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來了北大“村官”

2月1日,距離春節假期結束還有2天,東坡村所屬的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確診了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作為縣城入鄉的第一道門戶,東坡村疫情防控風險較大。中共雲南省委統戰部派駐東坡村駐村工作隊隊員、正在昆明過春節的楊晟子得知村裡情況後,趕緊收拾行囊,按照組織安排前往駐村所在地。

“可以說,我真正參與和見證了一場全村村民齊心協力的抗疫戰爭。”自從回到東坡村,楊晟子始終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線,也讓他對駐村幹部的職責,有了更深的體會。疫情發生以來,楊晟子所在的工作隊根據縣委部署緊急回村投入工作,鄉領導及時下沉駐村督戰指導,村組幹部日夜組織動員、分發物資,全村村民特別是中共黨員在道路檢測點24小時義務輪守,工作隊員哪裡需要撲到哪裡,返鄉休假大學生利用微信展開線上宣傳,全村疫情防控工作有條不紊。

楊晟子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2018屆碩士畢業生。完成學業後,楊晟子通過選調回到家鄉,成為一名普通公務員。

去年5月,楊晟子來到東坡村,投身脫貧攻堅一線。駐村以前,楊晟子對農村的大部分人事物都很陌生,才到村裡時,應對各種事務顯得生澀笨拙。有一次,楊晟子下田調研,剛下完雨的山路泥濘溼滑,他屁股摔滿了泥,腿上也腫了起來。淳樸的村民們哈哈一笑而過,但這個場景卻讓楊晟子心裡很不是滋味。“這次小尷尬背後,是自己不熟悉基層工作。如果不付出更多的努力改變提升,恐怕會成為鄉親們口中的‘摔屁股幹部’,對工作開展極其不利。”楊晟子常常以這個場景勉勵自己,加緊適應村裡的工作和生活,爭取與村民、基層幹部打成一片。

從那以後,楊晟子就堅持“村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的原則,和鄉親們一起下地幹農活,砍甘蔗、編菸葉,努力融入農村生產生活,虛心實意鍛鍊自己。“一段時間後情況得到了改善,入戶時土狗不再叫了,調研也不摔屁股了,和農村和鄉親們的心理距離真正拉近了。”楊晟子說。

東坡村位於橫斷山區,是少數民族聚集地區,脫貧攻堅壓力較大,當地小學生的不規範發音習慣和學習困難,是影響當地人走出大山的一大障礙。因此,楊晟子嘗試編寫了一冊名為《聯通多彩世界》的拓展教程,幫助雲南邊疆民族地區完小普通話強化和通識知識拓展。今年春季學期,這本教程即將在本村完小嚐試開設課後小課堂,不斷完善定型後,計劃供各高校雲南支教團和全省其他有支教願望的工作隊參考。

“在認真落實扶貧政策、完成脫貧各項工作過程中,我對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楊晟子眼中,扶貧開發須協調好短期項目和長期工程、立竿見影和十年樹木的關係。因此他也在脫貧攻堅戰的收官階段參與推進了一些可以長期持久發揮效能的工作,例如積極參與中共臨滄市委統戰部命名的東坡村統戰工作助力鄉村治理示範點建設,從統戰政策、專業的角度積極出謀劃策、提供建議。同時將統戰思維貫徹工作始終,把發揮基層各類代表人士特殊作用有效推動扶貧工作的經驗辦法制度化、機制化、常態化,今年建了一座佤族風格的小議事亭,並制定議事規則章程,定期邀請“新鄉賢”們到議事亭就村裡重大問題聊一聊議一議,希望今後通過他們發揮更大作用,進一步提升村治理民主化、科學化水平。

村裡來了北大“村官”

“作為北大畢業生,能在脫貧攻堅一線鍛鍊,是一種機遇,雖有所收穫但離預期目標還有差距。”楊晟子將這種壓力視為一種奮進的動力。“我們來自江南塞北,情繫著城鎮鄉野;我們走向海角天涯,指點著三山五嶽。”每當夜裡孤獨時,楊晟子總會想起這句《燕園情》裡的歌詞,在天亮之後,他又將奔波在脫貧攻堅的路上。(本報記者 胡珉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