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迅速破200萬億,對普通老百姓生活有何影響?

有度致遠


廣義貨幣的快速增長,就相當於一個公司增值擴股,原股東的股份數量不變但佔股比例會有所降低;關鍵是公司的利潤能否同比增長或增比更大,否則你的收益就會降低;所以當一個國家的M2增加比例高於GDP或國民收入增加比例,那老百姓財富就會縮水,反之財富就會增漲;當然如果如果大多數人財富縮水,你也可以通過自己收入增加超過M2的增長,從而確保自己的生活水平不變甚至上升。


商道謝智李奕廷


首先要弄明白三個概念,即M0、M1、M2。

M0:流通中的現金,即銀行體系之外的所有流通的現金,就是現的購買力。

M1:M0的基礎上加上企事業單位的活期存款,即我們經常說的狹義貨幣供應量。

M2:M1的基礎上加上全社會的存款(定期,活期,其他存款),也叫“廣義貨幣供應量”。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我有1000元資金存到銀行,在沒有存進銀行之前這就是M0的一部分,存入銀行後,銀行上繳存款準備金100元,剩下900放貸給張三,這時流通中的M0只有900元,但M1變成就1900元(1000+900),銀行創造了900元貨幣,張三貸款後去消費了,這是M0再次減少,但是銀行又創造了一定的貨幣。

M2破200萬億,這不是啥大不了的事情,這隻證明GDP增速或者說總量一定的前提下,用於衡量GDP總量的錢多了,錢總是要依附於一定的GDP才意義,而GDP不變的前提下,錢多了只能反應錢不值錢。

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總是說理財要跑贏通脹,錢如果放銀行在不斷貶值的原因。

而實際上,雖然M2增速很快,民眾也的確感覺錢不值錢,總體上民眾的生活幸福感在逐漸提高了,這是因為多出來的錢都進入了房地產、高鐵、城市軌道交通都基礎設施裡面去了。

而對老百姓的實實在在的影響則主要有以下幾點:

1、物價上漲了,而且漲上去之後就很難降下來,生活成本提高。

2、理財產品收益下降了。

3、賺錢數量比以前多了,但是實際購買力下降了。

4、民眾傾向於消費,而不是投資,對未來的規劃少了。

綜述,M2破200萬億,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不必將其妖魔化,總體上正面大於負面。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M2在今年1月突破200萬億,速度驚人。其實對於老百姓來說,就是一個“鈍刀割肉”的過程。如果你懂得,那就懂的。

M2的增加其實就是一次社會財富在分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百姓相對是被動的,而且大概率事件是被分配的對象。

先看看M2的增長過程,老百姓的收入跟上了嗎?沒跟上就是收入縮水了。

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羅伯特?恩格爾說,M2和房價是完全正相關係數,指數研究院2012年的百城價格指數報告中說M2和房價這個正相關係數是0.98。

那麼看第一個100萬億的產生。2002年,國家的廣義貨幣M2是18.5萬億,到2012年末,這個數字是97.42萬億元,2003年到底100萬億。每年平均漲幅達到18.7%。10年M2差不多漲了5.6倍,和10年來全國平均房價的漲幅幾乎一模一樣。但是你的收入跟上了嗎?

之後第二個100萬億的產生。從2013年的M2的100億元到2020年1月份的200億元,花了6年多翻一翻,平均每年12%左右增幅,同房價好像也差不多。你的收入翻倍了嗎?跟上了嗎?

為啥總說房價?因為這是過去老百姓唯一一個可以跟隨的保值的資產投資種類。

樓市的價格將進行加速分化,不漲就是跌,跌就是大虧。但是正確的樓市投資需要資金量太大,老百姓玩不了

其實從2018年開始,國家是想控制m2的發行量,但是由於這事那事兒(你懂的),最後反而是擴大了m2的發行量。所以樓市的調控就變得很棘手。“穩是一件非常難做到的事情”。今年,樓市本身應該是小幅震盪,穩字為頭。但在這麼大m2,新增資金需要找尋出路的時候。有可能樓市就會加速分化。

所謂加速分化,就是今年應該小幅上漲的地區,可能會上漲的幅度會更大。或者加大供應量,降低首付,降低利率,促使更多的老百姓將資金投入樓市中,消化多發的m2。那些今年應該跌的地區可能會穩住,小跌或者不跌。這樣才可以將資金粘在樓市裡面,出不來。

證券市場是吸納m2的最佳途徑,所以今年證劵市場大改革,大增發和大上市。但是最後的贏家是少數,大部分老百姓可跟不上

這點大家應該都能感覺出來,註冊制在3月1號開閘,但是核准制也暫時不退出市場,兩者並行發展。這就給我們國企改革,推動證券上市流出了寬鬆的通道。利用上市去吸納更多的m2入股市。

但是本身M2的增發,對於很多老百姓來說是無法同比跟隨的,因為過去利用樓市投資是可以跟隨,未來也跟不上。那麼利用股市去跟隨m2的增發比例,是唯一可行的道路。但是實際結果將是隻有極小部分人能跟隨上去,大部分人是落後於m2的增長或者虧損。

存款利率逐步下調,也將變相對社會財富進行了分配。存款利率是跟不上m2增長率的。

這點應該理解起來比較簡單,我們的存款利率在2020年將繼續走低,而由m2所引發的各種物價變動肯定是高於存款利率收益的。

這一點太簡單了,我就不再多說了。

結論:太難了,老百姓想要跟隨M2的增長,讓自己的收入和家庭總資產同比增長,實在是太難了。不能說的太多了,就這樣。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點點下面廣告,讓德先生再賺點錢!


勻楓財技大兜底


在過去的七年間,M2從100萬億,到現在突破200萬億,對普通老百姓最大的影響是資產貶值。也就是說,如果七年前,你有100萬存款,那麼現在錢仍然是那麼多(暫不考慮利息),但是購買力也就相當於七年前的50萬了。

所以,在過去這些年,除了房子,幾乎沒有其他投資產品的收益率跑贏了通脹。當然,這說的是普通人能夠拿到的收益率。投資高手不在其內。那麼,今後房子仍然能夠幫助我們有效對抗通脹嗎?

恐怕不能。而且,讓人悲觀的是,其他投資的平均收益率水平也未必有以前那麼高了。現在,歐洲、美國、日本為了刺激經濟都在推廣“負利率”。就是不希望普通民眾存錢,要讓錢進入消費領域或者投資領域。

中國雖然還沒有執行負利率,但誰知道以後會是什麼樣呢?而國家對於房地產的要求是發揮居住功能,而不能成為投資產品。從國家安全和經濟健康發展角度說,這個決策是對的。但這也意味著房產的投資回報率不會像以前那麼高了。所以,老百姓現在應該多學習投資方面的知識,做好自己的資產配置。

至於CPI對物價造成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今天覺得這個貴了,明天覺得那個貴了,不會一下子對生活有太大的影響。最大的影響將體現在對抗風險方面。比如,大病發生的時候。抗風險能力一下子就體現出來了。


即將有文化的新青年


錢多了。可市場商品還是那麼多,那麼唯一的結果就是錢不值錢了,也就是貶值了,商品也就貴了,這就是通脹,錢發的越多,CPI 越高,錢也就越不值錢。

M2突破200萬億元,之所以引人關注,還在於大V效應,有人士指出“2020年1月廣義貨幣M2突破200萬億,真是具有歷史意義,2013年(3月)才100萬億,不到七年翻了一番,我們測算髮現:過去四十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均增速15%,從各類資產價格表現看,絕大部分的工業品、大宗商品、債券、銀行理財等收益率都大幅跑輸,只有少數的一二線地價房價、醫療教育等服務類產品、股票市場上的核心資產等收益率跑贏這臺印鈔機。”

從央行數據來看,央行發佈2020年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02.31萬億元,同比增長8.4%,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確實已經突破了200萬億元。

這位大V 的觀點有沒有道理,從房價走勢來看,還是蠻有道理的,我國貨幣超發一直存在爭議,之所以沒有引發通脹,在於地產成為資金的蓄水池,貨幣成為鋼筋水泥倍固定了下來,沒有進入到其他資產當中,像股市,十年以來就基本上沒有太多的漲幅,遠遠沒有跑贏M2增速,也沒有跑贏GDP增速,只有房價上漲幅度可以與GDP增速相媲美,

我國M2增速較高,與我國金融融資以間接融資為主,間接融資會有貨幣派生,才會有貨幣增量,美國M2較低,與美國融資結構有關,那就是以直接融資為主。因此為了減少金融市場風險,避免貨幣超發,才會不斷支持資本市場融資,也才又會有圈錢市的質疑,

目前實施積極股市政策,以減少行政干預提高股市活躍度作為切入口,就是希望引導資金進入股市,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吸收超發的貨幣。

因此新年以後,隨著央行龐大流動性注入,降低逆回購和MLF和LPR利率,迎來了科技股牛市,但這個牛市是以估值提升為主,而不是業績增長為基礎,是一種泡沫,我們可以享受泡沫的魅力,但隨時需要做好泡沫破裂的準備。

目前各地都在微調地產調控政策,就是希望地產增加吸引力,能夠吸引龐大流動性,抬升地產價格,穩定地價,穩定土地收益,可是高層關注到地產泡沫風險,嚴防死守,強調不會把地產作為短期經濟刺激手段。

M2增加,給地產調控帶來新壓力,如果股市能夠繼續吸引流動性,地產上漲壓力可以減輕,一旦股市不能成為龐大資金蓄水池,地產價格就面臨較大的上漲壓力,


杜坤維


一般情況下,增加貨幣供給後,可以增加投資、刺激出口、提升總需求。

增加M2 供給的效果,國內實際效果與國際比較——比如說西方國家方向大體一致。投資增加,帶動相關產業;匯率下降(或相對下降),刺激出口;可用於消費的份額增加,提升社會總需求。

對於老百姓來說,一是投資增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產業內從業者、關聯者收入會增加,可提高部分群體收益。二是匯率下降,貨幣貶值,導致貨幣存款收益降低,既有財富縮水;出口增加,可提升出口產業鏈效益,提升產業經濟效益,個體自然受益。三是可用於消費的份額增加,需求增加拉動供給,提振經濟整體活力。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應該是個體總收入,貨幣存款收益效果降低,也就是說,錢存銀行沒有以前划算。不如現在投資、消費了。

我個人認為,需要注意的是:增加的M2的流向一定要控制好,以社會整體收益為目標,防止過度流向不利於社會整體經濟發展的既得利益集團,進而導致貨幣政策效果偏離,財富加速集中於資源擁有社會成分,不能實現囯民普惠社會效果。


Brabante


M2突破200萬億,據統計近四十年,M2年均增速15%,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工業產品、銀行理財、居民收入都跑輸這一速度,僅僅少數一二線城市的房產和優質上市公司能夠戰勝貨幣發行速度。

對普通老百姓的影響在於削弱實際購買力。水池裡的水增加一倍,若糖不相應增加一倍,就會導致糖分被稀釋。2013年M2規模是100萬億,意味著現在的一萬元只相當於七年前的5000元。


錢方


M2通俗的講,就是國家向市場投放的錢,m2的增長率一年為8%,意味著我們國家貨幣總量的增長速度就是8%,更直白點就是,如果你今年的收入增長沒有達到這個指標,那麼也就意味著你跟別人的差距被拉大了


匪君倚石


200萬億,14億人口,人均15萬,現在中國只有不到10%的人有15萬存款,95%的人收入增速沒有跑贏通脹,而經濟增速的持續下行已成定局,物價上漲大家已經感同身受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資產縮水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考慮在留足半年的現金流前提下增加固定資產佔比。


城南一仙


沒什麼啊!回頭人民幣國際化了,老子買不起中國肉,去買美國豬肉,美國大豆。讓美國佬還債。關鍵祖國啊,你什麼時候能統一,什麼時候能用12條航母……8000顆核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