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企業轉產消毒液 童裝廠改做防護服”細數這些暖心的“跨界”馳援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之後,武漢的醫療防疫物資很快就出現了短缺狀況。從醫用酒精到防護服,到消毒液,使用量激增。少了這些防疫物資,不僅一線的醫護人員會暴露在感染的高風險中,居家、社區等各種場所的消毒也都成了問題。這種情況,大家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怎麼辦?只能加大生產量。除了原本就生產防疫物資的企業加班加點,還有一些企業想方設法,迅速轉產,投入到了醫療物資的生產中。

一條原本生產運動功能飲料的生產線,如今,瓶子沒變,裡面裝的卻是標準的84消毒液。

“饮料企业转产消毒液 童装厂改做防护服”细数这些暖心的“跨界”驰援

從生產飲料到生產84消毒液,這個跨界似乎大了點。實際上,生產84消毒液主要工序是對上游工廠生產的原液進行稀釋、添加防氧化劑及分裝。這樣的生產工序和這家公司之前生產飲料的工序類似,只是原材料不同,而分裝能力直接影響著產能。

江西新餘金土地糧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阮昭平說:“我們生產線是全自動的,速度非常快,分裝能力也非常強。我們之前聯繫了這些廠家,主要進行分裝,我們的設備跟消毒液的設備是可以共用,但我們要做一些改造。”

設備改造需要四五百萬元,而且消毒液具有腐蝕性,一旦分裝生產消毒液,這條生產線就無法再生產飲料。得知阮昭平想改生產線的想法,家人和下屬都有質疑的聲音。

在諮詢了生產消毒液的專業人員後,雖然面對經濟上的損失,阮昭平還是決定開動消毒液的生產。

阮昭平說:“當時就是想把產品早點搞出來,因為這個不光是涉及到武漢,也涉及到全國,涉及到我們的親人,涉及到我們自己,這是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事情。”

“饮料企业转产消毒液 童装厂改做防护服”细数这些暖心的“跨界”驰援

阮昭平的做法得到了新餘市相關部門的支持,提交申請3天后,2月7日,他就拿到了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

有了行政許可,還要考慮質量達標。阮昭平召集企業品控團隊進行自檢,並請第三方機構進行檢驗,結果顯示產品符合相關標準。

從2月6日試生產以來,這條生產線已經生產了二十多萬瓶消毒液。他將把這些用飲料瓶包裝的消毒液全部捐贈給醫院、社區等相關單位,而後,當產品包裝完善後,他將把生產的消毒液低價銷售到市場上。

疫情當前,很多普通人都在儘自己的所能來共同抗擊疫情。

高祖浩一直關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醫護人員因為醫用物資緊張而節約使用防護服的新聞,他一直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高祖浩是青島三元色服裝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公司生產童裝,之前曾經為國外客戶代工過醫用防護服。廠裡有現成的設備,也有一定的經驗,但沒有國內醫用防護服的生產資質。

山東平度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於希寧說:“想助力他一把,在審批方面加快速度,就專門安排了工作人員和科室長,開通了綠色通道,給他們用一下午時間審批完了。”

“饮料企业转产消毒液 童装厂改做防护服”细数这些暖心的“跨界”驰援

特殊時期、快速審批。2月5日上午,高祖浩提出申請,當晚8點多,他就已經拿到了以往需要一週才能拿到的生產許可證。

為了儘快給抗疫一線供應防護服,高祖浩和工人們加班加點。

在此之前,高祖浩的工廠一直在生產外貿服裝,而眼下,為了爆發防護服的產能,必須投入全部的工人和生產線,之前好不容易談下的訂單怎麼辦?

青島三元色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祖浩說:“我們其他的應該有接近300多萬美金的訂單,現在因為我們轉產以後推掉了,到6月以後才能慢慢地給我們訂單。”

推遲訂單,就要承擔賠償,高祖浩沒想到的是,在與國外客戶溝通後,得到了這樣的回覆:“客戶說你們中國發生疫情,他們都從電視上看到了,他們也很理解也很支持,關於交付延期的事,不予索賠。將來你們政府給這個企業出具疫情生產保障企業,他們就免予索賠。”

2月9日,高祖浩將第一批下線的600件防護型的隔離衣無償捐給武漢市防疫一線,目前正在加急生產醫用防護服。高祖浩想著能儘快生產一萬套出來,早點提供給湖北的醫護人員。

國投集團國投生物梅河口阜康酒精公司在疫情發生以來就增加了醫用酒精的生產線,加快生產,第一時間將酒精運往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

這些酒精是捐贈給武漢的醫院和社區的,從東北到武漢兩千多公里,總要有人把酒精運送過去。每一次出車,司機一聽是武漢的任務都主動請纓。

在這些主動請纓的司機中,張樹權、石永亮、趙汝斌、劉雪林這四名司機師傅因為駕駛經驗豐富,承擔了運輸酒精到武漢的任務。2月17日下午2點,滿載著公司第三批發往武漢的60噸酒精的兩輛卡車出發,這也是這幾位司機師傅第二次前往武漢運送物資。

兩千多公里的長途運輸他們常跑,不過,將卡車開往武漢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他們不是沒有擔心。

“饮料企业转产消毒液 童装厂改做防护服”细数这些暖心的“跨界”驰援

國投集團國投生物梅河口阜康酒精公司駕駛員石永亮說:“可能人人都有害怕的心理,但是比起在前線工作的醫護人員,還有這些官兵,我覺得我們只是在背後默默地奉獻,希望我們源源不斷地給他們輸送新鮮的血液,給他們運送彈藥。”

為了趕時間,一路儘量不下車,吃飯就在服務區停車自己煮碗麵。這一路雖然辛苦,但沿路的經歷也讓他們覺得很感動。

石永亮說:“在這一路上有很多像我們一樣的物資輸送車,打著橫幅,也有很多熱心的市民、司機看到我們的時候為我們點贊,我們也感到很高興。進遼寧,進到北三家服務區的時候,給我們送上了兩箱飲料和兩箱麵包,增加了我們的信心,也增加了我們的動力。”

日夜兼程,一天一夜,行駛了2200多公里後,他們到達了武漢,這比平時要少用一半的時間。

這邊,武漢當地的“武漢抗疫供應志願者聯盟”已經準備好卸車,當地醫院也有人過來準備領取物資。忙碌卸貨的庫房裡,司機張樹權又見到了上一次送貨時認識的吉林老鄉志願者孫冬巖。

2月21日下午3點,這批酒精全部發放到武漢、恩施、襄陽、宜昌、黃石、黃岡200多家醫院和200多家鄉鎮衛生院。

在2月20日國新辦發佈會上,我們聽到了這樣一個消息:目前湖北武漢醫用物資短缺狀況有了很大改善,儘管仍然是緊平衡,對一線醫護人員和高危人員所需的防護物資是可以保障的。這句“可以保障的”背後,是從企業到個人不計報酬、無論得失、挺身而出。他們這麼做的原因只是想在這抗擊疫情的緊要關頭能有自己的一份貢獻,想在武漢困難的時候,自己能夠幫上一把。這是一份社會責任感,是將心比心的善良,也是同舟共濟的擔當。正是這樣的全民總動員,為這場抗擊疫情的鬥爭奠定了物質和信心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