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耙柑掛果黃葉是什麼病?

用戶7628205507401


第一次聽到耙耙柑這個名字的時候覺得很新奇,還特地去查看了這個名字的由來。原來耙耙柑是四川當地的一種叫法,“耙耙”就是捏起來很軟,摸起來很嫩的意思,它還有一個名字是叫春見柑橘。四川一大部分都是丘陵地形,有肥沃的紅色土壤,擁有亞熱帶溫和氣候高溫多雨、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四川優越的地理環境和獨特的氣候條件,很適合粑粑柑的生長,這裡種出來的耙耙柑味道甜美、清爽、聞起來還有一股清香,果肉很飽滿,果粒很有彈性,果皮和裡面的果瓤都很薄,現在越來越受大眾的追捧。耙耙柑在種植過程中如果管理不當,很容易出現黃葉的情況。


耙耙柑掛果黃葉是什麼病?

耙耙柑果樹掛果出現黃葉的問題,有可能是正常生理性的變黃,也有可能是因為管理不當或者病蟲害引起的病理性葉子變黃。我個人認為最有可能的是由於管理不當引起的葉子變化,以下內容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1、如果是少數的葉片在掛果的時候出現輕微的黃葉,可能是一種正常的果樹新層代謝,是老葉子變黃的自然現象,這種情況可以不用去管它。

2、如果是大面積出現黃葉的情況,就要引起重視,應該是和耙耙柑生長髮育有關。耙耙柑在掛果的時候養分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加上這時候長出很多新的枝條、新的葉子,營養和水分大部分都被新枝條、新枝葉帶走,老枝葉的營養跟不上又加上缺水,就會出現葉子變黃的情況發生。

耙耙柑掛果黃葉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耙耙柑掛果黃葉歸根到底就是營養不良,養分跟不上的原因。

1、採收不及時:粑粑柑果實已經成熟了的情況下,由於價格原因、人工原因、天氣原因等沒有及時的把果實進行採收,而是等到後面果實已經熟透了再來採收。等到果實熟透了在採收,這個過程中果樹要提供很多的養分給果實,沒有剩餘的養分能夠供給樹葉,就會出現掛果的時候葉子變黃。

解決辦法:果實快要成熟的時候,可以看下最近幾天的天氣預報,天氣晴朗就等到成熟的時候摘果,如果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雨天不適合採摘,可以在大雨來臨之前進行搶收,減少果樹的負擔。

2、土壤出現問題:有可能果樹種植下去很多年了,當初的土壤很肥沃、疏鬆,後面由於長時間沒有對土壤進行鬆土,土壤都乾硬、結塊,排水可能也不行。

解決辦法:不定時的對土壤進行鬆土,澆水,防止土壤出現硬塊和板結,果樹周圍的雜草也要清理乾淨,壟溝要檢查是不是有東西擋住,要保證每次大雨來臨之後水能夠及時的排出,不能讓水把樹根泡爛了。

3、施肥的不恰當: 肥施過多過少都會應該果樹的正常生長,施的太少養分不夠,施的太多會出現燒根,所以合理的施肥,正確的方式施肥才能讓果樹健康生長。

解決辦法:施的肥品種不要過於單一,可以在氮肥的基礎上添加磷肥、鉀肥、鈣肥、鎂肥等肥料,在適當的時候根據果樹的需要可以噴一些葉面肥。施肥不要一次性肥太多,不能把一堆肥直接的堆在樹根的部位,可以在樹根的周圍3-5釐米的地方圍成一圈撒過去,撒完以後澆水。

4、修剪不及時:新的枝條和枝葉生長速度非常的迅速,吸收養分的能力也比老葉來的更快,如果不對其進行修剪,老葉子根本就沒有養分可以吸收,肯定就會出現葉子變黃的情況發生。而且新枝新葉長的太茂盛,很容易擋住陽光,是老樹葉不能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解決辦法:及時的對新枝條、新枝葉進行修剪,控制它的瘋長,防止養分被過渡的吸收。在果樹要開花和坐果的時候,也要對果樹及時的進行疏花疏果的工作,花和果都不需要留的太多,否則會都長不好,只要留下健康、強壯的,數量足夠就可以了。

總結和注意事項:

粑粑柑掛果葉子變黃可能就是管理不當引起的,採收不及時、土壤出現問題、施肥的不恰當、修剪不及時都有很大可能造成葉子變黃的情況發生。還有可能就是缺水、缺鐵元素以及病蟲害的問題了(病蟲害可能是紅蜘蛛、星天牛、根腐病、炭疽病等,要常常檢查果樹的根部、枝幹、葉子是不是有破口,是不是有蟲卵)。如果是缺水就根據果樹的情況及時補水,如果是缺鐵元素就及時補充鐵元素,如果是病蟲害的問題就要根據每棵果樹的實際情況進行病蟲害的排查,然後再進行噴藥處理。您可以根據自家果樹的情況進行對照,肯定能夠找出原因,解決問題的。以上就是我的分享,有不同見解的朋友歡迎下方留言討論,謝謝。


鄉村米粒


柑橘是常綠果樹,在正常情況下,通常春季新葉開始生長時,葉齡15~36個月的老葉陸續脫落。像這種大面積出現黃葉的現象是極不正常的,一般都會被判定為根系病害、缺素症等。

但是火種群裡種了10年春見的陳師傅卻表示,這是正常現象,春季和秋季黃葉是春見柑橘特有的現象。這是怎麼回事呢?且聽小火苗細細道來。

春見春季老葉發黃原因

這與春見品種特性有關。首先,春見枝條直立,頂端優勢明顯,內膛透光性差,容易造成下部及內部葉片缺光性黃化;

其次,春見葉片薄,葉片中儲存的養分、少分較少,在春梢生長量較大時,由於蒸騰作用,下部老葉中的養分容易被拉昇至上部新葉,出現黃化現象。

其實根本原因是樹體營養不足的問題。新梢對養分的爭奪能力強,老葉養分轉運給新葉,優先供應新葉生長,老葉便出現黃化、衰老現象。

陳師傅表示,這時候一定要保證樹體有充足的養分供給,滿足新梢旺盛生長和老葉正常生長需求,否則嚴重時老葉將會脫落掉光,削弱樹勢。

春見秋季老葉發黃原因

春見秋季黃葉更加奇怪,掛果少的樹比掛果多的樹黃葉、掉葉反而更多!這又是什麼原因?

原來還是因為新梢的問題。掛果多的柑橘樹秋梢抽發少,養分轉移少,所以黃葉也少;而掛果少的樹,秋季會大量抽發新梢,新梢生長急需很多養分,老葉只好再一次做出犧牲……

所以大家現在明白了嗎,你的耙耙柑老葉大量發黃,原因是老葉養分轉移至新葉,根本原因是樹體養分缺乏,不得不犧牲掉老葉,優先滿足新梢生長。

如何對症下藥,減少春見黃葉呢?

一:是要加強肥水管理,根據柑橘生長時期不同需肥量而定,滿足柑橘新梢、花果的營養需求;

二:是進行合理修剪控梢,抑制新梢過旺生長、徒長;合理負載花果量,保證樹勢健壯。





小春春的生活日記


葉片發黃無非兩種情況:生理性和病理性。落葉果樹到了秋天葉片自然變黃這就是生理性的,缺鎂、缺鉀、缺鈣或者病蟲害等等就是病理性的。缺素型圖片我就不貼了,大家的朋友圈天天被這些文章轟炸。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張照片:

是不是感覺什麼都缺?


這些都是生理性的黃葉。為什麼這麼講?春見3月抽梢,4月開花會消耗掉大量的養分,樹體本能地會出現應激反應,通過調節自身內源激素,迫使一部分葉片提前掉落以達到樹體的養分平衡。今年5月份春見出現一波罕見的生理落果就是這個原因,樹體為了保命,什麼事都能幹出來。一般來說出現這種情況都跟上一年有很大關係,超量掛果,秋肥偷工減料,果園排水不暢或者使用劣質肥料使根系受損都會導致樹體無法積累足夠的養分。 如果你認為是某種真菌或者細菌導致的,那麼請看下面的配方,測試結果表明完全沒有任何效果,所以可以完全排除真菌或者細菌感染。下面再來看看這種類型的黃葉


這是從葉脈開始發黃,然後整片葉子全黃掉。天牛或者蟬咬過,或者說地下的主根裡面有天牛幼蟲之類的鑽進去了,通常會出現這種症狀,其原理和黃龍病類似,木質部或者韌皮部傳輸功能被阻斷導致葉片無法獲得足夠的養分而枯黃,這是病理性的。 綜合來說,合理控制春見的掛果量,深挖溝、多蓄草,合理施肥,注重修剪,常下地觀察,你會發現春見其實比其他品種都省心。


鄉村種養記





耙耙柑是我們四川這邊對春見的暱稱,主要是由於春見成熟後果皮變得特別軟,特別好剝開,所以叫耙耙柑。這種柑橘甘甜多汁,口感細膩,多年來一直深受大眾喜愛。霞姐就是其中之一,春見成熟採收季節就經常同夥伴們一起去朋友的農場採摘。




春見的父母是清見和椪柑,所以如果是春見黃葉的話,可以從父母本特性考慮,還可能是缺素以及病蟲害等。

如果說春見的嫩梢部分全部黃了,很有可能是得了黃龍病,黃龍傳染性很強,首先會導致植株頂稍大部分黃化,幼苗嫩稍幾乎全黃,成年樹會有明顯黃斑的條紋,等到果實到成熟期出現紅點。


還有可能是炭疽病,炭疽病會導致零星的葉子幹黃,頂枝幹枯,以及果子先黃後發黴等。

一般來說,春見黃葉是黃龍病的可能性比較低,因為這是檢疫病害,不允許傳播的,很大可能是炭疽病,春見本身對炭疽病就非常敏感,防治方法就是保溫防凍,少用化肥,多用農家肥,及時鬆土,同時注意雨季排水,剪掉病枝燒掉,剪掉過密枝,提高田間通風透光能力即可。

缺素導致黃葉就是春見葉片薄,葉片中儲存的養分很少,在春梢夏梢生長量較大時,由於蒸騰作用,下部老葉中的養分容易被拉昇至上部新葉,出現黃化現象。

其實根本原因是樹體營養不足,新梢對養分的爭奪能力強,老葉養分轉運給新葉,優先供應新葉生長,老葉就容易出現衰老、黃化。

總結而言就是春見葉片黃化原因挺多的,有的是正常的生理代謝,即細胞程序性死亡,這種不用過多在意;還有可能是病理性的,這種需要對症下藥。

我是霞姐,上面是我關於春見黃葉的瞭解,大家有疑問,歡迎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學習。


山姑霞姐


柑橘黃化,會引起葉片失綠髮黃,光合作用能力大大減低,樹勢變差後會引起一系列問題,比如抗病能力減弱,吸收水肥的能力差,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產量低、果實品質差,讓果農的收益受到直接的損失。導致柑橘黃化的原因為:根系問題、缺素症、病蟲害、環割不當等。

根據這幾個原因和果農朋友們探討一下如何改善柑橘黃化現象,以提高柑橘產量。

柑橘類果樹黃化樹的原因

1.肥害

選用肥料不當、撒施畜禽肥。濫用非果樹類專用肥,不按果樹營養需要亂施肥料;偏施、暴施化肥。撒施未腐熟畜禽肥;忽視有機肥 、微生物肥、液肥的施用,超量施化肥和施未經發酵腐熟的有機肥料造成燒根、果樹黃化;

有機肥和土壤施肥次數較少,導致柑橘得不到連續的養分供應,容易引起落果和裂果。開溝施肥的減少,沒有引導根系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導致根系僅集中在表層(0~15cm)土壤中,根際微環境長期得不到改善,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能力差,抗擊不良氣候條件的能力弱,也容易感病,導致黃化。

2. 藥害

濫用性狀不穩定的殺梢藥物殺梢。濫用除草劑等藥物或超濃度使用烈性農藥除草、殺梢,造成幼嫩組織傷損、根系衰弱。

3. 自然災害

如寒害 、霜雪,冰雹的危害:很多地區是種柑橘的次適宜區,柑橘掛果越冬,需要的養份較多,致使樹體能量透支,且部分果農在冬季時沒有采取任何防凍措施(如噴葉面肥、下采果肥等);俗稱月子肥,果樹在採果後,養份過度透支,不及時補充營養,容易造成早衰性黃化。

4. 過度環割環剝

隨意使用寬口徑刀具,在不合適的樹或在不適宜環割的天氣施行,致果樹輸導組織傷損嚴重,導篩管阻塞,根系衰弱,活力銳減造成黃化;

環割是通過切割柑橘樹幹、樹枝的韌皮部,切斷葉片製造出來的碳水化合物(包括養分、植物激素等)通過韌皮部向根系輸送通道,從而累積在枝芽上,有效地促進花芽分化、成花和坐果,見效快。

因此,農民朋友很容易接受這一技術,但是環割是一把雙刃劍,只適合用於肥水充足、葉片濃綠、營養生長旺盛的柑橘果樹,而不適合應用於弱樹。

過分的環割不僅造成地上部分葉片合成的光合產物和能量不能輸送到地下部分,致使柑橘根系的生長失去了物質基礎,導致根系壞死;而且還造成柑橘的大量的開花,過多地消耗了樹體的養分,壞死根系又吸收不了養分運輸給地上部分,導致樹體養分匱乏,葉片捲曲、黃化,並出現各種缺素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