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成功之道:百折不撓,堪稱不死小強

導讀

東漢未年, 十常侍橫行朝野,皇權虛弱無力,對地方的控制越來越弱,造成了群雄割據的局面。此時,朝廷中那些在經濟、政治、軍事上處於龔斷地位,門生故吏遍天下的門閥們開始發力,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袁紹、袁術兄弟和曹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袁紹、袁術出身於汝南官宦世家袁氏。從他的高祖父開始算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位列三公,東漢實行的察舉制讓他們門生故吏遍天下。袁紹、袁術兄弟憑藉著家族的支持迅速發展壯大,成為東漢末年割據一方的大軍閥。

劉備的成功之道:百折不撓,堪稱不死小強

曹操

曹操同樣家門顯赫,他的父親曹嵩官至太尉,爺爺曹騰位列侯爵,先祖是西漢的開國元勳曹參。曹家亦是名符其實的門閥大族,在家族勢力的支持下,曹操得以迅速崛起。

而劉備是沒落的宗室子弟。 公元前112年(元鼎五年),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以列侯所獻的助祭酎金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為由,奪去一百零六人的爵位。《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

“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

劉備的祖先劉貞也在被削去爵位之列,削爵後定居於涿縣。到了劉備這一代,早已經是家道中落。雪上加霜的是,劉備的父親劉弘又早早去世,留下他與母親兩人相依為命。為了活命,劉備母子只好編織草蓆及草鞋拿去賣,生活非常艱苦。

看起來,這個沒落的宗室子弟將會像他的父親、祖父一樣泯然眾人了。但是,劉備卻不甘於平庸,他借黃巾軍起義的時機順勢而起,加入群雄逐鹿的戰團。最終,他脫穎而出,建立了蜀漢政權併成為蜀漢的開國皇帝。他憑什麼能從一個織蓆販履的小販逆襲成為蜀漢皇帝?他到底有什麼獨到之處呢?

劉備的成功之道:百折不撓,堪稱不死小強

劉備逆襲的法寶之一:創造人脈 ,利用人脈

在東漢未年的察舉制度之下,學子們想做官要靠德高望重之人的推薦,當時德高望重之人自然就是那些出身於門閥大族的大儒們,所以進入門閥的朋友圈很重要,而拜大儒為師則是進入門閥朋友圈的一個捷徑。史書中雖然沒有詳細介紹劉備的母親,但他的母親卻是個明白人,她省吃儉用攢錢,加上族人的資助,讓十五歲的劉備去拜原九江太守、大儒盧植為師學習。出身貴族的公孫攢此時也在盧植處學習,劉備抓住機會與公孫攢成為深交的朋友。這為他後來的發展創造了機會。《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

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而瓚深與先主相友。瓚年長,先主以兄事之。

漢未黃巾軍起義時,劉備拉了一支500人的軍隊參加討伐黃巾軍。但在高唐縣的一次戰役中被黃巾軍擊潰,在走投無路之際,他想到了老同學兼好友公孫攢,此時公孫攢已在幽州官拜中郎將,風頭正盛。劉備率手下殘兵到幽州來投奔他,公孫攢對老同學的到來表示歡迎,給劉備補充了人馬及糧食等資源,讓他駐守平原,與青州的田楷一起對抗冀州牧袁紹,不久後又讓劉備當了平原相。

公孫攢是當時實力最強的地方勢力,實力在袁紹之上。投靠公孫攢不僅讓劉備暫時有了一個落腳點,也讓他成功進入門閥社交圈,這對劉備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是他最終能完成逆襲的前提。下一步,他要建立屬於自已的軍事力量及根據地了。

劉備逆襲的法寶之二:把握住出現的機會,尋找潛在的機會,屢敗屢戰,百折不撓

東漢未年群雄混戰,各路人馬你方唱罷我登場。當時劉備雖然羽翼未豐,但他不想放過任何能壯大自己實力的機會,他積極參與其中,通過以戰養戰的方式圖謀火中取栗,擴大自己的實力。

劉備的成功之道:百折不撓,堪稱不死小強

孔融

  • 仗義救孔融:孔北海求救,平原相解北海之圍

初平四年(193年),青州黃巾軍頭目管亥率軍攻打北海, 孔融出城迎戰但被擊敗,只好退回城中固守,緊急派遣太史慈突圍前往平原向劉備求援。劉備對孔融這位大儒居然認識自己感到很驚訝,立即派三千精兵跟隨太史慈去北海救援,最終擊退管亥。《後漢書·卷七十·鄭孔荀列傳》中有記載:

黃巾復來侵暴,融乃出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融逼急,乃遣東萊太史慈求救於平原相劉備。備驚曰:“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邪?”即遣兵三千救之,賊乃散走。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漢元帝的老師,是典型的門閥大族。劉備獲得他的認可,是後來能入主徐州的關鍵。

  • 歸屬陶謙:接管徐州,劉備初具規模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為了報殺父之仇,率兵攻打徐州,準備屠城。徐州牧陶謙抵擋不住曹軍,眼見破城在即,只好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劉備與田楷一起前往救援,到達徐州後,陶謙拔給劉備四千丹楊兵,並提供糧草軍需,這使劉備實力得到極大提升。陶謙又上表舉劉備為豫州刺史,叫他駐軍在小沛保護徐州。

興平二年(195年),陶謙病死。在孔融及徐州土族的勸說下,劉備接管了徐州。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從此,劉備成為一股任何人不可忽視的力量。

  • 投靠曹操:聯曹破呂布,為脫困劉豫州盤算離許都

建安二年(1987),劉備被呂布打敗,前往許都投靠曹操。曹操拔給劉備兵馬、糧草,讓他做了豫州牧,從此以後,人們都叫劉備為“劉豫州”了。 建安三年,劉備與曹操聯手打敗呂布,並勸曹操殺死呂布。此戰劉備的能力獲得曹操認可,一次飲酒時,曹操告訴劉備:“我與使君是當世僅有兩個有資格稱為英雄的人,”

劉備見曹操已將自己做為主要對手,知道許都已不可久留,便在暗中尋找機會離開。《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

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劉備的成功之道:百折不撓,堪稱不死小強
  • 寄居荊州:招賢納士,大業初成

建安六年(201年),為了逃避曹操的追殺,劉備南下投靠劉表。此時劉備已經不是當年那個織蓆販履的小販了,他早已聲名在外。聽說劉備要來,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他,待以上賓之禮。並讓他駐屯在新野。

在荊州相對安定的環境中,劉備大舉招賢納士。先後招攬了徐庶,諸葛亮,龐統等三位軍師;黃忠,魏延,霍峻,傅彤等四大名將;蔣琬,伊籍,向朗,陳震,馬良等五位謀臣。特別是諸葛亮一出山就獻出《隆中對》,這讓他有了明確的戰略目標。

在劉表死後,劉備聯合孫權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又借劉琦之手奪得荊州四郡,終於取得了真正屬於他的根據基地。此後,劉備以荊州為根據再圖益州、漢中。

劉備利用自已累積的人脈,從無到有,從小變大,步步為營地擴大了自己的勢力。最終在荊州乘機而起。在這過程中

,劉備的人格魅力功不可無。

劉備逆襲的法寶之三:弘毅寬厚,以德服人。所謂家有梧桐,鳳凰自來

劉備的人格魅力在讀書時就顯露無遺。在盧植處學習時,劉備與同學公孫攢的關係極好,兩人經常結伴出遊,還以兄弟相稱。當時公孫攢是貴族子弟,而劉備則是販賣草鞋為生,身份相差懸殊的兩人能成為至交,可見劉備人格魅力之大。而他的人格魅力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劉備的成功之道:百折不撓,堪稱不死小強

劉備

  • 弘毅寬厚:極具個人魅力

劉備還在家中時,就喜歡結交英雄豪傑,當時他雖然很窮,但當地的豪俠都爭著來依附他,這其中就包括了關羽、張飛。當時中山大商人張世平、蘇雙因為黃巾軍起義阻斷了路,所販的馬不能送至目的地,他們聽說了劉備的大名,就攜千金,所販的馬來到涿郡資助給劉備,劉備利用這筆資金召集了500人,參加了討伐黃巾軍的行動。《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由是得用合徒眾。

劉備在取得荊州之前,始終沒有固定的落腳點,為了生存不得不在不同的割據勢力之間周璇。但他的軍隊卻始終保持著戰鬥力,就算打了敗陣,散落的士兵也會自動聚攏回來。如在徐州及荊州時,劉備都大敗於曹操,其中在徐州更是連關羽、張飛都分散了。但劉備就象身上有磁鐵一樣,失散的人員又都回來投靠他了。這其中以關羽最具代表性,在《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中記載:

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劉備投靠曹操的時候,剛剛被呂布打敗,尚未形成氣候。但這毫不妨礙曹操對他的欣賞,曹操給他增兵供糧,並讓他的軍隊保持著獨立性。在私人關係上,曹操與劉備兩個更是出則同乘一輛車,坐則同坐一席。能在曹操那裡享受到這等待遇的人可不多,可見劉備個人魅力之大。《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

從曹公還許。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劉備以他個人獨特的魅力及超強凝聚力,始終保持著軍隊的獨立性及穩定性,並抓住機會發展壯大,這是他成功的基礎。

  • 以德服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劉備在當平原國相時,平時與老百姓打成一片。他不僅樂善好施,而且毫無架子,平民百姓都可以與他坐在一起面對面談話、在同一張卓子吃飯。這在等級觀念森嚴的漢代是非常少見的,因此劉備深得民心。

但平原國有一個名為劉平的人偏偏不服劉備,他僱了一個刺客去行刺劉備。刺客在路上聽到很多人都稱讚劉備的賢德,他再到劉備的住處與劉備交談,發現他果然如眾人所說的那樣,是個品德高尚之人。刺客不忍下手,將真相告訴劉備後自行離開了。《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

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再如當年曹操南下荊州時,劉琮望風而降。劉備無奈只能奔逃往江夏,此時雖然情況萬分危急,但荊州老百姓仍自願拖家帶口跟隨劉備,就連劉琮手下的謀臣都有很多追隨劉備而去,可見劉備之深入民心。劉備臨死前教育他的兒子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正是他的座右銘。《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

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裡,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劉備雖然屢戰屢敗,但得益於他超強的個人魅力及高尚品質,他投靠的群雄都能夠收留他,並讓他的軍隊保持獨立。劉備也慢慢的壯大了自己的力量,但始終無法擁有屬於自己的地盤,因為,他的團隊還缺少頂塵的戰略型人才。

劉備的成功之道:百折不撓,堪稱不死小強

劉備與劉禪

劉備逆襲的法寶之四:人才戰略

劉備的人才戰略分為兩個階段。在投靠劉表前,劉備疲於奔命,他的主要工作是保持軍隊的生存及獨立性,無暇顧及人才招聘這方面的事。在投靠劉表後,環境相對穩定,讓劉備可以分出精力來招攬人才。

  • 投靠劉表前:以個人魅力吸引人才

劉備在招募人馬參加討伐黃巾軍時,關羽、張飛兩人慕名而來加入,劉備就帶著關、張兩人參加了討伐黃巾軍的行動。後來為了生存,不得不東奔西走,根本沒有閒暇時間考慮人才的事宜。再加上此時劉備尚默默無聞,頂級人才如諸葛亮等也不大可能願意在此時投靠他。 劉備在此期間主要招募到趙雲、麋竺兄弟、孫乾等人。

  • 投靠劉表後:合作共贏,提供平臺讓諸葛亮發揮

劉備投靠劉表後,由於生活安逸,幾年之間不覺已大腹便便。一天,劉備酒後上廁所,無意間摸到大腿上的贅肉,他不禁心中感慨:我以前終日不離戰馬,大腿上從來沒有贅肉,如今久不征戰,贅肉都長出來了!他再掐指一算,猛然驚醒:原來我已年屆四十有六了!但還一事無成,就連屬於自己的地盤都沒有,如此下去,何時才能實現匡扶漢室的理想啊!《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記載:

“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

傷感過後,劉備決定要有所作為。他仔細分析了自己屢戰屢敗的原因,發現團隊缺少一個荀彧式的戰略型人才。經過不斷的探訪,臥龍諸葛亮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徐遮的指引下,他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諸葛亮獻出的《隆中對》為他指明瞭戰略方向,劉備非常高興,對諸葛亮相見恨晚。雖然當時諸葛亮只有二十多歲,但他用人不疑,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對於關羽、張飛等人的質疑,劉備用魚與水的關係來比喻他與諸葛亮的關係。《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諸葛亮的到來是一個轉折點,在諸葛亮來之前,劉備是屢戰屢敗,只能寄人籬下。諸葛亮到來後,劉備如有神幫:奪荊州、取益州、攻佔漢中。在漢中之戰中更是打敗之前對陣從無勝績的曹操,可謂揚眉吐氣。諸葛亮的到來產生了蝴蝶效應,此後荊州名士、益州名士陸續來投,劉備的實力迅速得到提升。

劉備對諸葛亮完全放權,相當於提供了一個平臺給諸葛亮充分發揮。而諸葛亮也不辜負劉備,他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諸葛亮到來之前,劉備為了能讓軍隊保存下來及壯大,除了投靠不同的割據勢力(為他們對敵作戰)外,還必須依靠土族的財力支持。為此,他採用與土族結為親家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劉備的成功之道:百折不撓,堪稱不死小強

諸葛亮

劉備逆襲的法寶之五:政治婚姻

在中國古代,婚姻講究門當戶對,目的就是為了強強聯合。在劉備的征戰過程中,初期為了維持軍隊的開支,後期為了穩定益州的局勢。都是通過婚姻來解決的。

  • 娶麋竺之妹:獲取軍資

建安元年(196年),袁術大舉進攻徐州。鎮東將軍劉備領軍迎戰,雙方在淮陰相持不下。這時,被劉備收留的呂布反客為主,趁機帶兵偷襲了劉備老巢下邳,下邳守將曹豹反叛劉備,迎接呂布入城。劉備兩邊不能兼顧,慌亂間被袁術在廣陵擊敗,倉惶逃到海西。

劉備失去徐州,軍隊被袁術打散,軍糧盡失,殘兵逃到海西時已是人困馬乏,飢腸轆轆。這時徐州大商麋竺大力資助劉備,他不僅將妹妹嫁給劉備,又送來家奴兩千補充兵力、金銀財寶作為軍資。劉備得到兵力及財力補充後得以重振軍威。《三國志》中記載:

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

麋竺看中劉備的潛力,所以資助他並與他結為親家,此後他一直資助劉備是劉備財力的主要來源。劉備很是感激他,214年(建安十九年),劉備入主益州後,拜麋竺為安漢將軍,地位在諸葛亮之上。

  • 娶吳懿之妹:籠絡益州本地土族,安撫益州人心

吳懿深得原益州牧劉璋的器重,他位高權重手握重兵,在益州威望很高,是典型的門閥大族。劉備平定益州之後,為了籠絡人心,儘快穩定局勢。他聽從了法正等人的建議,娶吳懿的妹妹吳氏為夫人,也就是後來的穆皇后。很快,劉備就藉助吳懿威望在益州站穩了腳跟。《三國志·蜀書·二主妃子傳》中記載:

先主既定益州,而孫夫人還吳,群下勸先主聘後,先主疑與瑁同族,法正進曰“論其親疏,何與晉文之於子圉乎”於是納後為夫人。

劉備通過娶麋竺之妹,獲得鉅商麋家的資金支持,這讓他的軍隊能保存下來。而通過與益州門閥吳懿家族的聯姻,讓他得以迅速在益州站穩了腳跟。

結語

做為靠織蓆販履為生的沒落宗室子弟,劉備在財力、人脈資源上,沒法得到象袁紹、曹操等門閥子弟那樣的支持。但劉備胸懷大志,他以匡扶漢室為已任,無條件就創造條件,無機會就尋找機會甚至創造出機會,硬是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江山。他的故事很勵志,但過程很艱辛。

沒有人脈,他就創造人脈。在拜大儒盧植為師學習時,劉備與貴族子弟公孫攢成為至交。而劉備在高唐縣被黃巾軍擊敗後,正是老同學公孫攢收留了他,而公孫攢也是他加入門閥朋友圈的引路人。劉備也抓住機會,參加到群雄逐鹿的戰團中,這給了他以戰養戰,伺機而動的機會。

劉備的成功之道:百折不撓,堪稱不死小強

先主

弘毅寬厚,以德服人。成功加入門閥朋友圈後,劉備名聲有口皆碑。在漢未群雄混戰的格局下,他憑藉仁德得以周旋於群雄之間。雖屢敗屢戰,但百折不撓,並慢慢地擴大了自己的勢力,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他臨死前對劉禪說的話:“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這也是他的座右銘。

人才戰略。寄居荊州時,劉備終於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他。他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諸葛亮及其它人才的到來讓他迅速崛起,具備了與曹操、孫權爭雄的實力。而招攬像麋竺、吳懿這種特殊人才,顯示了劉備人才政策的靈活性。

最終,經過三十六載的不懈努力,劉備逆襲成功,實現了從一個織蓆販履的小販成為蜀漢皇帝的目標,這也是他小時候的目標。《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

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