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老家有個老人去世了,不辦酒席還要大家送禮金合理嗎?

雯雯的老漢


合理。

即便是你把這件事,通過電話告訴大家,大家也會不約而同的在網上送禮金,以示安慰家屬,敬意去世的老人。

當然,如果你們那裡還有別的風俗習慣,我們在特殊時期也要儘量遵守,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以示孝道。

疫情當前,人人自危求自保,社會要穩定,國家要發展!

我們每個人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老家有個老人去世了,十分遺憾。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現象,每個人將來都會有這麼一天。

不辦酒席還要送禮金,是人之常情。有的能省,有的則不能省。禮節,禮金,人情往來,都是少不了的。

我們既然生活會在這個大家庭中,維護和維繫這些感情,都是相當重要。

沒有人會不願意,權當是一片心意!

不辦酒席,是疫情防控需要,我們也不能違法規定。

自己在家裡做好各自防控措施,不出去亂跑,不給別人添堵,就算是給國家做貢獻了!

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現如今,百廢待興,我們需要團結互助,才能度過難關,恢復正常生活。

所以,

對於老家有個老人的去世,我們能做的,也只能這樣了!

祝他一路走好!天堂裡百花盛開。

疫情當前,老家有個老人去世了,不辦酒席還要大家送禮金合理嗎?

合理。

因為現在大家出行都不方便,不辦酒席是為了大家著想,適應環境需要。

送禮金,又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習俗。

面對老人的去世,

我們總要有所行動,有所表示。

禮金,不論多少,該給!

這個要求,也很合理。





現代風水命理儒釋道


很巧合,昨天我的一位堂叔叔去世剛舉行了葬禮!

我們是一個大家族,如果是正常情況下,這樣的事情肯定會非常隆重,直接參與者要有數百人!

但疫情當前,肯定是不能按老規矩來辦了。

家族大了,各行各業的人都會有,在政府機關當領導幹部的也有不少,大家一致商定,盡最大努力從簡!

每家只出一個代表,原本幾百人的大場面硬是精簡到了二十人!

各種程序性的環節縮減,儘量不驚動任何人!

現在事情已經結束了,但沒有人感覺到冷清,反而認為早就該這麼辦!

其實,沒有多少人喜歡大操大辦,既浪費錢財,更重要的是精力達不到!簡化程序、縮減環節,還真的是眾望所歸!

當然了,有一些事情,還不能免俗。雖然一家只出了一個代表,但該隨禮的一個都不少。這也許就是“禮到人不差”吧!

移風易俗任重道遠,但從這件事情看來,肯定是大勢所趨!


老谷聊天


我是春節前一天回的老家,就在正月初三我們組裡面有位老去世了,當時都說要辦酒席。後來村裡去了人,要求不能辦酒席,全國人民都在抗疫情。村裡要求幫忙的人最多四桌,並再仨要求一定配合村裡的工作,我想特殊時期、抗擊疫情人人有責,尊重自己的健康同樣尊重別人的健康。但是主家沒有要求收禮,就是有內親送禮、主人家都拒絕了,大家幫忙把親人送上山安葬就已經感謝了。特殊時期特事特辦,要求送禮真的沒有道。在農村就是這樣,結婚嫁娶、康復滿月,考上大學,孩子滿月,甚至嫁出去生了孩子回孃家辦滿月酒等等。不來生活壓力大,人家要辦酒不去送禮又過意不去,都是鄉里鄉親的。國家都在提昌不能大操大辦,勤儉節約,不要鋪張浪費。農村經濟本來就落後,都是靠外出打工爭錢,大家生活都不容易,政府應該加大力度,整治農村這種風氣。現在我老家送禮、一般都是兩佰元,如果沾點親就是肆佰元或者會更多。就是這段時間假如辦酒席的話就有五六家人,都節約下來。一年送禮都上萬元以上,希望這種風氣等就此停下。








羅全雲


你送禮金就是為了去吃一頓飯嗎?特殊時期,讓去吃還不會去吧!我一個好朋友父親年前一直住院,結果不幸去世。年三十出殯!我們三十前兩天去家裡弔唁了一下,給了禮金。那時剛開始風聲緊,就勸他別辦了。結果三十兒還是通知我們中午去,推辭了幾次!說定好了,就是好友加親戚才兩桌。不得已去了一下,回來也後怕啊!幸好我們這邊不是疫區,現在回憶還是後怕!你居然還說沒有酒席不想送禮金?呃[捂臉]


暗香浮動


特殊時期令行禁止,天高地厚也不及父母養育之恩,前一個星期我一個同姓同事的父親去世了,以八十三歲了,老人一向身體都好!就一個事好,不甘寂寞每天座在單位大門口消磨時光,不巧趕上疫情封閉社區,不讓聚集,老人心中不快,仍極不樂意的岀門行走,那天下了點雪在進單元門時拌倒了,摔斷了大腿根子,兒女趕緊送到烏魯木齊的大醫院醫治。可惜的是老人有嚴重的糖尿病史,血糖高達36,不能開刀醫救,作消炎降糖處理,不幸一個星期後病逝了。由於是疫情期間,紅事停辦,白事簡辦,不能聚眾盡孝,只好極不情願的送到了火葬場火化了。原本隨份子給禮是一種對老人的尊重,特殊時期也只能這樣了。打了個☎️電話與他表示哀悼,真令人窒息不爽。










94310417小云


我家目前就面臨這樣的問題。我九十幾歲的奶奶年前已經就不省人事了,一直在勉強維持著。如果在最近去世,我家決定支持政府安排,一切從簡,到時候會通知直系親屬,但不收任何人的禮金。簡易安葬。 但是如果奶奶過了疫期去世了,政府也允許請客的情況下,我會通知所有親朋好友,因為十來年沒請過客,這些年我們家送出去的真不少。親戚,朋友,還有家裡每個人的同事,禮金送出去的真不少。我也不愛過紅白喜事,但老人去世是不可避免的。就全通知。


今生wu緣來生再聚


我認為是合理的。送禮金和置辦酒席是兩碼事!難道你是為了吃酒席才上禮金的嗎?是生命重要,還是吃酒席重要?

一、上禮金是規則,是情義,不是為了吃上一頓。

我老家也是農村的。儘管離開家鄉好多年了,但依然記得老家的一些禮儀。在我們那裡,婚喪嫁娶都是要上禮金的。禮金的多少和兩家的血緣關係、鄰里關係有關。講究一個傳承和當時的經濟條件。比如說80年代,結婚上10元。老人去世上3元、5元的都有。一般都是本家族的上的多一點兒。但不排除兩家關係好的上的更多。

農村上禮還有一個規則。比如說別人的老人過世時你上了10元。那麼當你的老人過世的時候,對方至於也要上10元。只能比你多,不能比你少。如果少了,兩家的關係就會一落千丈,街坊鄰里的情義也就沒有了。

現在條件好了,幾十塊錢已經很少有人拿出來了。基本上都是100元以上了。

在正常時期,老人過世的時候,街坊鄰居都是要去幫忙的。尤其是本家族的人更是義不容辭。當然了,做為主家肯定是要管飯的。在老人下葬當天的中午是置辦酒席的。

二、非常時期喪事從簡,不聚餐,符合當前防疫政策。

冠狀病毒新型肺炎肆虐我國大地,除西藏以外全國每個省市區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為了減少感染傷害,只有響應號召,減少聚會,呆在家裡!但我們的親人去世了,我們不能置之不理。如何處理,就要打破常規,喪事從簡。但是該上的禮金還是要上,該隨的禮還是要隨。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不是不置辦酒席,是不能辦!

如果喪事主持會操辦的話,會動員主家對參與喪事下葬的人每人發一點兒錢。或者告知大家說等疫情過去了,再犒勞大家。這樣事情就會圓滿了。

大家好,我是[大河漢子],2018年度全國“全民閱讀優秀推廣人”榮譽稱號獲得者。期待您的關注!


大河漢子


目前疫情的影響還在繼續,大家都在等待疫情的結束。科學興農本人也是非常的關注,因為疫情目前本人已經被滯留在農村老家一個多月時間了,這段時間對農村的情況還算是比較瞭解的,這裡科學興農就談一下關於疫情期間農村的一些情況。

有朋友諮詢說,在疫情期間,老家的老人去世了,但目前情況不能辦理酒席,但禮金還是照收了,這樣做是否合理?就這件事科學興農談一下自己的看法。由於疫情的問題,城市、農村都採取了封城、封村、封路等措施。按照往年的情況,每年的春節前後都是農村舉辦婚禮的高峰期,但由於今年疫情的爆發,科學興農農村老家這邊在封村時已經下發了通知,村裡面的喜事一律推遲辦理,喪事一切從簡,嚴禁造成人員大量聚集,同時喪事的辦理必須向村委報告,辦理過程需達到防疫防控的標準才行。

前幾日,鄰居家要給過世的老人辦理三週年,我們當地老人過世三年後要辦理一次週年,期間要通知親戚朋友前來,還需要擺宴席。辦三週年雖然不及老人過世辦理的過程複雜,但也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儀式了。鄰居在辦理三週年的前兩週左右就已經向村裡面申請了,村裡面開具了相關的證明後,表示能夠辦理,但必須遵照疫情時期特殊的辦理過程進行辦理。鄰居辦理三週年的時候,本人也前去了。到場的幾乎都是鄰居家的至親,和臨近的鄰居,加起來也就二三十人而已,現場每個人都帶有口罩,期間村幹部還前來檢查了幾遍,中午除了鄰居的幾位親戚留下來吃頓簡單的午飯,其他人員都各回各家了。雖然沒有吃主家的飯菜,但禮金這些還是如數給了,畢竟禮尚往來也是合情合理的,主家自己也不想把老人的週年放在疫情期間舉辦,但時間剛好趕上也沒辦法。

參加完這次三週年,個人的感覺是非常認可的,這樣辦理喪葬事宜,不僅節省大量的財力,還讓人省心不少,減少了農村辦理喪葬事宜鋪張浪費的情況。其實在疫情發生之前,村裡面就一直宣傳要從簡辦理農村紅白喜事,但效果並不是十分的理想。另外說到禮金的問題,禮金這個一直都是存在的,雖然目前是特殊時期,但個人認為禮金該給還是要給的,畢竟不能因為沒有吃到主家的一口飯,就不給禮金的,畢竟主家也不想不招待前來的賓客的,只是特殊時期的原因而已。


木林彬814


導讀:村裡有老人去世了,本應該去幫忙送青菜,圓桌,碗筷,凳子,吹起鎖啦,幫忙置辦流水席,送老人最後一程。眼下老人的兒子,深明大義,配合疫情防控,遠處的親人還沒來得及奔喪,很匆忙的將老人抬上山,安排下葬。老人辛苦了一輩子,也走的匆忙。


對於,疫情當前,老人去世,不辦酒席,還有大夥兒隨份子錢。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農村人比較重視禮尚往來。每家都有一個“禮簿子”,記錄著給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上的禮金。問你收禮金不為過,之前你家置辦宴席,他肯定去上人情了。現在,畢竟人家辦的是喪事,每個人都要經歷一回,問你要禮金,要理解一下,不是重要的人,重要的事,一般人是“張不開嘴”要禮金的。同時,也不要計較沒吃到酒席,而傷心,有想法。



其次,在這種情況下,逝者家人處理的不夠智慧。像這種情況,可以在老人去世百日,一週年,樹碑的時候,在舉辦宴席,邀請左鄰右舍,親人好友。一來可以避免“張不開嘴”索要禮金的尷尬,二來很好的祭奠了老人的在天之靈。


最後,乾脆不"索要禮金",在同年給自己或是家人過個生。以過生的名義來收回自己之前所給的禮金。這樣做既不傷和氣,又解決了"禮金難回"的問題。不管人家沒辦酒席還收禮,逝者為大,我們都要表示理解。因為,這都不是事兒。


荊山朵朵


就在昨天我們村子裡一位病了很長時間的老人不幸離世,我們常說“死者為大”,在農村這句話體現的淋漓盡致,村子裡不管是誰家有白事,幾乎一個村子的村民都會前去幫忙,但是現在實在是太特殊,現在的環境根本不允許村民前去幫忙,主家也一切從簡,除了不辦酒席以外,也只有很親近的幾個人將去世的老人入土為安。

在農村中有白事除了去幫忙以外,該有的禮節還是要有,一般在幫忙後吃酒席時,會將禮金主家,但是由於現在特殊時期,並不會辦酒席,有些村民就對不辦酒席還要送禮金這件事情就想不通。那麼像在特殊時期,農村中的老人去世不辦酒席,大家還要送禮金嗎?

雖然現在的情況並不允許辦酒席,但是該有的禮節我覺得還要有。按照以前我們這裡的風俗是,老人在去世後要在家中放三天,在第三天的下午下葬,但是現在由於特殊時期的特殊性,雖然我們村子裡的老人在昨天去世,但是在今天下午已經下葬。所以今天一大早爸爸就全副武裝,將禮金送到了老人家中。

之所以我會說即便是主家不辦酒席,依然要送禮金的原因有以下兩點:原因一,農村的禮錢都是禮尚往來的,除了在辦白事的時候會送禮錢以外,在喜事時也會送禮錢,有些人在喜事時送著送著禮錢,便會停止,但是白事送禮錢除了特殊原因以外,並未停止,因為在農村人們對“死者為大”這句話特別的重視,所以雖然主家不辦酒席,個人覺得也要將禮錢送到主家手中。

原因二,不辦酒席是特殊事情造成的,並不是有主家決定的。聽爸爸說,我們村子去世的老人家中不辦酒席,是在和我們村子的村幹部商量後的結果,辦事的主家知道,不辦酒席就收村民給的禮錢實在是說不過去,但是大家都知道現在疫情的嚴峻性,根本不容許大家坐在一起吃酒席,特殊時期就要特殊辦,所以我們該給的禮錢還是要給。

其實在農村人們更注重人情往來,所以即便是辦白事的主家並不會通知村民,但是村民在知道後,也會將禮錢及時送到。但是因為現在不允許村民們互相串門,如果在葬禮結束後才知道這件事情的話,也不要將禮錢再不過去,因為將禮錢補給主家,會讓主家再次想起這件難過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