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潛艇不能發射防空導彈打反潛機呢?

用戶59630772196


眾所周知,反潛機(包括固定翼反潛機和反潛直升機)是潛艇的天敵剋星。潛艇如果碰上了反潛水面艦艇,還可以使用自己攜帶的魚雷或者反艦導彈奮力一搏,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但是如果遇到反潛機那就徹底杯具了,除了拼命逃跑以外就只有向上天禱告,祈求自己能夠躲過一劫。有的網友肯定會說,既然如此給潛艇裝上防空導彈不就行了?至少不會光捱打不能還手嘛。

反潛機是潛艇的天敵剋星

其實這個想法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而且有不少國家已經發展了專供潛艇使用的防空導彈系統,有的是在水面航行狀態下發射的(比如俄羅斯的SA-N-5潛空導彈系統),也有的是在下潛狀態下發射的(比如法德聯合研製的獨眼巨人潛空導彈系統)。當然前者技術門檻較低,改裝使用方便,直接裝在潛艇指揮塔圍殼位置即可,非常方便實力有限的發展中國家潛艇使用。

獨眼巨人潛空導彈系統

後者由於制導方式複雜,改裝難度大,成本費用高,只有軍事大國才捨得花這筆銀子。但是不管是哪一種發射方式的潛空導彈,制約其作戰效果發揮的最大問題並不是導彈本身,而是潛艇對於空中目標的觀瞄感知能力實在是差強人意。原因很簡單,潛艇是水下作戰平臺,主要探測手段是各種聲吶系統,不可能也沒有地方安裝體積龐大的對空雷達,最多隻有小型的導航雷達。

潛艇發射防空導彈效能不高

而且就算安裝了對空雷達,在水下潛航的時候也沒法使用,除非浮出海面打開雷達天線搜索目標,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主動暴露自己嗎?因此潛艇發現反潛機蹤跡最常用的途經,無非就是目視觀察、潛望光電觀瞄設備尋找目標,或者通過被動感知反潛機的聲吶信號確定其大致方位,然後盲射防空導彈,由防空導彈的導引頭自行搜索攻擊目標。不過作戰效率都相當低下,只能作為一種萬不得已的最後保命招數。

潛艇缺乏有效的對空感知能力

當然還有一種辦法就是“A射B導”,己方的其他作戰平臺將敵方反潛機的目標位置發送給潛艇,並持續提供中繼數據引導指示,再由潛艇發射防空導彈將反潛機擊落。這種辦法看起來的確很高大上,其實根本就是華而不實的屠龍之技。在所有作戰平臺當中,潛艇是接收外部信息最困難、響應速度最遲緩的一類,如果有其他作戰平臺能夠持續探測跟蹤反潛機,並提供火控級別的精確目標信息,完全可以直接攻擊反潛機,何需大費周折地在潛艇身上繞一圈?

潛空導彈的存在至少可以降低反潛機的工作效率

不過話說回來,儘管潛空導彈的打擊範圍和殺傷效能無法跟傳統的艦空導彈、地空導彈相提並論,但是隻要有了它的存在,反潛機就始終會有所顧忌,不敢再像從前那樣肆無忌憚地低飛盤旋,騎在潛艇頭上隨意大小便。不管能不能直接擊落反潛機,也可以迫使反潛機的反潛效率大幅下降。畢竟對於反潛機飛行員來說,茫茫大海之上冷不丁冒出一枚防空導彈朝自己飛來絕對不是鬧著玩兒的。綜上所述,潛艇裝備防空導彈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發展趨勢。


晨曦談兵


自打反潛飛機出現後,潛艇就成了受氣的小媳婦,天天月月年年追著打,特憋屈。就不能給潛艇配個竹竿,一竿子把飛機捅下來嗎?

當然能!可從現實來看,敢叫反潛飛機那也不是白給的。它和潛艇就像貓和老鼠、老鷹和兔子一樣是“天敵”關係。

自然界中的動物面對天敵通常不敢反擊,而只會理智的躲避逃跑。老鼠扛槍只敢在窩裡橫,哪敢跑出來跟貓叫勁。兔子急了倒敢蹬鷹,但那是拼死一搏,下場也好不了多少。

潛艇也是一樣,以目前的技術來看,潛艇攻擊反潛飛機非常困難,效果也不理想。冷戰期間,很多國家做過嘗試,在潛艇上加裝導彈,有水上發射、水下發射兩種方式。

水上發射型有蘇聯的SA-N-5單兵防空導彈,真的是一個蘇聯大兵鑽出潛艇外手持發射的。還有英國的“斯拉姆”潛空導彈,是在潛艇桅杆上加裝6聯裝發射裝置,可伸出艇外發射“吹管”防空導彈。

水下發射型也有很多,比如法國的“獨眼巨人”潛空導彈,德國、挪威聯合研製的“IDAS”導彈系統,美國研製的“西埃姆”導彈等。

“IDAS”導彈系統很先進,導彈遊離潛艇一段距離後才出水點火,使用光纖/紅外成像制導,可由操作員“人在迴路中”引導。美國的“西埃姆”導彈能自主搜索,具備“發射後不管”的能力。

但這些項目有的取消了,有的還在研製中,都未能得到海軍的全面認可。究其原因,還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潛艇要打擊反潛飛機,需要一個發現、搜索、敵我識別、鎖定、攻擊、撤離的完整流程。

就說發現吧,這就是一大難題。海水對電磁波非常不友好,任何電磁波都會在水中迅速衰減,傳播距離近,潛艇要想安全的躲在2、300米深的水下發現高空中的反潛機基本不可能。

如果上浮到水面用桅杆上的雷達搜索,那反潛機上雷達更強悍,更容易發現潛艇。即便以潛望鏡深度搜索,也會被反潛機迅速定位。

如果再先進一步,潛艇放出無人機搜索,那潛艇與無人機之間的信號傳輸也是個問題。再說潛艇又不能預知反潛機飛臨上空,也不能7*24小時的無人機警戒吧。

其次,攻擊飛機要用潛空導彈。導彈倒好說,現成的防空導彈一大把,但制導怎麼辦呢?導彈直徑小,裝備的導引頭能力小,一般用在末端制導上,中間飛行需要中繼。潛艇自己中繼不了,可誰來當第三方呢?

法國德國的導彈用光纖,由艇內的操作員指引,但光纖制導存在距離近,導彈速度慢等諸多問題。

就算美國的“西埃姆”具備自主搜索能力,那導彈出水的剎那間心裡也是迷茫的:我是誰?我要攻擊誰?我的目標在哪裡?導彈先要360度平面搜索,再敵我識別,確定目標,最後才拔腿狂奔。

這中間浪費的時間,人家反潛機上的告警裝置早就發現了。一發現導彈,就主動撤離,離你遠遠的,還能用干擾彈干擾。等潛空導彈打空了,潛艇位置暴露了,反潛飛機再呼朋喚友飛過來,潛艇心裡有多苦?還不如一開始悄悄的下潛跑掉呢。

就算導彈爭氣,幹掉了反潛機,可又如何呢?攻擊的那一刻,就等於向敵人宣告:我在這裡,快來找我啊。反潛飛機又不是孤狼,人家身後跟著一堆驅逐艦大哥呢,還帶著反潛直升機。

它們迅速到達展開拉網式搜索,主動聲納、吊放聲吶、深水炸彈、反潛魚雷一齊招呼,能從這張大網中逃出生天,那得看臉。潛艇是刺客,不要主動跳到前臺挑戰,除非想和鬼子的神風飛機那樣一去不回。

當然,潛空導彈也並非完全無用,還有那麼一絲肉味兒。它對反潛飛機低空搜索形成威懾,降低了搜索效率,提高了潛艇存活率。如果未來能解決潛艇遠距離發現、制導問題,那潛空導彈將成為潛艇強有力的自衛武器。就目前而言,潛空導彈還是一把貼身小匕首,不到拼命的時候千萬別用。


和風漫談


德國研發IDAS潛射導彈,是由德國空軍IRIS-T紅外空空導彈發展的潛艇防空導彈。法國海軍也在研發米卡的淺射版本,美國甚至把開發淺射型的標準6

但是電磁波在水中的衰減很嚴重,也就是說,雷達。

潛艇想要發射防空導彈,只能上浮至潛望鏡高度,升起防空雷達,在防空雷達發現目標後發射導彈。


潛望鏡高度

來,你給我解釋一下對面的反潛機得多瞎才能在一艘龐然大物上浮至潛望鏡高度的時候,仍未潛艇的蹤跡?

潛艇最強的防禦就是她那防不勝防的隱蔽性,而潛艇主動上浮至潛望鏡高度,信不信反潛機上的那幾個人做夢都能笑醒😂

所以說唯一靠譜的思路,只能是把導彈打出去,然後剩下的聽天由命。

這個思路還能再分為,將光纖制導的防空導彈打出去,在鎖定目標以後,光纖脫離。

或者是直接將導彈爭取,然後由高度自動化的導彈智能鎖敵(然而這個甭管什麼導彈,他都得先用火控雷達照射一段時間,先指引導彈該往哪裡飛,等到導彈最深的導引頭,發現敵機以後才能脫離鎖定,而不是直接扔,所以說這條思路pass至少現在不適合)

但是還是那句話,用光纖制導防空導彈固然是解決了信號傳輸問題,也能利用導彈自身的導引頭,儘快發現敵方目標。

但是這東西它確實能有多遠,要知道,如果導彈沒有中繼制導的話,射程是很近的,撐死了100公里。

而且,從哪兒發?是背後來幾個導彈發射管,向彈道導彈學習?

魚雷發射管裡面打出去。

如果是像彈道導彈一樣發射的話,那麼這個成本會高得不可接受,如果像魚雷一樣的話,成本倒是也低了點,也就是說能夠接受的也就是光纖制導,但是這個思路也就好了,沒多少。反潛機打起來照樣是輕鬆加愜意。


嘯鷹評


不是不能

這裡是李曉偉,為你分析下,潛艇為什麼不安裝防空導彈。1.潛艇自身薄弱的對空搜索能力,由於海水的阻隔,潛艇肯定沒辦法在水下用雷達,只能升出探測設備,例如潛望鏡 和雷達,它們需要出水後才能工作,這樣暴露了自己。並且潛艇的雷達安裝位置低,所以通常反潛機雷達探測範圍,大大高於潛艇對空探測範圍,這樣暴露自身的做法不值得。

2.潛艇就算有辦法發現反潛機,例如數據鏈,那麼,為什麼不派其他的平臺,來幹掉反潛機?反而,讓潛艇開火,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就為了對付一個反潛機?

既然,其他平臺做到了先發現,那就應該先摧毀,而不必要,採用潛艇發射防空導彈,這種暴露自身的做法,得不償失。潛艇設計之初,就是利用厚厚水層來隱藏自己,一但暴露潛艇就失去了隱蔽性,隱蔽性是潛艇最大的殺手鐧,如果潛艇不隱蔽了,那麼造潛艇就沒有多大意義。


李曉偉


也許這個問題應該反過來問吧,潛艇為什麼要安裝防空導彈呢?這不僅僅一個技術問題,以目前的技術,潛艇防空上是一個巨大的技術難題,更是一個邏輯問題,或者說:潛艇到底是什麼樣的作戰裝備?

現代反潛機因飛行速度快、搜索範圍廣、打擊迅速,確實是潛艇的主要敵人,到目前為止,安裝有防空導彈的潛艇絕對是異類中的異類,一個根本就沒有流行過起來的設計。

現代潛艇的設計首先要求是追求隱身性能,不被對方發現,潛艇屬於玩偷襲的角色,不會與對手正面交鋒,強調在不被對手發現的前提下,了起攻擊。潛艇對抗反潛力量的唯一的方式就是隱蔽起來,不被對方發現,安裝防空導彈實質上與強調隱身的特點相違背。

潛艇可以通過下潛到一定深度,藉助水層的掩護來保護自己,可是使用防空導彈,這意味著他必須上浮的接近水面的位置,這就等於自己主動暴露自己的位置,違背了潛艇作戰的使用原則。同時使用防空導彈打的反潛機,無論成敗,都暴露了自己的方位,這等於告訴對手,有潛艇正在某個群裡的活動,必嗯然招致對方反潛兵力的圍剿一樣。

從潛艇誕生開始,人們對潛艇技術的認識就一直保持隱蔽性第一的理念,其他性能都必須為這一點讓路,雖然在也沒出現過高速度,大潛深的構想,可惜後來都證明是另類,沒有發展起來,有關潛艇防空的問題,一直有過想法,但是從沒有成為主流,技術上可以研發,但是各國軍方從沒有相中過。


南國軍情


潛艇與反潛機,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矛與盾的關係,如果加上航空母艦,這三者的關係倒是有點像:“小偷”<>“銀行”<>“安保”的關係。(至於潛艇、航母、反潛機各自扮演什麼角色,看這篇文章的都是情商智商一流的人,我就不多做解釋了。)

“小偷”時刻惦記著“銀行”,“銀行”呢為了安全起見,僱傭了“安保”,來防止小偷對銀行的破壞。小偷雖然偷不了銀行,可是“大盜”破壞“安保”,偷盜“銀行”的事情,大家肯定在電影裡經常看到。

那麼今天我們就先來聊聊“小偷”與“安保”之間的較量。

一、潛艇的主要目標是攻擊艦船。



“小偷”的目標是偷“銀行”,所以他的主要手段應該用在攻擊“銀行”上。

潛艇是航母的殺手鐧,這地球人都知道,再加上潛艇本來深潛海底,艦上空間有限,如果不發揮自己“暗箭傷人”的特長,把主責主業用在對付航母上,那就是典型的敗家。有潛艇在,便可以極大的壓縮航母的“風騷走位”,懾打併舉,潛艇對艦船的封鎖,無疑是航母不敢逾越的雷池。

二、潛艇攻擊反潛機必定會暴露自己。



潛艇攻擊反潛機無異於“兔子蹬鷹”,是一步險招。

1.潛艇與基地的通信只能依賴於長波通信,深潛海底,獲取信息只能依賴於基地,但只要通信,被定會被反潛機盯上。

2.潛艇攻擊目標必定會上浮至水面位置,有的甚至到潛望口的位置,這樣呢,反潛機一定會告訴航母,潛艇就會成為艦載機和驅逐艦的大餐。

3.反潛機本身具有MAD(磁異探測)系統。只要潛艇運動,能精確定位潛艇的位置,如果潛艇處於待機狀態,就會投放聲吶探測器,妥妥的把你定在海中。去年,俄羅斯基洛級潛艇不就被韓國反潛機啪啪打臉了嗎?



三、潛艇攻擊反潛機“鞭長莫及”。

要想打反潛機最好是藉助其他的力量,比如空軍、海軍防空艦艇等潛艇以外的力量。如果非要用潛艇,那麼至少解決下面三個問題。

1.通信保密,與基地交互信息不被發現。

2.為潛艇加裝對空引導雷達,能指引地對空導彈命中反潛機。

3.解決潛艇上浮不被發現的問題。

我想這三個問題就目前的實力恐怕任何國家都難以解決吧,所以還是洗洗睡吧。

且慢,潛艇就真不能攻擊反潛機嗎?科技在進步,時代在發展啊。“小偷”偷不了“銀行”,我們有“大盜”啊,“大盜”敲掉“安保”,分分鐘啦。

下面有請“大盜”裝備量子技術上場。量子技術對我們潛艇來說可是如虎添翼啊。如果藉助量子技術,我覺得潛艇打反潛機將不是問題。

一、量子通信技術,保證潛艇信息獲取,且無法破譯。

看過《蟻人2》的小夥伴都知道,量子密碼和量子糾纏,我們充分利用這兩種技術,攻克量子通信技術,就能完美的解決潛艇與基地的信息交互,使反潛機無法偵獲潛艇的位置,同事我們還可以獲取反潛機的態勢信息,為解決反潛機提供了第一步:情報。

二、量子導航技術。

現在潛艇所用的導航設備都是慣性導航設備,如果在海底航行個一天半天的,不上浮借助北斗、GPS等衛星定位系統,那就極有可能偏離個10公里啥的,那還打個屁仗啊。自己都沒有一個準確的座標系,怎麼去解算反潛機的相對位置啊?所以量子導航技術可以將這個誤差控制在一米以內,這就為打下反潛機提供了彈道解算技術支撐。第二步:定位。

三、誘餌式浮艙發射平臺。

我潛艇要上浮才能發射地對空導彈啊,我就不,在獲取了絕對可靠的情報後,解決了定位難題,通過發射誘餌式浮艙發射平臺,讓浮艙浮出海面,同時通過解算,提供精確的座標,地空導彈從浮艙中騰空發射。反潛機,拜拜啦,大功告成。第三步:擊殺。

通過以上三步,完美解決潛艇攻擊反潛機的難題,但前提是“大盜”必須要有量子技術啊,所以各位聰明的讀者們,“大盜”能不能擊殺“安保”,偷盜“銀行”要看你們的了。

親愛的讀者們,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有趣,請不要吝嗇你的小手點個贊哦。大家的評論我都會一一回復。崤山小虎在此謝謝大家的點贊和評論。


哨兵小虎


“潛艇為什麼不能打飛機?”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關鍵還是潛艇設計思想觀念出現了問題。

在今天的相控陣雷達技術支持下,潛艇雷達完全可以設在塔臺上。

不過這樣這樣的雷達存在一個問題“怎樣應付潛水壓力”?反向思維是“潛艇需要潛多深”?

我們知道“一個大氣壓是十米水柱(海水約9.8m水柱)”,那麼潛艇下潛50m艇殼水壓也不過只要5個大氣壓而已。此刻的潛艇,飛機是很難通過肉眼與雷達發現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聲吶。

這個深度的壓力,相控陣雷達罩是可以通過“高壓空氣”給予“平衡”的。所以說“055艦的相控陣雷達完全可以直接用到潛艇上”,這樣潛艇就給自己安上了“千里眼”,為像“055”驅逐艦那樣“縮版”防空能力打下了基礎。

這也就是說“反潛飛機”威脅不到“055”防空驅逐艦,同樣也威脅不到“防空潛艇”,何況“防空潛艇”可以“緊急下潛”躲避“空對艦導彈”“艦對艦導彈”。

按照這個思路走,相信不久的將來潛艇捱打的局面將會被“防空潛艇”的出現而改變,讓潛艇有“劃時代”的新生。


B座603-YXQ


反潛機飛行速度快、搜索範圍廣、打擊迅速,在反潛作戰中確實有著先天優勢。世界上大部分潛艇都沒有裝備防空導彈,但是也有潛艇裝備了艇載防空導彈,其中比較典型的有兩款:俄羅斯“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和德國212型常規潛艇。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潛艇(將來短期內也很難有潛艇會超過),最大水下排水量超46000噸,龐大的身軀除了能攜帶20枚P-39潛射彈道導彈、6具533mm魚雷發射管以外,還配備了8具“針”式艇載防空導彈,使得“颱風級”戰略核潛艇能夠在潛望鏡深度發射防空導彈反擊反潛機。俄羅斯之前出口伊朗的“基洛級”常規潛艇也裝備了此款潛射防空導彈。

蘇聯時期“颱風級”戰略核潛艇群(這一壯觀景象一去不復返了)

俄羅斯“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大家知道其搭載的潛射防空導彈在哪裡嗎?

德國212級常規潛艇是德國海軍目前的水下主力,得益於德國潛艇設計方面的高超水平,在1800餘噸的體型上安裝了6具533mm的重型魚雷發射管,同時還裝備了由德國和挪威聯合研發的IDAS潛射防空導彈。IDAS潛空導彈彈重只有60公斤,但卻有15公里的射程!

IDAS潛射防空導彈發射管狀態的IDAS防空導彈

212級常規潛艇攻擊空中、海上目標示意圖

潛艇雖然可以裝備潛射防空導彈,但是由於水下無法對空中目標進行有效的搜索,一般情況下必須上浮至潛望鏡深度才可以搜索和發射,而此時是潛艇最危險的時刻,反潛機在數十公里外就可以發現潛望鏡深度的潛艇、並在潛空導彈射程外發射反潛導彈進行攻擊!個人認為,潛艇最大的威脅是其隱蔽性,裝備潛射防空導彈的實際作用並不大!

潛艇就應該去發揮潛艇該有的作用,防空就交給水面“衛隊”吧!^_^


威吶解析


主要原因在於潛艇不像水面艦艇那樣容易發現空中目標。潛艇是在水下活動的,利用海水隱蔽自己。可是海水對短波無線電有很強的屏蔽作用,潛艇在水下只能通過聲吶探測水下和水面目標,對空中目標無能為力。



潛艇上雖然也裝有雷達,但裝在圍殼裡,潛航時要收起來,因此雷達天線尺寸很小,再加上圍殼高度也無法和水面艦艇相比,所以即使潛艇以潛望鏡深度航行或者浮出水面,探測距離也是很近的。

然而,潛艇的對手反潛機由於飛得高,裝備的搜索雷達能在數十公里外抓住潛艇的潛望鏡,在上百公里抓住外露的潛艇,因此反潛機可以做到先敵發現,先敵發起攻擊。

潛艇一旦暴露,要想擺脫攻擊非常困難,因為其速度根本無法和反潛機相比,特別是緊急下潛後加大速度逃逸產生的噪聲也容易被反潛機的聲吶系統發現。如果潛艇低速航行或者坐底,那麼反潛機會用反潛武器逐步縮小攻擊範圍,或者召喚水面艦艇協同攻擊。



而現代威力最大的防空導彈是雷達制導型,需要搜索雷達、跟蹤雷達、指揮控制系統,這些系統對於斤斤計較空間的潛艇來說就裝不了,即便硬塞進去,潛艇自身外露高度有限,探測和跟蹤能力也遠無法與水面艦艇相比,防空效能是很差的。

如果不裝雷達制導型防空導彈,就只有紅外製導型防空導彈,這類導彈射程和射高都太小,對反潛機能構成的威脅只能用聊勝於無來形容。

光纖制導型防空導彈雖然射程遠,也不需要跟蹤雷達,但對搜索雷達還是需要的,潛艇如果不能遠距離發現目標,光纖制導導彈射程再遠也沒有意義。況且拖著一根導線使得潛艇無法實施有效機動,基本就是在近水面或水面的浮靶,是非常危險的。



潛艇防空,人們一直在想,但現實情況是效能很差,始終沒有實質性技術突破。(S)


聯合防務


主要是沒防空雷達!現在的防空導彈要打飛機首先要通過雷達鎖定,即便是肩扛式導彈也是要先瞄準鎖定飛機,而潛艇不具備這個能力。

潛艇在水下,沒法通過水層發射雷達波,沒法探測反潛機的位置,即便能夠通過潛航天線來發射信號,由於地球的曲面問題,潛艇的潛航天線理論上也只能探測半徑1.5公里範圍的扇形空域,不足以形成直接戰鬥力。

現在的潛艇大多隻有裝備肩扛式防空導彈,可以在浮航的時候打擊反潛直升機,或者出其不意打擊反潛機。但是這是沒有辦法的自衛辦法,因為戰機在空中機動的速度比潛艇在水裡機動的速度快得多,等到這個時候幾乎就是魚死網的被動迎戰。

不過呢,現在德國已經在研究無人駕駛的護潛戰機,這種戰機將在短期內問世,具有潛射能力,具有發射空空導彈能力,可以為潛艇護航!德國人在開發212潛艇的時候有提出用潛射無人機來主動攻擊反潛機,掩護潛艇。這是因為德國作為二戰戰敗國,開發一些武器受到限制,比如不能使用核潛艇等。所以德國在給新的212潛艇定位戰鬥力就是要跟核潛艇一樣,甚至超越核潛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