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新冠肺炎 中西醫結合才能“標本兼治”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張麗霞

2月22日,大連與武漢雷神山醫院首次千里連線網絡會診,大連“中醫診療方案”也首次在雷神山應用。會診結束後,大連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中醫藥專家組組長、大連市中醫醫院副院長李吉彥接受《大連日報》記者獨家專訪。在對抗新冠肺炎的戰鬥中,“不單是中醫,而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目前看來是有效的。”李吉彥說。

大連中醫率先同步參戰

李吉彥透露,在國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還沒有提出中西醫聯合會診時,大連就已經實現了。1月22日大連確診首例新冠肺炎患者,“1月24日10時,大連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中醫藥專家組就到了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參與我市第一例確診病例的聯合會診。”

彼時對新冠病毒的認知還不清醒,所以不論西醫、中醫專家都在摸索地治療。“我們天天會診,密切關注患者的情況,兩三天就要調整方劑,有時候甚至一天調整一次。”李吉彥說。“中醫藥在新冠肺炎治療中究竟能起到什麼作用?”針對記者的提問,李吉彥拿出了遼寧省衛生健康委的一組數據:

遼寧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連中心累計收治確診病例22例(含丹東轉入3例),應用中藥湯劑治療11例,口服中藥湯劑後,無一例發展為重型或危重型;2例本地重型患者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後,已轉為普通型。目前出院患者10人,其中5人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平均住院日為13.2天,未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患者平均住院日為14.3天。

西醫攻“毒” 中醫治“人”

李吉彥說,西藥治療新冠肺炎主要針對的是“病毒”本身;中醫則講究辨證施治,治療的對象是“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可以這樣理解,中醫治療是通過調節人體自身免疫力,激發人體自身的力量來戰勝病毒,“除了舌象、脈象,我們每天都給患者一個表格讓他們打鉤,比如睡眠質量、情緒狀態、口感情況等。然後根據不同症狀,有的給湯藥,有的口服中成藥等。”

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針對的位點主要包含病毒基因組中3段保守基因序列,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第四版),在實驗室要確認一個病例為陽性,需滿足同一份標本中新冠病毒的2個靶標檢測結果均為陽性。李吉彥說,有個患者讓他印象深刻。這位患者三次基因檢測都出現了“單陽性”,而且沒有臨床症狀, “但所有中西醫專家都認為,不能放過每一個疑點。‘餘毒未盡’,無證可辨其實是有症可辨的。我們中醫專家組就開始進行‘扶正’治療,從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增強肺部代謝功能入手。”

李吉彥說,新冠肺炎醫療救治,通過前期“解毒”、中期“扶正”、後期“康復”,中醫專家組已經總結了許多經驗方劑,“所以,國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修正版)》一發布,大連市衛生健康委就結合我市實際,組織市中醫藥學會及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組中醫藥專家迅速研究編制了大連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

讓科技賦能千年戰“疫”瑰寶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數據顯示,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6萬例。近日國家有關部門披露的臨床實踐數據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效果良好。

李吉彥說,中華五千年,有記載的瘟疫1400多次,大規模的有321次。正是因為有中醫中藥的防控和治療,中華民族才得以延續生長。談瘟疫、治療疫病,離不開《傷寒論》等醫籍,“但是,我們運用這些中醫理論來指導今天的戰‘疫’,還需與時俱進,光會望聞問切不行,也要會看CT、核磁、心電圖、化驗單……中西醫結合是未來醫學發展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