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你評選一個後三國的“蜀漢五虎將”,你會怎麼選?

菊蘭廡主人


導語:

前三國時期,劉備集團有許多著名的將領,後世從其中選拔出了五個非常優秀的將領,稱之為五虎將。五虎將分別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

這五個人中關羽張飛是最早跟隨劉備一起創業的,在劉備一窮二白的時候,趙雲也加入了這個團隊。一直到劉備拿下荊州部分地區以後,黃忠也投降了劉備。

等劉備進入益州以後,馬超主動歸降,並且幫助劉備奪取了成都城。五虎將各自為劉備立下了汗馬功勞。那麼如果在後三國時期,也給季漢王朝評五虎將,哪五個人可以入選呢?

第一,漢中太守魏延,劉備最欣賞的後起之秀。

劉備非常看重魏延,早在荊州的時候,劉備就有心提拔魏延。但是魏延並未建立功勳,所以劉備帶著魏延一起進入益州。

  1. 在佔領益州的戰役當中,魏延立下了不小的功勞,逐漸從諸多將領中突出重圍。此後的漢中之戰,魏延的表現也很出眾。所以在任命漢中太守的時候,劉備力排眾議,將這個職位給了魏延。
  2. 要知道漢中太守是封疆大吏,一方諸侯,幾乎跟荊州的關羽類似。劉備能夠把這個職位給魏延,而不是張飛,可見劉備對魏延的忠誠和能力,都十分信任。
  3. 此後魏延鎮守漢中多年,從未出現差池,使得漢中成為了季漢帝國重要的屏障。此後諸葛亮率軍北伐,魏延甘願充當諸葛亮的先鋒大將。

在諸葛亮軍中,魏延的威望非常高。而且諸葛亮也十分樂於跟魏延搭檔一起北伐,只是在偷襲長安的事情上,兩個人發生了分歧。

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三國志》

魏延主張自己帶領一萬人馬,從子午谷小道出川進攻長安,而諸葛亮卻以保守派的姿態表示拒絕。最終魏延因為與諸葛亮的秘書楊儀之間發生多次爭吵,被楊儀設計殺害。

第二,大將軍姜維,諸葛亮的親傳弟子。

姜維原本是曹魏將領,可是諸葛亮看姜維天資聰慧,覺得有培養前途,所以就收為自己的關門弟子。

姜維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已經表現出自己的優勢,只是當時姜維剛剛投降,地位和功業都不足以讓他主持大局。

  1. 一直到了費禕掌權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姜維力主北伐,而費禕總是表示拒絕。此刻的姜維已經成為了季漢最重要的大將。
  2. 在費禕死後,姜維如願開始了自己多次北伐中原的事業,而這個時候的姜維也成為了季漢王朝的大將軍,手握季漢王朝全部有生力量。
  3. 在九伐中原的過程中,姜維與曹魏著名的地理學家鄧艾之間鬥智鬥勇,雖然他不是鄧艾的對手,可是他這種執著的精神,的確令人敬佩。

鍾會20萬大軍前來劍閣以後,姜維只好把自己屯在沓中的8萬人馬全都排到了劍閣。結果鄧艾偷偷帶著3萬人馬從陰平小道衝進了益州,逼迫劉禪投降。

十九年春,就遷維為大將軍。更整勒戎馬,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眾庶由是怨讟,而隴已西亦騷動不寧,維謝過引負,求自貶削。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三國志》

劉禪投降以後,姜維依舊不認命,他表面上投降了鍾會,實際上想利用鍾會達到復國的目的。結果計劃敗露,鍾會和姜維都被司馬昭的手下給殺死。

第三,漢中太守王平,無當飛軍的主帥。

王平的名聲其實沒有那麼大,主要是因為他出現的時間點不對。在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以後,王平從曹操那兒投降了劉備。

  • 因為加入劉備集團的時間太短,算不上劉備的嫡系,他也不是諸葛亮親自提拔的所以又不能算是諸葛亮的嫡系,所以王平在季漢的位置十分尷尬。
  • 不過諸葛亮是比較公平的,在北伐的時候王平得到了機會,只不過出師就成了馬謖守街亭的副手。王平多次勸阻馬謖不要上山駐紮,可是馬謖不聽,結果兵敗如山倒。
  • 王平手裡的幾千人倒是活了下來,平安回到了諸葛亮大營,有功就賞有過就罰,所以馬謖被斬首,而王平被提升為討寇將軍,成為了無當飛軍的領袖。

諸葛亮圍攻祁山的時候,王平駐守在南圍,抵擋住了張郃的進攻。此後諸葛亮去世,魏延被楊儀設計誅殺,王平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七年春,魏大將軍曹爽率步騎十餘萬向漢川,前鋒已在駱谷。時漢中守兵不滿三萬,諸將大驚。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敵,聽當固守漢、樂二城,遇賊令入,比爾間,涪軍足得救關。”平曰:“不然。漢中去涪垂千里。賊若得關,便為禍也。今宜先遣劉護軍、杜參軍據興勢,平為後拒;若賊分向黃金,平率千人下自臨之,比爾間,涪軍行至,此計之上也。”惟護軍劉敏與平意同,即便施行。涪諸軍及大將軍費禕自成都相繼而至,魏軍退還,如平本策。---《三國志》

此後王平取代吳懿成為了漢中太守,多年鎮守漢中,確保了益州門戶的安全,對季漢來說,是功德無量了。

第四,左車騎將軍張翼,顧全大局之人。

張翼是官宦子弟,家裡世代都是做官的。早在劉備攻打漢中的時候,張翼就跟隨在劉備身邊,與趙雲合作擊敗曹軍。

  1. 此後張翼接替李恢,成為了庲降都督,鎮守南中。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南夷各族。可是張翼本人執法比較嚴格,所以得罪了大量南夷。
  2. 最終爆發了南夷叛亂,可惜張翼帶兵並未平定,就被劉禪給召回去了。這個時候張翼沒有急著離開戰場,而是繼續組織後備力量,等待諸葛亮到來平定南夷。
  3. 諸葛亮覺得張翼的做法非常妥當,從此開始重用張翼。當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張翼是他的前部都督。諸葛亮去世以後,張翼被封為前領軍,賜爵關內侯。

此後張翼主要駐守在季漢的北部邊境地區,不過張翼跟其他將領不一樣的是,他不是一個窮兵黷武之人,所以他並不支持將我多次北伐的策略,常常與之爭辯。

建興九年,為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翼性持法嚴,不得殊俗之歡心。耆率劉胄北叛作亂,翼舉兵討胄。胄未破,會被徵當還,群下咸宜便馳騎即罪,翼曰:“不然。吾以蠻夷蠢動,不稱職故還耳,然代人未至,吾方臨戰場,當運糧積穀,為滅賊之資,豈可以黜退之故而廢公家之務乎?”於是統攝不懈,代到乃發。馬忠因其成基以破殄胄,丞相亮聞而善之。---《三國志》

可惜姜維沒有聽從張翼的建議,結果姜維被鄧艾多次擊敗,不得不選擇退兵。從此姜維跟張翼開始不和,好在兩人都顧著大局,這才保證了季漢後期的穩定。

第五,右車騎將軍廖化,名聲沒有能力大。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好像廖化就是個三流武將,沒什麼作用。因為那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使得廖化成了千古笑柄。

其實這句話並不能這麼理解,這句話不是諷刺廖化沒本事去做先鋒,而是諷刺蜀中的確沒有什麼大將之材了。廖化那麼大年紀,還是要跟隨著大軍出征,充當先鋒,可見蜀中已經無人可以擔當這一重任。

其實廖化在季漢國內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劉備去世以後,廖化升任了丞相參軍,此後又被提拔為陰平郡太守。

月餘,維為鄧艾所摧,還住陰平。鍾會攻圍漢、樂二城,遣別將進攻關口,蔣舒開城出降,傅僉格鬥而死。會攻樂城,不能克,聞關口已下,長驅而前。翼、厥甫至漢壽,維、化亦舍陰平而退,適與翼、厥合,皆退保劍閣以拒會。---《三國志》

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廖化多次跟隨出征。並且立下不少功勞,此後涼州羌胡背叛了曹魏,前來投降季漢,廖化跟著姜維前去抵擋郭淮的進攻,幫助姜維接來了羌胡部落。

此後廖化更是升任了右車騎將軍,領幷州刺史,賜爵中鄉侯,基本上跟張翼的地位是相當的。可見廖化的地位在季漢是相當高的,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低微。

總結:後五虎將再厲害,也擋不住季漢的衰敗。

季漢王朝始終都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財力物力人力都無法與司馬家族掌控的曹魏政權相抗衡。

說是三分天下,其實如果天下有十分的話,曹魏一家就佔了六分,而孫權佔了三分,季漢只佔據了一分罷了。

所以說有如此大的實力差距,就算是季漢王朝再出現一次五虎將的場面,又能怎樣呢?天下趨於一統,偏安一隅必然要滅亡。


江湖小曉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蜀漢後期能稱得上五虎將的是誰呢?

虎將應滿足下列兩個條件中的一個:條件一,對戰過一流名將;條件二,數合不輸給一二以上的戰將。否則,離虎將甚遠。

一、姜維

三國後期,絕對的主角。民間就有“七黃八夏九姜維”的說法。



早期就對戰名將趙雲的戰例:

當先一員少年將軍,挺槍躍馬而言曰:“汝見天水姜伯約乎!”雲挺槍直取姜維。戰不數合,維精神倍長。雲大驚,暗忖曰:“誰想此處有這般人物!”

能數合對戰一流名將,而不露敗績,姜維是名副其實的虎將。

陽平關,姜維一槍刺到徐質。徐質使一開山大斧,蜀將廖化、張翼,戰不數合,皆敗。且看演義中姜維的神槍功。

正奔走間,前面一枝兵殺到,乃姜維也。質大驚失措,被維一槍刺到坐下馬,徐質跌下馬來,被眾軍亂刀砍死。

鐵籠山,姜維空手接箭,射死魏將郭淮,體現了姜維箭戰武力。

淮連躲數番,不見箭到,知維無箭,乃掛住鋼槍,拈弓搭箭射之。維急閃過,順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門上盡力射去,淮應弦落馬。

二、王平



面對名將如雲的超強曹魏,王平從未有過敗仗。

街亭大戰時,王平能頂住曹魏名將張郃,率領手下一千多兵,全身而退。

卻說王平見魏兵到,引軍殺來,正遇張郃;戰有數十餘合,平力窮勢孤,只得退去。

張郃在魏國武將中,最具謀略,一生戰功赫赫,王平能把張郃唬住,說明他確實有本事。

諸葛亮死後,王平繼魏延,鎮守漢中。公元244年,曹魏大軍數十萬攻漢中時,蜀軍兵少力微,人人震恐。王平遇危不懼,知時識勢,胸中定策,輕鬆的化解了漢中之危。

這也是諸葛亮死後,蜀對魏唯一的一次重大的軍事成就。王平的才略,由此可見不凡。王平死後,蜀漢從此不再有大將之才。

三、張嶷



諸葛亮南征孟獲時,首次登場。從此,張嶷要麼不出戰,一出即與名將對陣。

與祝融夫人對陣。且看祝融夫人多次戰平趙雲、魏延,飛刀絕技,百發百中,有“人中呂布,女中祝融”之稱。

張嶷見之,暗暗稱奇。二人驟馬交鋒。戰不數合,夫人拔馬便走。

陳倉一戰,對戰魏之猛將王雙。王雙使六十斤大刀,騎千里徵宛馬,開兩石鐵胎號,暗藏三個流血錘,百發百中,有萬夫不當之勇。陣前,王雙斬殺蜀將龔起、謝雄。此時只有張嶷出馬來戰。

兩陣對圓,張嶷出馬,王平、廖化壓住陣角。王雙縱馬來與張嶷交馬,數合不分勝負。雙詐敗便走,嶷隨後趕去。

後來在斷谷之戰中,姜維被困,張嶷率精銳騎兵殺入重圍。姜維乘機殺出,張嶷力戰而死於亂箭之下。

蜀漢可以沒有張嶷,但不能沒有姜維。張嶷忠勇。

四、傅僉



傅僉作戰勇猛,一人對戰曹魏兩員大將,是蜀漢後期少有的戰績。

且看演義中他如何活捉王真,簡打李鵬。

言未畢,望背後王真挺槍出馬,蜀陣傅僉出迎。戰不十合,僉賣個破綻,王真便挺槍來刺;傅僉閃過,活捉真於馬上,便回本陣。李鵬大怒,縱馬輪刀來救。僉故意放慢,等李鵬將近,努力擲真於地,暗掣四楞鐵簡在手;鵬趕上舉刀待砍,傅僉偷身回顧,向李鵬面門只一簡打得眼珠迸出,死於馬下。

傅僉勇猛過人,有“小霸王”孫策之餘威。此戰勇冠蜀軍。他多次跟隨姜維北伐,頗得姜維信任。姜維五伐中原,傅僉提出了進良策——燒糧取秦,表現了其謀略之高超。

僉曰:“魏屯糧草皆在長城,今可徑取駱谷,度沈嶺,直到長城,先燒糧草,然後直取秦川,則中原指日可得矣。”

這可能是蜀漢自諸葛亮以來,最具有殺傷力的興復漢室的謀略。為將者,智過於人,則能制人。蜀漢後五虎將,非傅僉莫屬。

五、關興、張苞



虎父無犬子,蜀漢將二代中的勇者。

關興截姜維,逼得姜維投降蜀漢。關興勇鬥羌兵元帥越吉,先落澗搶馬,再刀砍越吉,實力可見一斑。

相當年,關興張苞隨先主東征,逼得東吳名將韓當、周泰不敢迎戰。

關興見了,躍馬提刀來迎。張苞大喝一聲,一矛刺中夏恂,倒撞下馬。周平大驚,措手不及,被關興一刀斬了。二小將便取韓當、周泰二人。韓、週二人,慌退入陣。

在蜀漢的“將二代”中,誰能在名將面前不畏懼,只有關興、張苞矣。

小結:姜維與名將趙雲交過手,且無敗相,堪稱蜀漢後期五虎將之首。王平、張嶷都對戰曹魏名將對陣的戰例,實在強悍。傅僉一人獨戰二將,勇猛過人。“將二代”關興、張苞不畏東吳虎臣,蜀漢後期五虎將應榜上有名。您覺得呢?


閒將西話


好!

先從《三國演義》方面來分析。

第一個自然是鎮北將軍,涼州刺史,南鄭侯,魏延魏文長。

戰績:

  • 一伐斬魏國先鋒曹遵。
  • 二伐斬魏國無雙猛將王雙——這是後三國時期價值最高的斬將記錄了,王雙之前曾經連斬蜀國二將,殺敗張嶷。

第二個當然是鎮東將軍,永昌亭侯,一身是膽白馬銀槍趙雲趙子龍。

戰績:

  • 伐吳殺大將朱然
  • 南征刺金環三結,
  • 一伐力斬韓家五將。

有詩云:

憶昔當陽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將來衝陣,猶似當陽救主雄

刺魏國先鋒朱贊。

二伐時候老死。

第三個龍驤將軍關興

戰績:

  • 伐吳斬李異,譚雄,敗孫恆,斬周平。
  • 斬西羌越吉元帥
  • 一伐斬楊陵

五伐結束病死

第四個虎翼將軍張苞

戰績:

  • 伐吳連敗謝旌,李異,擒崔禹,刺夏洵
  • 一伐斬崔諒

三伐病死。

第五個大將軍姜維

戰績:

  • 和老年趙雲不分勝負
  • 一槍刺死徐質,而徐質連敗廖化,張翼,有萬夫不當之勇。

麒麟兒

附帶個:平北將軍,陳倉侯馬岱

戰績:

  • 南征斬忙牙長
  • 一伐斬魏國先鋒陳造。
  • 六伐斬魏延

如果是從正史方面選

第一個自然是鎮北將軍,涼州刺史,南鄭侯,魏延魏文長。


戰績:

  • 建興五年,在陽溪大破魏國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郭淮者,曹魏宿將。

第二個大將軍姜維姜伯約

戰績:

  • 延熙九年,擊敗郭淮,夏侯霸
  • 延熙十三年,攻西平,俘虜郭循
  • 延熙十七年,北伐擒殺徐質,破河間,河關,臨洮。
  • 延熙十八年,洮水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斬首數萬,天下震動,雍涼差點不復屬於魏國。

第三個鎮北大將軍,安漢侯,王平王子均

戰績:

  • 一伐時街亭失利,面對張郃大軍,得以保全手下軍隊。
  • 六伐大軍返回時,魏延作亂,擊敗魏延。
  • 擊退曹爽十萬大軍

餘下的如廖化,張翼,馬忠,張嶷,鄧芝,羅憲等等,都是一時名將,鎮守四方,護佑大漢,個人覺得不如以上三人。

綜上,姜維,魏延是鐵打不動的核心二位。


煮酒放歌


後三國時期蜀漢的將領的確是沒辦法與前三國時期蜀漢的將領相提並論,在混沌君看來,魏延、姜維、王平、廖化、張翼這五人能稱得上後三國時期的“蜀漢五虎將”。

魏延

魏延自然不必多少,即使在前三國時期,依然是頗受劉備器重的大將,當時甚至有“文有法正,武有魏延”的說法。自魏延歸順劉備後就頗受劉備器重,先是跟隨劉備入蜀作戰,多次立下戰功。劉備打下漢中後,眾人都得覺劉備會讓張飛把守漢中,沒想到最後卻是魏延做了漢中太守,並被拜鎮北將軍。諸葛亮主政期間,魏延又多次跟隨諸葛亮北伐,雖與諸葛亮時有意見不和,但仍是諸葛亮頗為倚重的大將,因功被封南鄭侯,並假節,是當時大將中地位最高的一位。

姜維

姜維是蜀漢後期名將,姜維本為魏將,因曹魏天水太守馬遵猜忌於他,不得已投降了蜀漢,姜維頗受諸葛亮器重,諸葛亮稱其為涼州上士。姜維一直為蜀漢朝廷所倚重,後被拜大將軍,掌管蜀漢政權的全部軍事。擔任大將軍後的姜維,繼承諸葛亮遺志多次北伐,後以身殉國。

王平

王平本為魏將,漢中之戰後,王平投降劉備。當初,馬謖和王平被諸葛亮委於重任,守衛街亭,馬謖因不聽從王平的正確意見,而失街亭,致使蜀漢的第一次北伐失敗。而王平在此次行動中表現突出,被諸葛亮任命為蜀漢特種部隊——無當飛軍的首領。后王平又接替吳懿鎮守漢中,防衛曹魏,被任命為鎮北大將軍。

廖化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歷史上的廖化,並不是一個庸碌之輩,廖化本是關羽的主簿,荊州丟失後,廖化從孫吳逃歸入蜀,恰逢劉備發動夷陵之戰,被劉備委以重任,跟隨劉備伐吳。諸葛亮伐魏,廖化又多次跟隨諸葛亮北伐,屢立戰功,後被拜右車騎將軍,假節。

張翼

張翼是益州本土人仕,張翼本為文官,後接替李恢擔任庲降都督,鎮守南中,正式轉任武職,張翼算得上是蜀漢後期一位有見識的將領,他正確地認識到姜維多次北伐實際是在濫用武力,但姜維卻並不聽從他的意見,二人實際是“面和心不和”,即便如此,也是跟隨姜維多次北伐,屢建功勳,後被任命為左車騎將軍。


混沌聊史


第一,姜維。(歷史十演義)。

第二,魏延。(歷史十演義)

第三,關興、張苞。(演義)。

第四,廖化。(歷史十演義)。

第五,王平。(歷史十演義)。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e810001d26daf56600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