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力提倡發展林下經濟,林下經濟包括哪些方面?

基層林業


林下經濟是近些年人們開始推動發展起來的,主要還是因為人們生態保護意識加強,退耕還林逐漸增加成效,人們把耕地種上林木之後,林木不能砍伐了沒有了經濟來源,農民生活得不到好的改善,探索林下經濟為農民增收就是一種長遠的出路了。

林下經濟按照目前探索比較成熟的來說,主要分為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生態旅遊等幾個大類。林下生態旅遊很多還是在嘗試階段,但是林下種植、林下養殖,已經是有很多地方形成了規模,逐漸受到了成效回報。

林下種植的林下經濟模式,探索的路子越走越遠

林下種植大有可為,這種種植不單單侷限於林下土地種植,還包括林下樹木寄生種植,林下空間的利用是越來越廣泛。

很多人以為,林下種植,就是在林木下面的土地進行種植作物,這種理解按照以前很多人的想法確實是對的,而且一開始的林下經濟探索也是這麼做的。

林下種植農作物、中草藥,名貴藥材,這些是我們都比較常見的林下種植方式,比如一些菌類在林木下面進行種植,正是適合它們的生長環境,還有林下人參種植,其他不少中藥材都是適合林下種植的,這些藥材種植出來經濟效益非常不錯,能為農民增收不少。

但是你以為林下種植把土地種植完了就沒了嗎?不是的,林下種植還有位置,還有空間進行種植的,大自然當中,還有一些植物是屬於氣生根,它們能夠寄生在一些樹木的樹幹上進行攀附生長,有些植物竟然能夠以此攀附的方式生長旺盛過樹木本身。

鑑於有如此攀附生長的植物,人們通過嘗試,也讓一些經濟作物進行附生上林下樹木的樹幹上,進一步利用了林下空間來種植進行增加經濟收入。

比如現在市場比較名貴的一種中草藥鐵皮石斛,如今就有很多地方把鐵皮石斛捆綁寄生在林木的樹幹上。

林下養殖的模式,適合一些無法進行種植農作物的地方或者種植的農作物和養殖業不衝突的地方

如今很多農村的林下土地被人承包,搞各種養殖,養雞是最常見的,有土雞各種特種雞。還有林下養豬的,野豬養殖業都放在林下養殖。

如今農村有些大型養豬場是不允許在靠近農村村莊和水源地的地方養殖,那這些養殖場就得換地方,一些無人居住的森林,設計好養殖場,不破話林地的情況下,開始有一些養豬場開始了林下養豬,最常見的就是林下養殖野豬。

林下養殖的道路,還有需要農民們繼續去探索,相信還會有更多的模式,隨著人們對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的探索成功,聰明的人又發現一條能夠發展林下經濟的道路。這條道路如今也是開始逐漸看到了成效。

這種道路就是林下生態旅遊,民宿、農家樂等的休閒養生模式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旅遊業就越來越發達,都市人的生活隨著工作而越來越大的壓力,假期外出旅遊成為了都市人最常見的解壓方式。

林下生態旅遊是人們開始逐漸喜歡的一種模式,在森林邊緣建立農莊,農家樂,民宿等,人們假期來次住下,白天進山林裡可以遊玩採摘林下產品,夜晚回到農家樂可以食用自己親手採摘的東西,順便還能品嚐林下養殖的動物,半野生的林下動物。

對於在都市裡住膩了水泥森林的城裡人來說,就算在林下給他一間小木屋,沒有山野蔬菜肉食給他吃,給他在安靜的森林下休息幾個晚上,都是來之不易了。

這也是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邊緣的農家樂開始轉移陣地到更遠的農村,開始做農村山裡民宿的趨勢,這種趨勢相信隨著林下經濟的持續探索,會走得越來越廣。


潯鬱視野


  關於林下經濟,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例如河南省臨漳縣。

林權改革後,林農對樹木的管護意識明顯增強,但由於林木生產週期長,林農短期內只是管護而見不到收益,特別是在平原地區,隨著糧食價格的上漲,出現了“林木生長週期長農戶近期見不到利不願植樹、林木受市場波動較大價格偏低林農不願管理、林木後續產業不活林農不敢發展”等現象和問題,導致農戶植樹和管護積極性有所降低。

針對上述現象和問題,很多地區著眼於破解退耕農戶遠期得林與近期得利的矛盾,在退耕還林後續產業發展上做文章,積極探索多種林下種養新模式,開闢林下後續產業新渠道,使“國家遠期得林、農戶近期得利、遠近互惠互利”得到有機融合,走出了一條以發展林下經濟,帶動林業後續產業,鞏固退耕還一條以發展林下經濟,帶動林業後續產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新路子。目前,很多地方發展以林農、林菌、林藥、林畜、林禽林草等為主的林下經濟。

通過近10年來的探索實踐表明,發展林下後續產業是促進林農增收的有效途徑,它已顯現出多重效益。

一是可觀的經濟效益。通過調查發現,林下種養投資小、週期短、見效快、收益大。

以種植食用菌雙孢菇為例,一畝林地中有半畝可用於發展林下種植,每平方米需材料、人工費用等投入20元,按每平方米產菇10公斤、每公斤3.5元計算,效益不低於35元,純收入在15元以上,畝純收入在4000元以上。且食用菌生產週期一般不超過3個月,即使每年按3茬計算,年效益也在1.2萬元左右,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二是顯著的生態效益。農戶發展林藥、林菌等林下種植,在作物施肥、澆水、除草、除蟲的過程中,林木也得到了管護;在發展雞、鵝、鴕鳥等林下養殖的過程中,畜禽糞便增強了林地的肥力,促進了樹木生長。通過了樹木生長。通過發展林下後續產業,不僅使林下種養的農產品實現了無公害、純生態,而且樹木長勢較好,改善了自然環境。

三是良好的社會效益。通過發展林下後續產業,讓退耕農戶不僅近期得到了實惠,而且使整個後續產業不斷集聚壯大,實踐證明,農戶在發展林下後續產業的同時,管護和造林的積極性顯著提高,真正實現了近期得利和遠期得林的雙贏。











一隻斜眼觀世界


利用森林資源的優勢,結合實際發展林下經濟,提高林地產出,可以使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能夠實現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的目標。具體來說發展林下經濟有以下八種模式:

一、林禽模式。比如,在林地之中散養土雞就是一種典型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在林地裡散養土雞,可以給土雞提供自由活動、自由覓食的空間,同時還可以給土雞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使土雞攝入的營養更豐富,能夠提高土雞的肉、蛋品質。

土雞的活動能力雖強,但對於森林植被造不成破壞,能夠在保護生態的同時,產生不錯的經濟效益。林下散養土雞也是日常最常見的一種林下經濟發展模式。

二、林畜模式。在林地裡散養豬、牛、養等家畜,屬於林下經濟中的林畜模式,林畜模式可以節省部分的飼料開支,散養模式養殖的家畜品質能夠得到保障,同時家畜產生的糞便,經營腐熟發酵之後,還種植業喜愛的優質的有機肥,產出的糧食或牧草等其他農產業,可以用作家畜的飼料,循環利用不浪費。

三、林菜模式。常見的果園裡套種蔬菜,就屬於林菜模式,果樹佔用土地的上部空間,蔬菜佔用下部空間,使土地資源能夠得到合理利用,產出最大化,經濟效益才高。

四、林菌模式。大多數食用菌都生性喜蔭,林地裡通風、陰涼,適合食用菌的生長環境,在野外林地發展食用菌種植,也有成熟的技術,操作也比較簡單,還可以省掉建大棚的錢。

五、林藥模式。中草藥在野外自然環境之中就有生長,在林下選擇合適的種植項目,發展林下中草藥種植,也不是什麼難事。

六、林油模式。既然林下可以套種蔬菜,種植花生、大豆、油茶等油料作物也行得能,所以林油模式也是一條好路子。

七、林糧模式。林下種植糧食作物,也是林下經濟的一種發展模式。

八、林草模式。林草模式就更好理解了,在林下種植牧草,用來飼養家畜,家畜糞便來施肥,可以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

當然,發展林下經濟,模式雖多,但是想要發展的好,還需要一定的資金與技術,這方面可以先期規劃,準備充分後再根據實際來實施。


農村一山貨


林下經濟是利用原有的林業資源,在林地裡進行再生利用來達到增收的目的。

總的來講,林下經濟有荒山放牧、林下種植和生態旅遊等三種:

【1】荒山放牧:利用山林中的荒草資源放養牛、羊、豬、雞和特種畜禽養殖。這種方式是投資少,資源利用率高,只要產銷對路,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2】林下種植:林下種植的範圍很廣,有藥材種植,如茯苓和天麻及中草藥等;有蔬菜種植和食用菌種植。

【3】休閒觀光農業:農村林木除了天然的用材林外,大多數人工種植的經濟林,而經濟林以水果林為主,如果我們將單一的水果種植改變為種採銷一體化的四季鮮果觀光休閒農業,將更大限度地提高果品銷售收入。

總之,發展林下經濟是改變單一資源生產時間長,投資成本大,收益低的困境,讓現有林業資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實行多途並舉,全面開發的一種有效增收途徑,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大別山鷹


我是笠翁話農村,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一、概述

隨著我國“退耕還林”、“平原綠化”和“天然林保護”三大工程的實施,林木面積不斷在增加。但是,常規林木生長單一、週期長、見效慢。如何合理利用林下空地,搞好多種經營,提高經濟效益,是一個現實的問題,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首要任務。下面介紹幾種林下套種作物及林下養“跑山豬”、“土雞鴨”等經濟收益,供你參考。

二、林下間作藥材

1、藥養林模式

根據某些中藥材喜溼耐陰,廕庇怕曬的生長習性,探索出以“藥”養“林”套種的高效模式。如林下栽培人參、西洋參、細辛和丹參等均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為發展生態農業,農民增產增收提供了前提基礎。

林木與中藥材合理間作套種,可充分利用土地、水肥和光能,增加短期收益,以短養長。間作中藥材可提高林地覆蓋率,有利保持水土,防止雜草蔓延,也可有效防止林木病蟲害,促進林木生長:林木也為喜陰中藥材提供了遮光條件,省去了為喜陰中藥材打遮陽網的費用,創造了有利環境。從而實現了林茂藥豐,雙贏高效地目的。

2、北方地區林藥間作範圍

①楊樹、柳樹類藥材間作

行距2米,株距1~2米,可在行間套種。1~3年時樹冠比較小,可以間作的藥材品種有柴胡、龍膽草、防風等,也可整壟作板藍根、遠志、黃岑等藥材。2~3年後再進行調整,可間作喜陰形細辛、三七、龍膽單等藥材。

②落葉松、樟子松林藥材間作

苗期的落葉松1~3年與樟子松1~5年生長之間,可以利用其樹冠小、樹下土地面積大間作防風、柴胡、甘草、蘇子、龍膽草、桔梗、板藍根等品種。

落葉松、樟子松樹冠長大後不適宜與大多數藥材間作,可以選擇喜防的藥材品種,喜陰溼的藥材品種柴胡、天麻、三七、天南星、細辛等。

③林下間作知母

知母又名蒜辮子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木植物。以根狀莖人藥,是常用大宗藥材。知母適應力很強,耐旱、耐寒、喜歡水分充足的土壤,以種子和分根進行繁殖。栽培行距25~30釐米,株距7~10釐米,3~4即可收益見效,做務簡單易管理。

④林下間作黃芩

黃芩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以根入藥。也是藥材市場的大宗商品,黃芩喜溫暖、耐高溫、耐乾旱、懼水澇,在中性到微鹼性的土壤和沙土地都可以生長。主要是以種子繁殖,一般是條播種植,行距25~30釐米,株距15釐米,播放量大約1千克/667㎡,覆土深度1釐米即可。2~3年成熟可採收。

三、林下間養豬、家禽

林下養殖跑山豬、土雞、土鵝等,使畜禽類生長健康,病菌傳染受制,畜禽糞便增強了林地的肥力,促進了樹木生長。

1、林下跑山豬

農村好多豬場面臨拆遷和已經拆遷的現狀,如笠翁村裡養殖戶只能選擇轉場。林下養豬主要不汙染環境和村衛生的特點,這裡大多數養殖戶已遷到山上樹林養“跑山豬”,遠離了村莊。通過這幾年林下養豬,不但經濟效益提高不少,生豬排出的糞便成為樹林的肥料,林木也生長迅速。充分實現了種養結合,既沒有糞尿的汙染,也節省了部分肥料,可以說是得到了雙收益目標。

2、林下間養雞、鴨

林下養雞主要是生長環境優良,讓雞置身在大自然環境裡自由自在覓食。這樣的土雞、早鴨毛色光潔,雞肉細膩有彈性,深受消費者喜愛。

林下間養比較簡單,可以就地取材木板或鋼塑料瓦搭建雞舍。土雞、旱鴨白天在林下以害蟲和雜草為食,晚上在簡易雞舍中休息。飼料用量相比較籠養可少50%左右。既省了部分飼料費用,又消滅了林中滋生的害蟲和利於樹木生長的肥力,可謂一舉兩得。

3、林下間植菌類

我國的林下種植菌類,近些年國家對三農的大力支持,各地山區已行成較大的規模,林農也嚐到了其中的甜頭。

適宜林下種植菌類品種很多,如香菇、靈芝、雞腿菇、雙孢菇、猴頭菇等,特別是木耳種植是我國傳統菌之一,效益高,用量大。林菌間作可以實現林菌互補,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四、總結

生產實習證明,單一作物種植,不僅存在著農、林、藥、牧業間的相互爭地矛盾,而且還存在著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差的弱點。而通過林藥間作、果藥間作、林下養豬、林下養雞鴨等立體種植和間養所形成的複合群體,其多層分佈的冠層不但能貯藏水平,而且還可以保護大地,防止土壤侵蝕。

同時,立體複合群體又能使昆蟲區系複雜,產生以蟲治蟲的作用,相應減少了危害。如在許多人工松林中,常常就能見到松林被毛蟲吃成慘樣,但有些闊葉與針葉相混種的雜林中種樹下養雞的則幾乎無蟲。這實際上就是立體種植和林下養家禽形成了平衡的生態環境所致。另外,由於種植藥材覆蓋林下面積加大,也有效的抑制了各種雜草的叢生。

如有不同看法和贊同的朋友,請留言以對並點贊+關注!


笠翁話農村



第三,利用森林資源開發的採集與加工業。比如樹脂採集,茶、果、油的加工和提取,竹木工藝等。第四,利用林地生態景觀開發森林旅遊業。比如生態科普園、森林遊覽觀光、休閒度假、森林康養等。

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深入發展,以林地和森林資源為依託的林下經濟越來越受到重視,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這就是我的理解和回答,拋磚引玉,互相交流,感謝您的閱讀。

我是“三農”創業者,請關注我,有更多的創業經驗和知識,與您探討分享。


生態潮人


很樂意回答這個問題。關於林下生態養殖概念包括,養雞,鴨,鵝,羊,牛等。是利用林地、果園、草場、荒山山坡、河堤、灘塗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根據不同地區自然的特點和特性,實行舍養和放養相結合的養殖方法。比如養雞,雞以自由採食林地裡生長的野生自然飼料如各種昆蟲、青草、草籽、嫩葉、腐殖質和礦物質等為主,輔助人工補喂飼料,實行科學的飼養和管理、嚴格的衛生防疫措施,並在整個飼養過程中嚴格限制飼料添加劑、化學藥品及抗生素的使用,以提高雞蛋、雞肉風味和品質,生產出更加優質、安全的無公害或綠色的肉、蛋產品。 在林地養殖的食物資源豐富,僅在晚上補喂飼料即可,可以節約飼料。林地養殖的雞、鴨、鵝肉質嫩,味道鮮美,蛋產品水分少,蛋白質含量高,膽固醇含量低,香味濃郁,口味好等特性。符合當今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需求,深受消費者青睞。









農民自不凡


雖然人們對環保意思加強,發展綠色經濟也成為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而林下種植就成為了首選目標。林下種植以林地資源為基,加上科學技術的製成,實現林地雙收效益,很多植株看重了這個期間,紛紛投入其中。那麼林下種植有哪些基金項目呢?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1、竹蓀

一說起林下種植,現如今作為熱門的就是林菌間作,也就是在林下種植菌類,其中最受歡迎、就介紹收益做好的就是竹筍林下種植。竹筍營養豐富,自古以來就被稱為草八珍之一,竹筍喜陰菌類,大田種植還需搭棚遮蔭,而林下環境隱蔽,正適合它的生長環境所需,能省下一筆不菲的成本。另外林下種植出竹筍品質接近於野生,口感和營養比大田要高,能收取更高收益,是一些不錯的林下經濟項目。


2、雞血藤

很多聽說過雞血藤,生活中常見的就是雞血藤手鐲,雞血藤的藥用價值極高,活血補血效果極好,它的根部製成的雞血鐲,長期佩戴在手上,對於人的身體健康十分有利,價格也在幾元至幾千元不等。而發展林下雞血藤種植,一是因為雞血藤的種植管理粗放,種植後基本無需顧慮;而另一方面時因為林下發展雞血藤的種植成本極低,無需惡化的環境此病,能提高利潤。


3、金線蓮

金線蓮是我國大宗藥材之一,藥用價值極高,每年的需求量加大,目前我國各地區皆有種植,但是仍無法滿足日漸增長的需求,所以它的價格一直在上漲中,目前價格每斤高達800元左右。而金線蓮本身是一種喜陰、潮溼的植物,及枯燥,生長環境要求空氣溼度大,要避免陽光照射,而林下環境都能滿足,種植時可大大的減少種植成本,獲取更高的收益。


4、人參

人參我們都不陌生,是名副其實的百草之王,只古以來各大醫書藥典對於其強大的功效都有記載,而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人參的價值被開發最大,市場需求量極大。人參喜陰涼環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年限越長,它的藥用價值越高,價格也越高,目前在東北地區以積極開始林下參種植,已取得不錯的效果,預計未來它的前景會愈發廣闊。


三心三水


我也發展林下經濟,但我與眾不同,我幾百畝錐慄山下套種了紅花油茶。

一般林下經濟是,在林地或果園下面種植中草藥、白皙草等本草植物,或者養雞養鴨都屬於林下經濟,一句話,充分利用林地,讓林地價值最大化,這是國家鼓勵的。

按理說,我的錐慄樹是大喬木,而我的紅花大果油茶也是喬木,是不可以套種的,這樣陽光日照不足,影響油茶掛果。

其實,我是經過認真考慮而大膽嘗試的,錐慄樹高達十餘米,是落葉果樹,每年十一月就落葉了,要來年四月初才長出新葉;而我的紅花油茶我會將它矮化在四米以下,它的開花授粉期是冬天12月到來年3月,因此,此期間陽光不被遮擋,授粉就容易成功,而掛果後不怕遮陰,而且錐慄株距較大,還會有少量陽光射入。事實證明,我的做法是對的,套種在錐慄山的紅花油茶開花結果了。

林地套種,不僅一山兩用,雙項收穫,紅花油茶是深根系常綠樹種,對我的錐慄山水土保持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在冬天本已落葉好像禿廢的錐慄山,紅花油茶讓其披上綠裝,而且春節之際紅花開遍山野,形成花海一片。因此,錐慄山套種紅花油茶,真是“一山兩用,一舉多得”啊!

我300畝的錐慄山全部套種了紅花油茶,而且鄉親們也跟著套種,真好!整個小村莊將被紅色的花海緊緊擁抱。

不信你們看,將來會更漂亮的。











種樹光頭強


首先來說一下背景

“林下經濟“是2003年提出的,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溫家寶總理在不同場合都提到林下經濟。2011年在全國林下經濟現場會上,溫總理明確指出,發展林下經濟,既可以促進農民增收,又可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種養業。

再說一下什麼是林下經濟

林下經濟是以林地資源、林下空間和森林景觀為基礎,以林下種植、養殖、採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等為主要形式,開發利用森林資源和林蔭空間的各類產業及相關經濟活動的綜合。林下經濟是在實行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之後,將集體林地承包到了農戶手中,廣大林農為充分的利用林地空間,深挖林業生產力,實現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綠色循環經濟,而在農業生產領域湧現出的新生事物。

林下經濟的模式

簡單來說林下經濟的模式可以概括成林業+種植業,林業+養殖業,林業+旅遊業。發展較多的項目例如林下養雞、養羊,林下種植中藥材、菌類,林下采摘遊玩、休閒度假、農家樂、民宿等。通過複合經營的模式,極大提高了林業效益,促進林農增收。

目前我國林下經濟產業發展較有特色的有東北三省、山東省、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等地區,各地政府也在大力扶持推動林下經濟,通過政策引導、產業扶持、技術指導,相信林下經濟可以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推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