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梁的朱溫,有人說他是五代的曹操,你怎麼看?

菊蘭廡主人


說朱溫是五代的曹操,這個話可是我們偉大的潤之同志說的: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狡猾過之。看到沒有,在偉人的心裡,朱溫可是比一代梟雄曹操還狡猾的噢(忽略狡猾是一個貶義詞)。

01

很多人簡單瞭解五代十國曆史,會覺得朱溫這樣一個從失敗不斷走向失敗的人為什麼會在歷史上留下這樣濃墨重彩的篇章。那是因為簡單的五代十國曆史是從907年朱溫篡唐開始寫起,那時候朱溫已經老了,接下來就是柏鄉慘敗,被老對手的兒子李存勖打得大敗虧輸,然後回去之後,幾個被他評價為不成器的兒子爭得你死我活。最終被兒子殺死奪位,留下最差的開國皇帝的名聲。

但其實,看看朱溫的前半生,你會發現妥妥的起點爽文男豬腳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感覺好不好。

一個普通家庭出生的像劉邦一樣排行老三,一樣的被家裡嫌棄不務正業的孩子。像劉秀一樣看到後來的張皇后就一見鍾情,立下娶妻當取張氏的誓言。甚至他做的比劉秀更好,一輩子尊重張皇后。而不像劉秀一樣“娶妻當娶陰麗華”,但與郭聖通政治聯姻後讓陰麗華做了小妾。

年輕時參加黃巢起義軍,逐漸成長為黃巢手下的方面大員。在眼看黃巢藥丸的情況下,及時改換大唐門庭,依靠戰功被賜名“朱全忠”。受封宣武軍節度使。他所受封的河南地方深受戰亂破壞,民生凋敝,四戰之地無險可守。其起步比曹操可是艱難得多。他身邊的軍閥實力也比起步階段的曹操強大得多。

畢竟剛獲封宣武節度使時河南地盤可是還在叛軍手裡。還有個吃人魔王秦宗權在旁邊虎視眈眈。北邊的河朔三鎮,河東李克用、東邊的朱瑄朱瑾,南邊的楊行密。雖然大家名義上都還是大唐的封疆大吏,但相互間鬥得不可開交。

最終朱溫在四戰之地殺出重圍,基本收拾了北方這些敵人,代唐建梁。要不是橫空出世了李存勖。也許河東也就被滅了。

所以不要被歷史上,朱溫建立的後梁被滅了,在史書上留下的汙點記錄所矇蔽。朱溫的才能,尤其是政治才能。絕對是極強的。

02

也許你會說,這樣厲害為什麼會失敗了呢,有些時侯不得不相信一句話“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當然朱溫的成功與他的狡猾猜疑有很大關係。

他的失敗也與此有很大關係。首先,必須承認他的軍事才能與同時代的競爭者相比不算太突出。這一點可以從他人生多次吃敗仗,而且搞定四戰之地用了很多陰謀詭計看出來。

但老了之後,過多的猜疑搞得屬下阿兒子們天天如履薄冰。不知道心情不好的朱溫什麼時候又要殺人了。再加上老了之後,對繼承人的選擇,交接班做的不好。導致自己被兒子殺死。大梁內訌也加快了失敗的步伐。

其次,朱溫遇到了整個五代最厲害的軍神級的人物——李存勖。同樣的道理,我們不能因為李存勖後來失敗了就否定李存勖的厲害。事實上,李克用打仗也很厲害,但河東在李克用手裡偏偏就在一個勝利接一個勝利的情況下局勢越來越糟。可李存勖不一樣。不但在軍事上一上來就讓老狐狸朱溫大大吃癟。而且政治上能夠把河北軍閥捏在一起。

而且李存勖出山是朱溫已經日薄西山,沒有機會像他人生多次做到的一樣,重新積蓄力量。靠硬實力拖垮李存勖。畢竟要是朱溫還年輕。他有資本和李存勖拼消耗。河南之地畢竟在他手裡相對河北來說戰爭潛力大很多。而且農民的負擔還要輕很多。

03

朱溫絕對是一個很厲害的人,但因為晚年的猜忌和內部不穩。繼承人選擇的失誤。以及遇到的對手的強大。最終失敗了。但把他比作曹操,他絕對配得上。


丁強888


導讀:朱溫怎麼和能和曹操相比,無論是出身、格局、能力與文采都遠不及曹操。雖然曹操和朱溫都是權臣都曾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二人在成就上截然不同。朱溫文治方面沒有絲毫建樹,造反出身的他只是憑著軍閥一般的軍事才能篡位稱帝。朱溫根本沒有考慮政權的長治久安,頗有一副亂世草頭王的意味。所以後梁政權充滿了弒殺和政變,最後被後唐所滅。而曹操在攻城略地的同時,始終保持著轄區經濟生產的扶蘇和經濟穩定運行。正是有這個穩定富庶的基礎,曹丕才會建立穩定的曹魏政權並傳承數代。


朱溫與曹操可無法相比,即便是放到五代當中也並不出色。朱溫原先是跟著黃巢造反的大將,審時度勢背叛黃巢投降了唐軍。因為平叛有功才被賜名朱全忠,可就是這個朱全忠篡奪了唐朝政權。朱溫沒有統一天下格局和心胸;沒有在轄區內實政治、經濟等方面利國利民的改革措施;所以小富即安、急於稱帝,最終無法避免軍事政權政變頻發導致國祚短暫的必然結局。所以在歷史上朱溫雖然不算默默不聞,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有些生僻。

而曹操則如雷貫耳,當然這不能剔除《三國演義》小說和影視劇的功勞。但是曹操在文治武功方面的才能確實非常卓越,除此之外還有很高的文學造詣。曹操胸懷大志,有志於重新掃平諸侯統一天下。在統一北方的轄區內,曹操通過屯田、興修水利、改革戶籍和提倡廉潔等措施讓整個轄區內經濟蒸蒸日上。這才是開國之君建立長治久安的統治,並傳承子孫的基業的做法。

出身、能力、文采不同

其實朱溫的出身農民起義軍並不是問題,明太祖朱元璋、漢高祖劉邦都是底層出身都建立國祚數百年的大一統的王朝。朱溫的短暫的成功得益於亂世的存在,如果不是軍閥混戰的局勢朱溫根本無法出頭。這個我們參照李自成、張獻忠等類似的例子,可以說動盪的時代成就了朱溫。唐朝末年動盪的局勢推動這朱溫逐漸向權臣方向轉化,朱溫的政治野心逐漸膨脹最終篡奪了唐朝的江山。

而曹操不同,曹操在歷史上的評價是“亂世之梟雄,治世之能臣”。也就是說曹操明顯是個人才,不但亂世當中可以成為一方霸主就是處於王朝盛世也是能臣。所以曹操與朱溫以單純以軍事力量開國的軍閥作風不同,在治理天下過程中始終保持軍事和民政並重。在曹操統治範圍內,從吏治、人才選拔以及穩定經濟都始在穩定運行。

這就讓曹操相比朱溫有了更雄厚的底氣,即便發生赤壁之戰戰敗、八十三位人馬損失殆盡這種損失程度也沒有傷筋動骨。沒幾年就恢復如初,在漢中與掌控荊益二州的劉備進行長達數年的漢中大戰。所以所朱溫和曹操比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說朱溫是五代的曹操過於誇讚了。


軍事格局不同

所謂格局決定高度,這句話一點都不假。朱溫的軍事格局明顯不夠,朱溫屬於小富即安類型。依照自己一個節度使的地盤就滿足稱帝,並且不再向外擴張。雖然北方有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晉政權與朱溫有長期的晉梁爭霸這個客觀因素在,但是朱溫滿足周邊十國政權的稱藩顯然沒有統一天下的心胸和格局。如果按照職場來算的話,朱溫的創業團隊在企業初步形成規模的時候就趕緊上市。沒有成為行業霸主的獨角獸的目標和胸懷。這樣的企業團隊雖然確實因一時的歷史機遇完成了孵化過程,但是很快就會被其他企業所取代。

而曹操明顯是另外一種情況,無論最後是否成功但是目標始終定在掃平諸侯、一統天下。雖然無論最後是否篡位稱帝;無論是否完成了統一天下,但是曹操都在紮紮實實的向著目標穩步推進。而且曹操先天樂觀,面對赤壁之戰、漢中之戰這種失敗依然不屈不撓的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直到曹丕執政時期三分天下鼎足之勢形成,曹魏依然沒有放棄滅蜀吳、統一天下的想法。如果不是司馬氏篡奪曹魏江山,那麼再次一統天下的就是曹操奠基的曹魏政權。


政治、經濟採取措施不同

我們先來看曹操對於轄區的有效治理:北方的黃淮流域在軍閥混戰中社會經濟遭到極大的破壞,土地荒蕪、難民遍地。曹操在世時實行了一系列政策來恢復經濟,穩定局面。在政治方面曹操懲辦豪強不法,採取唯才是舉的人才選拔方式選拔人才;在軍事方面治軍嚴整、愛惜人才;經濟方面興修水利、實行屯田、改革戶籍、提倡廉潔。這一些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大減輕了農民負擔,北方經濟開始復甦增長。

而朱溫的措施就相對遜色多了,雖然也有獎勵農耕但是僅僅是維持與李克用征戰防止後勤潰敗而已。想想也是後梁總共16年的國祚,即便想徹底實行休養生息時間也不夠。何況從朱溫稱帝到去世僅僅5年時間,即便採取了不錯的經濟內容也無法持續。因為後來的兩位帝王朱友珪和朱友貞可沒把心思放到治理天下上,一門心思想的是如何爭奪皇位。

《舊五代史·食貨志》“梁祖之開國也,厲以耕桑,薄以租賦。士雖苦戰,民皆樂輸,二紀之間,俄成霸業。及末帝與莊宗對壘於河上,河南之民,雖困於輦運,亦未流亡,其義無他,蓋賦斂輕而丘園可戀故也。”



小結:

綜上所述,說朱溫是五代的曹操的論斷有點過譽了。朱溫與曹操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無論是能力還是格局。所謂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對於遠期目標的規劃決定了二人成就上的巨大差異。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朱溫閒散無賴出身,唐朝末年參加黃巢義軍為將。在唐軍的打擊下,朱溫歸順唐朝並幫助唐軍剿滅為黃巢。因功朱溫被唐朝廷賜名全忠,並授為節度使逐漸形成藩鎮割據勢力。

朱溫先背叛黃巢,最終也沒能對得起唐朝賜給的“全忠”之名。隨著勢力壯大,公元907年朱溫脅迫唐唐哀帝李柷禪位於他。朱溫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朱溫也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朱晃”

朱溫與東漢末年的曹操隨都是割據勢力,但兩人沒有多大的可比性。曹操終其一生都為漢丞相、魏王沒有篡漢,而朱溫篡唐自立。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而朱溫只是割據黃河流域的“五代”之一。

朱溫嗜殺成性、喜好女色,甚至滅絕人倫的霸佔自己的兒媳。最終,朱溫被自己的兒子朱友珪弒殺。而曹操是東漢末年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其歷史貢獻是朱溫不能比及的。


林城布衣10001


後梁的朱溫和三國的曹操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曹操一生忠於漢室,至死沒有奪取皇位雖把控朝政,但卻也是維持漢家王朝的守護者,雖然漢獻帝有小動作,例如衣帶詔,但是曹操始終沒有對漢獻動用武力;而後梁的開國皇帝朱溫,唐朝皇帝唐僖宗親賜“全忠”為名,但卻把唐昭宗殺害,又另立唐哀帝。就這樣,朱溫本是唐朝的武將,深受唐朝皇恩,最後卻行廢立皇帝,實乃竊國之賊。

第二、 曹操是憑藉自己的實力,一步一步擴大政權。重用文臣武將,唯才是舉更是三次下“求賢令”,行辦屯田制恢復生產。並逐步消滅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後梁朱溫則是在唐朝和黃巢起義軍兩邊倒,把自己賣出了一個最高價,積攢了足夠的實力,最後廢掉唐朝皇帝建立後梁。但也僅僅是佔據中原地區,其他地區還存在著其他割據勢力,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加起來還有十餘個沒有消滅。



第三、曹操的崛起講究的是文治武功。曹操文可作出經流傳千古的詩詞文章,例如《蒿里行》、《短歌行》,也留下了千古流傳得詩句,“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脯,天下歸心。”同時還是開創建安文學的奠基人。武功上可寫出經典的軍事著作《魏武注孫子》,更被後世視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而朱溫不同,朱溫就是小農經濟的代表,看好的是利益,重的實權,依靠的是兵馬。重用武力,還濫殺成性,沒有較高的文化造詣。


八零後愛做夢


當代偉人毛澤東主席曾這樣評價朱溫:“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偉人對朱溫評價非常高,說朱溫比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奸雄曹操還狡猾,這也許是有人把朱溫稱為五代的曹操的原因。

既然當代偉人這麼評價朱溫,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朱溫平定了秦宗權、時溥、朱瑾、朱瑄等群雄稱霸中原,與曹操平定袁紹、袁術、呂布、張繡等群雄稱霸中原的確有相似之處。

曹操是東漢末年最強大的軍閥,挾天子令諸侯,曹操開創的曹魏政權最終滅亡東漢王朝。


朱溫是唐朝末年最強大的軍閥,也挾天子令諸侯,朱溫建立的朱梁政權最終滅亡大唐王朝。

那麼當代偉人評價朱溫比曹操更加狡猾是狡猾在什麼地方呢?

朱溫比曹操更加狡猾主要是指朱溫對待唐朝皇室比曹操對待東漢皇室更加殘酷。

比如曹操雖然殺害漢獻帝的皇后皇妃皇子等,但自始至終沒有廢掉漢獻帝更沒有殺害漢獻帝,相反曹操還把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

而朱溫不僅派人刺殺了唐昭宗,還廢掉並殺害了唐昭宗的兒子唐哀帝,唐昭宗的皇后皇妃皇子等也都被朱溫全部屠殺,可見朱溫對唐朝皇室的殘酷程度遠遠勝於曹操對東漢皇室的殘酷程度。

但朱溫的政治軍事才能是明顯不如曹操的,文學才能方面農民起義出身的朱溫更像一個大老粗,與留下很多名詩名言的曹操更是天淵之別。

曹操與朱溫有一句相似的名言,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朱溫說“生子當如李亞子”。孫仲謀即孫權,是曹操三國鼎立的主要對手,在赤壁之戰曾經大破曹操。李亞子即李存勖,也幾次擊敗朱溫,而且朱溫建立的後梁王朝最終被李存勖建立的後唐王朝滅亡。

在開疆拓土的成就方面,朱溫也明顯不如曹操,曹操完全統一北方,而朱溫遠遠沒有統一北方,盤踞山西太原一帶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一直是朱溫最強的對手。還有北方強大的契丹開國君主耶律阿保機虎視眈眈,幽州的劉守光、淮南的楊行密等強敵環視。

當然朱溫也並非一無是處,至少朱溫對待老百姓比曹操好一些,曹操正史記載的大規模屠城至少有八次,在徐州的幾次屠城就至少屠殺了幾十萬無辜老百姓,而且不分男女老少全部屠殺。官渡之戰,已經投降的七萬多袁紹軍隊也被曹操屠殺。

曹操與朱溫的另一個相同之處是非常愛好女色,曹操曾經霸佔呂布部將秦宜祿的妻子杜秀娘,並與她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曹操還霸佔張繡的嬸孃鄒夫人等。曹操也覬覦袁紹的兒媳甄宓,但甄宓被曹丕搶先霸佔,曹操與兒媳甄宓的關係也非常曖昧,曹丕的好友劉楨只是直勾勾看甄宓一眼就被曹操判處死刑,後來曹丕求情改為做苦役。曹操還僅僅因為兒媳即曹植的妻子穿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而把她殺害。

而朱溫沒有像曹操那樣霸佔別人的妻子,只是喜歡與大臣的妻女及兒媳們偷情,最後朱溫的幾個兒媳爭風吃醋,加上朱溫的兒子爭奪皇位繼承權而禍起蕭牆,朱溫也因此遭遇殺身之禍。


厚德載物49847


毛主席曾這樣評價朱溫:“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朱溫又名朱全忠,可是他對誰都不忠。

早年追隨黃巢,後背叛黃巢,投降了唐朝 ,後又廢唐自立建立梁,史稱後梁。

朱溫的確有過人的軍事才華,採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圍點打援”的方針,不斷尋找戰機,擊敗了當時中原的大部分軍閥。

朱溫的對手,他們或英勇、或流氓、或吃人、或儒法、或聯盟、或背信,都是軍、政、財三權在握的軍閥。

朱溫從險惡的宣武軍起家,硬生生的從黃巢起義後的廢墟河南,打出了一片天下;真的像曹操擊敗袁紹 、呂布、劉表、馬超、韓遂一樣,隱隱有統一天下之勢。

朱溫也是中國歷史上開國皇帝中名聲最不好的皇帝,嗜殺成性,個人私生活極為混亂,最後死於他自己兒子的手中。



知無為而有益


朱溫不是曹操,但朱溫與曹操相似。

二人生當亂世,一個東漢末年,一個唐朝末期,兩個王朝的中央均形同虛設。

二人都是軍閥,都從弱到強,從小到大,掃平地方割據勢力。

二人都視朝廷為擺設,挾天子以令諸侯。

但二人又有明顯不同。

一個稱帝,一個未稱帝。

朱溫統一大半個北中國,最終推翻唐帝國,建立大梁帝國,史稱梁太祖;

曹操被封為魏王,但他沒有登基,兒子曹丕篡漢建魏,曹操被追封為魏武帝。

一個統治範圍大,一個統治範圍小。

曹操統一了中國北部,沒有與他相對抗的政權或軍事集團;而朱溫統治範圍要小,北有晉王李克用父子、燕皇帝劉守光以及契丹政權,可謂強敵環伺。

一個為軍事天才,一個為得勢軍閥。

曹曾註解《孫子兵法》,南征北討,用兵如神;朱溫從農民起義陣營脫離出來,成了攻打黃巢的急先鋒,雖然軍事上取得不少勝利,但從軍事才能上講,二人差別太多。

一個統治時間長,一個統治時間短。

曹操統治北方時間長,範圍廣;朱溫統治北方時間短,兩朝即亡,只有短短17年。

總之,朱溫就是朱溫,在個人才能、歷史影響等各個方面都與曹操沒法相比。


筱說歷史666


朱溫於唐朝末年參加黃巢起義軍,由於作戰勇猛而逐漸受到黃巢重用,從而擁有了自己的部隊,後來黃巢起義軍作戰失利,朱溫料定起義軍將會失敗,於是毅然投敵。在剿滅黃巢起義軍的過程中不斷壯大勢力,並且最終割據一方。

由於軍事實力的壯大,朱溫的野心也急劇膨脹,先是挾持唐僖宗,後來殺了唐僖宗之後擁唐哀帝為王,最後逼迫哀帝禪位,自立為帝,建立大梁,史稱後梁,是五代十國的第一個朝代。

朱溫雖然建立後梁,在政治、軍事上有所建樹,但他和他的後梁並不能讓天下歸心,他的殘暴荒淫招致各方軍事勢力的討伐,最終被後唐李存瑁所滅。

朱溫在治軍方面非常嚴酷,他的軍隊規定,將校戰亡或者逃戰,屬下的士兵就會被全部斬首,這就是“跋隊斬”。這種紀律導致將領在戰亡之後,旗下的士兵都逃往各個地方,佔據山林,落草為寇,為禍鄉里。

史載朱溫是一個殘暴嗜殺的人,曾經殺死五千戰俘,並且勞十萬民眾建立作戰用的軍事戰壕,當時百姓怨聲載道。在攻城之後,朱溫肆意屠殺城中百姓,一時天下激憤。

朱溫還有一個為人所不恥的行為就是姦淫婦女,他曾經姦淫自己的大臣妻子家眷,大臣敢怒不敢言,還和自己的兒媳通姦,他的養子、兒子為了爭寵竟然毫不知恥的獻媚,如此荒淫,簡直是禽獸不如!

後來,朱溫在權力之爭中被自己的兒子斬殺,他的幾個兒子也為了爭奪帝位而相互殘殺,最終被後唐所滅,後梁建國至滅國不過十餘載。

朱溫能於亂世之中崛起,斡旋於各方勢力,並且最終佔據一席之地,可稱一代奸雄。但這並不是因為他英明神武,順應人心,而是憑藉嚴酷軍法、殘暴屠殺和姦猾狡詐巧取豪奪形成割據勢力,他的王朝註定是不長久的。

同為奸雄,曹操是歷史上公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雖不是皇帝,卻是魏國的締造者。而朱溫,只是一時之雄而已。論殘暴,朱溫過之,論奸猾,朱溫過之,論荒淫,朱溫過之甚。論治軍,則曹操過之,論用人,則曹操過之,論治國,曹操過之,論治家,曹操過之。所以我認為,朱溫不能與曹操相提並論。


管中窺古今


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在各地的藩鎮乘機做大做強。而黃巢之亂以後的唐朝更是出現了“極目千里、無復煙火”的局面。亂事波及兩淮江南地區,當地群雄紛起抗敵,十國中的吳國與楚國得以建立。秦宗權之亂直到唐昭宗時才在朱全忠的努力下平定。

朱全忠、李克用與李茂貞這三派藩鎮影響了唐朝後期、五代前期的政治,而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更成為五代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的君主。朱全忠(朱溫)與李克用因故不合,雙方上至朝廷,下至藩鎮,都鬥爭不斷。朱全忠(朱溫)利用朝中的勢力打壓李克用,並且趁李克用與李茂貞等人抗衡之際威服河北各藩鎮,併吞河中軍、淄青軍等節度使領地。地盤的擴充使得朱全忠的勢力遠大於李克用。而關中的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雖然威脅唐廷,但因李克用與朱全忠(朱溫)的干涉而失敗。

888年唐昭宗繼位後,宰相崔胤與宦官韓全誨爭權。唐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幽禁,崔胤緊急召喚朱全忠(朱溫)入援。而韓全誨強迫唐昭宗投靠李茂貞,朱全忠(朱溫)於是率軍圍困鳳翔。隔年,鳳翔軍糧草耗盡,李茂貞只好殺宦官韓全誨等人,與朱全忠(朱溫)和解。朱全忠(朱溫)趁機掌控朝中大權,還屠殺宦官數百人,派兵控制長安。

崔胤後悔不已,有意擺脫朱全忠(朱溫)的威脅,暗中招募六軍十二衛,被朱全忠(朱溫)在長安的眼線所察覺。904年朱全忠殺崔胤,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同年8月弒唐昭宗,另立昭宗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朱全忠(朱溫)本想等統一後再奪取帝位,但因徵淮南失利,於907年逼迫唐哀帝禪讓,不久又殺之,唐朝亡,五代十國時期開始。他改名朱晃(朱溫),國號梁,史稱後梁,他即後梁太祖,最後定都東都東京(今開封)。

五代各朝雖然掌控中原與關中地區(除後梁未控制關中),但是沒有像唐朝一樣成為所有藩鎮認可的共主,主要勢力範圍也不出華北地區,只能說是一個藩鎮型的朝廷。

各地藩鎮在唐朝滅亡後,初期有些政權依舊使用唐朝年號割據一方,有的奉五代為正朔,其他則是保境固守或稱帝爭天下。不管他們的外交策略是什麼,這些藩鎮都已經獨立自主,其中十個同時或相繼存在的具代表性的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家稱為十國。

中原地區歸附後梁的半獨立政權有義武節度使、北平王王處直、成德節度使、趙王王鎔、盧龍節度使劉仁恭(911年其子劉守光稱帝獨立)等,獨立的是鳳翔節度使、岐王李茂貞建立的岐國,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建立的晉國。蜀地方面,西川節度使、蜀王王建建立前蜀;後梁太祖朱全忠(朱溫)針對唐朝後期的弊端做出不少強烈改革。他極度厭惡宦官,曾拒絕在南方避難的宦官返回京城;討厭唐廷高級官員,啟用失意士人如李振、敬翔等人,並且聽從李振建議,屠殺宰相裴樞、崔遠等三十名高官,史稱白馬之禍。這些失意士人重實際而輕名義,是五代政治人物的代表。經濟方面重視農業發展,致力減輕賦稅;對軍隊十分嚴厲,如大將戰死,所部士卒一律斬首,稱“跋隊斬”。

然而後梁太祖晚年荒淫無度,甚至不顧倫理,經常召諸子之妻入宮陪侍。外交方面,後梁立國之初,幾乎所有國家與藩鎮都表示臣服,只有晉、岐、前蜀與吳敵視後梁,依舊奉唐室年號。其中晉國的李克用更是後梁太祖的死敵,自開國起後梁太祖就北伐晉國,在潞州(山西長治)與李克用僵持不下,史稱潞州之戰。

李克用因憂勞去世後,其子李存勖在李克寧、張承業的輔佐下而獲得勝利。910年後梁太祖懷疑成德軍與晉密結而率軍進伐,迫使成德軍王鎔與義武軍王處直倒向李存勖。李存勖率軍於柏鄉(河北柏鄉)擊潰後梁軍,成功救援成德軍,而梁軍元氣大傷,史稱柏鄉之戰。北方之雄劉守光為人殘暴,且是晉的強敵。他於909年被後梁封為燕王,建立燕國,911年稱帝,史稱桀燕。隔年,李存勖派周德威討伐劉守光,朱溫親自率軍救援,但被晉軍擊潰。劉守光最後於隔年被李存勖攻滅。

朱溫敗退洛陽後病危,次子朱友圭不滿朱溫有意立養子朱友文為太子,趁機刺殺朱溫而繼位。然而朱友圭荒淫無度,不得人心,913年其弟朱友貞聯合天雄軍(即魏博軍)楊師厚進伐奪位,史稱後梁末帝。楊師厚去世後,天雄軍等河北諸鎮都陸續歸附晉國,再加上916年魏州之戰中梁軍慘敗於晉軍,後梁北疆只能勉強維持在黃河以南。公元918年李存勖率軍南征,與梁軍相持於濮州一帶。梁軍慘敗,但晉將周德威戰死,梁晉戰爭沉寂了一段時期。921年張文禮殺成德節度使、趙王王鎔,控制成德軍,聯合契丹國與後梁,對抗晉國。然而李存勖率軍於鎮州擊潰梁趙聯軍,又奪得河北三鎮後。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即後唐莊宗),以光復唐朝為號召建國號唐,史稱後唐,不久又二度南征。梁將王彥章採取牽制鄆州(山東東平)的方式,成功圍堵唐軍於楊劉(今山東東阿)附近。雙方對峙良久,唐軍軍糧不足,有即將撤退的跡象。然而梁廷趙巖、張漢傑等人進讒言,使王彥章被撤換,後唐莊宗又率軍經鄆州迂迴攻入空虛無兵的汴州。城破之日,後梁末帝無奈命皇甫麟殺死他,後梁覆滅。


賓賓說情感


朱溫既是後梁開國之君,又是叛變黃巢的叛將。亂世崛起的一代梟雄,雖當不了五代十國的曹操,但也很像三國梟雄之一的曹操。都是在亂世中崛起,靠自己智慧勇猛打出屬於自己的一半天下,與各方群雄交鋒。只是兩人結局大不同,曹操晚年因病而死,朱溫卻因好色淫亂、與兒媳苟且,又欲將皇位傳於養子。終因權力之爭而喪命於親生兒子郢王朱友珪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