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近幾年A股市場過度融資已重創了股市,你認同這個觀點嗎?

myworld99


有人說近幾年A股市場過度融資已重創了股市,這個觀點卻有一些道理,縱觀全球股市,在大幅擴張階段,往往不單單是股市受到了重創,參與股市建設的人也大多受到了重創,這其中也必然會早就極少一部分就此發家致富的參與者,但是,這僅僅是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的情況,拉長時間週期,你會發現市場會更健康。

我們換個角度想一想,過度融資對股市本身有什麼影響?

1、股市上市公司數量增加了,良莠不齊的情況更多了,這點誰都無法反駁。

這樣的情況,在某一市場高速發展期,必然伴隨著副作用,經此一役,好公司越來越好,垃圾公司越來越垃圾,增加了篩選公司的難度,恐怕好多公司你都還沒聽說過,結果人已經上市很長時間了。

2、股市總市值增加了,更多的錢流入到了股市。

這個是必然,比方說每年新增500家上市公司,每家公司募資不超過10億,那麼10*500=5000億,隨著時間的增長,這500家公司的股價發生了變化,或許平均下來每家公司的市值就成了30億,那麼30*500=1.5萬億,那麼股市總市值的增加就成了必然。

還有第三點嗎?我想了一下,如果硬要找個第三點出來,那麼或許就是在長時間內,股市會存在眾多的仙股,這些標的不受到參與者歡迎,自身質量也不在優秀,逐漸就會發展成為垃圾的更垃圾,這個也是必然,一個市場體量增加了過後,選擇性增加了雖然會加大篩選難度,但是,這也意味著股市這個最大的行業裡面會存在更多的優勝劣汰。

結果看了一大堆下來,事實告訴我們的是市場本身並沒有收到重創,市場一直在那裡,有沒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它依舊在那裡,真正受到重創的,毫無疑問,只有部分市場參與者而已,這部分參與者多以小白為主,也包括所謂的高手,有句話怎麼說來著,新手死於追高,老手死於抄底,高手死於槓桿,你會發現造就股市神話的只有一類人,那就是10年,20年以後,他還存在於市場上的人,這類人幾乎都擁有較高的平均年化收益,如巴菲特、索羅斯、林奇、楊天南、邱國鶩、林園等。

什麼叫長期下來,股市會更健康?

過度融資就意味著新股大量的發行,比如自2016年以來,A股市場基本解決了堰塞湖問題,大批量的上市公司出現,你會發現,這對A股市場本身的所謂殼資源、垃圾股有著很大的影響,炒殼似乎已經成了過去式,但是整個A股市場的體量大幅增加,好些個公司我都沒見過。

在不久的將來,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將會達到4000家,現目前A股市場總市值58.11萬億,可交易上市公司數量在3622家,平均能達到每家160億的市值,那麼就按照現在的情況,160*4000=64萬億,多400家公司,就多了近6萬億,以後會更多,可你會發現,這其中的垃圾股也變多了,而優質的上市公司也更受到參與者歡迎。

我特地差了一下數據,1997年美國上市公司數量達到了8,884家的最高峰,當時在蓬勃發展的經濟以及大量的風險資本融資刺激下,掀起了一波IPO高潮,特別是在科技領域。而2005年前美國股市一共有大約7500家上市公司,2010年前只剩5600家。平均每年因為被兼併/破產/退市等的公司大概400家,平均每年IPO大約150家,結果就是平均每年上市公司數量降低200-300家。美國股市股票的供給其實在不斷下降,股票價格上升。

通過成熟資本市場的情況,你有看出什麼嗎?

近9000家上市公司,接近現目前A股的3倍,然而卻存在這明顯的優勝劣汰,某種意義上將,美股能10年長牛,很大程度上是優勝劣汰的結果,好公司越來越好,垃圾公司逐漸被剔除,供給不斷下降,垃圾逐漸被清退,股票價格卻不斷的上升……

結合A股目前的情況,體量太少的情況無法做到這一點,而且相關制度、政策等都還處於不斷修訂中,換言之,現在的A股市場還處於發展階段,遠遠沒有達到成熟的狀態,那麼加速上市公司的增加,在體量足夠的情況下,你會看到更多的優質上市公司,而垃圾,你懂的……

還是那句話,市場不會因為過度融資而受到重創,重創的只是參與者而已,這就好比某個行業的競爭一樣,優秀的會逐漸脫穎而出,而一些小公司,要麼就被吃掉了,要麼就消失了,最終受傷的不是上市公司本身,而是更多的市場參與者,可你又無法忽視,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在股市活得風生水起,各方面因素總結在一起,才會出現一系列連鎖反應,記住一句話,發展過程中,只有量變才能引起質變。


關注易論,為您帶來更多優質原創內容。


易論招財圈


其實是什麼重創A股?當然是毫不節制的擴容即|pO!股民都深知,但管理層不認同,美其名曰為常態化!一個星期三四個,常態化?一個星期十七八個也常態化?應為隨心所欲化!每當股市市場稍微些上漲,新股就會迫不及待地發出!你發,股民沒意見,但質量怎樣?股指怎樣?股民感受怎樣?不停發出新股不算本事,你在擴容的同時,股指不停地上漲,哪怕是震盪上行就是本事!股市這麼多年,連300o點也上不了,火箭上天了,航母下海了,而股指仍裡步不前,華為5G了,科技在許多方面都世界領先了,而我們A股市場卻讓人揪心|!真不知,這擴容何時收收手,讓股市有個休養生息的時間,竭澤取🐟,後患無窮!漁場都有封漁時段,漁民都懂的道理,咋總有那些人就是不明白,抑或是裝糊塗?!!


藍天白雲209179703


大家好,我是九江股友,一個做到通過炒股實現穩定盈利的人。

股市的融資情況。

2016以來,一共有1000多家股票在a股上市。上市的公司數量佔到了整個市場所有公司數量的30%左右。也就是說整個市場的砂石公司數量呈現一個快速擴張的趨勢。

我記得工業富聯那隻巨大的獨角獸上市的時候,曾給大盤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具體是什麼影響,大家可以翻到那段時間的大盤走勢,反正不是很好的影響。


過多的上市公司數量,讓資金變得分散,讓炒作行為變得更加困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一家公司出了大新聞,只要不是特別壞的事情,不管是偏利多還是偏利空,只要影響力夠,就會出現爆炒。

這也就是出一個炒作的邏輯,遲鈍邏輯並不一定要利多刺激,只要有人關注就有人炒,而股票數量太多,人們的注意力也會分散

融資並不會重創市場。

一個股市它必須要融資,如果沒有企業進行融資,那他就喪失了他的意義,完全的淪為交易者的工具。

股市我們可以把它比作菜市場。只要是符合要求的菜都可以拿到菜市場上去賣。至於他賣不賣,得出去能賣什麼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

新股上市融資唯一的不足就是它不愁賣不出去。這就造成了很多興國,賣了價格太高了。也就是說這些資金買了新股是划不來的。

理想的情況就是好公司新股上市以後能夠不斷上漲,或者說波段上漲,給市場帶來積極影響,壞公司上市以後,投資者可能就不會搭理他,破發呀,到最後退市啊,都是應該的,這樣他也就沒有多大能量,給市場造成負面影響。

問題的根源在於

問題的根源有兩點,一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a股都處於高估的狀態。也就是說缺乏上漲的動力,需要調整到合適的位置才能平穩運行。

還有一點就是,新股上市,博傻式的炒作。從來沒有哪一個市場說是像a股這樣,新股上市動輒幾個漲停板,動輒翻幾倍的。這些漲停板過後開盤的股票就是一個地雷,炸到誰誰倒黴。


九江股友


無節制地加速l0P上市,而且魚目混雜,必然導致A股水源汙染和嚴重缺水;另外更嚴重的是,一級市場的lP0又為孕育著大量猛如虎的大小非,一旦減禁又為二級市場無休止的下跌,起到推波助瀾作用;20多年以來,A股熊長牛短的走勢、A股長期熊冠全球的特徵、A股缺泛投資功能和中小股民嚴重虧損現狀;由此可見,造成A股市場亂象叢生,長期低迷的原因,當然制度規則上存在缺陷是一個方面,另一個就是lP0氾濫(尤其是帶病的lP0)和融資過度,無疑是重創股市下跌的最直接原因。


公益與你常相隨


從16年~18年兩年多的時間A股市場上市了近1000多家新股,到現在已經遠遠超過了1000家了。股災的時候A股市場只有2500家上市公司左右,現在A股市場上已經有3660多家上市公司了。A股市場過度的增加新股就是在過度融資,過度的融資是否重創了股市看看這些年A股市場的表現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過度的融資確實重創了A股市場。

近幾年A股市場在不斷的發行新股,有市值幾十億的小企業,也有市值上百億上千億的大企業。像工業富聯,中信建投,邁瑞醫療,中國人保等都是近幾年上市的新股,他們的市值都在千億以上。雖然股份並未全部流通但是融資額度並不少,再加上之前上市公司的不斷解禁不斷減持,對A股市場造成的衝擊就可想而知了。本來只能吃一個饅頭喝一碗湯的人,現在讓他吃了十個饅頭喝了五碗湯,怎麼會不被重創呢?從16年股市大跌結束後,A股的主板市場確實走出了來年的慢漲行情,但是那都是銀行股,保險股,白酒家電等權重股聚集的板塊在拉昇。反觀創業板,中小板,甚至深圳成指根本就沒有大多的上漲,更多的還是在下跌。

過渡的融資發新股是為註冊制改革做準備。

我們都知道A股市場一直存在IPO堰塞湖現象,很多公司往往都是長時間的排隊等上市,有些一兩年都排不上號。這是因為A股上市實施的審核制,該制度本來就繁瑣時間長,A股IPO的堰塞湖多因為此。但是16年之後註冊制改革已經被提上了日程,隨著科創板的提出註冊制就更近了。如果A股在此時還不加快IPO速度勢必會對註冊制改革帶來不良的影響,這也是A股要完成改革必須要做的一步。還有IPO疏通了那麼接下來的註冊制改革才會順利,否則審核制下阻擋了一大批的上市公司,如果推到註冊制下那麼肯定會有更大一批公司會突然上市,這對A股造成的衝擊會更大。所以近幾年A股的大幅擴容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現在是重創了A股,但是最起碼未來的A股會更通暢一點。


投資觀


事實就是如此。還需要認同嗎?

整個外部都在上漲,我們卻獨自下跌。擴容速度之快,和下跌是其最大特徵。


生死有多遠


認同這個觀點。以美股為例IPO非常謹慎,新股上市有相當專業的考核指標,欺騙上市絕不可能罰酒三杯,不但處罰嚴厲甚至相關責任人是要坐牢的。而美股退市的公司不比上市的少,幾十年來美股數量並沒有增加幾個,更不可能象A股那樣IPO井噴潮,而退市股寥寥無幾,象康美藥業這樣的財務造假高達三百億的企業還能繼續上市,對於這種重大犯罪行為居然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特朗普上臺後再三要求監管部門少干預市場,凡出臺一個新政策必須取消兩個老政策。股市上漲是作為總統的業績,股市下跌總統都坐立不安。但是前證監會主席肖剛前一段公開講話卻聲稱不要把股市上漲作為監管部門的業績,這非常奇怪,如果股市總是飛流直下三千尺,你能融多少資?

當然股民希望股市上漲是希望賺錢,但如果沒有普漲的大牛市是不可能回本的。大家想一想池子裡魚多水少怎麼可能會漲?2007年指數達到6124點,2015年達到5178點是什麼概念?2007年市場最大成交量大約是2015年最大成交量的三分之一!而2019年九月份的成交量比2007年最大成交量還大的多,但指數只有2900點,是2007年二分之一不到。原因就是因為池子裡沒水都是魚,各路牛鬼蛇神都跑到池子裡坑股民的錢。而這還不算,科創板、新三板等又分流了不少資金。經過本人計算,存量資金的極限能力也就是撐死達到3300點,而且比較可怕的是指數僅僅是部分股票,絕大多數股票跑不過指數!

俗話說金九銀十,但這是針對股權投資人而言,海量新股上市能不開心嗎?十月份如果成交量不如九月,至少半年時間都是慘不忍睹,指數跌破2400點是百分之九十的概率。

順便說一句我是多頭,不願唱空,但暴跌將至,沒有實際操盤能力的人最好趕緊滾蛋不要玩了,也不要去買基金。

真正的牛市何時到來?我也想知道,但所有人的分析都是錯的,個人理解如果茅臺這種偽價值股不跌破三分之二就不會有牛市,如果退市股達不到新股數量三分之二也不會有牛市!


飛翼點通


非常認同,看看我們的股市,有幾家是真正給投資者分紅的,分紅有幾家的紅利是超過銀行利率,有幾家是搞實體經濟的,大部分都是包裝上市,業績造假,一年好,二年平,三年業績等於零,456年都虧損,但是到了解禁期,大小股東,董事長擠破頭都去兌現,根本原因是有全流通,所有股票全流通最大毒瘤,杜絕這一毒瘤的現象,只有一個,那就是呼籲,凡是不是在二級市場用真金白銀取得股票,都不能在二級市場進行銷售,只能做銀行抵押或按淨資產價格進行銷售,杜絕這些圈錢的吸血鬼,還廣大股民投資者真正權益!!


黃土高原81008144


都是亂說,中國股市的融資率和發達國家融資水平還有很大距離,中國企業大部分是直接融資,融資成本高,槓桿率高。長期看,不利於企業發展。所以,現在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市場,也就是股市,提高證券化率。

再給大家強調一下,縱觀全球股市,市場下跌調整不會超過兩年的。實際上好多人說本次股市的下跌點在2015年6月,我卻認為本次市場的下跌時間點在2018年年初。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只有市場真正的優質類股票,才是主力資金長期投資的焦點。他們的走勢才能真正的反映市場的真正走勢!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a股市場的白馬股,績優股走勢基本和外圍市場趨於一致。

2018年經歷了長達一年的單邊下跌。有國際因素,也有國內因素。尤其是這一輪從2015年開始的強勢去槓槓,造成了市場資金面緊張,在2018年我們終於看到了市場各方面危機的爆發。不過2018年年底,我們看到國家政策層面已經開始對市場積極影響。這就是國家政策開始轉型了。 2019年經濟基本面會出現一個加速探底。

2019年會是下一輪市場上漲的元年! 具體的行業,還是持續關注國家重點支撐的產業上。例如5g,芯片,文化傳媒,網絡等。這些題材主要是靠消息推動,業績上短期難以估計。 另外就是業績持續增長的行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馬股上,主要集中在家電,醫藥,食品飲料等消費行業上。這些板塊在整個市場個股中,一直以來就是成為典型,只要業績繼續保持,股價也會持續上漲。

除了股市之外,基本沒有啥好的投資行業了。首先,房子過去兩年長的太快,太高。股市經過大跌以後,便宜的籌碼已經出現了,沒必要花費精力去找別的投資品。從流動性,收益性,風險性來看股票目前是社會上最優秀的投資品。



立命財經


我不同意這個觀點,重創股市的不是新股發行,而是不規範的天量解禁股減持!無論股票質地好壞,上市的目的很明確——減持!是各種不規範的制度決定了上市不是為了企業發展,只為減持。為什麼?股票剛上市時為什麼只有百分之十的流通股在二級市場上流通?這就為高溢價埋下了伏筆,因為這個高溢價只能體現這百分之十流通股的價格。而解禁股到期後也能按這百分之十的高溢價價格減持,這對股民而言就是合法的搶錢。溢價少則十幾倍,多則上百倍,減持造就一個個暴富神話,從人性的特點來分析,這種暴富速度已經讓創始人喪失了發展壯大公司的動力!大股東的每一筆減持就意味著無數股民的投資血本無歸。百分之九十的解禁股遠比新股發行對股市傷害大,並且這個天量的解禁股會隨著新股不斷髮行,就像癌細胞一樣瘋狂的擴展,最終吞噬資本市場!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不能靠良心,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才能是股市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