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身無分文,還心繫天下的人多?

周旭東zxd


這個問題看著實在有趣,我也來參與一下,因為我也是銀子沒幾分,喜歡看天下事兒的哪一類。

其實吧,現在的人們有機會心繫天下還得歸功於高科技的應用和普及,否則在以前是不可能實現的。沒條件,眼睛就盯著巴掌大一塊自己生存的天地,想關心也沒轍。

我個人理解,所謂心繫天下,是關心自己所關心的事兒,問題。比如生存所在之環境,賴以存活之食物、每天必須呼吸之空氣、以及目前威脅到每個人健康安全的新冠肺炎等等。你說,能不關心嘛?你說,關心這些和金錢財富有關係嘛?你說,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OK不OK呢?

其實,關心與否,和金錢財富真扯不上必然關係,只是每個人觀察世界瞭解世界的觸覺習慣吧。


L旅者行者L


我創業多年,接觸過各種各樣的人,各個階層的都有,體制內的人心繫天下就不用說了,那是他們的本職。但是體制外的人,有一個特點,越是沒有什麼社會經驗,眼界越窄,財富越少,越愛去關心遠在天邊的事情。

一、無知者無畏

這些人從國家政策,大企業的發展,國家之間的矛盾,前沿科技的優劣,總是愛發表一些自以為是的觀點,而且往往這些觀點是非常幼稚可笑的,非對即錯,非黑即白的。

用一句話形容這種行為,就是“無知者無畏”,但是往往知道越多的人,越會發現自己的渺小和無知,越會謹言慎行。我們從一些用於上就可以看出這種差距,很多大佬發表意見都會使用“我覺得”、“我估計”、“有可能”這樣的不確定用語,不信的話大家可以關注一下大佬說話。

但是往往一些什麼都不知道的人,說話都是:“我知道,我知道”,“你懂什麼”,“我告訴,這件事就是....”,這樣的肯定用語,唯恐別人瞧不上他,一定要裝作什麼都知道,而且一定會以我某個朋友,我認識某某作為作證。

二、足夠專注的人才會成功

財富越多的,越會關注自己專業的事情,遇到誰都會討論自己的產品,或者自己的商業,很少去聊些假大空的虛無的想法。

馬雲每次演講,一定會把“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掛在嘴邊,推銷自己的商業產品。小米的雷軍見到誰都會用自己的手機來個自拍,聊天一定聊回小米。

古代的時候,會有一些文人心繫天下,但是往往這種情況會出現在一個朝代的衰落期,那是因為生存都出現了問題。李白一生都是感嘆自己懷才不遇,被朝廷冷落。但是南宋末日的文人,都是憂國憂民。

我們現在在一個和平年代,並且處於非常繁榮昌盛的歷史頂峰。所以更多人會關注自己眼下的事情,真正整天心繫天下的人,多數是因為沒有什麼事做,又想表現自己,加上對知識的缺少,所以就敢於信口開河。


小漁的創業信條


身無分文還心繫天下。難能可貴,人的品格不是有錢無錢來區分的。。請看,街邊的清潔工,他們並沒有華麗的外表但是在我眼裡就那麼帥氣漂亮。身無分文心繫天下,天下,我愚昧的這樣認為,但凡有大格局的人都應心繫天下,天下貌似不是某一人的吧,天下應該是全國人民的,或許說是所有人類的天下。天下好了,我們自個才能安好,天下不好何來安寧。所以身無分文不代表沒有眼界。這種身無分文還心繫天下的人眼前的困境只是短暫的。或許他窮苦只是喜歡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或許喜歡過與世無爭的日子,或許他們在某一時前路迷茫,事事不順。人無完人,或許別人不具備掙錢的眼光但內心是善良識大體的。以前認識一個讀書人,他每天挑一個擔子出門賣糖果,擔子裡總有一份當天的報紙,一路叫賣,閒下來報紙不離手,關注天下事。此類人,奇怪麼?不奇怪。生活環境各異,條件各異,天下那麼多人,不可能都大富大貴。天下那麼多人,品格也各異。再者,一悟空邀請回答問題,問題是如果戰爭突然像疫情一樣的降臨,我們會怎樣,刷帖刷評論看見舍小家保家護國的評論寥寥無幾,多數是儲糧啊!逃到鄉下啊,什麼養老金有麼之類。我把這些視為調侃。估計我們中國人民都是有血性的中華兒女,當國歌響起那一刻我們的熱血是沸騰的。故此,作為一箇中國人,身無分文心繫天下很正常。



似默非陌


身無分文,這只是一個物質富有貧乏的界定。而心繫天下,這是精神豐盈和富有的具體表現。物質的富有如過眼雲煙,常言道,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即使有家財萬貫死去也帶不走一分。真正的富有是精神的富有。那些精神富有的人,他們把自己的才華和智慧無私地奉獻出來,使別人深受啟迪、教益,在人生道路上驅走了陰雲,激發了鬥志,獲得了成功,擁有了幸福。他們把人類的進步祖國的繁榮社會的發展人民的冷暖記在心上掛在心間,傾其畢生精力做貢獻、獻愛心。他們精神純潔崇高,他們的精神生命精彩神聖。


黃騫4


這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同。

因為現在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學生們除了學習到知識,還學習到了為人處事所必須要有的家國情懷以及公平正義等社會共識。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和這個人是窮是富,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因為我們的國家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它不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如果要靠財富才能獲得關心天下的資格,那麼這種思想其實是危險的。


流墨於身後


和我們的受到教育有關吧,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同學們就經常討論回家大事,等長大了,感覺那時候自己的觀點很幼稚,其實現在很多大眾的觀點也是幼稚的。也有很多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層次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不一樣。


張偉平經濟研究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但是生活總是給我們潑潑冷水。這是大部分人的通病,自己都沒有什麼價值還在想著,能否實現自己宏偉的願望。有時可以給自己找個合理的藉口,這是我生活的動力,是我生命追求的方向。就算我窮困潦倒,但是我精神一樣強大,從來沒有改變,我窮但我精神可貴。

人都是會嚮往美好的,沒有誰說我想過的一天不如一天,因為這是四維的定式。沒有人願意看到不幸,也沒有人願意遭受痛苦,理想越大也許越顯的精神高尚。當一個人可以在思想上翱翔的時候,那麼他就會變得有了力量,有了生活的勇氣,和應有的樂觀,因為活著就為了希望。人可能能力有限,卻關心著天下的大事,也有人會說這是瞎操心,不實際,其實不是這樣的。

社會大的環境,決定我們生存的小環境,當大的環境有了情況,我們還怎麼置身事外。很多事情也不是說,什麼事我們都關心,貧民百姓有時只能聽從上面的號召,既不能出謀劃策,也不能運籌帷幄。能做的就是儘自己能進的義務,從我做起。先把眼前的事情處理好,沒有面包的愛情不會長久,沒有實際的願望,那是瞎想。端正自身的態度,思想不拋錨,就能創造自己的幸福!





夢碎石機


人是社會動物,從來沒有離群索居便能超凡入聖。所以從意識真正開始獨立的那一刻開始,尋找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座標便成了奮鬥的初衷,有人很快找到了,人生完滿,不受困於物質,放縱於精神的世界,以助人為樂事,以濟世為信條。有人還在找尋的路上,物質上無法自給自足,但不妨礙他心懷天下,只有這樣,他才能目標堅定,勇往直前,初心不改,方得始終。



星河愛流雲


善人必有過人處,身無分文,無需錢財,情繫天下,定有餘熱,服務於人,不一定要有錢財,幫助別人,一聲問候也噯人心。


有形無形448


因為貧窮的人一般很正直,有錢的人一般心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