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傳》中的孫悟空和唐僧,誰才是不服輸的王者?

流光職場情緒分析


《悟空傳》初讀之時是在初中,那時候,對故事性看的很重,覺得整本書亂七八糟的,不知道在講些什麼,所以覺得很爛。

再讀這本書的時候是高三,那時候高考的壓力很重,所幸,讀書是我放鬆的一個重要方式。彼時的我,愛聽相聲,愛讀書,愛打籃球。對於少年執著的遊戲,毫無感覺。

於是,我在萬千網友的熱烈推崇下,又看了這本書。

這一次,我深刻的體會到了。

他的與眾不同。

世間本無神佛,我信我的本心,我即是佛。

這是典型的80後的書,希望突破世間的束縛,不同於70後和60後,年輕時渴望改變這個世界,最後被世界改變。80後一開始並沒有渴望改變世界,而是渴望掙脫束縛,同類型的作品,比如誅仙,也一樣打破眾多既定規則,再比如,當年的80後領袖,韓寒則是典型這類人物。

他們對一切充滿了質疑,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固定的,也沒有什麼人能掌握80後的命運。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去看悟空和唐僧兩個角色,都曾經向權威挑戰過,而最後也走在了一條路上,他們追尋他們渴望的自由之路上,他們向著世間只有追求本心才是人生,才是活著。

所以,至於二人到底誰更勇敢,比較起來則意義不大,猴子生來就代表著戰天鬥地,而唐僧則是在學佛路上,漸漸明白追求本心,這二者之間是否有高低之分。我並不能說明。

我們需要記得的是,人生沒有框架,世間沒有神佛,向心而活,勇敢的活,即可。


一隻小拴住


2018年4月24日《復仇者聯盟四》上映,從電影院出來,天上下著小雨,出來的時候忘了帶傘,在影院大廳了的玻璃窗前坐了一會兒,滿足與失落同時在腦子裡面轉悠,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憂傷,滅霸說“我就是天命”,鋼鐵俠在最後一刻說著“I'm iron man ”,漫威十年從鋼鐵俠起從鋼鐵俠落,完美收官。金庸先生說何為“俠”,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就像郭靖所說:"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然我才力有限,不能為民解困,實在愧當『大俠』兩字。你聰明智慧過我十倍,將來成就定然遠勝於我,這是不消說的。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後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雖然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和我們的價值觀有所不同,但鋼鐵俠可擔得起這一個“俠”字。

真正的大俠,他們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是敢於反抗一切束縛、反抗一切壓迫但又無法其悲劇的英雄。如此看來《悟空傳》裡的“唐僧”擔得起這個“俠”字。曰“俠僧”“僧俠”。這麼一說,關於題主的問題,我支持唐僧。

故事不按《西遊記》中單一的敘事模式推進,而是分三條線索展開敘述:一是豬八戒和阿月之間不離不棄的愛情,二是孫悟空與紫霞熱烈卻又壓抑的感情,三是唐僧與小白龍之間哀婉的情意。故事在豬八戒、孫悟空、唐僧三者之間不斷的轉換,每個故事好像是各自獨立的,但是它們共同拼接成了完整的故事。

我們來分析一下《悟空傳》裡的孫悟空和唐僧。

《悟空傳》中說:神的以前也是魔,後來成為神後,就反過來要消滅魔。 其實,神是人制造出來的,人心中有了神性,於是就有了神。 但人心中還有魔性,於是,就有了魔。 神即是人,即是魔,即是崇高,也即是束縛和壓迫。 人性中有神,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神,人類心中的魔性無法消除,也就不能允許沒有神仙。

孫悟空讓人敬佩之處在於他的敢於反抗的精神。他只做自己的主宰。他想消滅一切骯髒的秩序和規律。他勾銷了生死簿,導致無數戰死的怨靈化做怪鳥,無法超生。 他用自己的暴力去征服暴力,只為了自己去建立一個心中理想的家園,但這種短暫勝利,註定是無法實現的。 孫悟空擁有消滅一切的意志,但從未真正的來解決過問題。 所以在更大程度上,孫悟空更像一個“人”,一個最普通的“人”,人類還不是完美的生物,人類會受人性的制約, 人性中有醜惡的一面,永遠無法用自己的力量來完全消滅那些束縛和羈絆,還不足以主宰自己。

而唐僧的反抗性絲毫不亞於孫悟空,他敢於直接挑戰如來的權威。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 我要這地,再埋不住我心, 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而如來又如何,如來的理念無非是人性中有慾望,那是歡樂和痛苦的來源,但為了消滅人類的痛苦,必須連歡樂也一切消滅。 歡樂和痛苦是兩面的,相互依存,為了消滅痛苦,也必須消滅歡樂,消滅一切慾望。但這顯然違反了人性,如果人性中沒有了對快樂的慾望,當然就沒有人性,那人類的存在又有何意義。 消滅慾望,誰都無法做到,連孫悟空也不能。 所以唐僧的理念更高, 神和魔同樣是人性中的慾望創造出來的東西,因為人的本性中有神性和魔性的兩面,魔和神,根本就是一體。 人類一直都想要擺脫一切束縛,擺脫魔的束縛,也要同時擺脫神的束縛。 神魔都是人類的創造,用來束縛自己的貪婪和惡念,束縛自己的反抗和善良。 難道,這世上就沒有能夠超越人性,能夠被普遍接受,而又沒有真正束縛的真理?—— 我即是神,我即是佛! 我要在人性的基礎上超越人性的束縛,我要得到真正的進化! 我要找到讓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辦法,我要普渡眾生! 我要讓人類超越自身的侷限,成為自己真正的主宰!再也沒有痛苦! 唐僧,他的志向何其偉大,但又何其艱難,反抗一切的孫悟空也無法做到,佛祖都沒有這樣的智慧 ,唐僧,他是人類希望擺脫一切束縛,得到真正進化,成為更高層次智慧生物的勇氣和力量。

《悟空傳》裡的唐僧和孫悟空的信念就是人類數萬年來不斷的進化的原動力,人類史本就是一場西天的真經,很艱難,很心酸,但不可相絕,也無法相絕, 我們一直都在西遊路上,為的就是那個可能一直都不存在的理想。

最後獻上一曲《大話西遊》唐僧的歌詞,很好的闡釋了孫悟空和唐僧的關係和信念,《only yo》,on--ly you--能伴我去西經on--ly you--能殺妖和除魔only you 能保護我叫螃蟹和蚌精無法吃我你本領最大就是 onlyyou--至尊寶:哎……唐僧:on--ly you--別怪師傅嘀咕,戴上金箍兒,別怕死別顫抖,背黑鍋我來,送死你去,拼全力為眾生,犧牲也值得,喃嘸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竹杖芒鞋輕勝馬,外面下雨又如何,勇敢的向前走吧,年輕的人。


乘風破浪浪人


應該是唐僧,首先他並不知道他不會死,他不知道一路都是鍍金歷練而已。萬般苦難折磨下任然不忘求取真經,外柔內剛。反之孫悟空在後來的壓力下,逐漸的有屈服現實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