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議會選舉,保守派獲勝,有何現實意義?

新文化街男孩


據目前的開票結果顯示,伊朗第十一屆議會選舉的290個席位中有183個已經確定,保守派或強硬派獲得135個席位,改革派獲得20個席位,獨立參選人士獲得28個席位。這意味伊朗保守派勢力提前鎖定勝利,而且是大獲全勝,重新奪回議會的控制權,以哈梅內伊為代表的溫和派失勢。換言之,選民不認可魯哈尼的溫和路線,希望政府採取對美強硬路線。

有媒體報道稱,保守派中當選的議員大多有伊斯蘭革命衛隊背景、忠於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這一群體恰巧是伊朗對美立場最為強硬的群體,簡直就是鷹派中的鷹派。保守派控制議會後,魯哈尼在議會將失去盟友的掩護,成為實打實的光桿司令,在議會保守派的施壓下勢必會對美國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對於現在的美伊關係無疑是雪上加霜。要知道革命衛隊是伊朗對外輸出革命的中堅力量,處在與美國對抗的前線,在也門、敘利亞等地都能看見其身影。

伊朗的議會選舉可以看成是一場“政變”,將改變該國的權力平衡,溫和派的政治主張不被民眾買賬。當初,溫和派代表人物魯哈尼當選總統時是擁有很高支持度的,他也基本兌現了競選承諾,成功簽署伊核協議,改善與美國的關係,進而使處於困境中的伊朗經濟社會得到復甦。然而特朗普的上臺對伊朗就是一個災難,他認為協議有問題,必須重新談判,進而單方面宣佈退出協議,重啟對伊朗的大規模製裁。這時,伊朗國民開始懷疑溫和派的路線是否正確,漸漸對其失去信心。

真正轉折發生在今年年初,美軍在伊拉克暗殺了伊朗軍方高官,兩國關係頓時緊張。對此,溫和派與強硬派發生了激烈爭執,以革命衛隊為代表的強硬派要求對美國進行近乎對等的保護,溫和派則認為點到為止,不要讓事態擴大。處在美國製裁之下生活困苦的民眾一切都看在眼裡,他們認為溫和派過於軟弱,一味妥協只會讓美國得寸進尺,跪著死去不如奮起反擊。民眾的不滿最終轉化為了這場政治海嘯,溫和派在議會全線失守,據此可以估計2021年伊朗總統大選極有可能出現一位保守派總統,像內賈德一樣對付美國。


大國縱橫


近期伊朗議會舉行選舉,保守派已經獲勝,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因為美國和伊朗高度緊張對峙,讓伊朗人民產生人人自危的心理,認為和西方國家做成交易,會讓伊朗陷入到極度危險的境地。根據伊朗媒體的報道,4年一度的伊朗議會選舉計票工作基本結束,在已經公佈的138個席位中,強硬派贏得了135個,而以魯哈尼為代表的溫和派,僅僅獲得了20個席位,獨立派人士獲得了28個席位,由此可見強硬派基本獲得了勝利。

現在出現的情況就是強硬太極度反彈,主要原因就是前段時間美國斬首了蘇萊曼尼,讓美國和伊朗產生了高度對峙的情況,美國對伊朗的威脅已經無以復加,不僅對蘇萊曼尼斬首,而且還基本摧毀了聖城旅的海外組織。人們紛紛指責魯哈尼應對不力,很多人開始懷念當年的內賈德。不過另一個情況是這次的投票率創歷史新低,實際的投票率可能不足40%,這是1979年以來伊朗出現過的最低的投票率,這種情況讓人感到非常的擔憂。

投票率過低說明民眾對政府缺乏信心,因為很多人認為現在投票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儘管伊朗政府做了很多的宣傳工作,但是投票率非常的不理想,主要是伊朗周邊的環境不斷的惡化,就算是把票都投給強硬派,伊朗也不可能去攻擊美國,因為兩個國家的實力差距實在是太大。

而且現在的局勢來看,歐洲各國也在落井下石,因此很多伊朗民眾失去了對強硬派支持的信心,不過總的來看魯哈尼的外交失利是這次伊朗溫和派失敗的主要原因。


江淮聖手


從選舉結果上看,這是伊朗民眾思念內賈德時代的結果,這說明伊朗“王者歸來”的時代又快成為現實。此次選舉有14名前內賈德政府的高官勝利當選。這一次勝利實際上就是在伊朗面臨歷史上最大危機時,伊朗民眾再次選擇內賈德派出山拯救伊朗。內賈德對西方的強硬是智慧型強硬,是國際包括西方都公認的優秀領導人。內賈德治國有方,贏得包括西方列強在內的國際社會的普遍尊重。義威而防萬敵,德威而名震天下,以一人之力,敵西方數十國,連當時的美國總統布什總統和奧巴馬總統都對內賈德敬重有加。

伊朗媒體報道,伊朗議會選舉計票工作已基本結束,在已經公佈的138個席位中,保守派贏得了135個,改革派僅僅獲得了20個席位,其中獨立派人士獲得了28個席位,這意味著伊朗保守派將會奪得議會的領導權及下一屆總統大選的勝利。這是內賈德派的絕對勝利。


一,伊朗保守派中的內賈德派再次取得了政權。

姜子牙盼周武王,伊朗高層也在為內賈德鋪路。伊朗危機之時,也是賢士復出之時。

伊朗現行的政體是政教合一的政體,所謂的“合一”,說白了就是“教士集團與世俗派共享政權”。但實際上掌握伊朗最高決策權的是伊朗教士集團。議會選舉保守派獲勝說明伊朗高層當局已經不再需要“溫和派”這塊件尷尬的“政治馬甲”。

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推翻西化的巴列維王朝後,主導伊朗政治方向的都是伊朗教士集團。所謂的伊朗強硬派也因此而得名。但實際上伊朗的強硬派和伊朗保守派並不能完全畫等號,因為保守派般是代表伊朗高級教士集團,而強硬派既包括高級教士集團又包括世俗改革派中的強硬派。

教士保守派主張以教馭政,社會思想體系保持伊斯蘭特色,排斥西方文化,而世俗強硬派則主張以政馭教,兼而學習西方長處,以西治西,但絕不屈服於西方勢力。內賈德派就屬於這一派。


二,雖然保守派已穩操勝券,但是投票率不過半說明伊朗保守法在一定程度是失敗的,這對以後的施政有所不利,但內賈德派幾乎全部當選有望徹底扭轉伊朗民眾的士氣。

雖然此次投票率只接近40%,保守派大勝,但在60%以上未參加投票的選民眼中,保守派的勝利是可喜可賀呢還是勝之不武?如果屬於後一種假設那反應出來的實際民意是什麼?會不會是那種失望透頂的感覺?只要投票率不過半,那麼保守派就屬於慘勝,但是這一次內賈德派幾乎全部當前將會徹底改變這些選民的看法,也會一掃伊朗當前低落的士氣。如果大部分人對一個政權的政治遊戲規則已經失去了興趣,那麼這種國家遲早會出大事。可是內賈德在時,民眾的投票率達到80%以上。


三,內賈德保守派讓西方列強恐懼,雖然想“磨刀霍霍”,但是列強們將不得不面對新的“內賈德時代”。

西方列強仗著堅船利炮已統治世界數百年而且已經取得了難以割捨的“巨大的既得利益”,所以他們目光所到之處,蒐集的就是哪些潛在的對手。不幸的是,他們在中東踫上了一個不會韜光養晦的硬茬。

伊極端保守派上場對伊大部民眾來說不是個好消息。對抗西方列強沒有錯,但是除了硬對抗還有更多的選項。硬對抗消耗能量很多,浪費能量也很多。最致命的是他們缺乏內賈德的大才!

其實,伊掌權者如果不計較個人得失,就很好辦,或者把經濟治理得國富民強就能保證統治地位無憂。就像內賈德在位時做的一樣。內賈德在時,可是萬民敬仰的領導人,那時伊朗經濟繁榮,政通人和,國泰民安,海內稱頌。

但是當今的伊當權者們由於習慣了特權,或已經不把民眾看在眼裡,其次就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地區霸主地位集中國力去“窮兵黷武”。伊朗最大的野心就是企圖一統中東伊斯藍天下,再圖打敗歐美列強而君臨天下。歷史上他們曾兩次建立世界性的伊斯藍政權,歷時數百年,影響全世界。但是,欲征服天下會花很多的民脂民膏,民眾真正在乎的是平靜而豐衣足食的生活而不是貧窮戰亂的大國巨族的空有其表的“輝煌”。從內賈德施政8年的業績來看,顯然內賈德派會有更好的方法解決這些矛盾。



內賈德派的勝利歸來是伊朗民眾的選擇,也是伊朗高層深思熟慮救國大難的決策,如果不出所料,內賈德可能將被伊朗高層再次推向伊朗政治舞臺。真的希望王者再次歸來。內賈德,你的國家已經在呼喚你,你回來吧!回來拯救你在危亡之中苦苦掙扎的祖國。👍👍


神碼人生大國觀察


據相關媒體報道,2月22日,伊朗第11屆議會選舉,在已經宣佈投票結果的42個議會席位中,保守派候選人獲得了約4/5的席位,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內賈德總統時期的14位前內閣成員,及當時的央行行長都已經當選。內賈德為保守派代表人物,曾是革命衛隊領導人之一,2005年至2013年任伊朗總統期間 反對與美歐改善關係;



從這份報道當中不難看出,在當前美國與伊朗敵對態勢加劇的背景下,伊朗保守派大獲全勝足以表明,以取得伊核協議成果為政治資本,提倡與西方改善關係的改革派,當前已經不再受歡迎,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溫和派魯哈尼政府 此前的政策,並沒有得到國內大多數人的認同,反而讓伊朗國內民眾感覺到,自己國家被美國的欺騙戲耍;




至於說,此次伊朗議會選舉保守派獲勝,有何現實意義?筆者認為,此次選舉結果足以證明,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為首的保守派,實力上得到了鞏固,這對於美國來講,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隨著伊朗保守派的獲勝,美國再想利用經濟制裁的方式 打壓伊朗,迫使伊朗在伊核問題上做出重大妥協的可能性將越來越低,有前往投票站的伊朗民眾表示,為了國家的獨立,他們願意再承受6年的制裁,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伊核協議的重新談判,都將不會有太大進展,畢竟,以哈梅內伊為首的保守派,一直對美國採取的是強硬政策,如今,保守派獲得勝利,美國對伊朗採取的制裁政策,必然受到削弱影響。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小柳聊聊兵


根據伊朗媒體的對外報道,2月22日,伊朗第11屆議會選舉,在已經宣佈投票結果的42個議會席位中,保守派候選人獲得了約4/5的席位。在伊朗議會290個席位中有183個已經確定,保守派或強硬派獲得135個席位,改革派獲得20個席位,獨立參選人士獲得28個席位。



通過這次伊朗議會的選舉,結果我們已經看到了,伊朗的保守派是的,已經掌控了整個議會。而對於伊朗的保守派勢力,主要是以伊朗前總統內賈德時期統治最為明顯。而目前通過這次選舉,可以看到內賈德總統時期的14位前內閣成員,及當時的央行行長都已經當選。內賈德作為保守派勢力的代表人物,在2005到2013年任伊朗總統期間,一直堅持反對於歐美國家改善關係,這也被稱為伊朗的強硬派。

而如今伊朗一會再次有保守派勢力佔據多數,這也與伊朗最近幾年來的整個外部情況變化有著直接的關係。以魯哈尼為代表的伊朗是以溫和派勢力為著稱,也就是說,伊朗的改革派,是由於魯哈尼的改革派選擇與美國和西方國家接觸的政策,最終才簽訂了2015年7月的《伊核協議》。當然,在改革派的成就當中,就是伊核協議為伊朗換來了接近三年的經濟高速增長,GDP增長率一度都超過了10%。

可以說,魯哈尼的改革派在伊朗高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顯然,他的政策佔據了伊朗社會的主流,也給伊朗帶來了環境的改善和財政的收入。然而,隨著美國2016年總統換屆以後,就改變了奧巴馬之前的與伊朗接觸政策。而是採取美國優先,美國利益至上的對外方針,伊朗問題上自然就遭到美國惡語相加,同時,對伊朗採取大規模的經濟制裁舉動。導致改革派相信了美國的政策,結果又遭到了美國政府的無賴行為。



改革派在伊朗內部就已經失去了更多的支持,從而變成了眾多的指責。因而在伊朗國內的保守派勢力進一步站在了伊朗的政治舞臺前沿,如今,伊朗議會選舉的勝利就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伊朗一定會選擇更加強硬的姿態來針對外部,尤其是針對美國對伊朗可能採取的經濟制裁與軍事恐嚇。伊朗的保守派勢力掌控伊朗的政治方向,對伊朗來說,與美國的鬥爭可能變得更加強硬,也可能導致美國與伊朗陷入更加嚴重的危機當中。



因此,對於伊朗改革派上臺掌控伊朗的國家主要方向,必然在美衣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而美國對伊朗顯然不會有多大的改觀,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的手段也不會放鬆,伊朗改革派上臺的與美接觸政策儼然已經失敗,如今的伊朗,也只能是採取強硬姿態與美國鬥爭。更讓人擔憂的問題很可能是伊朗的保守派會推動伊朗像核武器發展道路上前進,這有可能讓一個問題變得更加危機四伏!(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2月22日,伊朗第11屆議會選舉初步結果顯示,保守派將在該國議會中獲得絕大多數席位。這種結果意味著,在美伊關係惡化的情況下,維護伊核協議談判成果的改革派不受歡迎,而持強硬“抵抗”態度的保守派勢頭上升。初步計票結果還顯示,內賈德總統時期的14位前內閣成員及當時的央行行長都已經當選。內賈德為保守派代表人物,曾是革命衛隊領導人之一,2005年至2013年任伊朗總統期間反對與美歐改善關係。(2月22日澎湃新聞)


在伊朗,前總統內賈德被認為是保守派代表人物,現總統魯哈尼被認為是溫和派代表人物,伊朗最高領導哈梅內伊是當然的保守派代表人物。伊朗這次議會選舉,保守派大獲全勝,有媒體稱魯哈尼地位將不保,內賈德似的人物將捲土重來。個人認為,不盡然。


這次伊朗議會選舉保守黨獲勝,難道僅僅是內賈德的獲勝?又何嘗不是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獲勝?只要哈梅內伊還是伊朗最高領袖,不管伊朗總統是誰,魯哈尼也好,內賈德也好,伊朗都必須對美國強硬,不可能屈服於美國的淫威。


內賈德當總統時,對美國非常強硬,被稱為是美國的剋星。魯哈尼當總統後,相比內賈德而言溫和一些,但有伊朗最高領導哈梅內伊對美國強硬,已經足夠了。哈梅內伊和魯哈尼一剛一柔、剛柔相濟,最終也是聽哈梅內伊的,兩人配合得天衣無縫。


不是嗎?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對伊朗極限施壓,妄圖挑起伊朗內亂,推翻伊朗政權。不久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和媒體,還在挑起伊朗學生、伊朗民眾要求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下臺,但是這次伊朗議會選舉,美國無疑傻眼了。正如《衛報》分析認為,伊朗此次選舉結果表明,儘管投票率創了新低,但以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為首的保守派實力得到了鞏固。


美國今年舉行大選,美國總統特朗普連任希望很大,對伊朗極限施壓的政策基本不會改變;伊朗將在2021年舉行總統大選,這次強硬派人士在議會選舉中獲勝,為明年總統大選打下了堅實基礎,如果不出意外,魯哈尼之後的伊朗總統應該是強硬派,而不再是溫和派。強硬派總統與強硬的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強強聯合”,確實夠特朗普喝一壺的。


伊朗這次議會選舉,雖然投票率低,但前往投票站的許多伊朗民眾均表示,為了伊朗國家獨立,他們願意再承受6年的制裁。也就是說,伊朗民眾要與特朗普率領的美國鬥爭到底,即使特朗普連任,伊朗也不可能屈服。看來,特朗普與伊朗的“月子”已經結下,而且根深蒂固,特朗普希望與伊朗領導人談判的願望,估計這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實現了。


毛開雲


根據伊朗《德黑蘭時報》2月22號消息,伊朗第11屆議會選舉在22號當天順利結束,在目前公佈的初步選舉結果中,伊朗國內的保守派擊敗了目前執政的溫和派,贏得了首都德黑蘭的全部30個議會席位。

這也就意味著,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伊朗國內的保守派,將會在伊朗政壇上佔據上風,而由此所引發的,將會是伊朗對外政策的全面改變,同時也會導致中東地區的戰略局勢出現新的變化,即伊朗對外政策將會更加趨於強硬。

隨著此次議會選舉中,以強硬著稱的伊朗保守派上臺,導致目前伊朗國內的對外政策,將很有可能會出現較大的改變,使得過去溫和派領袖魯哈尼推動的伊朗對外政策,會出現比較大的改變,而這種改變將會導致以下幾點變化:

一是伊朗對美政策將會更加激進和對立,這會導致波斯灣局勢變得更加緊張。

由於美國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一直都在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行動和全面的經濟制裁,結果導致伊朗國內經濟遭受重創。此外美國在今年1月初還針對伊朗國內強硬派重要人物蘇萊曼尼實施了暗殺行動,結果導致伊朗國內局勢面臨失控的危險。

以上種種情況,都導致了伊朗國內保守派勢力的崛起,而當保守派勢力崛起之後,也必然會對美國展開更強硬的對抗,其結果就是整個波斯灣的局勢,將會變得更加的惡劣,而伊朗所面臨的局面,也會變得更加的危險。

二是伊朗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將會變得疏遠,導致伊朗在中東地區變得更加孤立。

當伊朗保守派勢力上臺之後,其對外態度的強硬不僅針對美國,而且還很有可能會針對目前正與之進行緊密合作的俄羅斯。

因為伊朗保守派之所以會被稱之為保守,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派系在對外政策上更加激進,更加抗拒與其他國家的戰略合作,特別是像和俄羅斯這樣的超級大國的合作,這會導致俄羅斯逐漸疏遠與伊朗的關係,使伊朗在中東地區更加孤立。

比如在2019年5月份,美國在敘利亞內戰中節節敗退的時候,伊朗派駐在敘利亞境內的軍事力量就曾與俄軍發生了比較嚴重的軍事衝突,發生衝突的主要原因,就是這些率屬於伊朗保守派的軍隊(這些部隊歸強硬派的蘇萊曼尼管),要求俄軍撤出敘利亞的緣故。

雖然隨後俄伊兩國平息了此事,但由於裂痕已經造成,因此在隨後以色列發動針對伊朗在敘部隊的攻擊時,俄軍的防空系統根本就不予理會,任由以軍轟炸伊朗在敘利亞的各種軍事基地,雙方矛盾由此可見一斑。

從伊朗軍方對待自己盟友的態度,我們可以看出,伊朗保守派勢力不僅排斥美國人,而且也會排斥俄羅斯人,他們始終都在尋求在中東地區的“一家獨大”,而這恰恰會導致伊朗會因為失去盟友,而陷入到危機之中。

三是伊朗會更加積極尋求核武器研製技術,導致伊朗將成為“歐美公敵”。

從保守派領袖內賈德擔任伊朗總統開始,伊朗人就一直都在尋求核武器的製造技術,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才導致了歐美各國針對伊朗發動全面經濟制裁。因此,當此次保守派勢力再一次佔據伊朗政壇之後,伊朗人必然會出於對絕對安全的追求,全面開啟核武器的研製工作。

但是這個行動的開始,對於伊朗的國家安全而言,絕對是一種巨大的威脅,因為包括美國、歐盟和俄羅斯在內幾乎所有國家,都不會允許伊朗研製出自己的核武器,以免在自己身邊再出現一個新的戰略威脅。

所以,如果伊朗保守派在上臺之後,繼續追求核武器研製技術的話,屆時美國和歐盟將很有可能會忍不住對伊朗“動手”,而曾經的伊朗盟友----俄羅斯,也會出於本國核戰略安全的考慮,對歐美打擊伊朗的軍事行動袖手盤管。

總的來說,伊朗國內保守派勢力的上臺,對於伊朗的未來而言絕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光靠喊出強硬的“口號”,解決不了伊朗目前所面臨的困境,那就是就是伊朗目前的整體實力與夢想無法匹配的問題。

這會導致伊朗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難撐起伊朗強硬的對外政策。正是由於伊朗政府本身並不具備足夠實力的情況下,還堅決拒絕與世界各強國的“合作”,其結果就是其他強國在伊朗沒有真正強大起來之前,提前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


落下m


保守派的對手是激進派,在伊朗有激進派嗎?很顯然,沒有,伊朗只有保守派!保守派也有衝動(強硬)和理性(溫和)之分。而題主所說的保守派獲勝,實際上說的是保守派裡的衝動派獲勝。這個衝動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強硬派,而理性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是“革新派”。

近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說,計票工作已經結束,208個選區中的201個結果已經出爐。7個較小選區的結果將由4月份的第二輪選舉決定。

儘管最終結果不像其他答友所說的已經出來,但強硬派在議會獲勝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別的不說,單單是德黑蘭的30個席位已經完全被強硬派拿下。儘管強硬派拿下了議會席位,而且伊朗前總統內賈德內閣有14人當選議員,但福垊認為現實的意義並不太大。

衝動還是理性,理性還是衝動,這是個問題!

  • 曾經衝動的懲罰

伊朗強硬派福垊也稱其為衝動派,他們對歐美實行的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中東要輸出革命,以前總統內賈德為代表的世俗強硬派,還比較注重傾向於對邊區的開發以及普通民眾救助補貼。內賈德是有名的大嘴巴,對歐洲、以色列尤其是美國態度非常強硬,而且特極力主張並高呼研製核武。正是因為他對美國的強硬,以及口口聲聲喊著要研製核武,才被歐美盯上的。歐美給予伊朗最嚴厲的經濟制裁和武器禁運,內賈德擔任總統期間,物價漲工資不漲,失業率漲房價不降。內賈德的政治正確,讓他脫穎而出平步青雲。同樣是他的政治正確,讓人翻不了身。他沒有完成經濟計劃任務,任人唯親(鐵哥們)忤逆了哈梅內伊,不僅沒有實現第三任總統,還一度被捕入獄。

  • 如今理性的尷尬

年輕氣盛、衝動高調的內賈德這個強硬派黯然下臺,老成穩重、理性低調的魯哈尼在哈梅內伊的支持下上臺。然而,歐美並沒有因為“刺頭”內賈德的下臺就放過伊朗,依然指手畫腳,說三道四,時不時的制裁。美國不靠譜總統上臺後,更是退出《伊核協議》,但歐洲又要伊朗遵守協議。魯哈尼本來還是比較開明,對於美國一般都是君子動口不動手,動口要麼說,要麼吵,最多是罵,但基本不動手。由於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地咄咄逼人地挑釁,又是石油禁運,又是經濟制裁,又是鋼鐵禁運,又是軍隊震懾。後內賈德時代,生生把一個“老實人”魯哈尼給逼急了——逼成了“強硬派”。可以說魯哈尼多少還是為內賈德背了鍋。

  • 未來還會有衝動的懲罰嗎?

這次強硬派表面看起來,是以絕對的優勢取勝的。然而,我們卻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場選舉結果最大的功勞不是選民而是伊朗的最高領袖。正是哈梅內伊為強硬派的拉票,才花落強硬派的。就是這樣,一些民眾還以疫情為理由,拒絕投票。在2016年議會選舉投票率達到60%,而今議會選舉投票率只有42%,還是哈梅內伊拉票並延長投票期的結果。而伊朗的首都德黑蘭投票率就更低了,只有22%。


內賈德的14名前內閣閣員的入選,有可能讓內賈德東山再起。不過,那時的內賈德一定以總結教訓,儘量表現的讓哈梅內伊滿意。強硬派的歸來,也意味了伊朗對美國的政策更趨向於強硬。孫子兵法有一句話是“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對敵人強硬也是需要謀略的,所謂弱以智勝。如果非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都是衝動惹得禍還會繼續。

在伊朗哈梅內伊對美國的政策想都而言溫和一些,故而保守派雖然贏得了議會,但也不一定能有所作為,他們難道不會以內賈德當做教訓嗎?


福垊


伊朗議會選舉保守派獲勝。這種結果標誌著在美伊關係惡化的情況下,維持伊核協議談判成果的改革派並不受歡迎,而主張對美國採取強硬態度的保守派勢頭上升,獲得極大的支持。


據相關媒體報道,2月22日,應進行第11屆議會選舉。在已經宣佈投票結果的42個議會中,保守派候選人獲得了約4/5的席位。其中在內賈德任總統時期的有14位前內閣成員。及內賈德時期的央行行長都被當選。

內賈德是何許人也?他代表的保守派獲勝有何現實意義?

內賈德是伊朗第九屆和第十屆總統。他1956年出生在一個平民家庭。父親是一名鐵匠。在兩伊戰爭期間,他曾經在伊朗革命衛隊服役。後來成為革命衛隊特種兵司令。在2003年4月當選為德黑蘭市市長。在2005年6月當選為伊朗總統。並且在2009年6月獲得連任。他在政治上堅持維持伊斯蘭價值觀的立場。並且樸實親民。勤儉廉政。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歡。

在當前美國與伊朗關係惡化的時候,伊朗保守派大獲全勝。標誌著以取得伊核協議成果為政治資本提倡與西方改善關係的改革派在伊朗並不受歡迎。相反,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為代表的保守派更為廣大群眾所喜歡,實力大為鞏固。

隨著以哈梅內伊為代表的伊朗保守派的勝利。在一個側面反映了美國如果想在利用經濟制裁的方式打贏伊朗是不可能的,而且有前去投票的民眾對媒體表示。如果為了國家的獨立,他們願意在接受六年美國的制裁。自從蘇雷曼你被美國殘忍殺害之後,伊朗國內的溫和派並沒有對美國採取大規模的報復計劃。這是相當一部分民眾很反感。他們急需一個強硬的政府來對抗美國來維護伊朗的尊嚴。而以哈梅內伊為首的保守派,就是一直對美國採取強硬政策。


大家認為這次伊朗議會選舉保守派獲勝有什麼意義?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謝謝大家!


獵鷹追風


在伊朗和美國針尖對麥芒之時,伊朗的議會選舉結束了,保守派取得了完勝。其意義十分明顯,是美國刺激了伊朗人民的反美熱忱。在伊朗人民的心目中,與美國強硬,才是符合伊朗人民的心願的。因此,保守派才會贏得絕對勝利。

此次選舉,讓伊朗前總統內賈德任期時的14位前內閣成員,及當時的央行行長都當選。內賈德作為保守派代表人物,曾經是革命衛隊領導人之一。在2005年至2013年任伊朗總統,期間反對與美歐改善關係。因此可以顯示出其實伊朗人民不需要和美國妥協,而伊朗人民選擇強硬派,就是顯示出了伊朗人民反對美國的基本意願。

據德克蘭媒體報道,伊朗4年一次的議會選舉在2月22日開始,本屆選舉有7100名候選人,在全國208個選舉參加競選,本屆選舉有5800萬個合格公民,其中290萬個選民是第1次參加選舉,這也是伊朗舉行第11屆議會。本次選舉在290個議席中進行,183個議席已有歸屬,保守派候選人獲得了135個穴位,改革派贏得了20個穴位,獨立派贏得了28個穴位,保守到大獲全勝,改革派表現失望,已經岌岌可危。

這次投票創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的歷史新低,全國的投票率大約只有40%,德黑蘭的投票率只有30%,而在上一次的2016年的全國,投票率為62%,因此可以看得出,實際上有許多人對於伊朗的前途是感到失望,或者是沒有信心的。對於應該選舉誰?心存疑慮的。所以,他們不願意參加此次投票,自動放棄了自己的選舉權。

當然,以魯哈尼為代表的溫和派失選 ,表明了伊朗的外交政策可能會因此而進行調整,和美國之間的矛盾可能會激化,戰爭的風雲變幻莫測。雖然美國今年將會舉行總統選舉,但是,美國在中東地區,乃至在波斯灣的軍事威脅越來越大。因此,不排除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後,有軍事侵略伊朗的可能。伊朗的議會選舉,讓伊朗更加強硬。而美國總統選舉之後,更有了對伊朗開戰的時間。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