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場”上,有這樣一群“折翅”的青鳥

信念是他們的翅膀,堅強是他們的臂膀。

在他們殘缺的世界裡,

愛不因外表而缺失,愛更不因奉獻而消失。

也許平日裡他們的存在感不高,

發出的聲音也不洪亮,

投向他們的眼光大多是憐憫和同情

……

但在這場同舟共濟抗擊新冠肺炎的戰鬥中,

安源區有許多殘疾朋友沒有踡縮在家中,

而是勇敢地走出家門,

用他們不健全的手和腳,

用他們微弱的殘存的視力,

用他們不成語句的字詞,

拚盡力氣發光發熱。

愛較真的無聲“勸導”員

在青山鎮烏石村,每天都有一位身材矮小的大叔身穿志願服“咿咿呀呀”地驅趕聚集在一起閒聊的群眾。

他叫李加運,是一位天生的一級言語殘障人士,2014年被納入因殘致貧類貧困戶,2016年開始在村上擔任保潔員公益崗位,平時特別熱衷於志願服務。

“疫場”上,有這樣一群“折翅”的青鳥

▲李加運在村口為過往村民做體溫檢測

自防疫工作開展以來,李加運每天清晨將保潔工作做完之後便穿上志願服,開始一天的巡邏、守卡、“勸導”防疫志願服務,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有個村民不戴口罩在外面亂走,李加運看見後直接跟在他屁股後面把他趕回家,還在他家門口駐守了10多分鐘才離開。村裡那些想要外出閒聊或是出門沒戴口罩的村民,只要一看到他,立馬就掉頭回家,生怕被他“纏”上,因此,他無聲的“勸導”比別人有聲的勸導都要有效得多。


熱心“代購員”:包攬全村生活必需品代購

安源區五陂鎮長潭村二組的程元新,是當地天井峰合作社社長。12年前,一場車禍致使他變成一名聽障殘疾人,但他並沒有消沉下去,而是帶領合作社社員共同勞作,發展集體經濟。

“疫場”上,有這樣一群“折翅”的青鳥

▲程元新活躍在防疫一線

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他自發召集組上年輕人無償進行道路封阻管控措施,嚴防死守。

長潭村自從封村管控後,大家出門購置生活必需品實在不方便,程元新便每家每戶收集信息,不怕麻煩地開車到城裡幫助村民購置生活用品。

他還將自己家的蔬菜採摘了滿滿三車送往萍鄉市第二人民醫院和五陂鎮衛生院。他說:“我沒什麼能力,只能送些蔬菜支援醫護人員的飲食,為一線抗疫盡點微薄之力。”

“疫場”上,有這樣一群“折翅”的青鳥

▲程元新採摘蔬菜送給醫護人員支援飲食


主動申請成為防疫消毒人員

家住安源區東大街的歐陽紅亮患有先天性聽力言語殘疾,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名志願者。在得知社區防控工作量大、人手少的情況後,大年初一他就要求返回工作崗位,全力配合社區工作,無論颳風下雨總是一刻不停地忙活著。雖然自己境況並不寬裕,但還向江西省紅十字會基金捐款。他主動申請成為社區一名防疫消毒人員。每天早上八點半到下午六點,揹著幾十斤重的消毒器,在轄區各巷口、角落進行消殺。一天近10小時的勞作,常常累得他腰都直不起來,不得不找個地方扶著牆,先慢慢活動活動全身才能回家。

“疫場”上,有這樣一群“折翅”的青鳥

▲歐陽紅亮在轄區角落進行消殺


齊心協力抗疫情

按說每年春節,都是盲人按摩店生意最興旺的時候。可到目前為止,安源區盲人按摩店無一開業。雖然這是他們唯一的謀生手段,但為配合全區抗疫,他們毅然全部選擇了“失業在家”!

還有的殘疾朋友由於條件所限,行動不便,不能親自上“戰場 ”,他們便統一選擇了一種姿態:宅在家中不添亂,不串門,不聚會,盡己所能為國家做貢獻。截止目前,安源區沒有一例殘疾人被感染。

在這樣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考中,

他們是抗凍報春的寒梅,

不怕冰雪暗香浮動;

他們更是折翅的青鳥,

用頑強的意志和毅力飛翔周旋,

向世界淋漓盡致地綻放

他們獨特的殘缺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