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將”武松,連宋江都敢頂嘴,為何單單隻怕魯智深呢?

黃淑辰


“打虎將”是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一李忠的綽號,雖說叫“打虎將”但是從來沒有打過虎,跟武松是兩個級別的人物,一個是賣狗皮膏藥的,另外一個則真正是景陽岡上打死過老虎的英雄,這裡不能混為一談。

武松本是性情中人,從為報兄仇,不惜動刀殺人,犯下殺人命案,刺配孟州。再到與母夜叉孫二孃結識,瞭解到孫二孃的悲慘身世,化敵為友,叔嫂相稱。而後快活林援手施恩醉打蔣門神,也正因此禍事臨頭,武松被設計陷害在飛雲浦險些喪命,血濺鴛鴦樓雖將仇人全家殺死,但對當時的世道有多失望,無人知曉,只知道一向崇尚一人做事一人當的武松,並沒有像上次殺嫂報仇那樣選擇投案自首,而是逃走落草,跑到山寨上落草。

這裡武松的心理如何變化暫且放在一邊,聊聊武松的性格,個人認為作者之所以這樣描寫無非突出武松一個義字,更有快意恩仇,講究現世報、當時報、立刻報,武松血戰飛雲浦後,想都沒想直接提刀去了鴛鴦樓,他壓根就沒思考過自己當時的身體狀態能不能打過,反正心中就一個念頭,就是報仇。

這樣的人物性格就註定了武松是一個心直口快之人,不會藏著掖著,所以才會在宋江提出招安想法時,怒斥宋江,直言到:如果哥哥接受招安的話,不如散夥吧,這樣的話。

武松和宋江很早就在柴進的府邸相識,結為兄弟,關係很好,兩者之間心中並無芥蒂。武松只是不能接受這樣腐朽,貪官權臣肆意妄為的朝廷的招安,心中一急就沒給宋江好臉色,而武松所說其實也是梁山大多數草根出身的英雄們的心聲,他們對於北宋朝廷根本沒有信任可言,因為這些人大多被官僚欺負壓迫的無法生存,要不也不會放著好好的正常人日子不過,到梁山泊聚義,接受招安就等於回去當順民任人宰割,反倒不如在梁山泊落草為寇,好酒好肉,有吃有喝。

魯智深也是其中之一,雖然他不是出身草莽,但也對北宋朝廷失望到底,否則也不會在拳打鎮關西后直接選擇逃走,沒有接受官府的制裁,就是因為對於當時的法律和執法者抱有疑問,不信任是主要原因。

所以在不接受朝廷招安這方面,武松和魯智深是站在一個陣營裡的,再加上平素魯智深行事都是光明磊落,樹立了一個講義氣的知心大哥形象。兩人立場相同,魯智深的正面形象又深入人心,這樣的人,武松怎麼會不喜歡呢,又怎麼會不敬重呢。


王遺風


武松怕魯智深?題主是不是看了《水滸傳》新編之類的書籍了吧?武松玩《傳奇》遊戲,“行者”綽號升級為“打虎將”??

還懼怕魯智深,還是單單。不是小編定力還好,怕再去翻一遍床頭那本少毛無皮的《水滸傳》了,找找哪一章哪一句,武松只怕魯智深了。

兩人都是作者施耐庵著墨偏多的鐵血漢子,論武功還是論酒力,怕是施作家都不好偏袒哪一方,因為這飽含著他創作這兩個性情漢子的極大心血。

縱觀梁山,抱打不平、嫉惡如仇誰出其右。最終,作者憐愛的都給二人編排了一個最佳的結局人生,不去朝廷受功,傲看紅塵。。

知道武松綽號為什麼叫簡單的“行者”嗎?是因為施耐庵抓耳撓腮想給他喜歡的筆下人物起個響噹噹、震人心的名號,卻發現起什麼震山東、無敵鴛鴦腿之類,都還達不到表顯之意。最終無奈化繁為簡,只用了頭陀打扮的“行者”二字。就這也擋不住武松的為後世讀者紛紛的傳贊。有個成語叫靜水潛流,意思越看似平靜的湖面,深度越不可測。反到很淺的水在石頭上流過去的時候才會泛起浪花。行者武松,看似名號簡介,那已是世人心中類似鐫刻於上的好漢子了。

武松無論與花和尚比武,還是喝酒,都是絕不會怕的。也正因於此,二人才更惺惺相惜,每有作戰,總是並肩向前。

武松有什麼怕的,怕過誰?!

要非說有怕,可能怕潘金蓮調戲他吧。因為這確實太尷尬,怒也不是,不怒也不是。

我是愛侃古書的散發弄舟,歡迎關注交流賜教。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水滸傳》裡的武松敢和宋江頂嘴,因為魯智深講求兄弟情義,心地善良,但是對帶敵人也是非常兇狠的,武松不是怕魯智深而是敬佩魯智深。

雖然魯智深聽了宋江,但卻沒有相信他這樣的義氣,但因為以前在清風山,所以宋江找了自己,但沒有找到。因為魯智深也沒能看到自己的過去,所以我認為宋江不是必需的,看著宋江的膽量和能力,就不能去青州救人。,能不能救下。不管從哪一點來看,魯智深對宋江,都是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的,認為他名不符實。

雖然魯智深聽了宋江,但卻沒有相信他這樣的義氣,但因為以前在清風山,所以找不到他。因為魯智深也沒能看到自己的過去,所以我認為宋江不是必要的,如果看著宋江的膽量和能力,就不能去青州救人。

武松道:“魯智深太沖動了,一個人搶監牢是危險的,魯智深勸他不要去,魯智深卻惹惱了武松,因為武松的脾氣,抱怨史進是不是被抓住了,便回去報梁山去。”武松道:“這是怎麼回事?”武松道:“魯智深太急了,自去告梁山。”武松道:“魯智深來告梁山。”武松道:“魯智深一時衝動,一個人搶監牢危險。”武松勸魯智深不去,卻說魯智深惹了武松,卻埋怨史進被抓住了,便回去報告梁山。武松卻喘不過氣來。武松罵柴進,是柴進過於傲慢,怒罵宋江。

但武松認識魯智深以後,才意識到那人的男子氣概,就是魯智深是正直的,便自受武松尊敬。


小航侃歷史


我覺得武松和魯智深之間不存在誰怕誰這種情況,他們是英雄惜英雄,互相敬重。

武松和魯智深性格相似,都具有俠義心腸;經歷也相似,都是殺了人才落草為寇,後來又都投身佛門,征討方臘回來時又都不願接受朝廷封官,一起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武松和魯智深)

雖然都說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其實有好多是濫竽充數的,稱不上好漢,純粹是土匪山賊,例如好色的矮腳虎王英。

大家也並不都是一條心,有些為財而來,有些為名而來,有些更好玩了,是被騙來的,最慘的是盧俊義,好好當著仗義疏財的大員外,硬是被逼上梁山了,逼他的還不是官府,而是自稱“好漢”的宋江等人。

來源不同,目的不同,志向也就不同,所以梁山好漢們說白了是一盤散沙,大家依據性情抱團取暖。

想當官的緊跟宋江的步伐,想造反的極力阻止,打醬油的隨波逐流。

(武松和魯智深)

這其中,武松、魯智深、林沖三人是個小團體,他們都是揹著血案上山的,造反的念頭也最堅定,連宋江都無法動搖。

當宋江一門心思的琢磨著招安時,反應最強烈的也是他們,武松直接說:“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卻冷了弟兄們的心!”

但兄弟們的心再冷,也無法冷卻宋江那一顆加官進爵、光宗耀祖的火熱的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用梁山換自己的仕途,無論有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本質上都是如此。

(林沖和魯智深)

對此最痛苦的還不是武松和魯智深,而是林沖。

他是真的受過朝中權貴的苦,知道這個朝廷已經腐敗到了何種地步!梁山挑出替天行道的大旗,林沖看到了希望,以為真的可以就此拼出一個光明的新世界,但最終還是絕望了,因為坐頭把交椅的宋江想要做“忠”臣。

林沖的希望之光泯滅了,因為兄弟之情,他無法反出梁山,只能無比憋屈的隨大流被招安了。結局也就註定了,必然是個死。

(武松和魯智深)

總之,武松本來和宋江交情很好,但志不同道不合,最終只能分道揚鑣;而他和魯智深、林沖是後來才相識的,反而成了最好的朋友,只因他們心中都有義,是真正的梁山好漢。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這問題有些不當,打虎將是李忠的外號。武松時打虎英雄嗎,外號,行者武松。至於說連宋江都敢頂嘴,多是因為宋江招安是迎合朝中高官讓武松實在看不過去。只怕魯智深這個問題我覺得武松不是害怕魯智深,而是尊重魯智深。

首先,談談魯智深和武松的關係《水滸傳》中,血濺鴛鴦樓,夜走蜈蚣嶺,最終上二龍山。武松與魯智深等人相聚。而後兩人在不斷加深瞭解互相尊重,互相敬佩,有了深厚的友情。所以他們的相交較深,而且人生觀,價值觀也相同。都看透了當時封建官場的黑暗。

其次,談談宋江的個人特點,他上梁山以前屬於底層官員。由於長時間和官員士大夫打交道,也多少受到影響。上梁山只是被逼無奈,一有機會還是希望能夠受到朝廷的加官進爵。從他生擒呼延灼中主動獻好可以看出,武松一生嫉惡如仇多少會看不慣這樣的人。所以,有衝突是難免的。

綜合以上兩點,個人認為從人物的性格特點分析,宋江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封建官員的典型代表。而武松,魯智深早已看管了當時官場的黑暗。所以,會出現上述的問題。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喜歡中國古典文學的朋友可以一起討論一下。


懷志書院


從水滸傳中不難看出,武松不是怕魯智深,而是兩人關係很好,親如兄弟


魯智深正真,疾惡如仇但蠻幹,還有點無賴 ; 武松是膽大心細,敢做,做了也不想的人,很勇猛 。他們兩性格相符。

(1)愛憎分明,剛爽豪邁,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嫉惡如仇:他非常同情關心被當地惡霸鎮關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傾聽完金氏父女的控訴後,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親自保護他們逃離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離虎口後,他才來到鎮關西肉鋪前激怒鄭屠,讓其對自己動手,最終為民除害,這些表現了他扶危濟困、嫉惡如仇的優秀品質。   


(2)慷慨大方,重義疏財:與金家父女沒有任何關係,但當傾聽完金家父女的控訴後,馬上主動提出要給金家父女盤纏讓他們回東京,當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銀子覺得不夠時,便向旁邊的李忠求助銀兩,當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兩銀子時,魯達便認為李忠不仗義,將那二兩銀子丟還他。   

(3)率直粗獷,勇而有謀,粗中有細:為了保證金氏父女能平安的離開,魯達竟在店門口“坐了兩個時辰”拖住店小二追尋金氏父女的舉動,“約摸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 在懲治惡霸鎮關西的時候,不是不問青紅皂白就動手,而是採取先激後打的策略,讓鄭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動手,將他引到街上,當眾質問鄭屠,讓大家瞭解“拳打鄭屠”是正義的行動,直到後來不慎失手打死鄭屠,他也是隨機應變,遇險不驚:“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走了”……這些都表現了魯達的勇而有謀、粗中有細的性格特點。 武松:行者武松 一身虎膽,武藝高超,嫉惡如仇,行俠仗義,愛打抱不平。



星星讀歷史


武松需要怕魯智深嗎?他對魯智深只有敬重和兄弟般的情誼,決沒有怕不怕之說。



武松敢於和宋江頂嘴,是看不慣宋江的作派。宋江口頭上聲稱為了眾兄弟前程著想,實際上卻為了功名富貴討好朝廷,時時刻刻不忘把“招安”掛在嘴上作為口頭禪。



但魯智深完全不同於宋江,從二龍山到合兵到梁山,武魯二人一直並肩作戰,二人不但武藝冠絕梁山,也都是嫉惡如仇光明磊落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在長期的交往與戰鬥中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二人志趣理想都非常相近,武松根本沒有頂撞魯智深的理由。後來二人在徵方臘後選擇急流勇退,武松選擇在杭州六和寺出家,同魯智深終老於此。



武魯二人沒有誰怕誰之說,二人是梁山頂級二人組,都是忠肝義膽義薄雲天之人,互相敬重,英雄相惜,在血與火的戰鬥中結下了兄弟般的親情。最後的結局也證明武魯二人才是真正豁達睿智之人。


百勝刀王胡逸之


首先,武松服了魯智深的人品。

縱觀梁山人物,能算得上好漢的,也只有魯智深一人,武松算得半條好漢(血濺鴛鴦樓太減分了)。

各位看官請想,這水泊梁山上除了魯智深之外,可還有一個好人沒有?

那及時雨宋江,假仁假義,最終害得眾兄弟死的死逃的逃,哪有一點好漢的心腸?

那玉麒麟盧俊義,簡直是個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患者,梁山害你家破人亡,居然還要上山委曲求全,這是什麼好漢?

那豹子頭林沖,虧了上天給他一副張飛似的體魄,妻子被調戲連暴揍兇手的勇氣都沒有,算什麼好漢?

開黑店的孫二孃,打砸搶的惡少穆弘,打悶棍的孔明孔亮等等人物,魯智深大仁大義與他們為伍簡直就是冤屈。


回頭再看魯智深,急公好義,無論打死鎮關西還是救難野豬林,無論大鬧桃花山還是攻打青州府,沒有一個是為了自己。這個人品,小心眼的武松服了!

那麼從人品發散開去,便是魯智深的精神層面,也讓武松折服。

魯智深“兩隻放火眼,一片殺人心”,潮信之時卻大徹大悟,聽潮圓寂證了個“今日方知我是我”。縱觀水滸,也只有魯智深是真的在替天行道,不渡自己,只渡別人,有惡人被他撞見,何須來世?現世就報了。如此最終得了正果也在情理之中。同是出家人,又同在二龍山入夥,魯智深對武松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二人雖不會談論什麼佛法,只管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但也許正是如此才合了禪宗的道,修心不修口啊。

再次該是武藝了,魯智深的功夫應該是比武松強的。畢竟邊防軍司令部警衛連排長(經略府提轄),在戰鬥力上還是應該比縣民兵排長(陽穀縣步軍都頭)厲害的。


好了,綜合以上原因,在人品,精神和武藝三方面,武松都是“敬畏”魯智深的。

今天就扯這麼多吧,咱們下期節目再見。


時光繪影


這個問題兩條都錯了,若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梁山上是有那麼幾個的,比如李逵,石秀,阮小七,魯智深,但是首當其衝的還是武松,自從酒醉殺了老虎之後,他在這世間就沒有畏懼的生物了,而在鴛鴦樓殺了玉蘭之後,更是連一點牽掛都沒了,完全就是一尊冷血殺神。

所以他既不會怕宋江,也不會怕魯智深,不過對這兩人,是一種不同的情感。

欠宋江一份人情

對於宋江,武松是欠著一份深深的人情的。

當年在柴家莊,正是武松一生最為低谷的時候,犯下命案江湖跑路,在這裡不受尊敬,和幾個下人鬧矛盾,導致柴進也不太搭理他,還生了瘧疾,一個人又冷又黑的夜裡,在角落裡拿把鐵鍬弄點炭火烤火群暖。。。

英雄末路,何等淒涼?

幸好遇到了宋江,宋江給了他極大的尊重和同情,還給他衣服酒食銀子——其實錢物倒是小事,但是這種關懷卻讓江湖浪子武松得到了極大的溫暖。

因此武松重拾信心,回鄉探望兄長,才有了後面一系列的英雄事蹟,但是源頭卻是宋江,武松有著山東人那種最樸素的恩怨分明的特性,這個人情是無路如何也要還上的,因此才上了梁山,任勞任怨,雖然他根本對招安做官毫無熱情。

和魯智深是惺惺相惜

武二哥和魯大師,乃是梁山“唯二”的步戰天王,兩人排名相挨,身份相近,是後來梁山走的最近的“二人組”之一。

自從上了二龍山之後,武松肯定和魯智深接觸甚多,這兩人都是直脾氣,又是恩怨分明,好喝酒,好吃肉的豪爽性子,雖然文中沒寫明,但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後來上了梁山兩兄弟也是同進退,除了魯智深單槍匹馬要去華山府救好兄弟史大郎,武松知道這肯定是以卵擊石勸了一回沒勸住之外,其餘再無矛盾。

打方臘的時候魯智深和鄧元覺打得不分勝負,武松害怕大哥有失主動去幫忙,而武松被包道乙用“法寶”斷了一臂後,也是魯智深拼死救回。

關於兄弟,已經沒有比這更好的解釋了。

紅塵君說

因此,這個問題其實看得不夠深刻,山東好漢武松武二郎絕不會怕任何人,真正能夠限制他的,唯有“恩情和義氣”而已,其中對宋江是恩,對魯大師是義,至於畏懼,是根本不存在的。


紅塵如鏡


武松對於魯智深,讀史三悟認為不是怕,更多的是一種敬佩,他敬重魯智深的俠肝義膽,佩服魯智深的義薄雲天,因此,在魯智深面前,就像一個小弟那樣,甘願聽從魯智深的安排。至於武松敢頂嘴宋江,只不過是因為他發現深受眾人擁戴的大哥已不是昔日的孝義黑三郎。

武松為何“怕”魯智深呢?還要從下面幾件事說起。

1.魯智深“人品好”,扶危濟困,與武松脾氣相投

魯智深秉性剛烈,性格衝動,平生專愛打不平之事。在潘家酒樓,魯達(魯智深的原名)正與九紋龍史進、打虎將李忠喝得高興之時,忽然聽見隔壁女子悽悽慘慘的哭聲,出於善心,上前詢問,得知是殺豬的鄭屠在作祟。魯提轄氣憤不過,當場拿出15兩白銀交給金家老父,讓他們回鄉避難,安排妥當後,自己去找鄭屠為金家父女報仇。從這件事來看,魯智深與金家父女只是一面之緣,非親非故,而西關的鄭屠也與魯智深無冤無仇,自己犯不著因為幫助外鄉人而得罪鄭屠戶,但是,得知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後,魯智深能夠豪爽地贈錢相救、捨命相助,這說明魯智深具有愛憎分明、慷慨大方、見義勇為的性格特點,總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人品好”。

而武松呢?人品也不差。當美麗動人而又可憐楚楚的大嫂暗送秋波時,武松卻捲起了鋪蓋,藉故從家中搬到了衙門去住;當金眼彪施恩可憐巴巴地請武松出山收回“快活林”時,武松二話沒說,替兄弟出頭,醉打蔣門神,收回快活林。所以,武松也是愛憎分明、品德高尚的人。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品德高尚的兩位好漢,又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灑脫之人,對待兄弟只有照顧,沒有心機,自然能夠玩到一塊去。

2.魯智深和武松有著相似的經歷,孫二孃的“蒙汗酒”拉近了兩者的距離

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本意只是想滅滅鄭屠的威風,煞煞鄭屠的戾氣,未曾想,一身膘肉的鄭屠不經打,三拳就被打死了,魯智深雖然為民除害,但是,也害怕吃上官司,便遠走他鄉,避難去了。後來經過金老的女婿趙員外介紹,先是在文殊院削髮為僧,做了和尚,但是,好景不長,不拘小節的魯智深喝酒大醉大鬧了五臺山,被迫離去。好在智真長老修書一封,介紹魯智深去投奔東京大相國寺的智清長老。

這一路上,魯智深先是大鬧桃花村,再燒瓦罐寺,來到東京相國寺後又是倒拔垂楊柳,所做之事驚心動魄,值得稱讚。直到野豬林裡救下林沖,得罪了太尉高俅,再次遠走避難,流落江湖。

一日,魯智深來到十字坡酒店,孫二孃見魯智深生得肥胖,做肉餡比較合適,便用藥酒麻翻了魯智深,幸得菜園子張青及時趕到,才免於難。從此,魯智深與張青結為兄弟,後來,魯智深去二龍山做了山大王。

說到孫二孃的藥酒,不得不說說武松。

武松在獅子樓裡殺掉西門慶後,官府將他判了個刺配孟州。一日,武松與兩名公人來到十字坡酒店,孫二孃故伎重演,酒裡下了祖傳的蒙汗藥,幸得武松機警,沒有中計。在與孫二孃打鬥正酣中,又是菜園子張青及時趕來,化解了誤會,同時,結為兄弟。這個場景與前面講得麻翻魯智深略有相同。

後來,武松經過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後,遠走逃亡,只留下了那句“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在逃亡期間,菜園子張青和母夜叉孫二孃將頭陀的雪花鑌鐵戒刀和一百單八顆人頂骨做的數珠贈送給了武松,也就是這個時候,武松換成了帶髮修行的“行者”模樣。另外,張青夫婦介紹武松去投奔二龍山的魯智深,一路上,武松是夜走蜈蚣嶺、誤打孔亮,直奔二龍山。

從這點看,武松和魯智深有著相似的經歷,而且,兩人更是與十字坡孫二孃的那碗蒙汗酒有緣,可以說,相同的經歷塑造了兩人共同的話題,相同的蒙汗酒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孫二孃促成了他們成為好兄弟。

3.魯智深VS宋江,還是魯智深的志向與武松相同

魯智深說:“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梁山大聚義後,宋江開始推行招安計劃,魯智深雖然喜歡扶貧濟困,但是,不願招安。一是,他看透了當時大宋官場的黑暗,不願與蔡京、童貫、高俅之流為伍。二是,他自從流落江湖後,過慣了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不喜歡被束縛,更不喜歡被朝廷束縛。三是,他認為即便不當官,也同樣能夠替天行道,為民做事,這點兒從他落草二龍山、依附梁山後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

而武松,自從投奔了二龍山,拜魯智深為大哥後,所思、所想、所為,一切都向魯智深看齊,即便是上戰場,也是一前一後、一左一右,互相照應,甚至是魯智深坐化六合寺後,武松也要捨棄金銀珠寶、放棄高官厚祿,留在六和寺陪著魯智深,順便也能照顧林教頭。

反觀宋江就不一樣了,宋江站在全局考慮,力主招安,為眾好漢博個封妻廕子,好也罷,壞也罷,只待後人說。

簡而言之,武松“怕”魯智深,是因為他佩服魯智深的為人處世,尊重魯智深的俠肝義膽,真正將魯智深當成了大哥,魯智深也視武松為兄弟。至於武松頂嘴宋江,只是因為兩人“道不同”罷了。


親愛的讀者朋友,您認為武松怕魯智深怕的是什麼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


歡迎關注@讀史三悟 ,三悟一直從歷史中悟得失~悟方圓~悟進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