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國醫生,太難了

這部紀錄片上線於去年5月,豆瓣9.3分,可熱度卻極低。如果不是疫情嚴重,恐怕還很難被人注意到。


做中國醫生,太難了


紀錄片將鏡頭對準全國各地六家大型三甲醫院,是國內首部以醫護群體為主角的大型醫療紀錄片。


心血管科、骨科、腫瘤科、燒傷科、血液科,每個常見的科室裡,都有一群最常見的醫生。


做中國醫生,太難了


無事時,他們不過是個普通人,跟我們一樣,是別人的愛人、父母、孩子。


但在病人面前,他們是神,是可以救命的人。


比起很多996白領,醫生的工作強度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們很累,卻連上微博上熱搜抱怨的時間都沒有。


河南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朱良付,經常性工作到凌晨12點,回到家後還要隨時待命。


做中國醫生,太難了


有一次,凌晨12點從手術檯下來,又做了16臺造影,一直熬到凌晨5點多……


即使滿身疲憊,也無法卸下重擔。他說他不敢死,不能死。


做中國醫生,太難了


因為他是父親,因為他是醫生。因為國家培養一個成熟的主任醫師,太難太難。


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從頸椎到小腿,落下一身職業病,但還經常堅持在手術室裡連續工作長達17個小時


做中國醫生,太難了


即使是週日,也有各種學術講座和義診,全年沒有一天休息日。


醫生累嗎?太累了。這種累不止是身體上的,還有心理上的。


醫者仁心,誰不希望病人痊癒,然而不可抗力卻太多了。


比如整形燒傷科醫生徐曄,遇到了一位全身重度燒傷95%的老人,


治療,並非不可能,但高昂的接近百萬的治療費,讓老人的兒子望而卻步。


做中國醫生,太難了


新廠剛蓋好,賣是不可能的,房子剛買好,也動不得。


某個傍晚,老人還是轉院了,兒子讓父親放棄了恢復完全正常生活的可能。


年輕的醫生看著空蕩蕩的病房,內心皆是遺憾。


做中國醫生,太難了


醫療有時候不僅僅有關醫術,更關乎人心。


做中國醫生,太難了


都說醫生接觸了太多的生死,早已淡然。


但事實上,往往最先向患者伸出援手的,就是醫生。


整形美容外科的醫生舒茂國,接觸過一個特別的患兒。


做中國醫生,太難了


這個孩子尚在襁褓時,就被親生父母遺棄在村口,寒冬臘月,野狼出沒。被人撿到時,孩子的渾身已經凍的青紫。


而被遺棄的原因也很簡單,不過是因為他天生是唇顎裂。


做中國醫生,太難了

(手術前的孩子及養父)


撿到他的農民夫妻好心收養了他,並帶他來做手術。


舒茂國聽到了這個故事,當機立斷,免去這家人的手術費,決定自己籌集善款,來治療這個孩子。


做中國醫生,太難了


舒茂國這麼做,不僅是可憐孩子的身世,也為了感謝和褒獎收養孩子的養父母。


做中國醫生,太難了

(做完手術後的孩子)


他覺得,不能讓好人寒心,好人應當有好報。


但好人確實有好報嗎?不盡然。


至少,很多善良的醫生,都沒有所謂“好報”。


就在年前,北京剛發生了2起醫生死傷事件。


民航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楊文,被患者家屬連砍數刀而死,只因其95歲母親的病情沒有明顯好轉。


做中國醫生,太難了


朝陽醫院年輕的眼科醫生陶勇,在出診時被嚴重砍傷,曾經技術一流的雙手,從此再也無法握住手術刀。


做中國醫生,太難了


而在武漢疫情爆發之初,更有患者由於遲遲無法看上病,向醫生吐口水,或者大打出手。


殊不知,這些醫生已經不眠不休,筋疲力竭,


防護服沒了,口罩也不夠了,護目鏡直接摘掉了,還要接連不斷的應付如潮水般湧入的病人。


做中國醫生,太難了


火火想誠摯的,對這些中國醫生說一句“感謝”!


肆虐的病毒,讓手無寸鐵的醫生成了扛槍扛炮的戰士。


我們習慣了大喊,“醫生,救命”,在死亡面前,醫生成了最後的保護神。


做中國醫生,太難了


卻忘記了,醫生也會死,他們也不過是凡人。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感謝中國醫生,抗擊病毒的英雄們。


做中國醫生,太難了


待到春暖花開,希望你們脫下防護服,成為一個普通人,成為別人的丈夫、妻子、父母、孩子。


跟我們一樣,看櫻花朵朵,撒滿江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