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满月”我们经历且成长

坚守抗疫的时光

在快慢的交织中度过

再回首

我们会发现

每一次选择

都是源自内心的呼唤

也必定

会给人生注入特别的意义

当前,全国上下面临两大重要任务:

一是毫不放松地抓好疫情防控,确保打赢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阻击战;二是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浙大二院在全力抗疫的同时,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目前已基本恢复门诊,并有序开展择期手术,努力当好健康浙江的守门人。

不知不觉,与新冠病毒正面抗争的日子,已满一月。

1月23日,浙江省政府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浙大二院全体医护人员取消休假,或驰援发热门诊,或赴武汉、温州、之江等地,成为抗疫战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妈妈:

“人的一生中,非常难得会遇到大事件,这次疫情就是重大事件。我希望,你能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无条件服从医院的安排,无论是驰援武汉,还是留守杭州,都要义不容辞!”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后,同为医生的母亲,给儿子方诚发来的一段微信留言。她对儿子说,身为医生,若能参战抗疫,会是职业生涯中难忘的一段人生经历,会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方诚,浙大二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1月27日起驰援发热门诊至今。在不断的培训、学习和实践中,他从对传染性疾病相对陌生,到能熟练、从容地给发热病人采集鼻咽拭子,俨然已成为一位跨学科人才。

“这段经历很值得,我会守好发热门诊岗位。如果武汉需要我,我也会随时出发。”方诚说。

过去的一个月,很多浙二人的人生轨迹,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短暂地发生改变。但正如方诚这般,他们在大事件中去经历、去磨练、去洗礼,去重新领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深刻内涵。

此刻,这些可爱的面孔,仍在发热门诊严防死守,为守好大后方竭尽全力。

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患者

陈之皓

感染性疾病科医生

坚守发热门诊

抗疫“满月”我们经历且成长

感染性疾病科的陈之皓,是此次抗议队伍中的年轻队员之一。

1992年出生的他,毕业后就进入浙大二院工作,今年是他工作的第三年。陈之皓是绍兴人,本也打算过年能回个家陪陪爸妈,但疫情防控战打响后,就再也没想过这件事。

整个1月,滨江院区的发热门诊量都非常大,平均每天有四五百人。1月18日那天,在发热门诊接诊上百名发热患者后,陈之皓病倒了,得了感冒,“咳嗽太厉害了,后来觉得呼吸都痛,CT竟然发现得了气胸”。本来,气胸需要卧床静养,但确诊第二天,陈之皓就回岗上班了,“科里实在太忙了,人手不够,我情况还好,休息休息,已经恢复了不少”。

归岗后,陈之皓就被派去了解放路院区,除了机动支援一线工作外,他还承担了大量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流程优化和培训工作。为了支援发热门诊,医院搭建了由200名骨干医生的“蓄水池”。但因专业领域不同,部分医生感染性疾病的接诊经验不足,陈之皓就逐一给他们进行培训。

抗疫“满月”我们经历且成长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发热门诊的就诊流程,需要全面完善。解放路院区新开辟3个隔离病区,供收治患者。从诊间接诊、隔离留观到出院随访,其中繁复的改进、优化,无数小细节的对接、处理,都有他的身影,“最多时,一天能接几十个电话,每天步数都上万”。

陈之皓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但他说:“面对感染性疾病,我们科就是一线的一线,不管党员、非党员,严防死守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是否觉得辛苦?他说:“辛苦是肯定的,手机成为热线电话,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采样,又闷又热,大汗淋漓,有时心情难免压抑。但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急躁。爸妈这段时间都很担心我,每天睡前都会询问我一天的情况,让我千万做好防护,再忙也不能大意。所以,我一定要静下心来,宁可慢一点,也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患者。”

宝宝,希望你成为医四代

方诚

消化内科医生

驰援发热门诊

抗疫“满月”我们经历且成长

只要对方诚的家庭稍作了解,我们就会明白,为何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会第一时间报名请战,驰援抗疫一线——发热门诊。

“人的一生中,非常难得会遇到大事件,这次疫情就是重大事件。你的外公外婆一辈子工作中,都还没有碰到过(像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你的太外公(孙桂芳),是国立中央大学传染病学家,曾在解放初授命赴内蒙古迎战鼠疫。所以,这一次你和鲁琳(方诚妻子)要听从医院安排,做好防护,积极迎战。如果要采样,尽量屏气吧……”

抗疫“满月”我们经历且成长抗疫“满月”我们经历且成长
抗疫“满月”我们经历且成长抗疫“满月”我们经历且成长

上左:方诚的外公;上右:方诚的妈妈方瑜;下左:方诚在发热门诊;下右:方诚的妻子(右)和儿子(中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得知儿子方诚有驰援抗疫一线的想法后,妈妈方瑜特意向儿子诉说的一番肺腑之言。方诚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其母亲、外公、外婆,都是医务工作者,太外公还曾迎战过鼠疫。独特的家庭出身,陪着妈妈去医院值班的无数个夜晚,让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最终选择了学医。因缘际会下,他还与同为医生的鲁琳喜结连理。如今,两人的爱情结晶——可爱的儿子,已经1岁半了。

尽管在消化内科工作,但方诚的敏锐性很强,早在12月底,就开始密切关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电话中,他还笑称自己早就购买了N95口罩、3M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装备;驰援发热门诊的日子,甚至还在抽空研究,当防护物资紧缺时,能用怎样的替代防护设备,来保护好我们的医护人员。

经培训后,方诚进入解放路院区发热门诊工作,每日接诊全省乃至全国而来的发热病人。这时,身为耳鼻口科专家的妈妈,反复提醒儿子:“首先,做好自我防护,不要害怕;其次,要做到大胆心细,不放过一个可疑病例;第三,在采咽鼻拭子时,病人受到刺激,容易发生喷射,这是最危险的时候,你在采样时,要屏住气,等采样完后,转过身再换气、呼吸。”方诚说,医院的培训和防护,妈妈的嘱咐,都让他觉得安心。

值得一提的是,方诚的妻子鲁琳,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省儿童医院的ICU工作。以前,对于儿子未来是否从医的问题,鲁琳认为,应该尊重儿子个人的意愿,等他长大后再说。但经历抗疫这件大事后,鲁琳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她说,现在她也想通了:“宝宝,你是我们家的医四代,长大后,保护现在正在保护你和我们大家的人吧,爱你,爱爸爸。”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这个医学世家,将心紧紧地凝聚起来、共同战“疫”。方诚觉得,这是很幸福的事情。

特殊时期,多点耐心和细心

唐亮芳

产科医生

驰援发热门诊

抗疫“满月”我们经历且成长

“从年三十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发热门诊工作。SARS发生的时候,我们还在校园,那时信息并没那么发达,没有很直观的认识,但知道事情很严重,医护人员很辛苦。而今,看到同事们昼夜连轴转,很累,却始终在一线坚持着,内心很感动、振奋。但比起湖北的医生,我们的工作环境好太多了。希望疫情早点得到控制,还大家一个正常有序的生活。”唐亮芳说。

唐亮芳,是浙大二院的产科主治医师。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后,作为高年资医生和中共党员的她,主动退掉好不容易抢到的回湖南老家的高铁票,并主动申请到发热门诊一线驰援。“我老公很理解我的选择,他告诉我:‘老婆,去吧,我会照顾好女儿的!注意保护好自己!家里交给我,你放心吧。’湖南老家的父母支持我们的选择:‘没关系的,特殊情况,不回来也没有关系,你们在杭州也要担心,特别是你在医院,保护好自己!你不用担心我们,我们这边情况还可以,我们也会注意的。’”唐亮芳说,家人的理解与支持,给了她勇敢前行的动力。

在接受医院组织的培训后,唐亮芳在大年三十这天,就进入隔离病房工作。身为产科医生,她认真参加医院的各项培训,及时学习各种感染防控知识,“保护好自己,才能守护好患者,才能让家人放心”。说起穿防护服的感受,唐亮芳说,她此前从没穿过防护服,第一次穿上,呼吸困难,眼罩起雾,而且闷着很热,一会儿就出汗了。而今,一个月下来,但她和同事们早已习以为常。

抗疫“满月”我们经历且成长

有段经历,让她记忆深刻。大年三十那晚,一位约60岁的老太太被留观,住在隔离病房里,没赶得上吃年夜饭,她不住地说:“我要回家了,我要回去过年,我不等专家了!我不用专家看了。”唐亮芳和同事就不断地安慰她:“阿姨,您再耐心等待一下,现在专家比较忙,像您这样的患者也很多,每个人都要等到报告出来。专家确认好,您才能回家,这是对您和您家人的负责!”好在老太太也挺理解我们,检测结果阴性,经过专家会诊之后,她被解除了隔离。

“特殊时期,我们要多一分耐心和细心。”唐亮芳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