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评:“雪中送炭”之举 关乎万千黎民百姓

民有所呼,国有所应。2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项迫切任务是稳就业,而稳就业就必须稳企业。

会议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以减轻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影响,使企业恢复生产后有一个缓冲期。除湖北外各省份,从2月到6月可对中小微企业免征上述三项费用,从2月到4月可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湖北省从2月到6月可对各类参保企业实行免征。

这些措施是实实在在的“雪中送炭”之举。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可以借此增加“免疫力”。就业是民生之本。承载大量就业的中小微企业能否挺过难关,关乎千家万户。

广大中小微企业本来就规模小、底子薄,此次受疫情的冲击更为明显。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等单位学者组织的调查显示,34%的中小企业账上现金余额只能维持1个月,33.1%可以维持2个月,17.91%可以维持3个月。应该说,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是十分明显的。而疫情期间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支出压力是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占了62.78%,其次是租金和偿还贷款。减免和缓交“五险一金”,是解决企业痛点的暖心之举、务实之举。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要求突出抓好稳就业的任务,其中包括:合理确定复工复产条件,取消不必要的保证金;有针对性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通过跨区域点对点劳务协作等有序组织农民工返岗;支持企业适应群众线上消费需求增加灵活就业岗位;重点支持个体工商户就业等。

农民工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就业群体。2.8亿农民工,一多半要跨县跨市跨省流动,而目前这种流动还受到很大限制。为此,除疫情严重和扩散风险高的地区外,对限制劳动者返岗的不合理规定要坚决纠正。农民工不尽快流动起来,企业就复不了工。此外,企业下游产品销售和上游原材料物流运输困难大,也无法正常复工复产。

2月12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顾全大局而不是各自为政,统筹考虑而不是顾此失彼。

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例如浙江省一些地市包专列、包专机,从疫情平稳地区组织企业员工返程复工,并且通过“一图一码一指数”等有效管理方式做好疫情防控。浙江的做法给正在等待复工复产的地方和企业带了个好头。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各地方各部门要开动脑筋,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既守护好百姓生命健康,又保得了黎民手中饭碗,真正实现“两手抓”“两不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