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別穿成這樣來接我”,9歲女兒的話,刺痛了底層家庭的傷

“以後別穿成這樣來接我了”,9歲女兒的話,刺痛了底層家庭的傷

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父母就盡心呵護,當孩子上學的時候,作為家長時時刻刻擔心孩子的安危,不管孩子上課還是下課都會親自接送。可是有這樣一個女兒卻不想讓自己的母親來接自己,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以後別穿成這樣來接我”,9歲女兒的話,刺痛了底層家庭的傷

陳女士只有一個女兒,平時非常疼愛孩子,儘管女兒現在已經9歲了,但陳女士還是每天親自接送孩子上學。這天跟平時一樣,到了快下課的時間,陳女士便出門準備接女兒。

“以後別穿成這樣來接我”,9歲女兒的話,刺痛了底層家庭的傷

可是這一次女兒看到媽媽之後並沒有很開心,反而還有一絲生氣。陳女士接到孩子的時候,沒想到孩子居然說了這樣一句話:"媽媽,你以後別穿成這樣來接我了。"9歲女兒說出的這句話刺痛了陳女士的心,同時對於無數底層家庭來說,也揭開了他們的傷疤。

“以後別穿成這樣來接我”,9歲女兒的話,刺痛了底層家庭的傷

原來女兒是覺得母親穿得過於樸素,而其他媽媽接孩子的時候都打扮得非常時尚,出於自卑,女兒才會說出這樣的話,所以寧願自己一個人走回家,也不願意讓媽媽穿成這樣來接自己。可說到底,這件事情又怎麼能怪在陳女士身上呢?他們家經濟本身並不寬裕,再加上有了女兒之後,陳女士就一門心思將最好的都用在孩子身上,自己只能穿得簡樸一點,卻沒想到最後孩子會討厭自己。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底層家庭的陰影呢?

1、家長不必執著給孩子最好的東西

“以後別穿成這樣來接我”,9歲女兒的話,刺痛了底層家庭的傷

有些父母覺得家境不好,不想讓小朋友受苦,於是總執著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即便自己生活得再艱苦,也會給孩子買最好的衣服,最好的鞋子,給他們買最昂貴的玩具和禮物。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享受著與家庭條件完全不符合的待遇,時間一長孩子內心會變得格外自私以及虛榮,在生活上也會不斷與人攀比。家長的這種心理,其實已經嚴重的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時也讓家庭壓力變得越來越重,家長沒必要如此執著,應當收起這種心理。

2、讓孩子正視貧困

“以後別穿成這樣來接我”,9歲女兒的話,刺痛了底層家庭的傷

有些孩子無法面對自己貧困的家庭,甚至覺得沒有錢是一種恥辱,由此便會出現很多攀比心。其實家長完全沒必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虛偽的生活環境,也沒必要將貧窮隱藏起來。我們要讓孩子正視自己家裡的經濟條件,同時也要告訴小朋友,富裕和貧窮只不過是兩種家庭不一樣的生活狀況,沒有什麼值得恥辱的,讓孩子嘗試接受,這樣他們才能學會面對。

3、父母做起榜樣,讓孩子學會奮鬥

“以後別穿成這樣來接我”,9歲女兒的話,刺痛了底層家庭的傷

貧窮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只有懶惰才是,當這兩者相遇的時候才是一個家庭的噩夢。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每天都在不斷努力,為了讓生活能夠更好。同時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勞動中,讓孩子知道付出就能收穫,讓他們看到勞動後的成果。同時家長也要告訴孩子,只要努力那麼一切就會改變,父母應起到榜樣作用,當孩子看到我們的行為時也會開始模仿,讓他們知道奮鬥是最可貴的東西,比告訴孩子貧窮多麼可怕更有用。

4、幫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以後別穿成這樣來接我”,9歲女兒的話,刺痛了底層家庭的傷

有些孩子之所以自卑,無非是覺得自己家裡的經濟條件跟別人家無法相比,所以才會出現自卑感。家長如果想讓孩子擺脫這層陰影的話就要告訴他們,錢並不是這世界上唯一的東西,而且也不是萬能的,雖然可以買到很多物質,但也有很多東西是錢買不到的。一旦孩子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他們就會對錢不再那麼看重。

貧窮只是表象,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內在美,讓孩子懂得如何爭取,如何努力,讓他們將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必要的知識中去,讓他們擁有一定的能力,這樣即便家庭條件再不好,孩子也會有所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