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小孩沒有學習方法,又不肯聽從家長的教育,怎麼辦?

請記得我是我


小孩子不想學習,又不聽家長的話,這應該從孩子不想學習的根源上去找。首先,家長要讓孩子明白生活的美好,激發他(她)對生活的熱愛,可以多與孩子接觸,瞭解他(她)的興趣愛好,從他(她)擅長做的事情上去引導,把他(她)引到學習上去。第二,找出孩子不願意讀書的原因,這類孩子也許是基礎差,上課聽不懂,同學們不願和他(她)接觸,導致不願意學習。第三,要和孩子的老師交流,共同為孩子的學習想辦法!


樊老師大語文課堂


<strong>您的提問暴露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孩子沒有好的學習方法。

第二個:父母的教育不被孩子接受。

針對第一個問題,我認為孩子的學習方法很重要,因為學習方法本質上是思維方式的問題,並不是說孩子小就沒必要講學習方法,反而學習方法要從小就開始培養,鍛鍊他的思維方式,長大了無論學習還是工作都會受益匪淺,你能意識到這個問題,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針對第二個問題,我認為家長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孩子不聽從家長的教育,說明家長的教育方式不被孩子認可,這個問題很嚴重,如果十歲的孩子都管不了,那孩子長大了,到了青春期就更不會聽家長的話了,所以,家長要反思哪裡出了問題。

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應該怎麼辦呢?

我認為家長首先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接受自己,這是前提,其次就是總結孩子的學習方法,傳授給他。

具體做法:

第一、多多陪伴孩子,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陪伴孩子可以和孩子建立信任,降低孩子對家長的牴觸心理。

第二、學習育兒知識,當家長也是一門技術活,除個別不學習也能教育好孩子的家長外,大多數家長都要經過學習,瞭解不同階段孩子的心裡特徵、育兒特點,推薦聽李瑾枚老師的課。

第三、尋求老師的幫助,多和班主任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態,孩子的很多情趣都是從學校帶來的,只有瞭解,才能對症下藥。

第四、鼓勵孩子多和優秀的同學交朋友,您應該聽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吧,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可以讓孩子變得優秀。

第五、努力做孩子的朋友,不要以家長的態度自居,根孩子建立平等的關係,不要以教育的口吻說話,要多和他用商量的口吻說話,這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很有幫助。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見解,希望能夠幫助到您!如果你覺得有用,歡迎點贊、轉發、評論,謝謝!


鴻鵠學記


現在10歲孩子暫時談不上學習方法吧,能及時的把老師課堂所講的進行有效的吸收,並引導孩子進行課前預習課後複習,並自覺主動的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就是對現階段孩子最好的培養。

現階段的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養成不拖拉的習慣最重要,尤其是在最近防控疫情階段孩子在家進行線上學習,互動交流過程中可以更好的瞭解孩子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作為家長可以去適當的去引導,讓其獨立解題,而不是告訴孩子這道題應該怎麼做,那樣做不對。

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們家長的焦慮感常有,更多的時候作為家長會以我們大人的思維去理解孩子的世界並去評判對與錯,當一個孩子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孩子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深入,面對不斷拓寬的知識架構他慢慢會有主動的思考,形成自己的邏輯。


匠心之作


十歲的孩子主要還是培養學習興趣和習慣為主。

小學學科少,學習壓力相對初中高中比較小,所以,家長不用太焦慮,主要還是要先幫助孩子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習慣。

到了初中,學科增加,慢慢地引導他一起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再讓他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

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建議以平等的方式,尊重孩子,傾聽想法,友善溝通,不要一味的管教和謾罵。



十月微光vlog


首先要對孩子的性格、行為習慣有全方位的瞭解。這樣的孩子應該是有一定的叛逆性的,大家長式的作風不適用,應該在瞭解孩子秉性的基礎上多交流和溝通,找準切入點,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引導,多用積極的、正面的事例教育,避免過多的說教,切忌硬性的提要求,談話語氣要平緩,說問題要言簡意賅,既指出問題所在,又明確告之今後如何有效避免。


回朔與展望


家長要學會細心的觀察和了解孩子,善於發現孩子在生活中對哪些方面感興趣,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然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比如鼓勵他參加興趣小組,參加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集體活動,參加比賽或是星期天帶他去博物館看一些展覽等等,每個孩子都不希望比別人差,相信他“哼哼唧唧,去是去啦,心思沒在”是因為他沒有動力,不想也不知道從哪入手,找不到學習的入口。

(1)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如果別人說他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笨。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對於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家長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再調整作業的難度。如果孩子的學習不好,不要將失敗的原因歸為孩子不聰明,家長可以從學習態度(是否認真)、意志力等方面去尋找原因,千萬不要說他笨,讓他自暴自棄。

(2)鼓勵孩子自我激勵。如果孩子能夠經常自我激勵、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學業上的失敗。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自我激勵的目標。其次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經常 對自己說一句激勵的話,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讓孩子在行動中擺脫消極情緒。如果孩子因為怕學習失敗而產生恐懼,重要的是告訴孩子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來消除這種情緒。

(3)指導孩子學習方法。在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書,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等。如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會選擇重要的內容,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每週給孩子兩篇長文章,讓他把長文章縮寫成短文章,縮寫的過程既體現了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又能體現孩子的創造性。

總之,要讓孩子從苦學、厭學變為喜學、樂學,需要家長循循善誘,耐心指點。加油



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十歲左右的孩子正是最調皮搗蛋的時候,一定得有耐心,家長要以身作則,先和孩子計劃好時間,什麼時間學習,什麼時間玩,不要用物質,錢來誘惑,可以猜謎,做遊戲的方式,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課本中的情節,比如你說如果什麼什麼要是這樣,會怎樣,你假裝先說自己的見解,再讓孩子說,然後你用驚喜的方式說,寶貝你太棒了,引導孩子多思考,多動手,如果孩子表現出色,適當的給孩子獎勵,比如多玩五分鐘,如果孩子就是不想學習,也不要打罵,這時候就讓孩子玩一些體能的運動,消耗孩子的體力,然後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再適當與孩子溝通,總之不能打罵,不能對孩子說一些消極的話語,一定要有耐心,不能用粗魯的語言傷害孩子,養成習慣,孩子慢慢就適應了


賈子墨墨墨


短期來說,最快捷的方法是尋找第三方介入,找專業人士幫忙,比如老師,朋友中深受孩子喜愛又對教育有心得的人,需要付費的專業教育從業者。

他們能快速幫你指出方向,你有了指導心理有譜,孩子也信服,避免在對峙中消磨親情。

如果不急的話,那就先分析原因,他不太可能所有學習方法全不對,總有一兩條好的吧,抓住這幾天好的方面,說明好習慣的好處。然後,每次修改一條,這樣孩子不至於全面反彈,易於接受。

每改正一點,要及時總結新方法帶來的改變,孩子看到結果,更容易接受下一條改變要求。

這樣循序漸進,終達目的。

但還是建議先諮詢專業人士,因為,你所認為的好方法,不一定試用你的孩子。一旦他按照你的方式做取沒有取得預期效果,以後抗拒心更重,改起來更難。


課本里的詩可以這麼讀


聽到這個問題,真的很揪心。似乎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的痛苦,家長的焦慮。如果能從孩子的發展和成長規律去教育孩子,就會事半功倍。

在目前的教學體制下,十歲的孩子沒有學習方法,不是很正常嗎?有的高中生都還沒有學習方法啊!學習方法這個東西似乎沒人教,別指望孩子能夠無師自通。

再說說家長的教育,試問你是怎麼教育他的?有幫他解決問題嗎?有給到他實質性的幫助嗎?還是就一天天在那說些無關痛癢的話?這也就解釋了孩子為什麼不聽你的教育。如果你的教育足夠管用,足夠讓孩子解決自己的難題,他會聽你的。

一切皆有更遠,凡事再多深挖一步,就能看到意想不到的東西。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


Yinjie92


一般情況孩子不聽家長的話,主要原因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出現了問題,在孩子面前家長要有公信力,需要知道孩子的內心真正需求是什麼,不願意學習可能只是他引起家長對他關注的一種方式,這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問題。第二,孩子不願意學習,原因可能在於他在學習上沒有得到家長,老師或同學方面的認可,他沒有成就感。所以需要家長,老師去找到孩子的優點,把優點放大,縮小缺點的位置,長時間的鼓勵和認可,會讓他重拾自信,慢慢的就好了。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