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2月2“打灰堆”,你怎麼解析?

葫蘆王的身邊事


二月二,龍抬頭,好多農村有一些風俗習慣,二月二,打灰堆就是一種習俗,記得小時候,每年到了二月二,奶奶就會在院子裡用草灰畫一個大圓圈,然後把一些黃豆,花生,麥子,玉米,地瓜乾和其他的一些五穀雜糧一起放進去,當時多不知道奶奶在幹什麼,好奇的問奶奶,這是給做什麼?奶奶說這是在打灰囤,祈禱今年風調雨順,能有個好收成,能有足夠吃到糧食,記得奶奶還唱了一句順口溜,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流,小倉流,因為小時候,爸爸媽媽在外面工作,很小就一直跟著奶奶奶奶那一輩的人知道好多農村習俗還有一些民謠,現在回憶起來,好像就在眼前,還清楚的記得,奶奶愛炒龍豆,炒花生,奶奶說二月二,炒龍豆 ,也是祈禱風調雨順,小時候時光很快樂,今天也是二月二,祈禱今年能風調雨順,疫情趕快過去,讓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富有,越來越強大。中國最棒,武漢加油!


鄉村小美生活錄


二月二龍抬頭,在農村可是很重要的日子呢!我老家這一天過得還蠻隆重的呢。說一下老家這天的風俗習慣吧。

打灰囤

灰囤呢,就是用農村燒柴火的草木灰,在地上圈出一個個閉合的圖形,或圓或方,裡面放上各種糧食,代表“糧囤”。

小時候的二月二,每到早晨,都能聽到噼裡啪啦的鞭炮聲,這是打灰囤時放的。有特別講究的,在小院裡、大門外、房屋中都會打幾個“灰囤”。

一般院子裡和大門外面的“灰囤”中間會放一把糧食,玉米、小麥、大豆等都是地裡經常種植的糧食,糧食上面壓上一塊紅磚。在房屋裡面的就更有趣兒了,人們會放上錢,嶄新嶄新的紙票哦!

灰囤是樸實的農民對豐收的一種期望,希望今年能夠風調雨順,糧食大豐收。豐收了人們就有好日子過了。因此有“二月二,龍抬頭,大囤尖,小囤流”的諺語。







強子鄉村日記


我老家的風俗是在二月初一的晚上在自家院裡地上畫上幾個大圓圈,在上面撒上草木灰,預示今年糧食取得大豐收,多打糧,地面上畫的大圓圈代表著麥囤。

另外,我們這裡二月二早上還要吃攤煎餅,麵糊糊裡放上綠豆芽,攤成煎餅來吃,都現在我都不明白這個有啥含義。希望有明白的人在下方評論裡說一下吃煎餅的含義。


豫見天山


北方有二月二吃豆棋的習俗,而我們老家還有打灰堆的習俗,記得小時候,每年的二月二,老媽都會在院子裡用草灰畫一個大圓圈,將麥子,黃豆,玉米,地瓜幹,花生等五穀雜糧豆放進去一把。當時很好奇,問過老媽,老媽說:這叫做打灰囤,祈禱今年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能夠有糧吃。還清楚的記得這一句順口溜: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信陽毛尖茶小邱


二月二,我們這裡有吃蠍豆子和打簸箕的風俗。

正月二十七八就把豆子泡過了,然後再曬乾,一般都是二月初一晚上就炒,在我小時候見過,都是用一種矸子土炒,炒出來的豆子有點鹹味兒,現在是沒有用的了。

二月二一大早,家家都是打簸箕的聲音,端上一簸箕草木灰,一手拿根小棍子,先在院裡打上幾個圈,叫糧食囤,裡頭分別放上幾種糧食,寓意五穀豐登,然後再圍著宅子打一圈,驅兇避邪的意思吧。這可能就是你說的“打灰堆”。

這一天還是閨女回孃家的日子,因為這一天不紡線,不做針線活。

還有,一個正月不興剃頭,從這一天開始可以剃頭了。

現在,其他的風俗都還保留著,打簸箕的風俗是沒有人再搞了,失傳了。


我從山中來570328


農曆二月二打灰墩,是我們農村很古老的一個習俗。但是現在大部分農村都不做了,一般年輕人都不知道,很少的老年人才去做這個習俗。農曆二月二早上起來,把大灶裡的草木灰扒出來,用鐵鏟子鏟著草木灰,人站在中間將草木灰圍著自己轉一個大圈,大圈裡再轉兩個或四個小一點的圈。象徵著圍倉,圍單不圍雙,一般三到五圈。圍好倉後,把自家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圍倉中,有意的把糧食撒在倉外點。象徵著當年糧食大豐收。也象徵著農民對未來生活的渴望。


塞上鳴安


感謝你的提問,我們這邊不興二月二打灰堆,不過理髮💇和吃麵條是必須的,每年如此!

民間傳說

唐宋時候,部分地區有打灰堆的習俗。元旦這天天不亮時,人們站在垃圾堆邊上,手裡拿著木棍竹杖之類的東西敲打垃圾堆,一邊敲打還一邊叫疼;有的人還把細繩綁著的人偶扔進垃圾堆裡,祈禱新的一年萬事如意。這種奇怪的風俗是怎麼來的呢?

  傳說古時候有個商人叫區明,有一次經過彭澤湖的時候,忽然從湖中走出了大隊的車馬,把區明嚇了一跳。為首的一人衣著富貴華麗,自稱是青湖君,他熱情地邀請區明到家裡做客。區明半信半疑地上了車,大車嘩啦啦地開進水底去了。

  這位青湖君可真是好客,他擺酒設宴,熱情地款待了區明。酒酣耳熱之際,青湖君問:“大家相識一場也是緣分,你有什麼需要的儘管開口,只要我有,都可以滿足你的要求。”

  區明正在遲疑,只聽見身旁有人悄悄地說:“只求如願,只求如願!”區明便懵懵懂懂地回答說:“我只求如願……”沒想到青湖君臉色大變,皺著眉頭說:“哎呀,我最珍惜的就是如願,真捨不得把她送人。不過話已出口,也只能信守承諾,你就把她帶走吧!”青湖君讓人把如願叫來,原來是個美貌的婢女。區明一下子就喜歡上了。

  區明帶著如願回到家裡,過起了幸福的小日子。他萬沒想到如願法術高強,不管區明想要什麼,如願都能順利地拿給他,就像機器貓一樣。區明大喜過望,他憑藉著精明的頭腦和如願的法術,幾年之間就成為大富豪。

  有人說男人有錢就會變壞,起碼在區明身上得到了印證。區明的錢越來越多,脾氣卻越來越壞。正月初一大清早,如願起床晚了,區明竟然拿著棍棒把她打下床,一直攆到院子裡。如願無處可逃,看見牆角有個垃圾堆,便一頭鑽進去,不見了蹤影。

區明傻了眼,走上前去用棍子使勁敲打垃圾堆,叫喊著如願的名字,可是如願再也沒有出現。

後來,人們就用打灰堆的方式紀念如願的出走,同時也寄託著對新年如願的美好希望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秦巴阿松


這位朋友,晏子在這裡給你糾正以下,農曆二月二打灰囤,而不是打灰堆,你可能不知道這個民俗的寓意,只從聲音中把“囤”誤解為堆,但這一字之差,意義就完全變了。農村二月二打灰囤,就是用草木灰撒成糧囤子的形狀,中間撒上五穀雜糧,以祈求一年中五穀豐登。

人們普通有一種避凶趨吉的心理,在生產力低下、科學知識尚不發達的舊時,人們完全靠天吃飯,對自然自然敬畏,節日民俗中,往往有很多討吉利的民俗,表達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農曆二月二,俗謂小龍抬頭,這一天往往都處在驚蟄前後,百蟲如振,蜇伏的各種蟲子開始出土活動,萬物開始復甦,大地開始生機盎然。所以,二月二的民俗,就會圍繞著農耕生活而來。

大家都知道,農村二月二有炒豆的風俗,也稱為炒蠍子豆,因為這個時候以蠍子為代表的毒蟲開始出沒,對人構成一定的危害。炒蠍子豆,吃蠍子豆,就是意義消滅這些害蟲,不要讓他們在人間為害。關於炒豆和龍抬頭,民間也有一個傳說。說是唐朝武則天稱帝,得罪了玉皇,玉皇下令人間三年不雨。但龍王不忍心百姓餓死,偷偷下了一場大雨,被玉皇知道後壓到大山之下,說是金豆開花才能放他出來。百姓們為了求龍王出來,大家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了辦法,家家把黃豆或玉米豆暴炒,使其開花,人為造成了金豆開花,玉皇見人心所向,只能釋放了龍王,所以二月二這天便是龍抬頭日。而這一天,也是人們春節後首次理髮日,象徵人們結束“耍正月”節日狂歡,開始精神抖擻地開始一年的勞作。

而除了炒豆,二月二民俗中,最為普遍的是吃聖蟲和打五穀囤。

所謂聖蟲,是春節其間製作的麵塑,傳說聖蟲放在糧缸裡,可以使糧缸裡的糧食永遠吃不完。這個面做的聖蟲,一正月都是供品,到了二月二這天,拿出來吃掉,祈求一年都有糧食吃。而打灰囤的風俗,也是一種祈福的風俗。

所謂打灰囤,就是在天剛矇矇亮的時候起床,從鍋灶下掏出草木灰,用小鐵鍁撒出幾個大小相套的圓圈,在最小的圓圈中間,放上五穀雜糧。具體畫幾個圓圈,在過去是有講究的,普及老百姓只能畫三個圓圈,王公貴族才可以畫五個圓圈,這是舊社會等級森嚴的體現。現在新社會人人平等,普通老百姓也都畫成五個圓圈。圓圈畫成後,還要畫出梯子的形狀,表示糧囤了非常高,需要踩著梯子才能上下,這也是意義糧食豐收。一切工作做完後,這時候天亮了,農民會將家裡養的雞放出來,讓雞自由啄食五穀囤中央的五穀雜糧,雞先吃哪一種穀物,就表示哪一種穀物會最為豐收。

其實,在過去的節日民俗中,很多活動是非常有儀式感的。這些儀式,往往使人們心存敬畏,是這人和自然的一種默契。雖然沒有多少科學道理,但是求吉的民俗往往會使百姓活得更有樂趣也更有信心。只可惜,許多這樣的風俗,現在都慢慢遺失了。像二月二打灰囤這樣的風俗,因為城鎮化的發展和農村燃料的轉化,也應該消失迨盡,怪不得有些年輕人“灰囤”還是“打灰堆”都分不清了。


齊東晏子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在民間有烀豬頭,吃豬頭肉。祭示龍王。打灰堆,撒五穀糧囤等習俗。因為每年農曆二月二,就正好到驚哲的節氣,而驚哲正是萬物復甦,萌動的季節。蛇蟲等物結束冬眠,開始活動。因此才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農村二日二“打灰堆"的說法,其實就是,農戶人家的主人在二月二早晨起來之後做的第一件事,用小灰撒五穀糧食囤,從大門口一直撒到院子中央。最少要撒五個,祈盼糧食五穀豐登倉滿囤滿。過上富裕美好的生活。

所以“打灰堆"其實就是撒五穀糧食囤。(歡迎評論指導)





放羊老頭


打灰堆亦稱打如願。相傳廬陵商人歐明結識了彭澤湖神青洪君,青洪君將其婢女如願許配給了歐明。歐明帶如願回家。他有什麼願望,如願都能幫他實現,數年以後變得非常富有。後來歐明不再喜歡如願了。正月歲朝雞初鳴的時候,歐明叫如願起床,如願不起床,歐明生氣了,要去捶打她,如願從糞堆中遁去了。歐明以為如願仍在糞堆中,敲打糞堆,想讓她出來,但如願並沒有被打出來,歐明就說:“只要你讓我富貴,我再也不捶打你了。”(見《太平御覽》)。後民間於正月初一雞鳴時,輒往灰堆間捶打,謂能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