殊行業,有生命週期,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差,行業一旦受到嚴重衝擊,恢復期將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李希榮表示,我國畜牧業正處在艱難轉型的關鍵期。如果不盡快恢復生產,部分產業生態有可能會遭到破壞,一些較脆弱的企業辛苦發展的成果也許會失去。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田曉暉認為,相比種植業,疫情對養殖業產業鏈上下游影響更大。一是由於飼料生產沒有完全恢復,以及原料採購受限等原因,養殖戶普遍面臨飼料緊缺,飼料庫存難以維繫正常生產,短期內面臨生豬、毛雞、毛鴨等死亡率增加問題;二是大量種禽無法銷售,且缺少獸藥、疫苗等物資,造成較大的動物疫病防控風險;三是由於許多員工無法及時復工,企業面臨招工難、招工貴,屠宰環節缺乏用工。當前,政策措施的著力點要在以上方面發力。

現在,有關部門已經積極行動。農業農村部、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發佈通知,要求各地要保障“菜籃子”產品正常流通秩序,要求不得攔截仔畜雛禽及種畜禽運輸車輛,不得攔截飼料運輸車輛,特別是對設卡限行、阻斷交通的做法作出了規範和糾正,為畜牧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農業農村部還要求各地加強飼料和種畜禽生產企業監測調度,積極協調地方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將相關龍頭企業列入復工復產重點企業名單,納入貸款貼息支持範圍;協調各地糧庫儘快投放一批庫存玉米,保障畜禽養殖生產需要。

養殖業痛點明顯緩解

位於江西省定南縣天九鎮的九鼎牧業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忙碌著,車間外一輛輛貨車正在裝運生產好的飼料。疫情發生以來,該縣農業農村局覺察到因疫情防控不少畜牧養殖企業將面臨斷糧、缺料等問題,迅速動員該縣多家飼料企業復工復產。據統計,2月12日至2月17日,該縣為畜禽養殖相關業主開具物資調撥及人員轉運單418份,其中飼料86份,活畜禽332份,有效解決了畜禽養殖業面臨的運不進、賣不出問題。

“從全國範圍來看,經過努力,強制企業停工停產、省際運輸不暢、大宗原料嚴重短缺等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返工工人短缺、運輸‘最後一公里’等問題也明顯緩解,飼料生產和經營秩序正在加快恢復,一些大型飼料企業基本已經恢復了正常生產。”楊振海說,據農業農村部統計,截至2月17日,全國9711家飼料企業已經有6384家開工復產,開工率為66%,但與常年同期超過90%的開工率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當前,飼料總量是足夠的,大宗原料玉米、豆粕產量也沒有問題,只要交通問題得到解決,末端供應慢慢就會恢復正常。”

有養殖戶表示:“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很多地方實施了交通管制措施可以理解。但畜禽以及相關原料和成品運輸關乎基本民生和老百姓的‘菜籃子’,不應該簡單地全部攔截。養殖戶都希望一些鄉鎮、村組能儘快採取有效措施將國家政策落實到位。”

畜牧業涉及領域廣,上下游企業密切關聯,對資金和人工需求量大。專家建議,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下一步要著力解決養殖場戶原料、銷售、資金、人工等方面的需求,推動行業上下游企業儘快復工復產;加大玉米等儲備糧投放,加快豆粕等生產企業開工,保障大宗飼料原料供給;將飼料、種畜禽、獸藥、畜產品包裝材料等生產企業列入復工復產重點企業名單;不得關閉正常經營的屠宰場,支持合法合規的屠宰場儘快復工;將飼料、種畜禽、屠宰、奶業等骨幹企業納入國家專項再貸款和貼息政策支持範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金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