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普遍聽到人們反應,人子不知盡孝道,教育應從育兒開始,應從哪方面入手?

王國士227


寶寶很小的時候,我們往往說育兒,這個時期,我們是以育為主。而寶寶大一些後,我們往往說教育,為什麼要把教放在育前面呢?因為從此往後,教比育更加重要了。那麼想要教養好自己的孩子,從那些方面入手呢?

一、

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這是他做人做事的準則,也是他人生路上的燈塔。

二、

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習慣。這裡最提倡的當然是言傳身教,當然你也可以因材施教,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達到這個目標。良好的性格習慣可以讓你的孩子更自信、更從容、更容易獲得周圍人的好感,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三、

教會孩子愛和感恩。我們往往說做人做事,做人為什麼要放在做事前面呢?因為做人比做事難,做人比做事重要,你只有學會做人了,你做事才會順順利利。

四、

教會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人,無論有多大的成就,他都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五、

告訴孩子生命的價值和珍貴,讓他善待生命,珍重自我。

六、

讓孩子明白,世界很大,他很渺小,地球永遠不可能圍繞著他轉,你的家庭也不是,並這樣做。

每個父母的愛都是無私的,但太過的無私就會變成一種自私和罪過,把握好度,拿捏好無私與自私之間的分寸,是我們每個父母應該修行的功課。


我是大女人


言傳身教。最重要的是身教。一個人對父母的感情在平常生活中最能體現出來的,衣食住行,噓寒問暖(不住在一起的)經常看望,有好吃的不忘父母。有一個育人的傳說:一戶人家一老奶奶久病在床,媳婦每日三餐用同一個碗送飯給婆婆吃,碗從來不洗,天天如此。一日這個媳婦自己的兒媳婦對她說,婆婆這個碗保管好,將來你老了我也這樣用這個碗服伺你。


水香人


從養成教育入手,知行儘量做到不脫節。習慣好習慣是伴隨一生的財富,可以成就大未來。古語有云: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做好孩子的養成教育,其實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推進,家庭教育方面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

1.把握養成教育關鍵階段,有研究表明,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是最關鍵的時期,初中尚可以補充,高中則只能進行矯正。

2. 家長認識並統一正確的教育觀念,讓所有家庭成員基本保持教育的連貫和一致。

3. 足夠的耐心和正確的愛心。理智控制情感,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形成一個觀點,建立一個信念,養成一個習慣,需要經過反覆的教育和訓練,過程特別需要父母的理解、愛心和耐心。

4. 與學校和教師構建健康協調的關係。能夠及時有效的進行溝通。理解支持學校及教室的教育觀和方法。

5. 從發現和激發孩子的興趣入手,確定一定的規範,告知孩子要遵守的章程,進行反覆的認知和訓練,3周可小成,6周可鞏固。

6. 良好的家風,家庭生活的良好環境,夫妻之間和諧的愛對孩子都是一種無可替代的教育環境,家長的言傳身教永遠是第一位的,以身作則才能有利於孩子習慣的養成。


採星


家庭教育是立人的根基,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態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作為家長,要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所謂“言傳身教”,但身教更重要!


流雲詩集


思想品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