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結婚,有錯嗎?逼婚的人,就沒錯嗎?

內心Blank


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錯在為自己的選擇後悔。

不結婚。可以,後半生誰來陪伴?你的哥們兒姐們兒都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要打理,沒人陪你玩,你怎麼辦?加班嗎?

當你老了,找了個養老院,這裡的看護人欺負你沒有後人撐腰,你怎麼辦?飛躍老人院嗎?

當你病了,沒有父母朋友在身邊怎麼辦?靠社區大媽還是靠警察?

這是可能發生的,不絕對。但是那些逼你的人,目的就是為了你的未來著想。

出發點是好的,也只能說出發點是好的。

但結婚一定好嗎?

不見得,家暴,出軌、背叛、惡公惡婆……

也可能會有。

那至於怎麼辦,那是另外的問題。

但是不結婚,沒關係,為將來鋪好路,不要後悔。

逼婚有錯嗎?

沒有,因為現在國家面臨老齡化少子化嚴重,鼓勵結婚和生育將會是國策。

至於你的人生?

你得自己選擇,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兒。不論是後悔任性還是後悔順從。


零龍欲生


題主問了兩個問題,下面我們分別討論下。

第一,不結婚,有錯麼?

首先我們先來探討一下婚姻的本質

1.我認為,婚姻的本質:婚姻是家庭關係的一種,也是成立一個傳統家庭的初始關係。而家庭關係的起源,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及生存需求下(從原始社會至今)形成的一個最小經濟體。

分工協作,保證生存,創造私有財富,延續私有財富。是婚姻關係起源的根本動力。

  • 參考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2.現代婚姻需求:而隨著社會不斷髮展,經濟水平的不斷髮展,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定位這種社會關係。

現代婚姻關係發展的趨勢,對於經濟協作方面的需求在降低,情感需求在增加。

結論:所以我覺得,如果一個人的經濟需求以及情感需求不需要在婚姻關係及家庭關係中獲得滿足時。那麼TA完全有不婚的理由及合理性。再退一步講,是否建立婚姻關係是非常個人的選擇,我們應該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選擇。沒有錯誤一說。

第二,逼婚者,有錯麼?

首先我認為,題主的第二個問題是個非常複雜的社會問題。我們先把本問題所涉及的孰是孰非,暫且放在一邊,優先去討論下出現這種衝突的性質及根源。

  • 問題的性質:

本問題中未闡述題主是因為怎樣的一個具體情況而選擇不結婚,我們這裡不去探究題主不婚的原因 ,暫且把題主歸為“不婚者”。

1.表象:表面上去看 這個問題的衝突雙方是,“不婚者”與“直接逼婚者(親密的家庭成員,父母,親戚等)”之間婚姻觀的理解差異及各自需求不同,所引起的衝突。

2.深層:這是現代個人婚姻觀,個人婚姻需求與傳統文化影響下的整個中國社會的婚姻觀,婚姻需求的衝突。簡單說,所謂“逼婚者”不只是“親密的家庭成員,父母,親戚”,還有再外圍一些非親密的關係。如,朋友,同事,同學,父母親戚的鄰居,朋友,同事,同學。

以至於以下方面:

社會文化

  • 大多數耳熟能詳及大眾所喜愛的愛情情感電視劇都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滿結局吧。
  • 例如:愛情公寓系列電視劇,為什麼第五部,小賢與一菲,美嘉與子喬的要結婚。因為“有情人終成眷屬”是我們的期望,是我們的傳統社會觀念。

社會輿論

  • 舉一個自己的例子:我今年35歲,我個人在某社交APP上與陌生人交流起個人情感狀況時,當我說起我單身時,多半會感到驚訝,但是當補充說明我離過婚時。對方通常會收起驚訝的情緒。也就是說,在大眾眼裡,你離婚比從未結過婚的狀態還要正常。通常我遇到的人出生年齡段是95年~80年。我想如果換做是上一輩人,這種所謂 “大齡未婚不正常”的認知會更加的強烈。

社會制度

  • 例如申請信用卡,在銀行的信用模擬評估系統中,已婚人士會比未婚人士信用評估高出一個級別。
  • 企業招聘對於婚姻狀況評估,大齡未婚通常可能會初步評估為,可能具有某些性格上面的不足或責任心的不足等等。

這些非親密的關係的逼婚者以及社會文化,輿論,制度。我們暫且稱之為“間接逼婚者”。

衝突的三個參與者:

1. 不婚者

2. 直接逼婚者(親密的家庭成員)

3. 間接逼婚者(非親密社會人際關係,社會文化,制度,輿論)

相互作用的邏輯關係是:

“間接逼婚者”無形中影響於與 “直接逼婚者”,“直接逼婚者”具體執行施壓於“不婚者”。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結婚就是吃飯過日子,傳承香火”“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等這些俚語代表著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觀念。我們繼續不去糾結於 “各種逼婚者”的觀念是否有錯,我們應該去理解這些普遍觀念存在。

結論:我想表達的是。把你的觀念強加於他人,這個行為是錯誤的。哪怕這個他人是你的配偶,子女,至親。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應該擁有獨立的人生。

問題的根源:

中國人的家庭關係,社會關係中的界限感極度缺乏。

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爺的事。我們可以去關心,可以去關注,可以去參謀。但是一定要在尊重對方意願的情況下,切勿以“親情”之名,橫加干涉。

下面歡迎 大家說一說,具體碰到的逼婚方式 以及 家庭及社會中碰到的缺乏界限感的表現。


孤獨亦是靈藥


不結婚當然有錯,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按中國的傳統來說,娶妻生子,傳種接代,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生,才上對得起父母,下對得起孩子。我們可以接受西方的部分思想,但你必定生活在中國,父母也生活在鄉里鄉親跟前,不結婚,在別人眼裡就是不正常,父母蒙羞,被人說三道四,誰受得了。

人是感情動物,不光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為了父母孩子,親朋好友,兄弟姐妹,而活,生活中件件事,出發點都是再為家的利弊,真正活的自由,不顧一切的又有幾個呢。

老父親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什麼時段幹什麼事。可惜,我沒領會。剛畢業,年輕氣盛到處浪蕩,掙錢都吃喝玩樂了。全家想把我拴住,就想讓我趕緊結婚,那時也27了,介紹好多女孩我都看不上,慢慢的一晃32才結婚,33生的孩子。等有了孩子慢慢才發現,養孩子真的不容易,大冬天半夜起來哄孩子,餵奶等等,如果發燒,大半夜隨時去醫院,費神費心。在這個年齡,父母年齡大了,孩子還太小,真的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處境,力不從心啊。不但要有錢,而且還得有時間面對學校各種活動,送孩子上下學。父母身體不好,隨時照顧,家裡家外都是些瑣碎事焦頭爛額。

所以還是要結婚,該結婚的年齡,26左右就要結婚,趁著父母還能帶的動孩子,自己可以忙著掙錢,兩不誤,積累金錢,以後幹什麼,孩子都大了,也有精力幹別的。

我也是被家裡逼得沒辦法,逢年過節全家人對我就是批鬥會,實在受不了了,15年春節,大年初二,一個人把微信從頭翻到尾,看誰沒結婚。結果真找到一個以前有一面之緣的一個女孩,讓後開始聊天,聊了三天,見面,見父母,訂婚,結婚,總共45她。我也是沒辦法賭了一把。目前來說,我還是賭上了,妻子賢惠孝順,孩子聰明伶俐,父母身心愉悅。



三月三的天


關於不結婚有錯嗎?逼婚的人就沒錯嗎?

其實你我早已明白結婚和不婚並沒有什麼對錯。

畢竟結婚只是一種選擇,一個人也可以活得很瀟灑。

但是我們生而為人難免會受到世俗的影響,我們活著不能只為了自己而活著。

一般只有特別親近的人,自己的父母和親眷才會顧及自己的婚否。

她們也並不是想要逼迫我們什麼,只是想讓我們能夠體驗到人生的樂趣。

電影《無問西東》裡講:“當初你離家千里,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為,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

父母逼婚沒有什麼錯,因為你是她們的兒女,再加上傳統思想的影響,中國的父母一直把兒女的婚事作為自己人生中的一項重大任務。

似乎只有兒女成婚,她們的人生才會有所放送。

電視劇《我的醜娘》中,兒子因為覺得家裡窮害怕女朋友因為他的家境而選擇放棄這段感情。

他結婚的時候沒有告訴母親,隱瞞了關於婚姻的事情只向母親寄來了一張照片。

可是母親卻沒有怪罪兒子,他帶上了所有的積蓄去參加兒子的婚禮,儘管因為自己衣衫襤褸被兒子嫌棄,被故意當成路人。

兒子的做法讓她心寒,可是她在兒媳有了孩子後還是選擇了隱瞞自己的身份給兒子當保姆照顧孫子。

當孫子生病後,她更是放下所有的自尊,跪立街頭,失聲痛哭,尋求陌生人的幫助。

無論我們做過什麼,無論我們曾無數次傷害過她們,她們依然把我們當作自己的兒女。

我們可以選擇不結婚,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傷了父母的心,讓她們心寒!


黎春秋


不結婚沒錯,婚姻自由不是指單指和誰結婚的自由,還有什麼時候結的自由,和不結的自由,結婚有條件。如男女達到法定婚齡,沒有不可結婚的病,還有不能三代內血親,也就是說相應的有些人可能結不了婚,就是說沒有這個權利結婚。所以結婚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選擇,那麼既然如此,棄權並不違法。

逼婚的當然錯。違背了婚姻自由權。本來子女出生就沒得選,被迫生出來,都說婚姻是第二次投胎,第一次沒法選,第二次可以選當然可以不選。


萬木叢中一片葉


首先你得消消氣

然後我們從歷史學角度來考慮。我們假設問這個問題的人不幸的遭遇了被家人逼婚的情況。

好,按照正常年齡, 25.26左右都會被逼婚,我們假設這個人25歲吧,這個年齡實際上很年輕了,這個人25,他的父母一般在50左右,上下波動幾歲無所謂,那麼他的爺爺輩大概在70到75歲左右。

我們為什麼要這樣想呢,因為思想不一樣,他們那個時代流行什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對吧,而是那個時候,家裡邊男人是勞動力的保證,孩子都得一直生,更不要說你不想結婚了。

那我們25的流行什麼,男女平等,自由戀愛,婚姻自由。所以在你看來,結不結婚是你的事,但是在家人看來,你結不結婚,那就是天下第一大事。思想都不一樣,怎麼去勸,又怎麼去說服呢。

要說錯,大家都沒錯,要有錯,大家都有錯。在我看來,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情,肯定是要慎重的,但是最好不要不結婚。你這麼一說,本來是想給家人打預防針的,結果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打出病來了。而且作為兒女,你還有盡孝的責任。所以不要太剛,柔和一點,不要在他們面前表現的太抗拒結婚。剩下的慢慢來,思想總會慢慢隨著認知改變的,說不定過幾年你自己就想結婚了。也說不定家裡人過幾年也就不再逼你了。

以剛克剛,傷害的都是自家人,沒必要。


獨影斜欄


不想結婚沒錯。逼婚的人也沒錯,立場不同罷了。

一個人只想自由自在,簡簡單單的過日子,不想要父輩那種養兒育女各種牽絆,還責任重大的生活。一個人連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都不能選擇,活著又有什麼意思?

站在個人立場考慮確實不錯的。

逼婚的人都是經歷過婚姻的人,婚姻中雖然有不愉快的事,但整體來說,還是快樂多於苦難。

夫妻恩愛,兒女承歡是一種很幸福的事,長輩希望晚輩也嚐嚐這種幸福何錯之有?

再說,從古至今都遵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風俗,幹嘛我的孩子就特立獨行?不結婚誰來傳宗接代延續本家香火?

站在長輩的立場看是沒錯的。

但是,如果大家都不結婚,那人類在不久的將來豈不要滅亡了?

所以,除非萬不得己(沒人愛或找不到愛人),還是結婚吧,做人就得盡一份做人的責任。


一葉草73


還沒有遇到你,就要失去你,無奈又無解,是對是錯又有誰說得清。

我有一個朋友,大學畢業的那年,我們都是剛出校園的懵懂少女,對這個社會充滿了好奇和期待,經過了一年的磨鍊,我們慢慢成熟了,但是也保留了當初的那份純真。然而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家中的老人生病了,花掉了大筆積蓄,欠了外債,本來打算談婚論嫁的男朋友也離開了,讓那個原本就很懂事的女孩子一夜之間就長大了,成為了全家的精神支柱,因為她知道只有她不倒下,未來還是有希望的,雖然艱苦,但至少保住了家。

三年過去了,三年間,她沒有談過一個男朋友,賺錢養家成為了她現在最首要的任務,她的父親和生病的母親實在是不忍心誤了女兒的一生,讓她不要再考慮家裡,找個人嫁了吧,讓她去尋找幸福,但是她知道那又怎麼會像說的那麼容易。

現在的她變得話越來越少,越來越隱藏自己,只有在她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才會舔舔傷口,我很想對她說“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如果真的遇不到,不結婚又能怎麼樣,我們這麼好的姑娘我就不相信找不到真正值得的人”

不是不結婚,只是沒有遇到那個想要託付終生的人,逼迫下的婚姻又有幾個會有好的結局呢,為什麼要拿自己最親近的人的幸福來做賭注呢,明明輸贏的幾率是一樣的,萬一輸了,那就是一生。


王王又木木


大家好,我是賈姐,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不結婚有錯嗎?逼婚的人就沒錯嗎?我認為不結婚沒有錯,逼婚的人也沒有錯!你不想結婚?那是你沒遇到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你的人生不想勉強,不想糊糊弄弄就結婚了,如果你遇到了真愛,遇到了一個你真正喜歡的人,也會迫不及待的想結婚的,逼婚的人怎麼說呢?他們一定是你最近最親的人,他們也是希望你幸福,希望你早日結婚生子,他們寧願自己苦點累點,就想把你的終身大事給完成了,他們也是非常愛你的,所以你要理解他們,希望他們也能理解你,家庭的幸福就是相互理解,遇事心平氣和的商量,共同努力,把日子過得幸福!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賈姐情感語錄


結不結婚是每個人的選擇,無關對錯。

雖然每人都可以任意選擇是否結婚,但是,在社會的角度上,如果大家都不結婚了,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

在家庭的角度上,父母年齡越來越大,終將先離開子女,所以都希望在自己臨走前,子女都會有個好歸宿,有愛人孩子陪伴在身旁,能享受到天倫之樂。

再來說逼婚,逼婚者分兩種:一種是親戚朋友出於關心著急的出發點,希望你能儘快成家,怕年齡大了就找不到或者說找不到優質的。

另一種逼婚者是湊熱鬧瞎參與類型的,對於這種人就不必理會了,因為他也不是真心的在乎你的終身大事,不用管他就好。

其實,我認為不結婚,逼婚的都談不上對與錯。結不結婚是自己的選擇,逼婚是別人的選擇。

只要我們忠於自己的選擇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