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是苗族人建立的嗎?楚國詩歌跟現在湘西苗族的苗歌是否一樣?

仡孝俊傑vlog


楚國人一直以來都把自己當成中原人,是祝融的子孫後代。但中原多個部族並不承認“荊楚”的中原人身份。當時商朝的使者,在江漢一帶發現了楚國,而且楚國人嘴裡講的是南方話、他們身上穿的也是南方蠻式的服裝、手中使用的更是蠻族的工具,這就證明了他們就是南方的一個蠻族。據《詩經·商頌》記載:“維汝荊夷,居國南鄉。” 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荊楚”是商朝人對楚國的定位。

中原人對楚國蠻夷人,從來都不放在心上。他們喜歡用打獵的方式攻擊蠻夷人,並把他們驅趕到叢林中。

商朝的君王經常率領大軍,進入南方的叢林中,然後驅逐他們認為是蠻夷的楚人。剛開始楚國是一個小國,也沒有什麼實力,當然不是商朝的對手。面對商朝強大的實力,楚人只能俯首稱臣。但是在楚人內心深處,把他們當作蠻夷是最大的恥辱。於是他們暗暗發誓,早晚有一天,祝融的子孫們一定會向傲慢的中原人證明自己的力量。

商朝經歷了幾世紀的強盛之後,開始走向衰落。周人率領著十幾個對商朝早已心懷不滿的小國,一下子推翻了商朝。

在推翻商朝的過程中,楚人的首領鬻熊也積極的參與了這次暴動。當時他聽說周文王將要起兵攻打商朝的時候,他非常的激動。他意識到這是荊楚擺脫蠻夷身份的一次最佳時機,也是獲得中原文明承認的絕好機會。於是他千里迢迢奔赴周國,併為周王出謀劃策,他被周文王任命為火師。

周朝奪得天下後建立了周密的分封制度,將天下土地都分給了曾經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諸侯,讓他們拱衛天子。在第一次分封的時候,周文王卻把把最重要的土地都分封給了自己的王室成員。當然,還有曾經跟隨自己打天下的其他部族也得到了封賞。然而,在封賞的名單上卻沒有楚人。也許是荊楚勢力太弱小,或者是楚人的“蠻夷”身份讓周文王忘了?這個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到了周成王執政時期,周朝已經得到了大部分天下,周成王在回顧祖先的創業史時,突然想起了曾經跟隨周文王打天下的火師鬻熊。於是周成王冊封熊鬻的孫子熊繹為“子爵”,這個爵位在所有諸侯中士最低等的。

雖然被冊封的爵位是最低的一等,但是被冊封的這一天仍然成了楚人的節日,過了幾百年之後,祝融的子孫終於被中原文明承認,他們重新回到了炎黃子孫的懷抱,成了華夏民族的一員。這一天在楚人的歷史上,被當成了建國之日。


公元前


在“戰國七雄”之中,楚國可以說是一個相當特別的國家。在地理位置上, 其餘六國都居於北方地帶,楚國是唯一居於長江流域的南方國家;在國家實力上, 楚國是“七雄”之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加上一向人才濟濟,因此在 當時是很有實力問鼎天下的強國;就連楚國的文化都因明顯帶有南方的味道而 在當時顯得有些異類。然而,對於這麼個顯眼的“異類”大國,學界至今沒能 搞清楚它的來歷。對於楚人究竟發祥於何地,以及楚人的民族來源一直沒有定論。

關於楚人的民族來源,則同樣存在兩種說法。

許多學者認為楚人乃是苗族人。歷史上,楚國人經常被稱為“荊蠻”、“南夷”。 而楚人對此也不以為意,並且也經常以此自稱。例如屈原在《涉江》一詩中就說: “南夷之著吾知兮^ ”苗族的祖先——傳說中的三苗——的居住區正是楚人的 居住區。另外,三苗乃是九黎之後,楚人始祖顓頊的後世子孫祝融又名重黎。 這樣,三苗與楚人的祖先中便都有一個黎氏。綜上三點,許多學者認為楚人乃 是苗族人。

另外,有人認為楚人乃是漢族人。首先,楚、苗的圖騰是不同的,楚人的 圖騰是熊,而苗族人的圖騰是狗;其次,《史記夏本紀》記載,禹的父親是鯀, 而鯀的父親又名顓瑣,這說明了楚人和夏人同出於顓頊;另外,楚文化和夏文 化也多有相似之處,均喜歡講怪力亂神。據此,有學者推測,楚人乃是華夏族 的一支。


蘆葦少女重拾舊夢


楚國不是苗族人建立的。<strong>

楚國人自稱是火師祝融的後代,火師祝融何許人也,是炎帝的火師,相當於古代官職“大司馬”可謂地位崇高,可以說是中原族群的一支。而人世有代謝,風雲變幻,滄海桑田,楚人在中原難以立足,不斷的被中原王朝驅趕,尤其在商朝,不斷的被驅趕到密林深處,楚人為了躲避災禍,不斷南遷,走到一處發現水草豐美,陽光充沛,便開始在哪裡定居,後來證實是荊山附近。在楚人不斷的想著迴歸中原,迴歸中原是他們的原景,是內心的渴望。楚人的首領鬻熊參加了周武王討伐商朝的戰役,楚人雖然弱小,但是為了證明自己已經把所有的力量交付給周武王,包括首領鬻熊的生命,鬻熊沒有活著看到楚人迴歸中原,他們被遺忘了,周武王分封天下的時候,弱小的楚人沒有在分封的名單上,那個注重血統的年代,已經讓楚人耗盡了心血。

而若干年後,周成王想到了這個為國家建立耗盡心血的部族,鬻熊已經離世很久,現在的首領是鬻熊的孫子熊繹,只是被封了一個很小的爵位,“號為子男五十里”。

分封是最小的,但是在楚人眼裡是驕傲的。因為他們得到中原王朝的認同,內心有了歸屬。從此,楚人開始了八百年的驕傲歷程。如果非要給楚人一個族群,那隻能是華夏族,而且永遠是中華的一支。

楚國詩歌是非常獨特的存在。汪洋恣肆,浪漫奔放,這和他們的信仰有關,他們信仰的是鳳凰,而鳳凰和火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永遠的光耀萬丈。說起楚國的詩歌自然想到《離騷》這是偉大的詩人屈原所作,風格想象豐富,浪漫奔放。是楚文化的傑出代表。以現在來看和很多的苗族的民歌有很多的共通之處,但並不能完全的一樣,或者否認同出一脈。無論是苗族還是漢族在先秦時期的楚國是沒有那麼仔細的分類的,只不過是後來由於風俗習慣,文化信仰,溝通方式等等慢慢形成的族群。如果要說一個民族,那只有華夏族更為貼切。

我是曹城少年,祝你順心康健。


曹城少年


楚國不是苗人建立的,屈原,項羽都不是苗人,他們都是華夏人,炎黃子孫。

在先秦時期,怎麼認定一個人的身份,怎麼知道對方是一個貴族,古代的宗法制在姓氏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楚國先祖羋姓,熊氏,是從北方遷入南方。

《史記-楚世家》《史記-五帝本紀》都記載楚人先祖是黃帝孫,從北方遷入南方。

屈原是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在《離騷》中也親口說了“帝高陽之苗裔兮”對自己是顓頊之後,更是充滿了自豪之情。


愛吃魚的酸菜


楚國人是火神祝融的子孫與湘西苗族不同宗同祖.楚文化是特立獨行的,她不服周,,遠居蠻荒地區,自立自強,建立楚國,她歷經千辛萬苦,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楚國文明.楚辭,離騷,九歌等,為中華文明奠定了雄厚的文化基礎.

後來的古樂府,唐詩宋詞,元曲,近代詩歌,都繼承和發揚光大了楚辭的優良傳統,為中華文化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開創了嶄新的局面.

而苗歌是一方山水的吟唱,是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為祖國大家庭增光添彩,無尚榮光.

我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感慨疆域的遼闊,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和文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通過無數英烈和上萬代人奮鬥得來的,值得珍惜,我們要發揚光大,要使祖國的江山更美,人民更幸福!謝謝大家!





賀虹橋1958


至少楚國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苗族人,自認為是戰神蚩尤的後裔。

而楚國人,從屈原的詩歌中可以看出“帝高陽之苗裔兮”,楚國人自認為是高陽氏的後裔。而非蚩尤的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