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不僅僅是一場糟糕的感冒

病毒導致的流行性傳染病一直是人類的天敵。歷史上曾經多次爆發,其每次爆發,都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乃至生命。特別是,1918—1919年的流感大流行是人類歷史上傳播範圍最廣、破壞力最強的傳染病爆發,根據最新的權威估計,當時全球死亡人數達到5000萬-1億。這個數字不僅高於歷年來命喪艾滋病的人數總和,更遠超中世紀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

2004年,美國學者約翰·巴里在歷經7年的艱苦寫作之後,推出了《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一書,依據大量的歷史資料和數據,多線索展開論述,縱橫交錯地記述了有史以來最具毀滅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紀科學與醫學發展的歷史,細緻入微地描寫了科學、政治與疾病傳播互動的過程,並述及傳統醫學演化至現代醫學的重要里程碑,以及當年科學家、醫學工作者等在巨大壓力下所顯示出的勇氣或怯懦,信仰、價值觀、研究態度和方法。

這部著作不只是簡單講述1918年發生的事件,它同時也是一部權威性的有關科學、政治和文化的傳奇,出版不久即被美國科學院評為2005年度最佳科學/醫學類圖書。下面的內容節選自《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不僅僅是一場糟糕的感冒


無論是怎樣起源的,病毒都只具備一種功能:複製自身。但同其他生命形式不同(如果病毒也能稱為一種生命形式的話),這個過程並非由病毒自己來完成。它侵入具有能量的細胞,然後就像操縱木偶一樣,控制並利用細胞機器複製並組裝出上千個、有時甚至是幾十萬個新病毒,最終摧毀細胞。完成這一切的力量源自病毒基因。

在大多數生命形式中,基因都連綿排列在一段有一定長度的細鏈上,比如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上,但包括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以及引起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徵)的冠狀病毒在內的許多病毒,則將基因編碼在 RNA(核糖核酸)上。RNA是一種結構更簡單但不夠穩定的分子。

基因類似於軟件。基因給細胞命令,告訴它該做些什麼。

當病毒成功侵入細胞時,它把自己的基因插入細胞的染色體組中。病毒基因從細胞自身基因手中奪取了控制權,使細胞內部系統開始為病毒而不是為細胞本身生產所需要的物質。

這樣,細胞產生了幾十萬份病毒蛋白質,它們與病毒基因組拷貝結合起來,形成了新的病毒。然後,這些新生病毒就會脫離宿主細胞。在新生病毒顆粒從細胞表面破壁而出去感染其他細胞時,宿主細胞幾乎難逃死劫。

一共存在3種不同類型的流感病毒:A型、B型和C型。C型很少在人類中引發疾病。B型可以使人類發病但並非傳染性的。只有A型流感病毒會導致流行性疾病或世界流行性疾病。所謂流行性指的是在某地或全國範圍內爆發,而世界流行性則是指在世界範圍內爆發。

流感病毒並非從人類發源,它們的天然宿主是鳥類。鳥類身上的流感病毒變異體比人類身上的要多得多。人類過多接觸鳥類病毒也會直接被傳染,但鳥類病毒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染,除非它自身先發生變化並適應了人體環境。

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很低,但的確存在。病毒也可能以哺乳動物(尤其是豬)為中介間接傳染給人類。一旦一種流感病毒的新變異體適應了人體環境,則很可能會迅速傳遍整個世界,一場世界性的大流感就會爆發。

大流感的進攻方式通常是一浪接一浪的。累積“發病率”(一波又一波襲擊中病倒的人數之和)常常超過50%。流感病毒和其他一些病毒(而不是細菌)一起引發了包括咽喉疼等約90%的呼吸道傳染病。

冠狀病毒(引起普通感冒及SARS的病原體)、副流感病毒,還有許多其他病毒都會引起類似流感的症狀,彼此經常會被混淆。因此,人們有時會稱這些輕微的呼吸道感染為“流行性感冒”,對此也是草草治療了事。

然而,流感並不僅僅是一場糟糕的感冒。它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病,具有一系列獨特的症狀和流行病學行為。在人體中,病毒直接侵襲的是呼吸系統,當它逐漸滲透進肺的深部時就越來越危險。它會間接影響身體的許多部位,甚至連輕度感染都能引起肌肉和關節疼痛、劇烈頭痛和虛脫,而且會引起更多嚴重的併發症。

絕大多數的流感患者通常10天之內就能痊癒。也許部分是由於這個原因,部分是由於它常常與普通感冒相混淆,流感很少受到世人的關注與擔心。

即使從總體上看,流感爆發時並非都是致死性的,它還是給許多人敲響了警鐘——幾乎連最溫和的病毒都是能夠致人於死地的。當前在美國,即使沒有爆發全國性或世界性的流感,疾病控制中心估計,流感平均每年仍然造成約36000人死亡。

流感不僅是一種地區性疾病(只在爆發地區附近傳播的疾病),它也會以流行的或世界流行的形式發生。如果是世界流行,則將會比地區性疾病更加致命,嚴重程度有時甚至難以估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