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的話,參考車評節目,你最希望看到哪些?

蔣仙生


可以關注一些汽車圈的專業網站,或者看幾個車圈有名的車評人,通過他們的車型解析能幫助你對想買的車有更深入的瞭解,避免踩雷。


汽車專業網站,比汽車之家、易車、懂車帝。關注他們平臺原創的編輯內容,可以學習到很多專業的汽車知識和買車指南。


車圈知名車評人,比如夏東、閆闖、顏宇鵬等。這幾位都是比較老牌的車評人了,專業度非常高。也可以看些年輕一代的車評KOL,比如猴哥說車這種,內容基本都是圍繞熱門車型海選導購、選車指南、買車避雷等等車主最關心的問題去分析的。跟著看一週,就能瞭解很多信息。


可以去百度上搜一下他們,這幾位大神的節目在各大視頻網站上都能看到,在汽車垂類的平臺上也都有專欄,感興趣可以瞭解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女司機頻道


我駕齡十年了,當時第一部車買個部二手的奇瑞,自己開了兩年多,對車也比較感興趣,性能也能摸個一二,畢竟那時候剛二十歲,年輕小夥子,都非常喜歡車,過後就換新車了,天天在網呢看這些車那些車,看的眼花繚亂,最後還是下定決心買了現在的長安cs75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看車的標準:

1 看車的防撞星級(人生苦短,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誰先來)

2 看車的發動機(畢竟是車的心臟)

3 變速箱

4 空間大小(寬敞坐著舒服)

5 看車子的連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駕駛習慣,連桿不一樣,舒適度也不一樣)

6 車子的配置(個人覺得一般實用就行,沒必要頂配)

7 車子外觀(外觀決定一個人對它的喜愛)

8 考慮車子要合資車還是國產(其實現在中國的造車技術也能跟合資車都差不多啦,個人喜歡國產車比較多)

最後希望這些都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在一個我現在的長安 cs75跟我風裡雨裡五六個年頭了,沒有一點毛病!非常感謝它一路的陪伴,有它的時候起,讓我的人生已經達到高潮!!!


32號娶你


目前汽車圈的車評節目和車評人越來越多,都各有特色,下面我們就來聊聊目前的主流車評節目及主流車評人。

38號車評中心

38號本命李天揚,不是最知名的車評人,但是絕對是最具爭議的車評人。曾經留美后回國從事汽車評論工作,富二代車評人。

他的爭議點主要有3個:自費買車、不接受充值、毒舌。很多人說38號的觀點較為激進,太注重操控性能,不夠客觀。但其實38號說過他所有的車評都是他主觀的觀點,並且建議大家親自去試去感受。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38號的評測是尺度一致的,是目前最具有參考意義的車評節目。

大家車言論

YPP本名顏宇鵬,曾任職新車評,後離開新車評創辦了大家車言論,並且帶走了一波又一波的新車評員工......YYP被稱為圈內的太極大師,因為他很少不留情面地直接揭露一款車的缺點,反而是通過婉轉的話語間接的說出來,所以看YYP的車評要學會聽他的弦外之音。目前的大家車言論,我最喜歡的車評人不是YYP,而是袁啟聰,他的粵語車評不留情面,有一說一,特別是亞洲龍那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新車評網

以前的新車評網擁有一批優秀的車評人,但是隨著YYP的出走而變得分崩離析,目前的新車評網大多為新人,從能力和資歷上來看還是要差點。另外新車評網的多車對比節目是值得看的,其他的你懂得。

踢車幫

踢車幫的創始人夏東,以前是AMS車評的主持人,《汽車博覽》主編。夏東是一位很有資歷的車評人,同時他的車評溫文爾雅,同時有一定的深度,從專業水平上來說,我覺得夏東要強於目前的一些年輕車評人。他的車評很有體系,但是他的問題是他是一位資歷更老的“太極大師”,基本上很少正面揭露一款車的缺點,所以他的車評有參考價值,但是要仔細揣摩。

蘿蔔報告

陳震,《蘿蔔報告》主創,前汽車之家視頻主持人,曾經的二環十三郎,陳震的車評,怎麼說呢,看看也無妨,不過我覺得他的越野路書比他的車評更好看。相比之下,我更推薦大家看看蘿蔔報告另一位車評人陳寅的測評,他的視頻更專業、更接地氣也更詳細。

李老鼠說車

李老鼠說車,野路子出身,幹過修車、做過汽車銷售,後來幹了車評人。從二手車的角度,李老鼠說車的問答節目確實很適合一些汽車小白,一些帶有劇情的車評節目一開始看確實覺得新鮮有趣,但最近感覺有些審美疲勞了。另外,他對汽車的見解主要停留在保值率、故障率等二手車的領域,評車的體系還是不夠完整。

老司機

老司機是目前比較火的一個評車團隊,由前汽車之家總編輯韓路創辦,閆闖和陳震曾算是他的下屬,在汽車之家時人送外號“大寶劍”。老司機目前網羅了很多年輕的車評人,從內容上來說,主要是對新車做一些功能性講解,沒有太多深入評價。想要了解最新的汽車資訊的可以看看,但是要想深入完整的瞭解一輛車,老司機的內容還是顯得有些淺了。

胖哥說車

胖哥說車的創始人楊力,以前曾是《新浪汽車》視頻主持人,他是一位正經的科班出身的車評人,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

胖哥說車的車評,有點像詩朗誦,聲音很好聽,再加上各種四字成語,感覺比較有意思,從內容上來說,他的車評會比較直接地指出車型的優缺點,可以作為參考。

丈母孃說車/逗斗車

另外一個在二手車車評圈炙手可熱的團隊,丈母孃胡永平,是前汽車之家高管(二手車事業部總經理),創辦了逗斗車、丈母孃說車等節目,看他們的車評如同看大片,劇情精彩,光頭李敏鎬餘洋真是太有意思了,在劇情中也會穿插一些汽車評測,看看權當解悶。

閆闖說車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學士學位,劍橋大學工業系統生產與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汽車之家資深編輯,《閆闖說車》創始人,曾經因為奇瑞艾瑞澤5上市的時候,在評測時出現了油門踏板被踩斷的情況,閆闖在微博上發了一條:信我,別買被很多人稱為“充值闖”。實事求是的說,他的車評可以看看,但是要結合其他的車評一起比較,理性判斷。

車若初見

初曉敏創立的女性車評人為主的車評節目,實話實說,我是奔著她們的美貌去的,有兩個確實很養眼。至於內容,好像沒那麼重要了。

此地無垠

說實話,我很喜歡此地無垠的十萬公里耐久性測試,總的來說非常具有參考價值,最新的一期,雅閣的變速箱發生了嚴重的質量問題,也暴露了本田在售後服務上的短板,非常推薦大家看看。

Y車評李揚

相比以上車評人,李揚的知名度不高,但是作為一個武漢的車評人,他的風格很獨特,他做的車評也非常有參考價值。他的視頻經常會直接指明一輛車的優缺點,在購買建議上也比較明確,總的來說他的車評比較務實,可以作為買車的參考。

除了以上的車評人以外,隨著自媒體的興起,網絡上也出現了像虎哥、南哥、備胎等新興的車評人,但從我個人而言,覺得他們的評測體系還有所欠缺,基本停留在功能使用和淺層的駕駛感受方面,可以看看作為參考。總的來說,目前車圈的車評人很多,專業度和可信度也參差不齊,最重要的還是親自去試駕去比較。


V鞋履設計師


提到買車,可能是很多人正在思考或者是正在籌劃的事情,已然成為了除買房以外的第二大家庭開支,理應慎重考慮。

很多人在買車之前都對車輛的性能、舒適度等信息都不是太瞭解,這個是時候,我們就會去網上看一些汽車測評的視頻,而我最喜歡的測評視頻就是拆解類的,把一輛車擺在那裡,一步一步的將汽車上的部件拆解下來,比如看一下防撞鋼樑的材質,是鋼的還是合金的,這個厚度是多少,吸能盒多厚,機蓋和車門位置的吸音棉有沒有,這些我相信都不是個例,讓這個品牌、這個車型是否存在偷工減料的情況一目瞭然,給最終選擇投上關鍵一票。

車輛只是一個代步工具,安全係數對於我們來說是重中之重,最近我還會去看一下中保研的汽車碰撞測試,更全面的瞭解車輛的安全係數到底是多少,因為中保研的立場是為了真實的測試各種品牌車輛的質量,這關係到他們自己保險行業的利益,所以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是和老百姓買車,想看看車的總體質量是一個群體。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


康哥vlog


對於大部分計劃購車客戶來說,通過車評類節目可以比較直觀的瞭解車輛的具體情況,而大部分車評類節目只是突出某車型的所有優點,對於缺陷基本上避而不談,對於購車者來說實際意義並不大,所以說車評類節目應該更加全面的評價任何一款車型。


比如車輛的安全測試成績及細分項目得分情況。之前大眾帕薩特中保研測試打臉後,市場第一時間做出反應,雖然後續銷量影響不是很多,但是部分比較在意的消費者可能就因為這次測試而果斷放棄帕薩特了。這一項評價內容對於我們很重要,至少花錢後感覺物有所值,我們找不出車企偷工減料的地方。

比如發動機、變速箱存在的硬傷。很多車型都有一些硬件問題,哪怕是合資車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行駛平順性、變速箱是否頓挫、發動機抖動、漏油等等,這些問題是車主真實反饋才可以知曉的,而車評類節目如果可以充分調查車輛口碑後再進行播放,可能會幫助我們謹慎選擇。



比如車載電子設備使用情況、空間利用率等等。空調製冷速度和效果如何,觸控式液晶屏操作是否順暢、反應是否靈敏、導航是否最新的,前後排乘坐感受,包括頭部、腿部以及不同身高的人不同的感受,這些都與我們息息相關。


最後,車輛優惠政策的情況也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各地優惠力度不一,能瞭解全國最低價對於我們砍價有著很好的借鑑作用,大體想到這些,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貓眼看車


  1、不要急著付款。每個人買車的目的、偏好、預算各不相同,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自己的車型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功課。比如如果買車主要考量是上班、經濟、舒適,那麼可以先選出幾個擁有良好的市內行駛性能,油耗低,保養便宜的轎車車型,再根據樣式,預算選自己喜歡的車子。

購車之前一定要計劃好自己的預算,這個預算必須要包括你買車的所有花銷,包括購車款、保險、上牌、亂七八糟的稅。自己要購買什麼樣類型的車,是手動的還是自動的,是兩廂的還是三廂的。有了自己的計劃你到4S店買車的時候就不會被銷售顧問牽著鼻子走了。

做新車預算時,可以參考這個粗略公式,一輛能開上路的車的總價=裸車價+購置稅+上牌費+保險,其中裸車價在網上一般都能找到一個大致的參考價,大部分車裸車價會比廠商指導價便宜些;而一般4S店銷售會以比較曖昧的說法來解釋各項費用,但是千萬不要急,慢慢把每一筆收費都明確下來,否則有被亂收費的風險。常見的像出庫費、PDI檢測費、服務費、外地牌報備費都是4S店加收的莫須有的費用。

  2、多問下已經買過車的人。看看這款車是不是適合你,現在網上也提供這方面的諮詢服務,像可樂住的城市有地方廣播節目提供這類的諮詢,所以你可以多找找。

  3、第一要看不是車的外形和配置,第一要看的是車的價格。因為你來之前是做過預算的,如果你聽銷售顧問忽悠的話,你肯定會多花不少的錢,而且你還可以能選擇了一輛你不喜歡的車。

  4、買車的時候選擇車輛的配置以夠用為標準。比如同一款車一個配置有兒童座椅,另一個配置沒有兒童座椅,這個時候你就應該考慮了。家裡有小孩的話就適合你,你家裡孩子都三十了,那這個配置就是你不需要的。車型的配置是買車的朋友非常容易忽略的一點,在談價格的同時必須關注所買車的配置是否和你想買的一致,尤其是有些有選配配置的車型,一定要問清楚,否則可能某些配置被偷工減料了,甚至出現買的是高配的,4S店發的是低配的情況。

  5、學會砍價。這個可能也是買車最重要的環節。當你和銷售顧問談價格的時候,最常聽到的就是“這個車原價多少多少錢,做活動或者什麼,可以便宜多少多少錢”但是你要明白的是“便宜”後的這個車錢,才是真正你要開始降價的起始價格。類似於把車價報低先吸引客戶,後續通過些不明收費或強制捆綁一些高毛利產品把車價拉回來,是4S店的常用手法,為了避免被宰,問清楚每筆費用,並且多跑幾家4S店,多去網上比比價格也是非常必要的,像汽車之家和易車網、愛卡汽車等諮詢類網站都可以查到各個4S店的報價,信息很全,但價格可能會有些偏差,而車享網、12號公路等這些有銷售功能的網站上的車型報價都非常準確,可以拿來和4S店砍價。

  6、少聽銷售忽悠。銷售顧問最常用的套路就是我可以送你多少多少裝飾,還有什麼維修卡,油卡什麼的。但可樂要提醒你的是4S店中的裝飾並不比外面的好,而且他們賣的裝飾品的價格一般分成三個頂級,簡單解釋就是你要是你聽啥是啥的話,他們就是賣你最高價,你要是這個時候講價的話,他們可能就少掙你一點,或者賣你一個成本價。

  7、附帶選項不用買。這個時候你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將禮包折價百分之二十,然後將這個價格放在車款上。一般在買車時,4S店也會推薦或送一些新車裝潢、配套產品,種類很多,但千萬不能眼花繚亂,選擇時要根據實際需求情況,像一般常見的主要有貼膜、內置導航、打蠟、底盤裝甲、真皮座椅,這裡逐一做下分析,建議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

首先貼膜的主要用處是保護玻璃、隔絕紫外線、保護隱私,夏天的時候效果比較明顯,車停在露天的地方不至於車內溫度過高,開車時光線不會過強。但貼膜的質量參差不齊,真假難辨,價格也從幾百到幾千各不相同,許多4S店所謂的原廠貼膜大多數也是從汽配城進的低價產品,雖然能正常使用,但是價格絕不應該是動輒上千的價格,另外建議有買貼膜的朋友可以去類似天貓、京東等網站去看看,質量可信度比較高,價格也不貴。

 8、注意“訂金”和“定金”的區別。如果車是新款或者庫存較少的話,你可以先交一個一個訂金,注意不是“定金”前一個你要是最後不買的話他們必須要退還給你,後一個你要是不買的話就退不了。所以在簽訂車合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9、注意查看車輛的生產日期。生產日期一般會在發動機艙,車內內側,擋風玻璃下側。如果車輛庫存時間較長就容易出現膠條老化,電池電料不足,壽命降低的情況。

在買車的時候要注意:(1)檢查車輛證件。主要是出廠合格證、PDI檢測證明,看下出廠日期是否是近期的,再看下車內儀表盤上的公里數,一般新車公里數在50以內,避免提到庫存車。(2)檢查車輛外觀。主要是漆面,從各個漆面的側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漆面情況,要檢查是否漆面有擦傷,是否有凹陷,漆色是否均勻,各個鋼板的接縫處是否緊密、均勻。(3)檢查車門和後備箱。拉開所有車門,感覺下力度是否一致,車門打開時是否水平,輕關門時是否有異響,後備箱的打開關閉是否正常,後備箱裡的備胎、隨車工具是否齊全。(4)檢查輪胎。新的輪胎的毛刺很清晰,另外輪胎側面上一般印有出廠日期,可以看下是否是新生產的。(5)檢查座椅內飾。檢查座椅移動時是否正常,不能有異響,車窗關閉打開是否正常,各個配置是否與所買車型配置符合,點菸器是否在電源上。(6)電氣系統檢測。一般一輛車的電氣系統功能比較多,但是提車時,4S店會有專業人員按照PDI檢測流程把新車檢測一遍,建議坐在副駕駛和檢測人員一起檢測。(7)啟動檢查。發動車,打開發動機蓋,看下機艙是否乾淨整潔,看下發動機震動是否平穩固定,然後打開車燈,各個車燈是否正常,之後壓下馬路,過個減速帶之類的,試試方向盤。

新車出廠前都做過嚴格的檢查,只要有合格證並且是新車,一般使用上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但運輸與入庫時難免會出現些擦碰,最有可能損壞外觀,所以要仔細檢查。

  10、不要買展廳中的車。因為展廳中的車經常會開到車展中展示,而這也就意味著這個車到你的手中可能已經是一個“二手車了”,你可能會說那個車顯示的公里數是零啊,因為他們將車開到車展的時候會將“表線”拔掉,這個標線一拔掉車連就不會記錄行駛里程。當他們把車開回來後再把線接上,然後車子就和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買車注意陷阱大全

1.萬元的大禮包是否值那麼多?

這個不用去算,一定是不值的,值多少?這個我說了不算。原廠導航,原廠貼膜耶,還有那麼多的小禮品,到底值多少?有兩個方法告訴你:

方法一:直接和店內人員說用禮品換現金優惠,看是否願意給萬元的現金優惠,或者最多可以給多少優惠。

方法二:去X寶查查價格就知道了。一個個加!記住一定要搜原廠哦!

2.出廠時加的配置是真的嗎?

這個可以認真的告訴大家,沒有哪個廠家會提前給你加好配置,選配的配置都是提前有訂單才會加上去的,甚至來說許多旗艦型的車,都需要提前預定再生產,畢竟有很多配置其他車型沒有,這些配置在車上的安裝位置與對應的模塊是有差距的。

那麼,這些出廠時加的配置哪兒來的?

要麼是店內活動展出需要加上去的,要麼是某客戶加上去的,但是退貨了!不管是哪種,都會覺得不爽!

所以購車時寧可啥都後裝也不要多啥,更不要少了啥配置。

3.白色漆面不是金屬漆,就容易變黃嗎?

白色漆面確實不是金屬漆,這個是肯定的,但是現在有很多車採用珍珠漆,有點泛乳白色,這種漆面抗氧化性比較好。車身顏色能夠持久保持白色。那麼是否就沒有變黃的可能了呢?這個是不可能的,如果保養的好,在用車期間內能夠持久保持白色。

方法一:可以做個全車封釉

方法二:平時多注意,別停在樹下或者長時間在外面停著。

這麼說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該配置白色現車了,希望你換顏色或者配置

4.沒有味道的車真的就是好車嗎?

新車,特別是真皮座椅的車,在到店時難免會散發出一種味道,這與車內的塑料件以及真皮座椅養護品有一定的關係,有些車散發的是一種刺鼻的味道,這種車就要注意了。

所以,新車到店的時候都是由一定味道的,但是這種味道是無害的,放點吸附氣味的就好了。

所以,並非沒有氣味才是好車!真正沒有味道的車才是需要注意的,一定是經過處理的!

5.新車裡程數越少越好嗎?

新車在出廠時有一個範圍內的里程,主要是有兩部分:

一、新車在出廠時試車的一段距離,一般在幾公里,不會超過30公里。

二、車從廠家車庫上到託運車上,以及從託運車上下到經銷店倉庫內的距離。


邱寶


1、不要急著付款。每個人買車的目的、偏好、預算各不相同,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自己的車型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功課。比如如果買車主要考量是上班、經濟、舒適,那麼可以先選出幾個擁有良好的市內行駛性能,油耗低,保養便宜的轎車車型,再根據樣式,預算選自己喜歡的車子。

購車之前一定要計劃好自己的預算,這個預算必須要包括你買車的所有花銷,包括購車款、保險、上牌、亂七八糟的稅。自己要購買什麼樣類型的車,是手動的還是自動的,是兩廂的還是三廂的。有了自己的計劃你到4S店買車的時候就不會被銷售顧問牽著鼻子走了。

做新車預算時,可以參考這個粗略公式,一輛能開上路的車的總價=裸車價+購置稅+上牌費+保險,其中裸車價在網上一般都能找到一個大致的參考價,大部分車裸車價會比廠商指導價便宜些;而一般4S店銷售會以比較曖昧的說法來解釋各項費用,但是千萬不要急,慢慢把每一筆收費都明確下來,否則有被亂收費的風險。常見的像出庫費、PDI檢測費、服務費、外地牌報備費都是4S店加收的莫須有的費用。

  2、多問下已經買過車的人。看看這款車是不是適合你,現在網上也提供這方面的諮詢服務,像可樂住的城市有地方廣播節目提供這類的諮詢,所以你可以多找找。

  3、第一要看不是車的外形和配置,第一要看的是車的價格。因為你來之前是做過預算的,如果你聽銷售顧問忽悠的話,你肯定會多花不少的錢,而且你還可以能選擇了一輛你不喜歡的車。

  4、買車的時候選擇車輛的配置以夠用為標準。比如同一款車一個配置有兒童座椅,另一個配置沒有兒童座椅,這個時候你就應該考慮了。家裡有小孩的話就適合你,你家裡孩子都三十了,那這個配置就是你不需要的。車型的配置是買車的朋友非常容易忽略的一點,在談價格的同時必須關注所買車的配置是否和你想買的一致,尤其是有些有選配配置的車型,一定要問清楚,否則可能某些配置被偷工減料了,甚至出現買的是高配的,4S店發的是低配的情況。

  5、學會砍價。這個可能也是買車最重要的環節。當你和銷售顧問談價格的時候,最常聽到的就是“這個車原價多少多少錢,做活動或者什麼,可以便宜多少多少錢”但是你要明白的是“便宜”後的這個車錢,才是真正你要開始降價的起始價格。類似於把車價報低先吸引客戶,後續通過些不明收費或強制捆綁一些高毛利產品把車價拉回來,是4S店的常用手法,為了避免被宰,問清楚每筆費用,並且多跑幾家4S店,多去網上比比價格也是非常必要的,像汽車之家和易車網、愛卡汽車等諮詢類網站都可以查到各個4S店的報價,信息很全,但價格可能會有些偏差,而車享網、12號公路等這些有銷售功能的網站上的車型報價都非常準確,可以拿來和4S店砍價。

  6、少聽銷售忽悠。銷售顧問最常用的套路就是我可以送你多少多少裝飾,還有什麼維修卡,油卡什麼的。但可樂要提醒你的是4S店中的裝飾並不比外面的好,而且他們賣的裝飾品的價格一般分成三個頂級,簡單解釋就是你要是你聽啥是啥的話,他們就是賣你最高價,你要是這個時候講價的話,他們可能就少掙你一點,或者賣你一個成本價。

  7、附帶選項不用買。這個時候你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將禮包折價百分之二十,然後將這個價格放在車款上。一般在買車時,4S店也會推薦或送一些新車裝潢、配套產品,種類很多,但千萬不能眼花繚亂,選擇時要根據實際需求情況,像一般常見的主要有貼膜、內置導航、打蠟、底盤裝甲、真皮座椅,這裡逐一做下分析,建議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

首先貼膜的主要用處是保護玻璃、隔絕紫外線、保護隱私,夏天的時候效果比較明顯,車停在露天的地方不至於車內溫度過高,開車時光線不會過強。但貼膜的質量參差不齊,真假難辨,價格也從幾百到幾千各不相同,許多4S店所謂的原廠貼膜大多數也是從汽配城進的低價產品,雖然能正常使用,但是價格絕不應該是動輒上千的價格,另外建議有買貼膜的朋友可以去類似天貓、京東等網站去看看,質量可信度比較高,價格也不貴。

 8、注意“訂金”和“定金”的區別。如果車是新款或者庫存較少的話,你可以先交一個一個訂金,注意不是“定金”前一個你要是最後不買的話他們必須要退還給你,後一個你要是不買的話就退不了。所以在簽訂車合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9、注意查看車輛的生產日期。生產日期一般會在發動機艙,車內內側,擋風玻璃下側。如果車輛庫存時間較長就容易出現膠條老化,電池電料不足,壽命降低的情況。

在買車的時候要注意:(1)檢查車輛證件。主要是出廠合格證、PDI檢測證明,看下出廠日期是否是近期的,再看下車內儀表盤上的公里數,一般新車公里數在50以內,避免提到庫存車。(2)檢查車輛外觀。主要是漆面,從各個漆面的側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漆面情況,要檢查是否漆面有擦傷,是否有凹陷,漆色是否均勻,各個鋼板的接縫處是否緊密、均勻。(3)檢查車門和後備箱。拉開所有車門,感覺下力度是否一致,車門打開時是否水平,輕關門時是否有異響,後備箱的打開關閉是否正常,後備箱裡的備胎、隨車工具是否齊全。(4)檢查輪胎。新的輪胎的毛刺很清晰,另外輪胎側面上一般印有出廠日期,可以看下是否是新生產的。(5)檢查座椅內飾。檢查座椅移動時是否正常,不能有異響,車窗關閉打開是否正常,各個配置是否與所買車型配置符合,點菸器是否在電源上。(6)電氣系統檢測。一般一輛車的電氣系統功能比較多,但是提車時,4S店會有專業人員按照PDI檢測流程把新車檢測一遍,建議坐在副駕駛和檢測人員一起檢測。(7)啟動檢查。發動車,打開發動機蓋,看下機艙是否乾淨整潔,看下發動機震動是否平穩固定,然後打開車燈,各個車燈是否正常,之後壓下馬路,過個減速帶之類的,試試方向盤。

新車出廠前都做過嚴格的檢查,只要有合格證並且是新車,一般使用上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但運輸與入庫時難免會出現些擦碰,最有可能損壞外觀,所以要仔細檢查。

  10、不要買展廳中的車。因為展廳中的車經常會開到車展中展示,而這也就意味著這個車到你的手中可能已經是一個“二手車了”,你可能會說那個車顯示的公里數是零啊,因為他們將車開到車展的時候會將“表線”拔掉,這個標線一拔掉車連就不會記錄行駛里程。當他們把車開回來後再把線接上,然後車子就和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買車注意陷阱大全

1.萬元的大禮包是否值那麼多?

這個不用去算,一定是不值的,值多少?這個我說了不算。原廠導航,原廠貼膜耶,還有那麼多的小禮品,到底值多少?有兩個方法告訴你:

方法一:直接和店內人員說用禮品換現金優惠,看是否願意給萬元的現金優惠,或者最多可以給多少優惠。

方法二:去X寶查查價格就知道了。一個個加!記住一定要搜原廠哦!

2.出廠時加的配置是真的嗎?

這個可以認真的告訴大家,沒有哪個廠家會提前給你加好配置,選配的配置都是提前有訂單才會加上去的,甚至來說許多旗艦型的車,都需要提前預定再生產,畢竟有很多配置其他車型沒有,這些配置在車上的安裝位置與對應的模塊是有差距的。

那麼,這些出廠時加的配置哪兒來的?

要麼是店內活動展出需要加上去的,要麼是某客戶加上去的,但是退貨了!不管是哪種,都會覺得不爽!

所以購車時寧可啥都後裝也不要多啥,更不要少了啥配置。

3.白色漆面不是金屬漆,就容易變黃嗎?

白色漆面確實不是金屬漆,這個是肯定的,但是現在有很多車採用珍珠漆,有點泛乳白色,這種漆面抗氧化性比較好。車身顏色能夠持久保持白色。那麼是否就沒有變黃的可能了呢?這個是不可能的,如果保養的好,在用車期間內能夠持久保持白色。

方法一:可以做個全車封釉

方法二:平時多注意,別停在樹下或者長時間在外面停著。

這麼說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該配置白色現車了,希望你換顏色或者配置

4.沒有味道的車真的就是好車嗎?

新車,特別是真皮座椅的車,在到店時難免會散發出一種味道,這與車內的塑料件以及真皮座椅養護品有一定的關係,有些車散發的是一種刺鼻的味道,這種車就要注意了。

所以,新車到店的時候都是由一定味道的,但是這種味道是無害的,放點吸附氣味的就好了。

所以,並非沒有氣味才是好車!真正沒有味道的車才是需要注意的,一定是經過處理的!

5.新車裡程數越少越好嗎?

新車在出廠時有一個範圍內的里程,主要是有兩部分:

一、新車在出廠時試車的一段距離,一般在幾公里,不會超過30公里。

二、車從廠家車庫上到託運車上,以及從託運車上下到經銷店倉庫內的距離。


拾光攝紀


不管是民間車評人還是專業車評人,對於普通買家來說也不是百無一用,比如你對車子的動力感興趣,可以參考一下車評中對於動力的評價;比如你雖然搞不懂全時四驅和適時四驅有什麼區別,但想買臺有點越野能力的SUV,還是可以看看車評人怎麼說。至於普通買家最關心的問題,比如車子毛病多不多、日常油耗高不高、保養貴不貴、維修黑不黑,這些日常瑣事就不是車評人的職責所在了。


xiao肥妮


我用自己親身經歷來回答你的問題!

第一,我們買車的時候,在沒有去cs店之前,一般都會先去看看汽車測評,但是在此之前你必須要了解自己想要的車型,品牌,價格區間,等重要信息!然後再根據自己的需求去看這這些車輛的測評節目!

第二,我們買車最想看到的當然是比如車輛,內飾,油耗,配置,車輛安全性能,性價比如何,行駛感受,隔音效果等,比如車輛後期的保養維護價格,保險價格,後期廠家服務!總之關於車的方方面面,越更多的瞭解你越好!多看一些測評,找到共同點!

第三,汽車測評只是一個參考,具體的我們買車還是需要到正規cs店,去試駕,坐乘,自己的感受才是最真實的,測評只是一個參考兒子,根據自己的能力去購買自己喜歡的車輛!

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希望能夠幫助你買車!








檸檬就是娛樂


買車最關鍵的是要符合自己的需求,現在很多車評節目都是被充值的。會虛誇一個你可能不太需要的產品點,也會弱化車輛確實存在的問題,你就比如說漏機油 、雙離合不靠譜等等,這些問題點,如果你不是一開始就關注汽車,你真的很難在買車前的一兩個月之內發現這些問題,你無非從四大汽車垂直網站(汽車之家、易車、太平洋、愛卡)五大門戶(搜狐、新浪、網易、騰訊、頭條)頭條現在有懂車帝,也算是垂直,不去細究了哈。無非是這些渠道去獲取車輛知識,告訴你,這些都是被充值的,你很難在這些地方獲取真正的有效的車輛信息情況,最真實的車輛情況肯定是在車主手裡,車子開起來頓挫感怎麼樣,發動機抖不抖,漏不漏油,車主最明白了,所以,想了解真實的車輛情況,就去問問身邊開車的朋友。

前期可以通過這些垂直和門戶網站了解一下車輛的基本參數,比如車子多大、百公里幾個油、車輛的差不多價格、後期的使用包養、維修費用,這些可以參照這些網站看看,明確的告訴你,車評裡面的測評人坐在後排座椅量頭部和腿部空間的這些數據基本也就是看看,你能保證你開車和坐車永遠都是他們哪個姿勢嗎?車輛的價格,網上看到的都是很吸引人的,實際上到店才知道里面的水分,裝修、保險、出庫、裝潢,這些都是要收你錢的,想把這些錢都省下來,難!

個人建議,根據自己需求,先選定適合自己能接受的價格區間的車子,然後去店裡看看車子,坐進去感受一下,試駕一圈,然後問問價格,到這一步就OK了。再回來看看身邊有沒有朋友是開這個車子的,問問這個車子使用起來的感受如何,油耗啊、開起來的舒適度啊、小毛病多不多啊、空間平時夠不夠用啊、這些都和身邊朋友探討問一下。再接下來,個人建議,去找一個租車平臺,租一週那個車子,自己回來開,這種體驗在買車前一定要有,說個簡單的例子,帕薩特這個車,銷量絕對OK,很多人買,質量啥的都被吹爆了,但是我開帕薩特這個車子很容易就腰疼,不管怎麼調節座椅,我開過很多不同的車子,帕薩特開起來算是比較平順和舒服的,但是座椅真的無法接受,我開半個小時左右我就開始腰疼,而且不管怎麼調節座椅都會腰痠,所以我真的不太會去購買這個車子,這個因人而異的,有的人就喜歡那個座椅,所以你要去體驗一下車輛,開一週,你就知道這個是不是舒服,你開著能不能習慣。講真,買到一輛開著不舒服的車子,真的會讓你非常難受。

一定要去體驗一下,一定要去租個車體驗一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