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懂:孝順父母的錢不能省、禮尚往來的錢不能省”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謝謝!懂得孝順父母這是應該的,父母也不希望你為父母太花錢了,做到孝順父母懂得父母的辛苦就好,這不是錢多少的事。

親情朋友之間就要禮尚往來,不在乎東西多少在於心。




九月


來回答!

這個問題本來我沒有資格回答,因為自己目前根本不算是一個優秀的人!

我明白一句古話:百善孝為先!從小自己的父母就教育我,一定要多對家裡老人好一點,遇見長輩要主動打招呼!雖然小時候我家裡條件特別差,但是我一直處於被父母所關愛下長大的!

進入社會後自己掙了錢有時候會買點東西,或者拿點給父母!也算是自己的一份心意!

自己後來遇到了一點事情,急需用錢。找朋友到處都借不到。最後也是父母幫助自己度過了困難時期!本來說有錢了還給父母的,但是他們卻說,這個錢本來是我存在他們那裡的!父母對自己的關愛總是無私的!

為什麼禮尚往來不能省,這是我公司老總教我並告訴我的!他告訴我,做人格局要大,心胸要廣!做什麼事先想著別人,財源才會滾滾而來!

以上僅代表我個人意見,不喜勿怪!



彭州青雲哥


孝順父母,是應該,也要根據情況而定,不能愚孝,不合理的也不能盲目滿足,不是出來工作就是發大財了,有錢了,經常一些只顧自己的父母,提出過分要求,不給就是白眼狼,忘恩負義,導致扶弟魔,媽寶男的出現,婚姻破裂,離婚有不少就是愚孝害得,子女對父母只有年紀大了才會支付贍養費,盡贍養義務,那也得根據收入情況,家庭開支情況按一定比例支付,平常給多少根據情況給的那是孝敬父母的錢,節日給的也是孝敬。不能強迫要挾。婚喪嫁娶,辦酒席或者不辦,親戚朋友都會送禮,我們國家講究禮節,一般都會準備禮單,記錄送禮的人名字金額,是需要還禮的,遇到相應的事的時候有一個查詢的依據,可以適當多返還一點,起碼要一樣,傳統美德講究“禮上往來”有來有往,才不會有人說閒話。


寂寞的0辦公室


這種說法有問題,我不贊成!這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說法。對於父母,如果僅考慮用錢孝順,父母未必就能感覺滿意。孝順父母最重要的就是用心,未必用錢,“常回家看看”這首歌聽過吧?不懂父母,就多唱幾遍體會下。只有沒有一點收入的父母才完全依靠父母提供生活費!絕大多數父母都有自己的退休金,並不完全缺錢,而是欠缺兒女的那顆心。

再說禮尚往來的錢不能省,更是屁話!人家億萬富翁,家裡結婚,人家之間禮尚往來恐怕都在萬元以上,你一個小打工的,月薪三千,怎麼給人家禮尚往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分道揚鑣!這是大自然淘汰親朋好友的自然法則,誰喜歡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只能活受罪了!上禮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所以,我對這兩句話特別反感,堅決不同意。


京都老客41118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能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古代聖賢孔子十五歲才立志做學問,當今十五歲在做什麼?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現在三十歲的人能幹嘛?四十歲怎麼樣?五十歲呢?·······哪怕你就是個普普通通的人,你只要做到四種錢不能省,到老一定是一個不普通的人。

一孝天的錢不能省

     也就是說孝順父母長輩的錢不能省,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多看看,還有古代很多孝子賢孫的動人故事,感動無數人,一直激勵教育中華兒女優秀的下一代,傳承孝順贍養父母的錢一定不能省。

  二、回饋的錢不能省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人情往復,禮尚往來,別人尊重你,幫你的忙,一定要合理回饋別人,懂得感恩才能天長地久,友誼長存。不懂回饋的人,不懂感恩的人親戚朋友知己越來越少,路越走越窄。





尛吉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五千年的傳統美德,一個人再成功,不孝順父母,不疼愛妻兒,他也只是空有其表。但是孝順也不是說愚孝,要分清是非,明辨對錯,而不是愚孝。

孝順自己的父母,不僅是自己的義務,同樣也是為子孫後代做一個榜樣。都說小還是父母的“複製粘貼”版,你怎麼做他怎麼學,在怎樣的一個家庭氛圍中長大,取決於家庭!

同樣禮尚往來是當今社會的生存之道,人與人之間,越走越近,越離越遠。在當今這個快節奏時代,缺少的就是人情味兒!處處可見冷漠、勢力、欺霸、、、如果人人都能遵循尊老愛幼、禮尚往來,人間定會充滿愛!



紅娃子的生活日記


六親不和有孝慈,把孝當成一種可以造作的東西,大體就是假的!當孝與不孝皆不縈於心時,是六親和諧!善惡是非美醜對錯如影隨形!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我們能毀滅一座城市,但不能合成一杯牛奶,以有為賊無為,類同於以卵擊石!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自有父母果,糾結於孝與不孝已經失第一義諦,心誠而安可也!

當社會進入小康,人人安居樂業,不孝沒有孝也不被追捧的時候,大同就實現了!伺候一個失常的老人,對雙方都是一種煎熬,非要用雙損去證明有孝存在嗎?只不過,無奈而已!


陽光明正


禮尚往來的錢當然不能省,這是聯繫親戚朋友的紐帶,給多給少無所謂。禮尚往來天經地義。


用戶5230736721866


孝敬父母,這方面仍然要保持理性消費,不能攀比,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最大限度的滿足父母的要求,父母不會希望子女花冤枉錢
禮尚往來,這一塊必須要做到有來有回,只有這樣才能留得住你身邊的朋友,誰也不願意跟一個吝嗇的人交往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6595395e2044530aa0b6be7066fb6d5\

海哥要挑戰


父母是不看中錢的 禮上往來多耽誤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