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看見兒子將好吃的菜吃完了,沒給我留一點。應該怎麼教育?

蓋世乄太保


如果之前缺乏“同理心”的教育,那麼不管孩子現在多大,媽媽都可以坦誠表達自己的需求,記住是表達需求,不是指責。因為如果你過去沒有對孩子進行過相關的教育過影響,而且也沒有提前跟他說你的需求,人家不知道沒留也是正常。往往是,自己不表達需求,還期待對方自己能夠猜明白。

像這樣的情況,你回來只要說“今天吃了*菜,好吃嗎?媽媽也想嚐嚐,下次也給我留點唄?”,如果下次沒留,繼續這樣說。隨著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總歸會明白的。

造成這種情況還有一種可能是:孩子小時候跟家長分享,家長不吃,時間久了,他自然默認喜歡吃的都是他可以吃完的。所以,往後所有好吃的東西大家都分著吃。讓孩子學會心裡有別人。


倪倪的認真一點


這是從小培養的結果,有點自私自利,不顧及他人,我小時候家裡吃飯時候,等老爸下班回來,老爸回來喊我奶奶吃飯,我奶奶摸筷子坐下,我爸才坐下,我們幾個才動手吃飯,等我有孩子當爸爸了,家裡吃飯時候,孩子小時候,做好飯,我爸坐下還沒動筷子,我兒子拿著筷子就夾菜,我拿過他的筷子給扔了,我說記住,長輩沒動筷子之前不能拿筷子給我亂翻菜,還有想吃什麼菜就夾,不能夾子不吃在扔盤子裡,下次再這樣,你給我站沒人地方反思一下,鄰居說小孩子不懂事,看你管孩子嚴了。我說從小不教育大了沒規矩。

現在在家吃飯兒子很懂事,家人一塊吃飯,兒子主動拿筷子分分,有時候我和兒子一起吃飯,我不吃,兒子也不吃,跟同事出去吃飯,我們大人說話聊天,兒子也不亂夾亂翻。


紫雨傘的傳說


您好!對於您說的這種情況家長不能置若罔聞、更不能一笑了之。必須要立即嚴肅指出孩子的錯誤,責令他以後不能再犯。 孩子如此自私,反映了家長在“孝心”“感恩”“分享”等課題對孩子教育的缺失或者說是教育的失敗。如此發展下去,孩子必會養成極端自私的性格,將嚴重危害孩子的成長和將來的發展,也會影響整個家庭的幸福指數。對於這樣的孩子該如何教育呢?

家長想要教育自私的孩子就要從自身開始注意言行舉止和行為教育,以身作則的教會孩子什麼是分享、什麼是平等、什麼是為他人考慮。

首先,要堅決防止溺愛孩子。這需要父母以及家庭其他長輩一起共同努力創造,尤其是隔代長輩的溺愛更是容易嬌慣壞孩子養成自私的性格,不懂得感恩和回應隔代家長的愛護,所以家庭氛圍不能過於寵愛和嬌慣孩子。

其次,使孩子樹立平等意識。很多孩子自私都是帶有一些自我中心的,覺得我的東西就是我的,你不能碰,一切的利益和結果都要以對自己好為前提。這一點是最要不得的,家長在日常教育中也要先教會孩子人人平等,不能因為孩子小所以無限遷就和嬌慣,理應當教會孩子平等,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學會分享和付出也是一種美德。

再次,父母必須以身作則。有些父母因為生活和工作的關係,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斤斤計較和自我領域極強的行為,這變相的教會了孩子自私自利。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做到以身作則,家長平時會分享、會關心別人,自然孩子也就有模有樣的學著大人的樣子去分享、卻為他人考慮,自私的心理自然也就消除了。

希望以上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航仔學舞


不要氣,接受這個事實。我會這樣誇張的說:呀,您真厲害吃了這麼多,今後身體倍兒棒,孩子一定多吃多長身體,將來有個好身體,做什麼事情都不用擔心,媽媽就特別高興。下次您好要多吃點,來,耶,擊掌。等到第二天,您在出門前就給孩子說,今天您多吃哈,就像昨天一樣把媽媽的也吃掉,只要您開心,媽媽就是餓肚子也開心,聽見沒有。

此時孩子在心理一定會默默嘀咕,今天一定給媽媽留,不要再吃媽媽的了。

就像太極,先接過來,再推出去,順其自然最好,暗示的話遠比指責和棍棒強。



新舊二維張力


如何教育,看基於什麼樣的教育目標,你是想培養一個有獨立人格,懂得自我關懷的人,那麼恭喜你,你兒子已經具備了。如果你想要一個唯唯諾諾,不懂得照顧自己的感受,只是一味的付出、犧牲、愚孝的話,那就用道德綁架他就好使。

當然,這兩者之間也有更多的選擇,比如,你如何愛自己和關照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孩子把好吃的都吃了,你什麼情緒?什麼感受?你內心想要的是什麼呢?希望兒子,愛人,甚至是父母是怎麼對待你的呢?問問自己的內心,給自己一個誠實的答案,看看你真的是想教育孩子,還是內心有個渴望愛的小孩兒,在通過這件事情來提示你,讓你開始愛自己。


心靈療愈譚琪瑜


那要看你想怎麼教育?

如果要教育孩子自律,就這麼誇獎孩子:喲!不錯嘛!自己吃飯,我還擔心你不知道自己吃呢。要是下次吃完飯能自己收拾一下餐桌、再把碗洗了,就更好了!

如果要教育孩子心裡有別人,不要那麼自私,就“訴苦”:哎呦!媽媽好累!晚飯剛做好就被領導叫去加班了,現在餓死了!而且,我累得連鞋都不想換了。你能不能幫我拿下拖鞋?你有沒有給媽媽留點菜?吃完了呀!那你能不能給媽媽煮一包方便麵?


李科浪老師


其實如果兒子因為年紀小,他不知道和別人分享美好的東西。你可以跟他打個比喻。你說如果哪一天我去街上買的一個很好的吃的東西,並且你也很喜歡吃的。那如果我一個人偷偷的把它吃完再回家,然後你也不知道,後面我輸了你才知道。你心裡面是不是很不開心?再比如爸爸如果掙到錢啦,給自己買東西不給你買東西,那你心裡面會不會很生氣?那你現在你自己有好吃的,一個人吃完不給爸爸留一點,那爸爸是不是也會很生氣?我相信小孩子會明白這些道理的。所以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還是要多和孩子多溝通多引導。我相信孩子慢慢的他會把這樣的自私的行為改過來,懂得和大家一起分享美好的東西。


彩虹姐的生活


看來是做媽媽的,一般女性會有這種想法。

需要教育嗎?似乎孩子就應該懂得父母的辛苦不易,就該懂得“孔融讓梨”的孝道。

有時我在想,我們有沒有那麼想著父母?如果現在做的很好,那麼,我們可以不可以回憶一下是什麼時候才有這種“意識”的?或者是怎麼“悟”到這個?

看了問題,我樂了。


一個蟲蟲的旅行


估計你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應該是比較生氣的,所以首先你需要平復情緒,因為生氣批評只會讓局勢更加地僵化,所以從容心態很重要。

那孩子之所以會產生這樣自私的行為,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在家長身上的,現在的家長大部分都是優生優育,一切以孩子為主,所以造成了其只顧自己的自私行為,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育中要找到一個平衡點,不要過度寵溺孩子。

除此之外,可以讓孩子接受同樣的體驗,換位思考,直接感受的衝擊會更大一些。


風為瀾殤


首先肯定孩子自己吃飯不用家長操心,提出表揚。然後問問孩子瞭解家長喜歡吃的菜是什麼?如果媽媽提前吃飯,把孩子愛吃的全部吃掉你會怎麼想?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懂得感恩!我們喜歡吃的喜歡做的有很多,但我們在做這些時要多多考慮身邊的人他們是不是也喜歡,要學會包容,也要在適時做出讓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